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婆娑婉约视美军 天涯 婆娑婉约视美军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一提到“殖民地”,总让那些涵养深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热血上涌,头皮发麻,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近现代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屈辱史,沉痛凄怆,义愤填膺,难以为情。
其实,殖民地一词原意并没有如此恐怖。最初是指一国在既有疆域外发现新的无主荒地或被他国永久性遗弃的土地,通过移民垦殖、定居,或者建成该国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的方式,公开宣示取得对该土地主权的行为。这种国家领土“先占制度”是欧洲最为古老的取得财产的“自然方式”之一。
犹如天上掉馅饼,这等美事并不常有。当今世界已不再有任何一寸土地是无主的,“领土先占”制度早已成为历史垃圾,除了偶尔在国家之间领土争议问题上,以此证明一国领土主张的正当性外,不再具备其它任何实际意义。
鉴于有此局限,为加强对外掠夺行径的合理化,西方殖民国家便对殖民地一词赋予新的内涵,意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国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进而又引申到我们所深恶痛绝的更深一层的含义,即是指领土被他国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经济上完全由他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 殖民地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由强国即宗主国罩着的所谓保护国、附庸国等。
2020年美国总统为了谋求连任,与他的中国问题顾问之一,美国对华鹰派人物白邦瑞互为表里,一唱一和,一个危言耸听地公然声称:“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会控制我们,我们将成为中国的殖民地。”总统则在接受保守派电台主持人休·休伊特采访时大放厥词:“如果我没有赢得选举,中国将拥有美国,你们会不得不学习讲中文。”
这家伙自号“懂王”,平日里尽是满口胡诌,这回他又把殖民地一词的含义推进到更高阶的层次:意指如果仍由某国不断发展壮大,达到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环保等方面对他国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控制他国的政策举措,则他国就沦落为某国的殖民地。
照此看来,当今的北约、欧盟、韩日、“五眼联盟”、甚至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在内,都属于美国的“殖民地”。
明白了殖民地一词的内涵及延伸轨迹,能让我们更轻松地了解英国对昔日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实际掌控方式。
英国北美殖民地的形成时期,也正是英国现行国家制度“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完善并最终确立的时期。对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控制和管理,英国也模仿国内政治体制的那一套,但又不是完全照搬,表现在对“三权分立”政体构建上,为了英国最高治权得以保障,英国各殖民地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限划分,始终紊乱如麻,暗礁丛生,目的在于让一切违背英国本土利益的主张或政令都难以畅通。
具体来说就是在每个北美殖民地内部:立法权由议会行使。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成员受英国本土指定或审批,下院代表才归殖民地内有资格的纳税人选举产生。不过,殖民地议会虽有立法权,但这个立法权并未体现英国议会制度中的“议会至上”原则,一方面因为殖民地议会上院由英国本土控制,行使权力过程中只能体现英国本土意志。另一方面,殖民地议会制定的法律、法令还不得与英国本土的法律相抵触,否则无效。有此限制,殖民地议会只能是如来佛手掌上的孙悟空,无论如何蹦哒,也摆脱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每个殖民地都有一个代表英国国王的总督,总督必须以英国国王名义指派或批准任命。总督权力炙手可热,第一,代表英王行使殖民地行政权。第二,干预司法之权。总督和参事会共同掌握殖民地的最高审判权,参事会由议会上院成员充任。为了保障英国本土对司法权的最终控制,英国没有授予殖民地司法终审权,所有案件都可以上诉到英国枢密院,由英国本土把持司法权这最后一道闸门。第三,对议会的立法活动拥有监督权。可以代表英王对殖民地议会的立法行使否决权。第四,享有殖民地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如此位高权重,使得总督俨然殖民地的国王,除了英国本土,少有制约。由于殖民地在英国议会不得占有席位,只是附属于英国,因此,相对于英国本土属地,它有更多的独立自治权,非重大问题英国对其不予干预。一般来说,大多数殖民地都充斥着总督的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总督的薪金一直都是殖民地预算中最大的开支项目。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那一部分代表,则人少式微,处处受制,动辄得咎,难以与之抗衡,姑且不论选举中还存在忽悠民众的种种弊端。
