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三天后。
这黄州自东城门出城后便是一路走低。曲折山路原本人烟稀少,但是今天却不同于以往,前后已有五六波人陆续经过。
王氏兄弟二人携众家丁一大清早便乘船渡江来到这黄州境内,下船之后紧接着又赶了十几里山路。弟弟王齐万向大哥王齐愈问道:“大哥,你说子瞻约我们今日到他那草堂相聚,还叮嘱须午饭前赶到,所为何事?”
年长一些的王齐愈轻笑道:“东坡居士向来雅趣甚多,他在信上不是说了嘛,预推荐一位友人与我们相识,共赏书画诗词,且必有好酒好肉招待。”
弟王齐万道:“子瞻谪居黄州以来一向拮据,又怎么会突然拿的出什么好酒好肉?”
哥王齐愈道:“子瞻虽不富裕,但结交甚广。想来随便拿出几幅墨宝便可换来些酒食。你我又何必在此乱猜?前方不远不就是他那东坡草堂了吗?咱快行几步便可一探究竟。”
两人正边走边先聊着,这时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只见一人策马从旁飞驰而过。
王氏兄弟二人见此人匆匆而过正感奇怪,却见那人在前面不远处调转马头又折返了回来。
那人下马走到二人近前,拱手问道:“敢问二位兄台,可是要去往苏轼苏子瞻家别院?”
兄王齐愈拱手回礼并奇道:“正是!不知这位官人如何称呼?”
那人回到:“在下陈慥,字季常。”
王氏兄弟二人也报了姓名。双方互相“久仰”了一番。
陈慥道:“在下也是应约来此赴宴,刚好见二位兄台所行方向一致,便过来冒昧相询,还望二位恕陈某鲁莽。”
三人这么一聊,发现都是苏轼朋友,便相互熟络起来。陈慥牵着马匹与王氏兄弟一同步行往前。三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苏轼的“东坡草堂”门前。
自有家丁迎上来拴马引客。三人来到正堂。只见厅内苏轼正举着一幅字在与其他宾客开怀畅谈。
苏轼忽见三人连翩而至,连忙抱拳起身迎了上来,依次招呼道:“文甫兄、子辩兄、季常兄别来无恙。你们怎会一同到来?”
三人讲了相遇经过后,苏轼又为众人相互介绍了一番。此时首席位置尚空着,说明还有重要客人未到。
苏轼今日邀请了不少客人,其中包括黄州通判(通判大概就是知州的副职)孟震;安国寺住持继连大师;黄州处士潘革以及其子潘丙;老友马正卿;以及刚到的王氏兄弟和陈慥。
自打前任知黄州事徐君猷调任之后,新认知州与苏轼并算不熟络,只剩下这通判孟震尚与自己交好。今日邀他过来主要是为了引荐张懿与他认识,以期将来可在官方层面予以照顾。这空缺着的首席位置便是留给孟震的。
黄州的潘家以及武昌的王家都是有名书香世家。潘家在黄州无论是文界还是商界均有不小的影响力。这席间潘革的儿子潘丙就经营着黄州的酒肆生意。武昌的王家甚至拥有一幢书楼,里面藏书无数。苏轼原本想介绍张懿去王家学文,却只可惜张懿一心想经商。但即便是经商也不应该荒废了学业,所以便邀了他们过来。
至于继连大师和马正卿则纯属苏轼的知交好友。请他们来就是品尝好酒好菜的。至于能否帮到张懿,倒也没有具体想法。
而陈慥,家世显赫。他自己本人虽然并无一官半职,还非常怕老婆(河东狮吼的典故就是说他)。但他的家族却非常有实力。父亲官居二品,族内其他人也是非富即贵。陈慥此人为人豪迈,虽无一官半职但却能文能武。苏轼觉得他与张懿应该对脾气,引荐陈慥与张懿相识,对张懿的将来或许会有特殊的帮助。
没过多久孟震也到了,众人赶紧起身行礼。孟震并没什么官架子,一边向众人“告罪来迟”,一边询问苏轼“今日主要目的为何?”因为他觉得今天这桌人实在聚得有些奇怪。在座的人中有一些他是认识的,但还有一些他却不认识。另外,客位上还空着一个座位。不知是谁竟然来的比自己还晚呢?
苏轼卖着关子,将案上那幅字继续拎了起来,故弄玄虚的问道:“老夫最近‘得’一副字,今日刚好请诸位帮忙点评一番。”苏轼没用“写”而是用了“得”字。他说的顺口,别人却也没听出来这话外之音。均将注意力集中到那幅字上,一看就是苏轼本人的笔迹,便更是注意不到那个“得”字用的奇怪了。
孟震仔细看了,这幅字是《寒食诗二首》。里面写的两首诗在之前也听苏轼提到过。便打趣说道:“这幅字有趣!能看出两个关键点。”
众人不解,纷纷追问。
孟震道:“这其一是:子瞻的笔力大有进步。”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赞成。孟震接着又说:“这其二嘛!”说到这里就拉了长调,不再继续说下去了。
众人见他卖关子,只好追问“其二如何?”
