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3)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明朝的土司制实质上是封建领主制,土知府既是地方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军、政、财权,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而土知府并没有朝廷的俸禄,府内所属山河土地物产人员全属土司所有。比如说镇安土府土知府岑天保担任土知府时候的税项:1,代贡品钱:每年向农民征三千石大米充作军粮,三年一贡例贡马三匹;香炉一付,花瓶一付,烛台一付,三项均以白银制,总五十七两;黄猎二十八斤,降香二十五斤,茶叶数十斤。这些都是按人头收税。2,开荒税:府内人员凡要开荒者i,要先向府内缴纳一只公鸡,种三年后按例交地租。3,入赘税:凡入赘者,先向土官交税,发给执照,才能在女方有继产权。4,娱乐品:征收蟋蟀和小鸟,以观斗乐。5,过路税:土官在治地每个关隘都有人把守叫权隘官,凡有客商来往,纳税后才能通过,除此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役田和数目巨大的土官公务用费。名目之繁多,数量之大令人咂舌,其治下百姓的苦难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被郑梉打的一蹶不振的莫敬宽在孙永的尽心谋划下,对外和后黎朝以及崇明府黄氏各分支主动恢复商业来往,就连大敌归顺州的岑氏仍然继续进行商业贸易的来往。对内减轻赋税,吸纳流民,并施行了一些促进农业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措施,于是高平这座双边重镇交通要塞很快从死气沉沉的状态逐步恢复活力。
对于清都王郑梉之死民间流传有很多版本,但是根据像孙永这样对这时代战争比较内行的人根据溃兵的描述分析,应该是刘远方刘大将军在无名山谷设伏,埋下**阵,趁郑梉大军不防,引爆**阵,巨大的声响和**的力量造成郑梉大军不战自溃,士兵牲畜夺路而逃相互践踏,而刘远方的部队趁乱与溃军中击杀清都王郑梉和后黎大将阮良玉。
根据溃兵的描述和道听途说能够猜测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毕竟这时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122**炮的威力,但是**这样的东西毕竟还是知道的:不说远的,在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建文二年(1400)白沟河之战时曾“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所以孙永知道**不足为奇。
作为一个现代人来到这边,刘远方的思想眼光均不是一个这时代的人能够想象的,刘远方不可能把自己的底牌暴露给一个陌生人,再说就是实打实的给孙永说,他也理解不了现代火器的威力。沉吟一下,刘远方点点头,语气坚定但是词语含糊的回应:“清都王郑梉和阮良玉确实是我们大华战士杀死的。”
此言一出,除了陶维慈外,屋子里气氛随之一冷,孙永郑原孟志三人肃然起敬,对面前这个瘦高的年轻人再无一丝傲慢之意。
清都王郑梉是谁啊?那是在安南跺脚震四方,把仁国公阮福源压的无力北上只求自保,把莫敬宽打的如丧家之犬闻风而逃,最后连老婆都保不住的后黎强权人物,没想到这个在安南跺跺脚就能让安南都三抖的任务竟然是死在自己面前这个高瘦身材的年轻人手上。
脸上绽开灿烂的微笑,郑原孟志同时上前一步再次拱手行礼:“不知是斩杀清都王威震安南的刘将军,将军大人大量,小人如有得罪之处万望海涵!”
刘远方面带微笑同样拱手回礼:“黄氏各支都与我大华集团睦邻友好,说起来大家都是一家人,咱们相聚就是有缘!”
