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原文: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翻译:
八月,袁绍的连营稍微往前离官渡非常近,依着沙丘驻扎,东西长达数十里。曹操也分营和袁绍对峙,正面交战曹操多次失利。那个时候曹操兵马不足万人,伤员有百分之十一二。袁绍再次进军官渡,通过挖掘地道袭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沟,来应对。袁绍射箭到曹操营地,箭如雨下,走路都需要用举着盾牌,众人都很害怕。那是还缺少粮食,曹操就写书信给荀彧,商议要返会许都。荀彧认为:“袁绍聚集全部军力在官渡,是想要和曹公您决胜负。您以最弱抵挡最强,如果不能制住他,一定会被趁机夺走天下,这是争夺天下关键所在啊。况且袁绍,平民英雄而已,能聚集人才却不会善用人才。以您的神武明哲加上天保佑,何必担心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呢?”曹操听从了建议,继续抵抗。
孙策听说曹操和袁绍对峙,谋划着偷袭许都,还没有出发就被刺客杀害。
汝南投降的贼人刘辟等人叛变配合袁绍,准备偷袭许都。袁绍就派刘备帮助刘辟,曹操派曹仁阻击了他们,刘备逃走,所以击溃了刘辟的部队。
对峙如此长时间,难道袁绍不知道也来一个声东击西吗?有人提了意见,但是袁绍不听。
习凿齿《汉晋春秋》写道许攸对袁绍说:“袁公您别和曹操直接对战啊。赶紧分不分军队与其对峙,而从其他道路去许迎接天子,那么事情就解决了。”袁绍不听,说:“我应当县围了曹操,再迎接天子。”许攸很生气。
话说曹操以不到一万兵马对抗袁绍的十万兵马,即使连营成线,难道袁绍看不出吗?就不能强攻拿下官渡?这个兵力对比数字,我们的裴松之前辈很有意见(其实二哥也很有意见),于是裴松之就开始算账了。
裴松之认为曹操刚起兵的时候,就已经有5000人的兵力,自那以后基本都是胜利的,失败的也只有百分之十一二而已。当年打败黄巾军,受降的兵卒有30多万,全部被收编,即使不全部计算做兵力,经过多年的征战损失,也不应当只有如此少的兵力应对袁绍。况且一字排开营地,结营对峙,难道和准备决战有差异吗?《三国志》本纪记载“袁绍率众10多万,驻扎的营地东西长数十里。”太祖虽然机智变通,世间少有,怎么可能以几千人,和对方不计时间的的对峙呢?按道理来说,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
袁绍屯兵数十里,曹操怎么才能分营与其相当,所以兵力不会相差太多,这是第一点。
袁绍如果有十倍与太祖的兵力,理所应当全力围住曹操守着,断绝出入。但是曹操派徐晃等人袭击袁绍的运粮车,曹操自己还亲自出击攻打淳于琼等人,大摇大摆高举旗帜往返,没有遇到阻击和袭击,说明袁绍能力上不能制止,所以兵力应该相差不大,这是第二点。很多书都说曹操坑杀袁绍的部众8万,有的说是7万。8万人奔散逃跑,8千人是绝对无法阻拦绑住他们的。为什么能制住呢?一定是兵力悬殊不大,这是第三点。凡是记录此件事情的人都以少胜多为奇,并非实际情况。按照《钟鲧传》记载:“曹操与袁绍相对峙,钟鲧是司隶,送二千多匹马来给曹操补给。”而《三国志》和《魏晋世语》都只说曹操那时候只有骑兵600多,钟鲧的马哪里去了呢?
正所谓:
曹袁官渡相对,兵力相差不畏。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二哥说大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哥说大话并收藏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