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姬羽道:“暴秦强横,侵略四方,诸国早有不满。天子伐秦,诸侯非不欲发兵,盖因心中恐惧,皆在观望也。当此危难之时,天子应休养生息,同时召集天下诸侯来见,共商抗秦大计。”郑伯摇头道:“天子新败,诸侯震怖,恐难以召集。”
姬羽道:“晋、楚乃可与秦相抗衡之大国,岂愿见秦独大?天子可遣一能者,前往而过说之,但二国来,则诸侯俱来矣。”
郑伯道:“此事甚难。”
姬羽道:“如今之事,如泰山将倾,何不一试?”情况不会再坏了。为什么不试试呢?
郑伯犹豫道:“惜乎无胜任者也。”
姬羽道:“羽不才,愿勉力一试。”
郑伯眼睛一亮,盯着姬羽道:“原来如此,这才是尔之目的也。——汝区区童子,也欲为天子使者焉?”
姬羽道:“羽一童子,尚不惧危难,只问公敢不敢用?”
郑伯笑道:“小子竟敢激我!——也罢,明日你随寡人面见天子。”
姬羽拜谢道:“谢上卿。”
郑伯笑着摆摆手。于是姬羽拜别,礼数周全,身形、脚步丝毫不乱。郑伯见之,叹道:“后生可畏也。”
次日郑伯来接,觐见天子。
先经过九鼎之间,鼎上刻有九州风物。姬羽观之,心道:天下之大,竟至于斯。吾当有所为也!
随着郑伯来到觐见之间,天子高居明堂,虽衣物华美,却面有忧色。
见礼毕,周王见姬羽仪表非凡,甚是喜爱,道:“宗室竟有如此人物!”
郑伯备述姬羽之事,言其愿为天子奔走。
周王大悦,道:“若天下之人皆如无忧,寡人何虑?——只是未闻十岁之使臣者也,恐诸侯非议。”
姬羽不慌不忙道:“自古只闻,‘唯才是举’,未闻‘唯年长是举’也。况陛下使臣,无论年岁,均代表天子,岂惧诸侯非议乎?”
周王大喜,道:“无忧果非常人也!——不知汝欲如何说之?”
姬羽道:“无非‘晓以大义,动之以利’罢了。”
周王道:“请具言之。”
姬羽道:“王室衰微,固然有秦国这般忤逆狂悖之徒,但周朝四百年天下,亦不乏忠于周室之人。陛下当向各国说明暴秦之无礼,以君臣大义感召之,此其一;暴秦一味攻伐,早已惹起众怒。王上可以封爵之名,动之以利,令大国相互牵制,而王上则可趁机休养生息,以待天时,此其二。”
周王道:“可有其三?”
姬羽叹道:“尽人事,听天命,可谓其三也。”
周王笑道:“汝这小儿,当真有趣。——如此,寡人便赐封汝为右司书,下大夫,领一百石,出使楚、晋二国。”
右司书?为王室管理藏书的么?总觉得这个职务似乎有什么隐藏属性,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姬羽这般想着,拜谢道:“臣领命!”
姬羽随郑伯出得宫门,郑伯笑道:“从此你我二人同朝为官矣。”
姬羽作揖道:“羽谢过上卿举荐之恩。”
郑伯道:“寡人举荐汝,非欲施恩,乃怜汝之材也。汝今既为使臣,当忠于王事,不可懈怠。——虞城之事,吾已查明,已撤除汝之通缉,并发旨斥责虞君。汝可安心矣。”
姬羽再拜,郑伯止住,道:“还望汝能够说服晋、楚二国。悲夫,国之大事,竟要托付一小儿,莫非大周果然气数将尽乎?”也不待姬羽回答,叹息着自顾上车离去了。
姬羽行礼,待马车远去,方才挺直腰背。南宫括在一旁相候,道:“此公乃忠义之人也。”
姬羽道:“是啊,但如今这世道,乃大争之世啊。”
回来见母亲,息夫人听闻儿子要出使二国,大为不舍,免不了又要掉几斤眼泪。尤夫人一旁劝都劝不住。
息夫人道:“无忧尚不到十岁呀,这个年纪的孩童,不是应该在母亲怀中撒娇打滚的么?为何我们母子的命这么苦?”
无忧道:“非儿不欲承欢膝下,但天子有命,敢不相从?”
息夫怒道:“王室莫非无人耶?竟命一童子为使。”
无忧笑道:“并非王室无人,只是如孩儿这般贤才,委实难寻。”逗得息夫人破涕为笑,道:“汝这孩子,如此自夸,好不知羞。”又叹道:“母亲知劝不住你。你这孩子,自小便甚有主张,只盼怜惜老母挂念,在外一切以保全性命为先------”
无忧赔笑道:“母亲青春年少,望之如无忧阿姊,如何便老了?”逗得息夫人一笑。
息夫人絮絮叨叨一大堆,无忧口中唯唯诺诺,毫无不耐烦之意。他知此乃母亲关爱,又岂会厌烦?