听到刘远方语气中与黄氏是友非敌,郑原孟志顿时感觉精神一振,空气中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陶维慈趁机让小童把门关上,几个人坐在一张桌子边分宾主坐下。一番推辞礼让后,陶维慈坐西面东坐了主席;刘远方坐北朝南;孙永北向坐在刘远方对面;而郑原孟志二人面西同坐在陶维慈对面。几人带的侍从则在门口处候命。
坐定之后,小童奉上新沏的茶水,浅酌一口茶水,须发皆白的陶维慈首先发话:“除了刘将军和我们是偶遇外,其他各位来此,均是各位的东家因受陶某相邀,故遣你们来此商谈一事。我们在谈这件事之前呢,我先给大家简单说下安南郑氏升龙城目前的情况,自从无名山谷清都王和御林军大将军阮良玉被刘将军击杀后,郑氏现在如一盘散沙,郑梉的两个儿子郑桥和郑柞在升龙城明争暗斗,那郑柞还是年轻,不敌郑桥,趁夜败走清化,在郑氏一些老臣的支持下,正在清化征兵备战。而郑桥则在升龙城正招兵买马,收买人心,准备效法郑梉,恢复黎皇郑主的政治体制。而黎神宗也不甘寂寞,虽然手中无兵无权,但有正统大义在手,趁郑氏内战,现在正在四处拉拢人心,准备恢复黎氏昔日风光。”
说到这里,陶维慈轻轻摇摇头,一脸的悲天悯人:“可怜无辜的升龙百姓,无端受战乱波及,家破人亡者,妻离子散者,死于战火者比比皆是。”
又做慷慨激昂状:“想那郑氏,自郑检传至郑梉,已历四世,代代世袭把持着黎氏朝政,世袭专权,骄横跋扈,独断政治,郑氏曾多次废立几代皇帝,其心当诛!如今我主仁国公,以礼仪为先,慈悲为怀,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升龙百姓,扶黎氏于大厦之将倾,辗转反复不得入睡,欲引兵北上,惜麾下兵微将寡。故遣陶某来联络各方英雄,趁郑氏内乱,战火四起,举兵伐郑,事成后,我主仁国公承诺绝不入升龙一步,在座几位可以凭功劳确定升龙城的归属,我主仁国公绝不插手。”
这是布下香饵钓金龟啊,以升龙城为饵,引各方伐郑,这陶维慈不愧智计之名,选择时机太好,赶上郑氏一族群龙无首自相残杀的时间点,这香喷喷的诱饵是真的让人无法拒绝。
一边说话,陶维慈一边仔细观察着在座几位的面部表情,郑原孟志听到这些有些瞠目结舌,孙永目光闪动,而刘远方宛若冰山,端坐一旁不言不语面无表情。这下陶维慈心里又把刘远方暗暗的提高了一个档次,侧脸对郑原孟志二人说道:“这次邀请郑先生孟先生在此相聚,却是有一事需要黄氏仗义相助。”
郑原孟志两人相互狐疑的看了一眼,轻轻摇摇头,两人都不知道这个禄溪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禄溪先生请明言。”
陶维慈哈哈一笑,用手指向孙永:“大家都知道这位张先生是安南都统使莫氏的代表,莫氏愿意出兵瓜分升龙城,奈何手里粮食不足,所以请老朽出面作保,向黄氏各支共借粮十万石。”
这下郑原孟志恍然大悟,绕了半天,原来这坑早就挖好了,就在这儿等着我们呢,两人不由的相视苦笑,心中暗自叫苦,面对陶维慈却也不敢怠慢:“禄溪先生有所不知,最近几年两广可能得罪了佛祖,佛祖不停的降下各种天灾人祸,收成一直欠佳,我们黄氏手里也没有多余的余粮啊。”
听了两人的推诿之词陶维慈也不生气,淡然自若侃侃而谈:“最近几年确实两广粮食一直收成不佳,但是思明府这一片可是连年大收,据说去年斗谷竟然才7文钱左右,以黄氏的实力,别说十万石,每支存粮也超百万石了。另外,莫氏也不是没有诚意的,安南都统使愿意以归顺州岑氏的地盘为酬。”
郑原孟志心说你这简直就是胡闹了,明朝对土司的态度一直就是世袭制度,你莫氏和岑氏结仇,干嘛拉上我们黄氏。即使你莫氏把岑氏灭了,那按照惯例也还是岑氏的儿子中选一个继承岑氏的家业归顺州,你把归顺州当酬金,我们黄氏拿了那还不是惹了一身膻。
但是这话只能在心里说说,不能放在明面上。要知道,这陶维慈可不是一般人,虽说手暂时伸不到黄氏的地盘,但是包括思明府黄氏最大两支家主黄应聘黄河龙在内没有人能小看这个据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安南诸葛亮。而莫氏更像一泡臭狗屎,你说你穿新鞋不踩他,可是他就在你面前,还不是送给你一鼻子臭屎味。狗急了还咬人,兔子急了蹬人,这丫的急了不定能干出什么事情呢。
看出作为两支黄氏代表的两个管家脸有不悦,陶维慈和孙永交换了个眼神,孙永站起来冲郑原孟志两人一拱手:“郑先生孟先生,咱们可否借一步说话?”
这一下把两个管家弄的迷糊了,不知道孙永唱的是哪一出,两人相视一下,然后同时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孙永也不多言,带头走到角落的一张小桌子旁。这家小吃店说是小吃店其实面积也不算小,这大堂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孙永和郑原孟志三人在角落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小声低语不知道商量些什么。
百度搜索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 或 历史的转折1626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