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太祖破邺城祭祀袁绍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或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原文:九年春正月,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二月,尚复攻谭,留苏由、审配守邺。公进军到洹水,由降。既至,攻邺,为土山、地道。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粮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邺,公自将击楷,破之而还。尚将沮鹄守邯郸,又击拔之。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举县降,赐爵关内侯。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堑,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秋七月,尚还救邺,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公曰“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来,临滏水为营。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其营。未合,尚惧,遣故豫州刺史阴夔及陈琳乞降,公不许,为围益急。尚夜遁,保祁山,追击之。其将马延、张顗等临陈降,众大溃,尚走中山。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
翻译:
建安九年,春天正月,治理疏导河流,阻止了淇水进入白沟来让打通粮道。二月,袁尚再次攻击袁谭,留下苏由、审配把手邺城。曹操把部队开到了洹水,苏由就投降了。到了邺城就开始攻打,堆土山、挖地道。武安长官尹楷驻军毛城,负责清理上党粮道。
初夏时节,曹操留曹洪攻打邺城,自己准备去袭击尹楷,大破了尹楷后才返还。袁尚的将军沮鹄把手邯郸,也被袭击攻占。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举印投降,被赐予了关内侯。五月份,摧毁了土山、地道,挖护城河,决堤让漳水灌入城中。城中有一半的人因饥饿而死。7月份初秋时节,袁尚返回要救邺城,诸将都认为“这是归来回家的部队,所有人都是为自己战斗,应该避开锋芒”。曹操说“袁尚从大道正面回来的话,应当暂时避开。如果沿着西山回来,这样正好能抓住他。”袁尚果然沿着西山回来,临着滏水驻扎营地。夜里袁尚派兵袭击曹操,曹操早有准备反而打了袁尚一个措手不及,并且去围袁尚的兵营。还没围住,袁尚害怕,就派前豫州刺史阴變和陈琳乞求投降,曹操没同意,反而更加快速的包围。袁尚连夜逃跑,准备保住岐山,曹操派人追击他,袁尚的大将马延、张顗临阵投降,导致袁尚军队溃。袁尚只能往中山方向逃跑。曹操收缴了袁尚所有的辎重,得到了袁尚的军印、绶带,节钺,就让袁尚那边的降兵,把这些东西给袁尚的家人看,邺城中人心涣散。八月份审配的兄弟子荣夜里打开了他所守的东城门让曹操的军队进入,审配被动战斗,被击败并且被活捉,后来被斩杀了,邺城被曹操拿下了!曹操来到袁绍的墓前祭祀,哭的眼泪鼻涕一把;慰劳了袁绍的妻子家人,归还了袁绍的财物宝物给他的家人,赏赐缯帛丝锦,并且以后公家供给粮食给袁绍家人。
沮鹄是什么人?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帮袁绍兵不血刃拿下冀州的沮授。沮鹄是沮授的儿子。沮这个姓氏比较少,不过在黄河以北的地区依然有这个姓氏存在。
话说袁尚带兵回邺城,为何诸将会提出避让锋芒呢?
在《孙子兵法》军争中写道:“饵兵勿食,归师勿遏。”?意思是诱饵的兵卒不能追,归来的部队不能阻止。因为归来之师都是为自己的家,为自己而战,已经不存在为君王战斗了,这时的兵卒都是视死如归的,战斗力一打三基本没问题。然而袁尚是个草包啊,不动兵书还怕死。
《阿满传》记载:曹操派数批斥候打探袁尚行踪,回来禀报的时候都说“一定走的是西边的小道,部队已经到了邯郸”。曹操很开心,拉着诸将开会说:“我已经得到了冀州,诸位将军可知道吗?”众位将军都说:“不知道”曹操说:“各位将士马上就能看到了。”
曹操从小就熟读兵书,对于兵书中写的做法已经理解成了道理。不再完全拘泥于形势,更加务实。这样的做派风格也让曹操在一些事情上遭受非议。
比如,曹操给袁绍哭丧。
孙盛这么说:往昔之时先王进行责罚与奖赏,用来惩恶劝善,永为彰示,引以鉴戒。袁绍趁着乱世艰危,于是怀有逆谋之心,对上妄议天子帝位,对下干涉国纪礼法。祭祀地神,打扫墓地,古之制度,然而只在逆臣冢前进行哀悼,加恩于贪婪的家室,为政之道,于此有所阻碍。克制自己的怨恨,表面与人友好,此为先贤所耻,于坟前停车悼念亡人,在道义上不应虚伪地哭泣流涕,如果说关系背离,友情断绝,何必哭泣呢!昔日汉高帝刘邦哭祭项羽,魏武错误地遵循此举,岂非百虑之一失也。
其实吧二哥不同意孙盛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对自己曾经的劲敌尊敬。曹操官渡之战胜利,有很强的运气成分。对手既是对手也是帮手,要进步就需要竞争。你看垄断企业、改制前的大锅饭国企。
正所谓:
袁尚归师走西山,草包无能往中山;
太祖破军入邺城,途径绍墓祀赏安。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或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