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此后数天,百官接连来显宁寺朝见,均被苗傅、刘正彦以“睿圣皇帝清修”为由,挡在寺外。
能不能见到更多朝廷大员,张三并不太在意,反正他们也在监视之下,做不了什么。
但百官朝见这个现象,透露出一个讯号,即文官并不想顺从苗傅、刘正彦等武将,更不愿屈居于淫威之下,受制于他们。
文官要改变这种屈辱的现状,只有两种办法,要么除掉苗傅、刘正彦,要么换一个能压制武将的皇帝。
御营兵马三四万人,全在苗、刘二人手中,想除掉他们,根本不可能。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文官重获权力,就是赵构复辟!
文官们很容易想的到,但却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高喊一声让赵构复辟。
文人总是有他们的软弱性,顾虑的太多,难免瞻前顾后。
张三能理解他们,况且他也没把希望压在文官身上。
大宋皇位传承毕竟是赵家的家事,谁做皇帝,此时主要还是看孟太后。
张三虽然对孟太后抱有很大的信心,但他也有一个担心,如果她万一效仿唐朝武则天,事情就麻烦了。
孟太后现在直接登基称帝,文武百官不会同意,若她一直垂帘听政,十年二十年后,等根基稳固再称帝,恐怕谁也拿她没办法。
但对孟太后的担心,只在张三心里一闪即逝。
他通过对赵构的记忆分析,判断孟太后并不是一个贪念权势的人,否则她也不会在声望无可比拟之时迎回赵构,更不会在赵构登基当天撤帘,把朝政完全交给赵构。
况且在赵构的记忆里,他对这位孟太后,极为感激,极为信任。
从现实来看,孟太后虽然至今都没派人来跟他接触,但从百官朝见显宁寺,就能猜到这是孟太后是默许的,甚至是鼓励的。
所以,即使十几天来没有太多消息,张三对孟太后维护他的信心却没有半点衰减。
他相信孟太后肯定已经有所行动,而他只需要耐心等待。
沉得住气,方能成大事,要想当皇帝,必须沉下去。
忽有一日,显宁寺来了一个身份特别的人,内侍。
他们是叛军瞧不起的人,也是兵变中杀的最多的人,能进显宁寺并不容易。
这内侍二十来岁,年纪不大,他在叛军校尉贴身监视下,来到张三屋内。
“官家,这是太后娘娘亲手做的点心,特意让小的送来给官家品尝。”
“九儿惭愧,没能安定天下,辜负太后娘娘的美意,还让她劳神惦记,实在无颜消受。”
张三听说内侍是太后所派,当即红了眼眶,深情自责。
“太后娘娘有话转告,让官家好生休养,无需担心朝政,她会看着赵旉长大,看着大宋天下,她在一天,天下就还是赵家天下!”
“太后娘娘本该颐养天年,却被九儿、旉儿所累,不得安歇,九儿悔恨难当,无地自容!”
张三很快代入角色,说着眼中留下泪水,感情真的不能再真。
“官家不要太自责,太后娘娘说了,大宋现今之苦难,罪不在官家,祸患几十年前就埋下了。”
“太后娘娘还说,官家能在大宋遭遇灭顶之灾时,站出来重建朝廷,凝聚人心,已属不易。”
“太后娘娘谬赞,九儿惶恐。”张三痛哭流涕。
“好了,点心送到就赶紧出去,这不是闲聊的地方!”
内侍本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在一旁监视的校尉打断。
“官家,这些点心是太后娘娘亲手做的,可别放坏了。”
内侍被叛军校尉匆匆带离,屋内又只剩下张三一人。
看着桌上放着的食盒,他将肆意的情绪重新收拢。
等了许久孟太后的消息,结果却只等来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和一盒可有可无的点心,张三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孟太后不是一般人,她派人来探望,肯定是有深意的。
静下心来,张三开始细细回味方才跟内侍的对话。
孟太后叮嘱他“无需担心朝政”,这是什么意思?
是让他不用再担心以后,还是不用担心眼下?
如果是不用担心以后,就是说皇位已经跟他无缘了,要是说眼下,朝局还一团乱麻,这话顶多算是安慰话。
如论如何,这句话都不算是好话。
张三心里突然有些乱,开始怀疑自己先前的分析判断。
问题出在哪里?
到底哪里想岔了?
张三一遍遍回忆推演分析,试图找出漏洞或错误,可结果还是指向明确,他可以完全信任孟太后,并再次当上皇帝。
为什么分析推测出来的结果跟孟太后要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是那内侍带错了话,还是自己会错了意?
