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来人一身绿衣,虽然看不清年龄和面目,但肯定不是苗傅、刘正彦等辈。面净短须,三十岁上下。
日盼夜盼,终于有苗、刘之外的人进来,张三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高兴之余,他赶紧退出“天气模式”,低眉垂目,假装心灰意冷,对周边发生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只听来人快步走至近前,口呼道:“皇上,微臣秦桧来迟了!”
“秦桧?”张三很惊讶,这可是千百年来鼎鼎有名的大奸臣。
“正是微臣。”
“不知皇上在显宁寺是否安康,秦桧非常挂念,费尽周折,四下打点,才得以见皇上一面。”
张三抬眼一看,眼前的秦桧约莫三十来岁,面净无须,恭谨有礼,跟想象中的形象差别不小。
“秦爱卿有心了。”
“这里连一只鸟雀都飞不出去,哪里来的安康啊。”张三边诉苦,边叹息,努力挤出来一些泪花。
秦桧果然上当,当即躬身谢罪,恭声道:“都是臣等无能,让皇上遭此磨难!”
“此事不怪你们。”
张三抬手将秦桧扶起,而后叹息一声,欲言又止。
“皇上对武将太过信任,对他们管的太松了,才让他们有了不该有的幻想,行此大逆不道的叛逆之事!”
“文臣有异心,至多阳奉阴违,贪腐受贿,对朝廷的破坏可以忽略不计。”
“而武将有异心,对朝廷造成的破坏和灾难太大了,几年甚至十几年都难以恢复。”
“此事可鉴,太祖以来以文制武,实乃安国定邦之大计,不论何时都万万不能更改。”
秦桧这一番以文制武的议论,在张三听来并不意外,只是没想到他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说。
这秦桧果然是聪慧机敏过人,能想到在此时因势利导,重提以文制武。
相信不管任何一个皇帝,遭遇兵变之害,丢掉皇位,深陷困境,只要脑子正常都会被他说服,从此坚定不移的相信并执行以文制武这个基本国策。
但秦桧没想到的是,真实的赵构已经死了,现在他眼里的赵构其实是张三,而张三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皇帝。
所以他这番精心策划的游说只是白费口舌,得不到半点效果。
不过张三从秦桧的到来里,嗅出了一丝翻盘的气息。
朝中肯定有不少人不满苗傅、刘正彦等武将把持朝政,兵变不可持续,秦桧料得先机,抢先一步来显宁寺表忠心,以便日后攀附赵构,飞黄腾达。
如果不是这样,秦桧根本没必要在此时冒险进入显宁寺,来见他这个下诏退位的前皇帝,还向他灌输强化以文制武的国策。
秦桧主动来示好表忠心,张三当然不会给他心里泼凉水。
他马上一脸慎重,诚心悔过。
“秦爱卿所言极是,错误确实在我,我对苗傅、刘正彦太信任,以致招此大祸。”
“如果再有机会,我绝不会把兵权都交给武将,绝不会让兵变发生!”
“皇上明白武将的危害,微臣就放心了。”得到这等回应,秦桧十分满意。
“皇上,微臣先告退,过几日再来探望皇上。”
“秦爱卿辛苦了。”
临走前,秦桧将一个沉甸甸的小包裹塞到张三手里,“皇上,这里条件简陋,用得着。”
入手便知是银锭,张三没有推辞。
“秦爱卿,有件事想拜托你。”
秦桧转身离开前,张三叫住了他。
“皇上吩咐便是,微臣赴汤蹈火,都会替皇上办好。”
“发生这种事,我十分羞愧,无地自容。请秦爱卿替我向孟太后表达愧意和谢意,我辜负了她,辜负了臣民,辜负了天下,该有此劫,不必替我惋惜,惟愿自此以后天下太平,国富民强!”
说这番话时,张三眼泛泪花,情真意切,几乎用尽了他所有的演技。
“皇上放心,皇上这番话,我秦桧一定原原本本向孟太后转达。”秦桧躬身行礼,庄重的接下这个任务。
“皇上珍重,微臣告退。”
秦桧走了,带着张三翻盘复辟的期望离开显宁寺。
张三相信,只要他的话能传到孟太后耳朵里,复辟当皇帝便有五成把握。
两天后,多名朝臣上奏折,奏请睿圣皇帝亲自处理朝廷要务。
孟太后以自己精力不济,而皇帝年幼,难以处理纷繁复杂的政务为由,让各部大臣酌情处理。
金人大军南下,前锋已至长江,此时江北混乱不堪,急需调兵遣将,任用守臣,这些事项只能由皇帝亲自定夺。
虽说因为兵变,天下混乱,但这天下始终还是赵家天下。
谁在这个时候出头,越俎代庖,一旦局势稳定,翻起旧账,他就永无翻身之日。
朝中大臣个个都是人精,孟太后随口这么一说,众人马上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第二天,文武百官来到显宁寺,朝见睿圣宫,要求面见睿圣皇帝。
苗傅、刘正彦自然不想让任何人面见赵构,可他们也架不住百官吵闹威胁,不得不做出让步。
最终苗傅、刘正彦同意让尚书右仆射朱胜非、尚书右丞张澂、尚书左丞卢益、中书侍郎王孝迪,跟他们一同朝见睿圣皇帝赵构。
“臣等拜见皇上。”
“诸位爱卿来此何事?”
