百度搜索 烛光下的爱 天涯 烛光下的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秋天的早晨天仍然亮得早,太阳从窗外斜射进了我的床上,我才从睡梦中醒来。听到外面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声音,我知道学生已经到学校了。
我才意识到要去打开教室门,我翻身起床,匆匆跑到教室,这时教室外已有好几个学生在那儿等候,老师们也陆续到达学校。
“小伙子,昨晚吃饭没有?”进入校园的张校长马上走向我,关切地问。
“我……嘿嘿。”我吱唔了一下,没有回答他的问话。
“昨晚我准备叫你吃晚饭,我回去也晚,回家之前看你寝室门关着,敲了两下,没有回音,估计你睡着了,就没打扰你了。”张校长说着,从一个布口袋里拿出两个馒头,“吃这个,我爱人秋老师做的,还是好吃的。”
我不好意思接过馒头说:“谢谢张校长。”
“今天中午自己到食堂打饭吃,晚上自己动手做饭了。”张校长一边说一边上校园的第二个台阶,然后又退了下来说,“还要安排你一个任务,本周你班值周,让你班的学生先轮流为食堂挑水、扫公地一周,一年级的新生才来,只有先安排你班,以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班级值周,公布在教务处小黑板上。”
“现在就去挑水吗?”我忙问。
“如果现在不去挑水,我们全校师生就没有午饭吃了。”张校笑着回答我。
“学生挑水的桶在哪里?”我不解地问,张校长安排的第个一任务,还让我这新老师丈二的和尚——摸着头。
“学校食堂,有二十多个水桶,刚好十人挑水,按排十个人去挑水就够学校中午做饭用了。”张校长一边说一边向台阶上走去。
“老师,我去挑水。”在我身边的孩子们听到张校长布置地任务后都争先恐后要去挑水,看来他们的热忱蛮高的。
“这么多人要去挑水,哪些扫地呢?”我又问。
“老师,我们去扫地。”一群女孩举起手说。
“好,你们能挑水吗?”我问两个个子稍高一点的学生。
“我在家经常挑水。”几个学生都争着回答。
我又担心地问:“你们知道水井在哪里吗?”
“知道,我们每学期为食堂轮流挑水很多次了。”回答话的是一位个子胖一点的男生。小胖子就是李洋,这个小子有点屌,学习不行,干点事还积极,这也是他的最大优点。
“那好,我与你们一起去。”我亲自胡乱的点了十名男生,同时也指定了六个女生打扫校园。
一安排好,男生们纷纷跑到食堂去挑水桶,女生到教室拿扫帚,我也要为自己挑点水在寝室里囤着备用,也去寝室提着两个小桶跟着孩子们出发了。
十个男孩在食堂挑起水桶,我看他们挑的这水桶还比较大,与家用的水桶差不多大。
“这么大的水桶,你们不要挑满了,否则你们挑不动。”我有些担心地对孩子们说。
“我们能挑,初一上期能挑大半桶,初一下期就能挑一桶了。”李洋很自豪地说,很明显在表现自己。
“李洋,你在家干活的时间多不多呢?”我又问他。
“小学时在家干活不多,我奶奶不要我干活,只要我爸爸叫我扫地,我奶奶就抢着扫,收稻谷时,我挑半筐,我奶奶怕我把腰损了,就不要我做。”李洋不停地说。
“呵呵,看来你奶奶最宠你。”我笑着对李洋说。
“其实我也不想要她这么宠我,我有自己的空间。”李洋显得很不服气的样子。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着,在聊话中更进一步了解这个李洋,他还是很懂事的孩子,情商相当高,只是学习方面欠缺,至于那些恶习方面,只有一步步帮他解决。
水井离学校有半公里远,那水井是一口古井,当地人称为“帝王井”,四周由石头围成,水源源不断地从井口冒出,顺着井口流进田里,水井旁边的有一块四五亩宽的田,田里的水清澈见底,把刚收割了稻谷剩下的禾庄淹没完了,应该是水井里的水流到田里的原故。
在土门寺算是当地有名的水源好的水,一年四季无论天旱多久,无论周围居民饮用水的人很多,水井的水总是满的,听说有一年干旱持续了半年时间,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水井挑水,挑水的村民排队也有几公里远,白天晚上都排这么长的队,也没有把水井挑干。
“老师,这个水井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的。”李洋指着水井对我说。
“什么传说故事?”我好奇地问,“你听谁说的?”