这些天他已经把赵构的记忆基本消化,并重点分析了跟孟太后有关的信息,他绝不相信孟太后会舍弃赵构。
张三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眼睛忽然一亮,盯住了桌上的那盒点心。
那内侍一再强调点心是孟太后亲手做的,莫非点心里有秘密?
强烈的直觉促使他快步来到桌前,迅速打开食盒。
二十几个槐花糕整整齐齐摆放在里面,造型各异,香气扑鼻。
顾不得欣赏,咽下口水,避开叛军耳目,张三很快把点心掰碎。
果不其然,在一连掰碎十多个点心之后,一个卷着的小纸条落入张三手中。
展开一看,但见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已派人勤王,不可妄动。
孟太后没有放弃赵构!
看到这九个字,张三先前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有孟太后这句话,他的皇位就十拿九稳了。
兴奋之余,张三马上将纸条撕碎,合着新鲜香甜的槐花糕吞进肚里。
连吃几个点心之后,张三渐渐冷静下来。
可以着手规划当皇帝的事了,若要完成夺取燕云的任务,单单做皇帝恐怕不够,少不得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英明皇帝。
皇帝不好做,好皇帝应该更不好做吧。
就在张三满脑子思考如何做一个好皇帝时,大宋朝廷围绕兵变,产生的冲突愈加剧烈。
身在江宁府的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吕颐浩,上书奏请恢复赵构帝位,朝廷搁置不议。
身在平江府的礼部侍郎张浚,派遣节制平江秀州军马司参议官冯轓入杭州,手持书信劝说苗傅、刘正彦停止兵变,遭到苗刘二人拒绝,并要求张浚亲自来谈。
身在杭州的工部侍郎王世修纠结同党,上书请求尊孟太后为太皇太后,孟太后没有答应。
与此同时,吕颐浩、张浚、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各路兵马向平江、丹阳集结,准备赶赴杭州勤王。
苗傅、刘正彦手握重兵,杭州形势不明,各路兵马未敢轻动。
几天后,韩世忠领兵三千抵达杭州城外,孤身入城,苗、刘非常高兴,亲自迎接。
当天,苗傅等人奏请任命韩世忠为定国军节度使,孟太后恩准。
同时奏请任命御营中军统制张俊为武宁军节度使,知凤翔府,贬礼部侍郎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均恩准。
接风宴上,韩世忠告诉苗傅、刘正彦,勤王军已在平江府集结,二人马上派兵出城,分兵驻守临平,企图抵抗。
金军占据汴京、东平,进逼淮河,尚书左丞卢益迟迟拿不出议和办法,又拒绝北上议和,遭到罢免。
当此之时,除金军南侵外,北方接连传来坏消息。
大野泽水贼邵青趁官军抵御金军,入侵泗州,烧杀劫掠数县,盘踞不去。
溃兵宋进攻占泰州,叛军丁进窃据滁州,小校李在叛乱,守臣赵士瑗弃高邮,靳赛进犯,通州守臣曾班逃遁。
外有金人四十万大军压淮河,内有兵变、叛乱、贼寇,大宋江山整个江北糜烂,江南兵荒马乱也难安。
听着各地不断传来的坏消息,所有人都明白,大宋王朝已到覆灭的边缘。
就在这危急时刻,孟太后忽然下诏:大宋皇帝虽滞留金国,却仍是大宋皇帝,故而睿圣皇帝赵构该称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皇帝赵旉称皇太侄、监国。
同时下诏,赐苗傅、刘正彦免死铁券。
同一天,吕颐浩、张浚向全国发布檄文,讨伐苗傅、刘正彦。
一天后,孟太后降旨,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处理军政大事。
得到旨意,张三满心欢喜,事情正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大事可期。
又过两天,勤王军行军至吴江,此地距离杭州城只有两百里,吕颐浩、张浚上书奏请恢复康王赵构皇帝位。
朝政风雨飘摇,面对内外巨大压力,尚书右仆射朱胜非不得不召苗傅、刘正彦到都堂商议康王复辟之事。
经一番激烈内外斗争,权衡取舍,苗傅、刘正彦、王世修退让。
四月初一,孟太后下诏还政于赵构,康王赵构恢复皇帝位。
蛰伏近一个月,张三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好消息。
很快,附身于赵构的张三被接回宫中,与太后垂帘听政,自此开始了他恋恋不舍又想逃离的皇帝生涯。

百度搜索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战国萧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战国萧烟并收藏退位归来横扫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