见朱胜非、张澂等人前来朝见,张三心中暗喜,故作惊讶。
心有负担,四人犹豫推诿,谁也不愿先开口,场面相当尴尬。
最终,尚书右仆射朱胜非熬不住,率先奏事。
“皇上,朝廷收到北方急报,金人加速南下,整个河北、河东完全被金人占据,山东北部也落入金人之手,如今金人兵锋直指淮河,朝廷再不想办法,等金人饮马长江,什么都晚了!”
朱胜非一开口,尚书右丞张澂马上附和,“当此危急时刻,朝廷应早作决断,部署兵力,以防金人渡过长江。”
“金人兵强马壮,来势汹汹,大宋半壁江山已经打烂,不能再打了,应赶紧派遣议和信使北上,争取早日结束两国战争。”尚书左丞卢益随后发声。
眼见如此,中书侍郎也不甘寂寞,马上奏道:“皇上,如今朝廷一无兵马,二无粮饷,三无士气,局势于大宋不利,再打下去,恐怕连江南都保不住了。先议和,休养生息,才是上策。”
上来就是这样的难题,张三没处理过政务,加上信息有限,仅凭赵构之前的记忆,他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何况这种形势下,他也没权利做什么决定。
“诸位爱卿都是朝廷重臣,三朝元老,对朝廷忠心耿耿,功绩卓著,所以不管是防御还是议和,有建议只管说,有合适人选尽管推荐。”
听了这话,朱胜非稍有迟疑,但还是马上打消了顾虑,口奏道:“臣建议擢升苗傅为武当军节度使,擢升刘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
“准。”张三毫不犹豫,应的干脆利落。
“臣还建议擢升刘光世为太尉、淮南制置使,节制淮南各地兵马,总管淮南防务。”
“准。”
“建议擢升范琼为庆远军节度使、湖北制置使,节制鄂州、江陵、襄阳等地兵马,总管湖北防务,防止金军由汉江入长江,沿江而下。”
“准。”
“杨惟忠多次指挥收复被金人占据的城池,战功卓著,功劳极大,至今仍在江北抗击金军。建议加官少保,鼓舞全军士气。”
“准。”
数个人事建议,张三全部同意,没有过问半句,丝毫不拖泥带水。
见朱胜非的建议全部通过,张澂马上跟进。
“臣建议升任张浚为礼部尚书,命他与吕颐浩一道赶赴杭州。”
“准。”
“建议给黄潜善、汪伯彦授予闲置,分别迁往衡州、永州居住。”
“准。”
“步军司名存实亡,末将建议由御营中军统制吴湛主管步军司,重建步军司衙门。”
见张三恩准全部人事建议,站在一旁的苗傅忍不住插嘴。
“准。”张三同样没有半分犹豫。
“王大人、卢大人,你们不是有话要说吗?既要议和,可有合适人选?”朱胜非忽然扭头看向王、卢二人。
“出使金国议和,事关两国和平,信使人选必须慎重考虑,具体人员还需斟酌。”王孝迪有意推脱。
“王大人,我看你和卢大人作为信使,前去金国议和就很合适嘛,百官中除了你们两位,还有谁更合适?”张澂马上点了名。
“朝中事物繁杂,我们分身乏术啊。况且,议和并不是双方坐下来就谈这么简单,前期要做很多准备。”
“比如在哪里谈,什么级别的官员去谈,条件是什么,这些都要提前确定下来,才能去谈。”
“是啊,议和没那么简单。信使出发前,必须要有先期告请使探路,不然很容易被动。”
都知道去金国有被扣留和杀害的危险,王孝迪和卢益便想摆脱干系。
谁知张澂却揪住不放,“两位大人可有先期告请使人选推荐?”
“进士黄大本、吴时敏尚未派官,他们两人可做先期告请使。”王孝迪稍作思虑后,说出两个名字。
“皇上,臣建议由王大人、卢大人任议和信使,进士黄大本、吴时敏任先期告请使,前往金国,商议宋金议和事宜。”
王孝迪话音刚落,朱胜非随即建议任王、卢二人为信使,似乎巴不得他们去死。
“准。”
王、卢二人听到朱胜非的建议,恨的牙痒痒,“准”字过后,他们也无可奈何了,只能接受。
他们之间的斗争,张三看在眼里,但此时他不打算介入,就让他们自己斗去。
第一天接受朝见,用一个“准”字,张三解决了所有问题。
张三不是不想有自己的意见,而是此时不能表明任何意见,要让大臣们觉得他好说话,听得进建议,容易控制,只有这样,他成功的机会才更大一点。
事情已经在向预想的方向发展,只需要耐心等候,待时机一到,这天下就是他的!

百度搜索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战国萧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战国萧烟并收藏退位归来横扫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