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晚清大商 天涯 晚清大商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山之子》——第二部 晚清大商
第20节 嘉州商号
成都至嘉州,其间三百余里。老爷子的专船一路顺水而行,从流飘荡,近晚时分,方才到得。
嘉州,川西南历史名城,北周时治郡,取意“郡土嘉美”,享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在嘉州”之盛赞。
嘉州城正当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冲积成坝,名之肖家坝,早在北宋时期,就辟有航运码头,官方名称“嘉州码头”,当地人却以地名而称“肖家坝码头”,离着嘉州城中心却有两三里,是川西南数得着的重要航运中心。
嘉州府不仅是川西南重要的粮食产地,手工业也很是发达。早在秦汉时期,冶铁业、茶业、缫丝,已是驰名川中;唐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更加繁荣,史称“山川秀发,商贾喧阗”。
这嘉州府人口繁众,物产丰饶,水陆交通极为便捷,又处在三河县与成都、自贡的中间节点上,三河于家自然早就有了布局的,设有分号,名曰“诚义实商号嘉州分号”。
三河于家的主打业务是走商,总号“诚义实商号”设在三河,大管家袁其隆总管,统辖着打箭炉(康定市)、双度、雅州(雅安市)、嘉州(乐山市)、眉州(眉山市)、成都、重庆、富义(富顺县)八个分号,分由八个得力人儿打理,内称“八大掌柜”,世人俗称“八大金刚”。
八个分号掌柜各管一个片区,配置两个助手,内称“协掌”,俗称“贰掌柜”,一管货物进出,一管帐簿钱钞。
经过近两百年的经营,诚义实商号的触角早已延伸到了县城,乃至繁庶的场镇,都有营业网点,开铺经营,称之“分栈”,打理的主管之人称作“栈管”,俗称“三管家”。
此时的肖家坝码头上,正泊着几艘三河于家诚义实商号的货船。嘉州分号的大掌柜负手站在码头边,贰管左手持簿,右手捏笔,忙着验货入帐。许多的码头劳工排着队,把船上载运的货物一袋一袋的扛到码头边,码在一辆一辆的手推车上。
闻报东家于慈恩到来,掌柜急急地奔到老爷子的航船头,恭恭敬敬地扶了老爷子,小心翼翼地过得跳板,下到地上,再恭恭敬敬地簇拥着,恭恭敬敬地向着嘉州分号行去。
这个嘉州分号的掌柜先生,名叫黄维风,字开成,之所以跟了于老爷子,可是有番来历的。
黄维风的父亲是个小商人,在嘉州城中开间粮米铺,小铺小生意,倒也勉强过得去,每年年终盘点,也曾积得些许的余钱。
有了余钱,作父亲的便生出“光宗耀祖”的宏伟想法来。当然,靠了自己三十老几的年纪,又仅做得一铺的小经营,自是没法儿光宗耀祖的,这个宏图伟业呀,得着落在儿子身上。
有了这番计较,黄家便节衣缩食,把个八岁的儿子入了私塾,走走科举的正途。
那时节,凡小康小富人家,都是这样的想法。士农工商,商人毕竟排在四民之末,入不得人眼,上不得台面的,唯有读书的仕子,方得众人尊重;如能金榜题名,中个举人啥的,更是人人趋附的人物了。
黄家小子既然承载了父母的殷殷之望,自然是雄心万丈。奈何时运总是不济,年年的入帏应试,年年的金榜无名,到得三十多岁上,仍是连个秀才的功名也没捞着;想花钱捐个出身吧,小生意实在积不得多少存储。再后来,父亲一场大病,医药无数,仍是救不得性命,不仅把个微薄的积蓄花得干干净净,一铺粮米店也典与了人家。没得法,黄维风只得弃了学,在家奉着老母,艰难度日,对那科举入仕,更没了念头。
那些个科举不第的读书人,只得两种主要的谋生手段。一是做别人师爷,二是开间私塾,教人识字作文。黄维风连秀才的功名都没得,这两途于他都不相宜,但好在识得文字,又会一些算理,便寻了一家商号,
黄维风的这个东家开着布店杂货店,其货多从诚义实商号批来,也做些下乡收购稻米的生意,转手批给诚义实商号。派给黄维风的工作,便是下乡收购稻谷。
从此,黄维风做了个小伙计,成年累月奔走在乡间地头,每月赚得几钱碎银。
一次,受东家所派,黄维风押了一批收购的稻谷,运到肖家坝码头交与于家船队。恰巧,于家少主于慈恩随在这船队之中。卸船装船,自有嘉州分号主管,指挥着一众的伙计忙乎,于慈恩负了双手,站在码头闲看。
粮车候在码头一侧,需待卸下船上的货物,方能上船。得着这空闲,黄维风施施然,傍向于大东家。
你好我好天气好,几句平常客套过后,黄维风似是无意地扁起人来:“哎呀哎呀,这位先生呃,你看这三河于家,做得如此大的生意,想那东家之主,必是精明之人。平时呢,也曾听得众人夸赞,说是三河于家如何如何的精明。只不过么,依在下看来,这嘉州分号的布点儿,却是未必呀。”
于慈恩却不识得黄维风,来了兴趣:“呃,先生此话,何解?”
