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苏轼见张懿笑的奇怪,便问道:“贤弟能猜到上面写了什么?”
张懿道:“我之前不就提过,近期会招你回去。是汝州还是汴京?”
苏轼道:“汝州”
张懿问道:“是否为平调?”
苏轼道:“正是,还是去任这团练副使。你怎么会知道?对,不能问!那你告诉我是福是祸总行吧?”
张懿道:“祸福参半啊!我就两点建议,哥哥务必依了我!”
苏轼慎重点头。
张懿继续道:“第一,能拖则拖。第二,苏遁留下不能带走。”
苏轼踌躇道:“干儿留在黄州倒是无妨,但我拖着不走恐怕难以做到。一旦朝廷怪罪下来,后果岂不是更为严重?”
张懿想了想说道:“现在正好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冻也不方便赶路。你先拖到来年开春再说。毕竟一大家子十数口人,收拾也得需要时日不是?官家或许只是不想让你在一个地方舒舒服服地闲着,所以才把你调到附近等候差遣。”
苏轼听张懿分析的在理,便点了点头问道:“贤弟可愿随我一同去那汝州?若能有你在我身边陪伴,这日子也不觉得怎么难熬。”
张懿笑道:“哥哥抬举了。不过你这寂寞空虚难熬的清闲日子却过不了太久了!我年岁尚幼,暂时还帮不到什么大忙。待我年长些定会去投奔哥哥。”
苏轼开心道:“不随我也罢,托贤弟吉言。希望这次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懿问苏轼道:“我想先问哥哥要个态度。假如皇上身体出了问题,哥哥以为谁会继位?你又将如何自处?”
苏轼吓得差点从凳子上蹦起来!赶紧四周看了看,见没别人听到才悄声骂道:“你这小混账,怎么什么都敢乱说?万一让别人听去并上报朝廷,届时你自己乃至全家都会死无全尸,就连我也会受到牵连!”
张懿翻了个白眼道:“哪有什么别人?我就见不得你们这些做官的如此胆小。假设一下而已,这关乎你将来的仕途。”
苏轼擦了擦头上的汗。他近来却实听友人提起过官家的身体状况不大好,但并未多想。然而现在听张懿往这个方向一带却吓了一跳。静静思考了一阵,悄声道:“若是近期天崩了,还真说不好谁能得到这大宝。几位龙子均过于年幼,尚有两位王爷也不是没有可能。这。。。。。。”说到这里,苏轼挺直了身体继续说道:“管他是谁,做臣子仅需做好本分即可。凡事只要当得起‘忠君爱民’这四字便可无愧于天地。”
张懿见苏轼说的磊落,却露出一丝轻笑,问道:“敢问哥哥一句,若拿一位丞相和一位知县对比,两人皆为忠君爱民,何者为重?”
苏轼答道:“蜀汉昭烈帝刘备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苏某为官,只分善恶,不论轻重。”
张懿又问:“哥哥不要闪烁躲避,若丞相之小善与知县之大善皆为善举,两者对比,何者利大?”
苏轼想了想,不得不正面回答道:“当是丞相小善利大。”
张懿笑道:“那不就清楚了吗?若要忠君爱民,应先置自身于位高权重处,方能显大忠,施大爱。若只顾自身名声而一味清高,一个团练副使于百姓能有多大帮助?”