此后数日,无忧寻了一间院落安顿好母亲和尤氏一家,并尽量多与息夫人相处。
到了第五日,天子旨意下,正式敕封姬羽为下大夫、右司书,赐使节、仪仗、随从、官服,令出使二国。姬羽叮嘱**、黑塔道:“母亲还需二位多加看顾。”
**道:“有吾在,公子尽可放心。”
黑塔拍胸脯道:“谁敢欺负大娘,黑塔打得其母亲亦认不得!”
姬羽懒得理这夯货,向息夫人拜道:“儿此去,数月则回,母亲勿念。”
息夫人泣不成声,抱住无忧直叫“心肝、肉肉”,哪里舍得?无忧虽大感尴尬,却亦十分暖心。
与母亲依依惜别,最后姬羽只带了南宫括上路。此时再回首看洛邑王旗,心情却又大不相同。
此次出使,只可成功、不可失败。
一旁南宫括问道:“公子,我等往何处行?”
姬羽道:“先往楚,再去晋。”
秦国王宫大殿。
秦人以黑色为尊,新秦君荡身着黑色朝服坐于殿上,面色阴沉。殿中一干臣工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哼!”嬴荡重重一拍案几道:“周王竟敢讨伐于我大秦?!”
一名武将出列,生得身材高大,姿容挺拔,正是与母亲一同就秦的庞元,时任秦国中大夫、后领军。庞元道:“启禀君上,周王确于二月出兵三万,欲联络诸侯讨伐我国。元当时刚率十万大军灭了亳国,诈称三十万兵,在伊阙与西周公对峙月余后,西周公乃退。”
大将上大夫、前领军任鄙道:“庞大夫,汝既有十万大军,为何不灭了西周公,而只是将其惊走?”
大将上大夫、左领军乌获亦嘲笑道:“虞国小儿,无胆之辈!”
嬴荡喝道:“尔等懂个鸟!——甘丞相,卿如何看此事?”嬴荡素来好武,勇力过人,好角力,平日与任鄙、乌获时常角力为戏,关系亲近。是以虽喝骂,二人也浑不在意。
丞相、上将军甘茂,年约四旬,相貌伟岸,素有智谋。闻言道:“庞后军乃持重之举也。我大秦与周国,名义上仍是君臣。若是攻灭了西周公,恐留下忤逆之骂名。”
乌获嚷嚷道:“骂便让他骂,莫非我大秦还怕了不成!”
任鄙道:“就是,哪个敢骂,便灭了哪个!”
嬴荡怒道:“尔等闭嘴!听丞相说来!”
甘茂早已习惯这两个满脑子肌肉的夯货,懒得理会,缓缓道:“我大秦武功日盛,已引起诸侯警惕。晋、楚两国均虎视眈眈,西羌这些年更是骚扰不断。此时再失大义,恐被群起而攻之。”
甘茂道:“可遣使往周,言并无攻周之意。然后继续攻伐四周,稳定国内,待消化了梁、亳之后,再谋天下不迟。”
嬴荡道:“此老成谋国之言也。”
于是令任鄙领军十万攻取巴国,乌获领军十万取蜀国,以后领军庞元、右领军孟明视为大将,讨伐西羌。自己则准备亲自前往周国朝觐。
正要成行,这时忽闻晋国国君去世,新君继位,不由大喜道:“此天欲我得晋也!”遂召回大军,准备讨伐晋国。
甘茂劝道:“趁别国新丧而出兵,为不义也。”
嬴荡却道:“晋国,大国也。若不趁其虚弱而谋之,必为后患。”乃不听,准备伐晋。
甘茂苦劝不从,便又道:“君上若执意伐晋,恐楚国出兵袭我。君上可遣人使越国,相约伐楚,则楚必不敢妄动。”
嬴荡喜道:“还是丞相考虑周全。”于是令右丞相严君疾出使越国,相约伐楚。严君疾乃秦国宗室,严君为封地名。此人诙谐多智,能言善辩,素为秦君倚重,有“智囊”之称。令他作使者,乃是正合适。
后庞元不解,问道:“丞相之前既然不赞同出兵,为何旋即却又积极备战耶?”
甘茂道:“之前不赞同出兵,乃是出于大略考虑而谏言,尽臣子本分;如今积极备战,则是配合主君行事,亦是尽臣子本分,有何疑哉?”
于是庞元叹服道:“秦国有丞相,无怪乎居诸侯之首也。”
此正是:秦国有良相,妙计安天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百度搜索 朕之春秋 天涯 或 朕之春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