孟震哈哈大笑道:“其二便是:子瞻最近拮据的很。连张像样的纸都买不起了!也不知今日打算用何招待我们?”
众人听他说这“其二”,才注意到这张纸的材质,果然如孟震所说。所以大家均感不解,转头看向苏轼却都没有发问。
苏轼也不觉尴尬,这幅字原是张懿写的,今天拿出来就是为了做个“引子”。只见他慢慢说道:“若我说这幅字并不是我本人所写,诸位可愿相信?”
众人听他这么说,便又都仔细去瞧这字上的细节。在座的都是苏轼的老朋友,对他的字迹是相当熟悉。可是看来看去却也瞧不出任何破绽。纷纷不解。
苏轼却也没有继续解释,把这字一收,接着就对家丁大声说道:“上餐!”
随着他话音落下,便有仆人端着菜肴摆上桌来。
这第一道菜就是之前张懿做过的“张氏红烧肉”。紧接着是“红烧鲤鱼”、“葱油白切鸡”、“糖醋排骨”。这几道菜的特点是都可以提前做好备着。当苏轼一声令下之后就能快速端上来。
四盘荤菜一上桌,宾客们就都傻眼了。为啥傻眼呢?因为没见过呗!不过傻眼和傻眼却也不大相同。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就是继连大师。
继连大师口中碎碎念着“阿弥陀佛”然后又正式对苏轼不满道:“东坡居士难道是成心为难老衲不成?这四盘吃食我虽见所未见,看样子也甚是别致。但贫僧却也看得出这明明就是荤食。出家人又怎可食荤腥?”他一边说着,一边闻了闻面前的“糖醋排骨”接着又说道“闻着太香了,这可如何是好?”
众人均感好笑。
苏轼笑道:“大师也被这菜肴夺了禅心吧?且稍安勿躁,后续有专门为你准备的素食,切莫为此失了体统。”
众宾客早已按奈不住,纷纷夹菜塞进口中品尝。接下来的一幕就好像周星驰的《食神》里演的那样,评委吃了周星驰的“黯然销魂饭”之后那种场面。一个个神情恍惚、目光呆滞,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但无论何种感受,都是那种震撼到难以附加的感受。
只有苏轼和继连大师比较清醒。这俩人一个是吃过了,另一个是还没吃。
这个瞬间是比较安静的。吃了菜的人都沉浸在味蕾冲击中。没吃菜的人都在默默观察别人的反应。苏轼笑而不语,老和尚是目瞪口呆。所以大家都没说话。
这时又有菜肴端了上来,只见这道菜黄里透着白,白上飘着红。盘子与桌面相接触的瞬间,那盘中美食竟然还微微抖动了几下,看着相当软糯筋道。
这道菜被放在了继连大师的面前。继连大师连忙看向苏轼问道:“这。。。?”
苏轼肯定地答道:“吃!”
于是老和尚便不再客气,伸筷子就去夹菜。只可惜。。。。。。那东西竟然被他夹断了!继连大师当然不会死心,再次下箸时便小心翼翼,轻轻将那东西挑了起来送入口中。然后。。。。。。他也加入到了其他人的行列,自我陶醉去了。
话说这道菜其实是“麻婆豆腐”。宋代的豆腐都比较硬且粗糙。但是想弄出个嫩豆腐去做这道“麻婆豆腐”却也难不倒张懿。只需用豆浆加蛋清去蒸熟就可以得到类似的玩意儿,只是味道与现在的嫩豆腐稍有不同。不过宋代人可没有吃过现代嫩豆腐,没法去品评这细微的味道差别。而这种嫩嫩的豆腐还是首次在这个时代出现。吃它的人只会不停去猜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这“麻婆豆腐”却又是重调味料的川菜,辣椒与花椒早就把豆腐本身的味道掩盖的干干净净。所以继连大师心里一直在想的就只是:“这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之类,却又猜不到答案。
每隔上个三五钟左右,就会有一道菜端上来。“宫保鸡丁”、“韭菜炒鸡蛋”、“醋溜白菜”、“香菇油菜”。。。。。。源源不断。
众宾客尝完一道就去尝另一道菜,谁也不说话。却见那孟震忽然站起身来,拉着苏轼大声说道:“带我去伙房,我倒要看看你这老儿在变什么戏法儿。难不成你把玉皇大帝的御厨给弄了下来?”?

百度搜索 孟婆洒了汤 天涯 孟婆洒了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孟婆洒了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力长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力长弓并收藏孟婆洒了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