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国志的开篇就非常的精彩,丢出了一颗***,抛出了一个历史谜题,因为这段话是非常矛盾的。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曹瞒传》中提到曹操还有一个小名叫做吉利。曹操专车的战略投资人就是吉利控股)
?这一段啊其实就是讲曹操的家族来由。出现了三个角色,然而先祖曹参、干爷爷曹腾还有亲身父亲曹嵩三人。根据所有的史料记载都无法证明他们有血缘关系。
1.一种说法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是汉王朝第二任相国。王沈《魏书》记载,曹操的先祖是来自于黄帝部落。在高阳氏的时候陆终的儿子陆安 改姓为曹。后来周武王攻下殷商,保存了曹家后人,封曹侠在邾这个地方。春秋时,参与诸侯结盟,战国时被楚国所灭。曹家子孙流散各地,有些就把家安在了沛国。汉高祖起义时,曹参因为功绩被封平阳侯,后世继承爵位,一直到曹绍,至今都都在容城传承家业。
2.另一种说法
曹腾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后被封为费亭候。
?中常侍大长秋是两个官职呢?先说中常侍,这种官职一般是宦官的职位,主要干什么?是皇帝身边的近臣,类似于顾问秘书的角色(和今天的秘书有点像哈)。
?大长秋的职位啊,它主要是为皇后近侍,多由宦官充任。其职宣达皇后旨意,帮助管理宫中事宜。
?费亭侯在古时候是爵位的一个等级,那个时候十里为一亭,按照今天的换算就是一个村,意思就是这个村的所有人要交的各种税归曹腾所有。在亭候上面依次还有乡候、县侯。不过在当时这样的分封很多时候是没有实权的,更多的是给与生活利益上的一种保障,名誉上的一种提升。根据地方情况不一样,可能一个乡候比一个县侯食邑的户数还要多,所以当时分封时经常出现挑地方。
在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提到,曹腾的父亲叫曹节,字元伟,以仁爱厚道而出名。 记叙这么一则故事,说曹节的邻居家的猪不见了,而邻居愣是说曹节家的猪就是他家的,曹节不和邻居争辩,就让邻居迁走了猪。结果没几天,邻居家的猪自己回来了,这个邻居非常的惭愧,还猪道歉啊,曹节也没有责怪邻居,于是乡里的来百姓非常的敬佩。曹腾是曹节的第四个儿子,小时候就进宫当了太监,因为做事稳重混的比较好,陪皇太子读书,皇太子对他呢,也和对别人不一样。这个皇太子登基成为汉顺帝后升他做了中常侍。后来因为曹腾拥立桓帝被封为费亭候。
曹腾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史称高皇帝。
最后说曹操的亲生父亲曹嵩。
在《续汉书》中说曹嵩字巨高,性格敦厚谨慎,非常忠诚,孝顺。汉灵帝即位时,拜曹嵩为大鸿胪、大司农,后代替崔烈成为太尉。《阿满传》中说曹嵩原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叔。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
但是经过现在DNA检测,曹操和夏侯氏没有血缘关系,真正的关系是曹操将女儿嫁入了夏侯家。
至于为何曹操会认曹参作为先祖,据很多史学家推测是因为从仕之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的祖先,抬得起的门面。
正所谓:
太祖年少望相国,家族依靠常侍权;
滕死黄泉回头叹,宦官已成高皇帝。

百度搜索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二哥说大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哥说大话并收藏三国志裴注翻译精华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