“土门寺的人都知道,你怎么不知道?”李洋反问我,然后补充道,“我还是听我奶奶说的。”
“我不是土门寺人,我肯定不知道。你是土门村上的人吗?”我反问李洋。
李洋却说:“我也不是土门的人,我奶奶娘家在土门寺。”
“那你把这个传说故事说来听听。”我一边指挥孩子们有序到井里打水,一边催促李洋讲这个传说。
小家伙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相传这个水井是在明朝朱元璋年间就有的,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为了巩固江山,他要体察民情,深得人心,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
有一年夏天,他带着贴身侍卫,穿着便衣,骑着马来到土门寺。
由于他们经过长途奔波,朱元璋和随从及他们的马都累得又饥又渴,已是大汗淋淋。朱元璋就亲自下马向土门寺这附近的寨子讨水喝,看见一个老农在寨子外焦急的样子,就向前问老农要水喝。
老农听了他的话后唉声叹气地说:“我们土门一直没有水,就连我们吃的水都是从外村小河去挑回来的。”
朱元璋听后也没说什么,只是提着马鞭就在村里到处看看。老农觉得好奇,就跟在他后面看他到底要干什么。随从们也不明白自己的主子这是在做什么,只是一直跟着。
朱元璋转到土门的一座高山脚下,忽然挥动马鞭使劲地抽地上,抽了一大阵子然后,有碗口粗的一股水从地上冒了起来,朱元璋对老农说:“这就是一口水井,老人家你来看看。以后你们有水喝了。”
老农感到非常奇怪,到朱元璋鞭子抽的地方一看,果然一口清澈的大水井。他高兴地就往寨子里跑,大声地说:“乡亲们,快来看,我们有水喝了!”
村民们都高兴地纷纷来到水井旁时,用木桶打起一桶水来,老农就先喝了一口说:“好水,好水,既凉爽又甘甜!”然后村民们纷纷争着喝井水。
当村民们问起是怎么发现这个水井的,老农说描述了一翻来人的长相及后面跟了很多随从。
大家赶紧寻找这些人,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村民按老农的描述说,他们确定这人是皇上朱元璋,只有皇帝才有这么大的魅力,于是大家纷纷跪在井边口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此,这口井就成了这个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了,土门的村民就用石头把这个井围了起来,井外边还用石头做成了护栏。
每到夏天,人们都要这井边烧香,纪念皇上朱元璋,从此这口井就叫“帝王井”。
后来村民为朱元璋建了一个寺,取名叫“帝王寺”,“帝王寺”这一称呼一直持续两百多年,明朝灭亡后,在清朝初期这寺庙仍叫“帝王寺”,后来顺治年间,“帝王寺”这一称呼被传到顺治皇帝耳朵去了,顺治皇帝很气愤,于是传下“圣旨”,不许纪念朱元璋,取消“帝王寺”这一称谓,当地老陌姓才改为“土门寺”,但“帝王井”一直没有改变它的称谓。
李洋把这故事讲完了,没想到这小家伙还真会讲故事,我问其他同学知道不知这故事,有的说知道一点。
其实这个传说我在读书时就听说过,不过这传说的地点不是发生在土门村,具体在哪里我忘了,不知是哪位人士称花接木,把这个故事给嫁接到这儿来了。
我让孩子们按顺序到井里打水,对个子小一点的,我让他们把桶装少一点,可是他们都装得满满的,生怕自己是弱者。
一个个学生挑着水离开,我最后一个把提前的两个桶也装满了。
这“帝王井”真神怪,我与十个孩子把从水井打了水,水还是满的,看不出有一丝打过水的痕迹,水井边上的水不停地荡起波浪,再缓流到田里。
这些年,学校的师生一直饮用这水井的水。我在土门待了多少年,基本上就挑了多少年的水。
我提起两桶自己饮用的水跟在孩子们的后面,跟也跟不上他们,我的手感到麻了,可孩子们似乎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他人是用肩挑的,比起手提要轻松点。
学生们挑水到食堂,把食堂的石水缸装得满满的,他们累得喘粗气,汗水淋淋的,还在说笑打闹着说明天还要去挑。我叫他们先回到教室休息下准备上课。
我再检查女生打扫的公地如何,我四下里看了看,校园的公地打扫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就连校园那些死角原有的垃圾也被她们清除了。
我感觉相当满意,这群可爱的孩子,自觉性还蛮高的,我还是有信心把他们培养成才的。

百度搜索 烛光下的爱 天涯 烛光下的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烛光下的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雾都星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雾都星光并收藏烛光下的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