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与“润贤大酒楼”相比,潘家操持的“润贤酒庄”就显得低调而缓慢得多。
潘家之前经营了十多年的老酒坊,自打更名为“润贤酒庄”之后,却不怎么出货了。反而开始大兴土木。又是挖坑,又是建房,却不怎么售酒。只有少数老主顾还可以从那里提得出几坛米酒,其他散客生意却一概不做。
不仅如此,时不时还经常能见到一车一车的粮食和酒坛从外面运进去。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酒庄是要扩大生产规模。可是接下来的好几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大批的粮食运回来。这可让那些明眼人摸不着头脑了。
只听两个住在潘家附近的闲人聊着。
甲:“潘家这是囤了多少石粮食了?若不是这招牌叫做酒庄,我定会认为他家要改行开粮店。”
乙:“你看见那好多酒坛没?”
家:“当然看见了。真是想不明白!他家买那么多酒坛子。若按这数量去酿酒,酿出如此多酒来能卖得出去吗?这黄州和周边州县哪有那么多户人口?这酒若是卖不出去岂不是要酸了倒掉?”
乙却故作高深耻笑起甲来:“你这眼神儿可真不怎么样!”
甲不解,问道“怎么说?”
乙道:“你定是没仔细观察那些运酒坛的车子!你看那车辙!再看看那些拉车人的动作!那车里盛的哪里是什么空坛?明明就是满坛的酒。”
甲奇道:“啊?你是说潘家还从别处运酒回来?他家不是造酒的吗?怎会反倒从外面买酒回来呢?”
乙道:“是不是买的咱可不清楚。但那酒坛分明不是空的。”
甲:“怪哉!怪哉!”
没错,潘家不仅囤积了很多的粮食,同时也在从附近别家酒坊收购成酒回来。这当然是张懿的意思!
张懿对潘革说过:“我炼得这种酒,放置越久味道越香醇。而这炼酒原理其实一旦挑明却也不值一提。所以咱们这润贤酒庄需要做成一家老店。真正的发力点至少也需要等到5年之后。那时候即便有同行也掌握了这种技巧,但他的酒却始终比我们少了多年的窖藏过程,味道会差上一大截,自然也就争不过我们。”
潘革自然对张懿所说深信不疑。所以这酒庄成立之后一边挖酒窖、建厂房。另一边却在不停地囤积着价格合适的粮食以及米酒。润贤大酒楼和润贤酒庄同属一体,大酒楼那边虽然在疯狂地吸金赚钱。而酒庄这边却是吞金巨兽,疯狂地花着钱。若非如此,众人们的分成也会远不止那点钱。
这酒庄里同样也有一个地方非常神秘,就是蒸馏坊。潘家以前的老酒坊为了取山泉酿酒,本就是依山而建的。现在这新起的酒庄里,张懿命人将这蒸馏坊建在了整个酒庄的最深处。该处背靠高山,唯一的出入口处还设了十几个私兵把守着。严格限制非相关人士的进出。选拔出的进行蒸馏工作之人也远比选拔酒楼里的厨师要苛刻得多。都是些与潘家签了死契的穷苦人。张懿向他们承诺:只要安心在此劳作,最多不超过20年即可攒够自己的赎身钱。届时还会发放一大笔遣散钱。
另外,张懿还优化了一些制酒的流程。
例如对蒸馏的器具进行了些许改良,主要是优化了其密封性降低些损耗。
对蒸馏出的高度酒进行分级:高级些的进行窖藏储存;被优先售卖的是那些相对低级些的酒。口感最差的就不进行销售了。张懿让人对这些酒进行多次蒸馏,制出一种叫做“酒精”的东西留着备用。
最后还有就是勾兑过程。对所有即将出售的酒进行分级勾兑,将最终成酒的品级稳定控制为五个品种,并分别定名为“天仙酒”“地仙酒”“神仙酒”“人杰酒”“鬼雄酒”。
张懿要求五年之内不得出售“天仙酒”和“地仙酒”。仅售卖后三种:“神仙酒”定价九贯一坛,一坛十斤。“人杰酒”定价五贯一坛。而“鬼雄酒”则都分成一斤装的小瓶或者自带容器来打酒散卖,定价约为150文钱一斤。
润贤酒庄自打挂牌开业之后磨磨蹭蹭折腾了小半年后,终于开始正式售酒。酒庄的位置是在黄州城外,但售酒的酒坊却在黄州城内润贤大酒楼对面一间铺子里。当然,润贤大酒楼里也同期开始提供自家产的酒水。
刚开始时,人们对这里卖的酒都不屑一顾。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太贵。别家的米酒也就十几文一斤,而这里的酒即便是最便宜的品种也足足贵了十倍之多。酒庄的酒博士还相当倨傲,面对价格质疑是既不恼怒,也不解释。总之就是你爱买就买,不买拉倒,我绝不上赶着劝你买。
但再贵的东西也总会有人去尝试。结果不出三天,润贤酒坊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每天就那么十几坛,卖完就关门。次日一早会有新酒运来继续售卖。
从此,黄州有了一个地标性的位置,就是这润贤大酒楼周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在这附近停留,不是等位吃饭的就是排队买酒的。
围绕张懿开展的这两门生意也逐渐稳定下来,每日都能进账两百多贯。按此速度推算,众人一年左右就可以回本。这还且不算那酒庄内囤积的高档酒。
这让这群出资人刷新了对张懿的认识。虽然他年纪小,但做事却相当老道,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原本是交往疏松的几个家族或组织,却以张懿为核心变得越来越紧密无间。相互间也从无龌龊。“有钱大家一起赚”就是最好的凝聚力!
