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武帝纪一曹操少时性格和评价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或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原文: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这句话其实主要讲的曹操的性格以及年少时、年轻时别人对他的评价,以及官场的部分履历。
曹操年少的时候聪明机警,有智谋权术,但是喜欢除强扶弱,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务正业,所以周围的人没有人认为曹操特别,未来会有出息。(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阿满传》这么记载曹操小时候喜欢打猎游荡,不务正业,没有节制,他的叔叔看不惯就多次告诉曹嵩。曹操非常忧虑。后来有次在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叔叔,就装作面容瘫痪、歪呀列嘴的;叔叔就感觉奇怪问他怎么了,曹操说:“突然中风了。”叔叔就把这事也告诉了曹嵩。曹嵩非常惊讶,赶紧叫来了曹操,结果曹操脸上和嘴巴都很正常。曹嵩就问曹操了:“你叔父说你中风,难道痊愈了?”曹操就说:“原本就我没有中风,只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蒙蔽了您的耳朵”曹嵩很疑惑啊。从那之后只要是叔叔告状说的事情,曹嵩都不在相信了,曹操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唯独梁国桥玄和南阳何颙惊异曹操的才华,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天命治世之才不能解决,能安定天下的人,就是你啦。”(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魏书》记载(声明下哈,陈寿的《三国志》是根据魏、吴两国的史书《魏书》、《吴书》而写、至于《蜀书》是不存在的,在当时的蜀国是没有史官的,所以蜀书的卷宗就特别的少。也就是说此《魏书》非陈寿的《魏书》)太尉桥玄,天下都知道他能识人。看到曹操非常惊异说:“我见很多天下名人异士,从来没看过像您这样的,能这么擅于控制自己。我老了以后,希望您对我妻儿多加照顾”,于是曹操名声更大了。
《续汉书》中说,桥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擅长发现人才。
张璠的《汉纪》中说桥玄在中央和地方都任过职,以刚断著称,谦虚节俭礼贤下士,不会因为对方是达官贵人而私下亲近。光和年就职太尉,因为长期生病辞去这个职位,被任职太中大夫,死的时候家里很穷,都没有行殡葬之礼。世间称他是当时的名臣。
《魏晋世语》记载桥玄对曹操说:“你还没有出名,建议你去找许子将。”这曹操就拜访许子将,许子将接纳了曹操,由此声名鹊起。
孙胜的《异同杂语》这样记录,说曹操曾经偷偷的进入中常侍张让的家中,结果张让发现了他;于是曹操就(如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一样)挥舞手戟对抗庭院中抓他的人,翻越围墙跳了出去。(飞檐走壁,那个身姿,武林高手)才华和武功都很厉害,没有什么能伤害到曹操的。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兵法,抄录集合了各家兵法,写成了《兵法接要》这本书。还注解了《孙武兵法》十三篇,都在世间流传。曾经问过许子将:“我如何啊?”子将没有回答。坚持问了几次,子将才说:“您是治世能臣,乱世的奸雄”太祖大笑。
(有个有意思的细节)在范晔的《后汉书》书中写的就比较有意思了哈,说曹操在不出名的时候备了厚礼来见许子将,许子将看不起曹操,不肯给他做评语。曹操他也不是个软柿子啊,于是想办法威胁了许子将给他评语。
这个许子将原名许绍,他是当时的人物评论家,每个月会评论一次,因此也称为“月旦评”。著名的《资治通鉴》收录的就是《后汉书》里的这个版本。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被举孝廉到中央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后又升迁为顿丘令,征拜为议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推举制度。每年一次,是从地方往中央推荐,推荐来的人都被赋予郎这么个官职,这个官职一般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而只要是经过举孝廉上来的,都会是一个虚职,为的是考察推举上来人的能力。最后会根据能力再次分配官职。
《阿瞒传》中说,曹操成为洛阳北部尉刚到衙署的时候,就对衙署4个厅门进行了修缮整治,造了执法用的五色棒,县衙门左右各放了十多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不避讳贵族豪强,直接乱棍打死。几个月后,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反宵禁夜行,直接被杀了。京都的人都收敛行迹,都不敢触犯法律了。皇宫里受宠的宦官和宠臣都嫉恨曹操,但是又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共同推荐曹操升迁为顿丘令。(哈哈哈,干不过就想办法,把他调走)
《魏书》中提到曹操的妹夫宋奇被朝廷杀诛杀,其他的胁从犯也被罢免了官职。后来因为精通古学,又征召为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一起谋划诛杀宦官,反被杀害。曹操上书说陈蕃窦武等人为人正直却被陷害,奸邪之徒充满朝廷,贤德之人都被埋没,言辞非常恳切;但是汉灵帝没有采纳。此后,皇帝下诏三公府:举报奏州、县中没有政绩、百姓因之不满的官员,予以罢免。然而三公奸邪不正,有背景有权势的人贿赂他们,即使百姓怨声载道,也不被举报;谨慎守纪平民官员,反而多被诬陷。曹操非常嫉恨他们。正好这一年,皇帝因天灾而向天下老百姓问治理好坏,曹操就借机再次上书,陈述三公举奏有意回避名门贵族。
奏书送上去,皇帝看了醒悟过来,把奏书转发三公看,训斥指责。然而那些因背景而被征召的人都被任命为议郎。此后朝政、教化日益混乱,豪强奸猾之徒更加猖狂,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曹操知道已经不可挽救,于是不再向皇帝进言。
正所谓:
太祖年少多权谋,成名之后举孝廉;
忠心只为汉室兴,安知灵帝不耻颜。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或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