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华文脉 天涯 或 中华文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吾思美人——你才是我想的人
(作者:莫轩梅)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前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意境宏大,“不择地皆可出”——可谓子瞻神笔。不过这句诗中的美人究竟是谁?
请往下看。(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书必修二第三十三面)课下注释中的解释是:“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所以,思美人,不一定就指貌美如花的女子,在古代,甚至更多时候,诗人所歌所思的,或圣主贤臣,或心之所向。
并且,思美人,便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此句大谈对女子的思念,连苦无媒人都写出来了,不是真的心怀佳人吗?可下一句便显山露水:“蹇蹇之顺冤兮,陷滞而不发。申旦以舒中情兮,忘沉菀而莫达。”(其义为:正直敢言遭受烦恼冤枉,陷没停滞不能前进。每每想抒发自己的胸怀心情沉闷压抑,表达难畅。)屈原作此《思美人》,想必也是有怨的,绝非单纯的苦思佳人。身怀“九死不悔”的忠国之志,却得到了什么?欲变法图强不畏世族施压,最终又得到了什么?“謇朝谇而夕替”不可悲,悲只悲那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怀志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可见他的悲愤了。“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其奈何!”有才不用,岂得政治清明?非悲一己之身,更悲国破之殇。
天地渺茫,人若沧海一粟,美人何在?他苦苦寻觅。受楚山湘水之灵气,绘宏大壮阔之图景。香草美人却渐离。——君主不明,为之奈何?熊槐受庸臣蛊惑,行进摇摆不定,前一夜推心置腹,后一夜就将他放逐漂泊。又能怎样?空疾王听之不聪也。
圣主,本就可遇不可求。屈原如此遭遇,也只得说是时运不济,空余忠君报国之情了。
不过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穷而后工,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中国文坛上,《诗经》之后,整整三百年诗歌处于沉默时期。而打破这沉寂局面的,便是《楚辞》。它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代的学者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便如此评述。《楚辞》常有祭礼之乐,也极具地域色彩,意境缥缈。试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诗篇,有几篇能与之匹敌?而其间慷慨激昂的对天之问,也令后人为之倾倒。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称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可见其在文坛上的显赫地位。
但更重要的,是屈子思“美人”的九死不悔,令后世忠臣良将感叹唏嘘,令心有所向者为之拜服。那对志向的执著、对明君的渴求,引起了忠贞之士的共鸣,那拳拳的爱国之心,更让华夏儿女相继歌颂,相继追随。曾有人言:“读《楚辞》不涕下者,不叫爱国。”
想来,这应就是文学的意义了。吾思美人,后世从之;吾作《楚辞》,后世和之。以个人之情,表家国之义;以个人之感,触万千心灵;以个人之思,化古今忧愤。它给了零碎情愫共通的命脉,故称为文脉,需我辈脉脉相承。正如屈原在《楚辞·抽思》中叹言:“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结微惜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百度搜索 中华文脉 天涯 或 中华文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