当时中国的清朝政权也在治域内设定了不少总督,诸如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等,与此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配提鞋。
由此可知,西方所谓的议会政治的虚伪性、欺骗性,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民治天堂。其实,用不用代议制对普通大众而言,意义不大,他们不在乎谁当总督,即使治权绝对平均,每人轮流当一天总督,绝大部分人到死也轮不上。老百姓念兹在兹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否维持一家的生计,如果这一点出现危机,统治者的麻烦也就不远了。
问题偏偏就出在这个上面。1756年至1763年,英法这对宿世冤家再度拉开架势,大干一场,战争持续七年,打得天翻地覆,其战场范围之广,卷入的国家之多,宛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起因是欧洲的几个大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相互利害关系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英国试图打击和削弱法国,扩大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世界海上霸权;普鲁士奢望吞并身旁的萨克森公国,并将东边的波兰变成附属国;法国力图兼并英国境外的一块飞地,那是英国王室的世袭领地汉诺威公国,即今天德国的下萨克森州首府,既为遏制普鲁士的崛起,打击其对周边国家的扩张势头,也为保护自家的海外殖民地;奥地利是普鲁士的竞争对手,一直伺机夺回西里西亚;俄国希望向西扩张,夺取东普鲁士和波兰。
各国权衡利弊,相互结盟。一方是英、普同盟捎带上汉诺威等几个德意志邦国,法、奥、俄同盟连同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等大多数德意志邦国为另一方,双方大打出手,战场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和海上。
英国主力是海军,专注于在北美、印度和大西洋、印度洋上,与法军作殊死较量,因而缺席了欧洲的陆战主战场,整个欧陆主战场仅靠普鲁士军队勉力而为,独自支撑。
战争爆发时,普鲁士军队20万人,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独自抵挡63万法奥俄盟军,依然不落下风,只是四面受敌,战线太长,国力不足,难以持久,而法奥俄同盟方面,同盟难同心,各自斤斤计较,内部步调不一,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好在战争潜力巨大,兵源充足,后发制人,不在话下。
然而实际的战争进程却一波三折,难以预料。普军面对强敌,避实击虚,试图各个击破。尽管战术运用得当,屡有斩获,依然胳膊拧不过大腿,甚至一度几乎完败,幸亏法奥俄同盟内部出现分歧,贻误致命一击的大好时机,致使普军获得喘息之机,侥幸逃过一劫,不仅起死回生,还成功地扭转了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双方由此进入对峙僵持状态,再也无力将对手置之死地而后快。
海战方面,英法之间先于欧洲陆战就在海上和海外战场强强碰撞,起先也是各有胜负,随后因为法国陷入欧洲陆战不能自拔,不得不应付海陆两面作战,倾尽国力,难以为继,渐行渐弱,连遭败绩,先失孟加拉,再失法属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区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后又丢了法国在印度的主要据点本地治理。这名称的中国译音真有意思,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它的殖民地时代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其间从未有一刻是本地治理。
至1762年初,交战双方早已精疲力竭,濒临绝境。俄普率先自行媾和,俄国退出反普同盟,并归还俄军占领的普鲁士领土。瑞典见贤思齐,也退出了战争。此后,参与欧洲陆战的各国纷纷效尤,相继停战议和。发誓死磕到底的英、法两国也于一年后签订了《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英国也将本地治理退还法国,“七年英法战争”至此结束。
战争以和约形式终止,没有哪一方完胜完败,但从结果来看,英国继1588年毁灭西班牙无敌舰队,获得海上霸权后,再次确立了自身的世界海上霸主地位,俄国也加强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普鲁士在德意志各城邦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得到巩固,为自己百年后统一德意志各邦奠定了基础,唯有法国不受待见,粒米未进,反而进一步受到削弱,迫于无奈,只好忍气吞声,以待来日。
英国即使自衿胜利,也是惨胜,胜利的象征只是别人躺下了,或者溜了,唯有他还**着身躯立在战场上,伤痕累累,血流如注,急待救治。
百废待兴,谁能施以援手?英国人的目光投向了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现成的竹杠,该敲就得敲,不敲白不敲。谁知北美殖民地不愿当这冤大头,你要争霸世界,与我这英国的二等市民何干?
黑云涌动,喧鸟翻飞,电闪雷鸣,一场前所未有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百度搜索 婆娑婉约视美军 天涯 婆娑婉约视美军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婆娑婉约视美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zyhappy6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zyhappy6并收藏婆娑婉约视美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