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武帝纪一曹操受赏发动濡须之战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或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原文: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瘿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
翻译:
初冬时节,曹操从长安发兵向北征伐杨秋,围攻安定。杨秋投降,恢复他的爵位,命令他留在安定安抚百姓。十二月,曹操从安定返还许都,留夏侯渊驻兵屯守长安。
建安十七年春天正月,曹操回到了邺城。汉献帝下令给了曹操一系列的特殊待遇,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同萧何一样的待遇。马超、梁兴等人驻兵在蓝田,曹操就派夏侯渊攻打他们。
“赞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这是皇帝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这个礼遇有多高呢?在电视上看过,大家都知道见天子都要先有人通报,当天子要见这个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赞礼官大叫:“轩某某某觐见”。而一般这里都会直呼姓名。在哪个年代名字是只有存在尊卑关系,上下关系,长幼关系才会直呼的,是上对下的一种叫法。
“入朝不趋”入朝不急步而行。 古代臣子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应该都见过啊,就是皇帝宣布退朝或者大臣离开的时候是小碎步退着离开,一直到退出皇帝视野。
“剑履上殿”,这个容易理解。就是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在曹操在张绣手上死里逃生后就产生了心理阴影。因为不能剑履上殿,于是就不再拜见天子。如今汉献帝给了这么一各待遇自然也是给了曹操最高礼遇了。
原文:
冬十月,公征孙权。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夏四月,至邺。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曰:省略。
翻译:
初冬时节,曹操讨伐孙权。
建安十八年春天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攻破了孙权的江西营地,抓获了孙权的都督公孙阳,才领兵返回。下诏兼并十四州,再次恢复成九州。初夏时,四月份返回到了邺城。五月份的时候,汉献帝让御史大夫郗虑手持节杖册封曹操为魏公,并且还说了一同感激涕零的话。(这里我们暂时省略下,反正就是一堆汉献帝拍曹操马屁的一堆话)
曹操这次征伐孙权就是濡须口之战。魏吴两国在濡须之战总共有四次。为什么总是在这个地方打呢?因为这个地方重要啊!
东关(濡须口就在东关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如果东吴丢失濡须口,魏军就可以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所以,东关为天下兵家的必争之地。
而就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说出了著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具体的战役在《吴主传》中详细介绍。
原文: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九月,作金虎台,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冬十月,分魏郡为东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
翻译:
秋七月,开始建立魏国的土神、谷神祭坛和宗庙。汉献帝迎娶魏公的三个女儿为贵人,小女儿留在魏国等待成年再完婚。九月,曹操建造金虎台,开凿河渠引漳河水进入白沟以通连黄河。冬十月,把魏郡分为东西两部分,设置都尉进行管理。十一月,魏国首次设置尚书、侍中、六卿的官职。
这时候的魏国的政治体系已经逐渐形成。
正所谓
关中平定后方无忧,公腾出手濡须之战。
献帝反思绶公殊遇,太祖嫁女以示回礼。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或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