苏轼听他说的在理,回想起前尘旧事逐渐陷入沉思之中。
张懿却不给他怀旧的机会,继续说道:“其实不论谁来登顶,都不会是因为你这副团练的拥立之功。所以当下哥哥你只需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能走多慢就走多慢。只需拖够了时日便能否极泰来。我只是担心将来哥哥又犯了那文人病。”
苏轼听得似懂非懂,只好追问:“你这小子,怎么说起话来一副老气横秋?若是想说便说透了。”
张懿苦笑道:“我也猜不准,如何能说得透?当前只能给哥哥一个忠告,希望将来你做起事来能记得我今日建议。”
苏轼正色道:“贤弟请明说。”
张懿道:“无论变法还是守旧,不要轻易选择,需中立时则中立,需摇摆时则摇摆。”
苏轼诧道:“你莫不是叫我做那见风使舵之徒?这可恕难从命。。。。。”
张懿打断了正要义正言辞滔滔不绝讲下去的苏轼。厉声问道:“哥哥难道这么快就忘了刚才我讲的道理吗?一个懂得见风使舵的宰相远比一个高风亮节的知县有用的多。你若想忠君爱民,首先应确保是你自己坐在那个位高权重的位置上,而不是让你的政敌坐在那里。”
苏轼是第一次见这义弟以这种态度和自己说话,再仔细一想自己因何被贬至此地,心中瞬间有了领悟。于是点了点头。
三个月之后。
此时苏轼已举家收拾妥当准备赶赴汝州。只留下了爱妾王朝云和幼子苏遁。
张懿也拿到了第一笔分红钱共计436贯。他又找潘革预支了600贯,凑足了1000贯拿给了苏轼。
苏轼见义弟慷慨甚感欣慰,他对张懿说道:“贤弟给我这么些银钱,我此行是去赴任又不是去经商。带这么多钱在身边除了让拉车的牲口受累之外还能做甚?”
张懿道:“哥哥此行前途尚不明朗,当穷家富路多带些钱以防万一。若是遇到有人刁难,只需几吊钱砸将过去,定会化险为夷。”
苏轼听他说的有趣,却也看得出张懿脸上流露出的不舍。两人又扯了些闲话,最后苏轼只收下了一半的银钱。剩下的推说留着让张懿帮忙照顾好妻儿。
苏轼离开黄州之日,诸位好友纷纷赶来送行。结果就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局面:苏轼一家连同家丁不足二十人,而送行的友人却不止五十。这足以证明这几年苏轼在黄州的口碑有多好。
一行人浩浩荡荡一路向北走去。众友人陆续与苏轼闲叙几句之后就道别离开,紧接着又有下一组人继续。。。。。就这样边送边聊,几乎把苏轼从黄州送到了光州。
苏轼走了,黄州都似乎显得空洞了很多。还好有新开业的润贤大酒楼。这家酒楼自打开业之后就宾客络绎不绝。
别家饭店除了面条、馒头以外只能提供有数几道炖菜。但是这里却不同,这里的菜品仿佛来自于另一个国度,提供一类叫“炒菜”的食物,细数起来却有数十种。客人来了之后根据“菜单”上那些奇怪却又生动的菜名去点菜。一旦点选好菜品,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盘接着一盘菜肴端上桌来。其中梳菜爽脆可口,荤菜香嫩多汁。每一位品尝过炒菜的客人,对其评级都是赞不绝口。没用几天就传遍了整个黄州城,甚至城外周边的富户也会不辞辛苦大老远跑过来,只为了见识一下这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炒菜”。
张懿明白,若是论起炖肉、熬汤之类技术,虽然自己也可以弄出一些新颖的花样出来,但却一定远不如用“炒”的效果好。炒菜是这里人从没见过的东西,烹饪速度还快。这样既能保证种类繁多,同时上菜速度也能供得上来。另外还有一点好处,炒菜可以最大限度的让食物的香味飘散出去,吸引更多人的好奇心。
这润贤大酒楼的后厨相当神秘。总有人也想跑进厨房去看看这菜究竟是如何炒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会被劝阻;有人不死心,想等到打烊后拦下个厨子一问究竟,却也从没问到有用的信息。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张懿早就同陈慥一起研究过很多对策。厨房内的核心人员与张懿均为师徒关系。古代人对于教授自己绝艺的师傅是相当尊重的。这在精神层面让他们不会轻易背叛。
另外,还与这些人立有5年以上长期契约。厨子们每月“工资”很低但是“年终奖”很高。整个契约期满后还能拿到一笔巨额“奖金”。这是从经济方面降低了他们的背叛几率。
这就保证了酒楼的绝对垄断地位。想吃炒菜只能来润贤大酒楼,客满就只能等。
就这样,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润贤大酒楼的口碑就以黄州为中心成放射状向四周延伸了出去。
从此,外地来黄州品尝炒菜的人越来越多。
东坡居士虽然走了,带走了一些文气。
润贤大酒楼出名了,却带来了更多的人气与菜香气。还更别提那些从润贤酒庄中飘散出来的酒香气!?

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孟婆洒了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力长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力长弓并收藏孟婆洒了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