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中华文脉 天涯 中华文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作者:莫轩·梅) 曾读《三国》,恨曹操而叹刘备;曾忆屈原,惋楚国而恶秦帝;曾观《琅琊》,伤林殊而憎璇玑……殊不知其间是非黑白不能以一面而观之,不能以一见而断之。
心怀偏见自然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常怀偏见读书阅事自然而然会成为井底之蛙。正所谓"旁观者清",局外人事不关己少有偏见自然清醒。所以我们的确是不能以所谓的正统思想来抱有偏见地判断人与事物。
尤其是史事古人。且不说他们迄今甚远我们不甚了解,就算对时代背景十分清楚,贸然盖棺定论也有失偏颇。况且我们查阅的用于了解史事古人的资料也是人写的,而一切史学记载难免会带上个人的情感倾向。就拿《史记》来说吧,记载历史人物事件的大部分语言的确是平和的、"一本正经的",但是每篇文末都有司马迁怀着个人思想所书的评语。而这些评语有很多并非所有人都十分认可。例如《史记 · 商君书》末评卫鞅为"酷吏",还分四条诉其过。(无非就是说他在进行那场烘烘烈烈的大变法中执法连坐之严苛及法不容情的"冷酷"罢了,尽管连坐为了防止藏匿罪犯的利是否大于弊还有待商榷,但其余的"罪行"如宠臣推荐哪滥杀无辜什么什么的的确是挺无中生有的),变法的效果是异常显著的,它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秦朝几个世纪的繁荣昌盛,商君的丰功伟绩是无可指摘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能写出一千本不同的、但是是相同时期相同人物国家的历史。这是毋庸置疑的。
正史尚如此,更何况由正史改编的小说呢?《三国演义》与比较"正史"的《三国志》相比之下虚构的成分就更多了(不过小说允许虚构,这是后话),任何一个人看了《三国演义》都会为蜀刘打抱不平,这是作品语言的魅力;同时也是它的一个缺陷,作者先入为主地给读者以个人观点,不能让读者理性地看待历史——
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点。(相比之下《三国志》就又好些)不能让读者理性看待的历史无异于野史。而野史的确是不被推祟的。所以阅史不要被儒家的主流思想所蒙蔽,心中所向的善恶美丑才是判史依据,才是真正的正统思想。

百度搜索 中华文脉 天涯 中华文脉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中华文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莫轩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轩梅并收藏中华文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