自从苏轼离开之后算起,一晃已经半年多过去了。在他刚离开之后没多久,却有一件大事发生!官家驾崩了!年仅9岁的太子赵煦继位。新皇年幼,由先皇之母高氏垂帘听政。先皇庙号定为“神宗”。这等大事在朝中肯定是风起云涌,但再大的风云传到黄州这小城也变轻了很多。全城百姓披麻守孝整月,之后也就该怎么过还怎么过了。
张懿推算日子,猜测苏轼应该已经到了汴京。苏轼奉旨去汝州这件事,只有张懿心里清楚:这汝州根本就不用去。神宗死后,高太后这个保守派自然会重新启用同为保守派的苏轼。所以苏轼无论去哪儿,半路都会被召回汴京,然后一路高升。
所以短时间内苏轼安全的很,也风光的很。自己无需为他操心。倒是他的小儿子苏遁被张懿强行留了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这小家伙生长地很健康也全无病象。
张懿的这一步安排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历史上苏遁会在随父赴汝州的路上夭折,谁知道他是偶然病死,还是天命如此呢?张懿此举是为了他义兄好,所以才将苏遁留在黄州。这期间若是苏遁天命该绝而死在了黄州,那张懿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向苏轼解释。还好现在从时间上来看已经过了危险期。
张懿正在家里胡思乱想着,这时却有位和尚来访。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安国寺继连大师想请张懿过去品茶。
张懿心想:这老贪僧找自己会有什么事呢?当日众人筹钱时,继连这个出家人竟然拿了那么大一笔钱出来,使得张懿对这老和尚多少有些看法。不过既然他找人来请自己,那也就过去坐坐呗!会会这贪僧看他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安国寺不远,黄州城不大。两人没走多久就来到了安国寺。继连大师在大殿后边的一间禅房内等着张懿。张懿进屋一看,只见炕上中间摆了一张小桌,桌上竟然放着两个青瓷盖碗!屋角置有一个小炉,一位小和尚正在摇着扇子烧水。
继连见张懿到了,便安顿他在小桌另一侧坐下,并让小和尚过来上茶。
只见那青瓷盖碗中已经放置好一枚丸状团茶,小和尚提着水壶过来将沸水注入碗中,并将水壶置于一旁后便退出了禅房。
张懿已被这青瓷盖碗所吸引。原因无他。宋代人以点茶之法饮茶,所以从茶具的制式上就与现代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但是面前这两套盖碗却与现代盖碗几乎没什么差别,只是托盘稍微大了少许。张懿转生后从未见过这种杯子,今日得见真是爱不释手。一边用碗盖划弄着碗内的茶团,一边转着圈的观察着。
继连大师轻声一笑,说道:“小施主,老衲今日请你过来除了品茶之外是有一事相求。这茶盏你先放下稍后再聊。先听听老衲的请求如何?”
张懿赶紧收回心绪,看了看继连。这老和尚慈眉善目,全然不像当日筹股时那幅商人嘴脸。自己还真猜不出他想干嘛,只好问道:“大师但说无妨。”
继连说道:“润贤大酒楼近来宾客络绎不绝。。。。。。”
张懿心想:老贪僧果然要聊的事与钱有关!
继连继续说道:“但所涉宾客皆是非富即贵。。。。。。”
张懿心想:啥意思?
继连继续道:“所售菜品均定价不菲。。。。。。”
张懿心想:然后呢?赶紧说!
继连继续道:“这城中穷苦百姓却无缘品尝。。。。。。”
张懿心想:!!!莫非我想错了?
继连继续道:“老衲是想请求小施主,能否做些廉价菜品以惠及穷人?”
张懿心想:卧槽!真误解老和尚了。
于是回道:“大师慈悲,可是酒楼座位有限。高价菜品尚致座无虚席,若是降低价格岂不是令我等损利?”
继连笑道:“正是!老衲也能看透此点。所以另有定策,只是不知小施主能否肯首。”
张懿道:“大师但说无妨,我且听后再定。”
继连缓缓说道:“老衲想请小施主定制一两种斋饭,由我安国寺施舍给城内穷苦百姓,不知可否答应?老衲先代城中百姓向施主致谢。”说着便站起身来,双手合十恭恭敬敬的向张懿行礼。
张懿赶紧跳起来去扶继连。心里还不停地暗骂自己看走了眼。
张懿说道“这有何不可?大师慈悲,小子定当遵从。”
继连见张懿如此轻松就答应了,也是出乎他的意料。口中低颂着“善哉!善哉!”?

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孟婆洒了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力长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力长弓并收藏孟婆洒了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