黄维风侃侃道来:“诚义实商号主营的是走商,城中的七八铺门店,不过是打着个幌子,招徕些批发的大商,占着那么宽大的地儿,有必要么?”
于慈恩:“几片商铺么,自是摆个样儿,但做批发的营生,林林总总的货物,总得有个库房堆码呀。”
黄维风:“库房么,不仅当有,而且小了窄了还不行,腾挪不开的。只是么,这库房的地儿,建在城中,却是不宜的。”
于慈恩:“呵呵,不建城中,难不成建在城外?”
黄维风:“然也然也,正当建在城外,而且,最好就着落在这码头处。”
于慈恩:“呵呵,有意思,有意思!先生且道其详。”
黄维风:“你想呀,这入库之物,先从船上搬下码头,再用推车推入城中库房;这出库之物哩,先从城中库房提出,再用推车推至码头上装船。这个一进一出,都得雇了掮客,用小车推来推去的,虽是脚程并不远,总是要脚夫人力的。一次的费用不多,但次数多了,这费用可就海量了,岂不可惜?”
于慈恩:“嗯。先生可有良策?”
黄维风:“嘿嘿,若将库房建在这码头之处,卸船即入库,出库即装船,省得多少脚夫,又少推车之费,更没途中损耗,岂不美哉?”
于慈恩:“嗯,此法甚好。只是这个征地建仓,恐是费银无数的哩。”
黄维风:“嘿嘿,这个么,其实费不了几个钱的,比起节省下来的搬运之费,九牛一毛哩。”
于慈恩:“先生怕是想当然了。别的不论,单说征这地儿,怕就难哩。”
黄维风:“嘿嘿,这个征地之事,换作别人哩,自是很难,只这诚义实商号,却是容易得很。”
于慈恩:“哎呀哎呀,请先生有以教我。”
黄维风:“置换噻。”
于慈恩:“置换?”
黄维风:“嘉州商号铺着七八间的门面,其实做不得多少零售的,不过摆些样品,供批发商参详,四五间的铺面足矣。腾出一两间铺面,换这码头之地,便是置换噻。”
于慈恩:“法儿倒是不错。只是如何个置换?”
黄维风:“按时下的铺面价格和土地价格,一间铺面至少换它十亩地。拿出两间铺面,便换他二十亩地,建个大大的仓库,再多的货物也堆放得下。”
于慈恩抽口气:“一间换十亩?地主可愿?”
黄维风:“嗨,先生且看,这码头边的地儿,都是河沙铺就,杂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可长得庄稼?不长庄稼,地主可有收成?再说了,嘉州商号的铺面儿,可是占着黄金地段的。这么一涨一降,一间黄金铺面换十亩荒地,那些个地主要是不愿,可是脑袋被驴踢了?”
于慈恩明白过来,道:“先生好算计。可愿助我?”
黄维风也不装大尾巴狼了:“能入家主慧眼,是黄某衷心之愿也。”
于是,黄维风辞了原来的东家,投在于慈恩帐下,做了嘉州分号的伙计,专门负责铺地置换和码头建仓的事儿。
一个月后,两间铺面换了码头边二十亩荒地,建起了大大的库房,老掌柜直夸,于慈恩便直接提拔黄维风,做了嘉州分号的贰管。
黄维风的脑袋瓜本就灵活,又多年地走乡串户收购粮食蚕丝,积累得许多人脉,于官场,于农户,于各类商户人家,都极是圆滑,各事处理得滴水不漏。
两年后,嘉州商号老总管辞休,便荐举了黄维风,于慈恩便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提他做了嘉州分号总管。
咱国人哩,讲究个投桃报李,结草衔环。这黄维风本一介寒微,生活艰难着哩,傍着了于慈恩,便如千里马遇着了伯乐,把个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嘉州分栈上。
此次,于老爷子带了小孙孙停歇嘉州,黄总管恭恭敬敬地迎进城中分号里。
当街一溜儿排开,七间铺面,分别挂着“粮店”、“药材店”、“布店”、“茶叶店”、“油盐店”、“杂货店”的门匾。一看店招,你就知道,这六间店铺各习一行,各管一业,是零售业务。
中间的一间铺面,悬着老大的门匾:诚义实嘉州商号。虽是木板排门,取下门板,却是敞通的,当作了出入之道,车马可以直入。
内里是院坝,平平整整,敞敞亮亮,满铺着红色石板。两边各有五间库房,分别堆放着成山的粮食、药材、茶叶、食盐调料、杂货。
嘉州商号的主要库房在肖家坝码头,商号这边儿的库房仍在使用,有过堆码的货物并不多,主要供应嘉州城中的批发业务。
沿了一条宽宽的石板路,向里再走,拐个小弯,又是一个院坝,四围都是房屋,或作掌柜帐房,或作员工住宿,便是员工们的生活区了。
诚义实商号的八处分号,主要是按照总号指令,或采购或批零,每年年终,都要接受总号的考评。
盘底结算,评定奖惩的具体事务,一般都是袁老管家挑头儿,老爷子是极少过问的,一般也就极少叨扰的,要与东家见过面儿也难得。现如今,老爷子不期而至,大驾光临,黄掌柜逮着这个尽忠尽孝的机会,一应食宿用度,自然安排得妥妥的。
侍候着老爷子一行用过晚饭,一应人众散去,便是晚茶时间。老爷子之所以停歇嘉州,其实是有意地要小孙孙了解于家生意,试着慢慢地接手。
黄维风极是精明,精力又充沛,对分栈的管理又是用了实心的,帐簿都装在他脑子里,嘉州分栈的业务情况,不多的话儿,说得清清楚楚的,于信达也听了个分明。
嘉州分栈的业务,看似庞杂,其实,也就三个。
一是货物托运。受别的商家委托,把甲地的货物运到乙地,收取运输费用。这生意,就纯是现在的物流行业了。
二哩,批发。当地采购粮食茶叶,于家商船或驮队运往异地,批发给当地摊贩,赚取区域差价。外面当街的六间铺面,挂着零售的名头,不过是摆摆样子,并不是于家的主营业务。
三是代购业务。受商家所托,代为采买,再由于家运输到指定地点,既赚取运输费用,也赚取地区差价。比如走商军需粮秣,便是这样的。
嘉州分栈的这项业务,批发零售业务用不着多说,反正是本地缺的货物,由别处运了来,再经分栈批零出去。
更大头的业务,却是采购。嘉州这地儿,自古以来,便是茶叶、粮食的主产地。自然,分栈的采购,也主要是这两项。春夏时节,采购茶叶,秋冬两季,收购粮食。
黄掌柜这人,确实精明。按了常理,这么大的业务量,少了四五十个伙计,是断断不行的。但这黄掌柜,偏偏就只二十个手下。遇着收茶收粮的繁忙时节,伙计人手不敷用度了,便招用一些临时的帮工,忙过生意,便辞去。仔细一算,那个费用,比起正式雇工来,少得许多。
于信达心里暗想:这个黄维风,才堪大用哩。?

百度搜索 晚清大商 天涯 晚清大商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晚清大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山中愚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中愚夫并收藏晚清大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