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 或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张三接受百官恭贺,恢复皇帝位,与垂帘听政的孟太后,共同理政。在显宁寺的这些天,他规划了很多扭转乾坤的朝政和军事大计,本想当上皇帝就马上施行,可他抬眼一看百官,心里的火苗就熄灭了。
除了韩世忠,朝堂上的武将几乎都参与了兵变,而且苗傅、刘正彦此时正站在他们前面,俨然是他们的统帅。
要真正结束兵变,拿回皇帝的权力,兵变始作俑者苗傅、刘正彦就必须拿下,可此时并不合适。
手里没兵,腰杆就不硬,即使是皇帝,说出去的话也不会有人听。
韩世忠虽是忠臣,可他手里没兵。
在显宁寺时,韩世忠就告诉张三,他的兵都在城外,进不了城。
看来只能让苗傅、刘正彦和他们的同党继续猖狂,不过皇帝大位已经在手,他们还能猖狂到几时?
张三看着那些叛乱的武将,心下暗暗发誓,待他掌控朝局之时,就是拿叛将祭刀之日!
“皇上,四十万金军正在淮河一带集结,随时准备渡过淮河,形势危急,议和之事刻不容缓。”
“可臣等派去的议和先期告请使黄大本,半路被吕颐浩、张浚抓了,给他安了通敌叛国的罪名,关进牢狱。”
“请皇上下旨,让吕颐浩、张浚立即释放黄大本,送他渡江北上!”
中书侍郎王孝迪率先打破赵构复辟重临朝堂的尴尬,走出队列奏事。
“今天不议朝政。”
张三一句话,就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提起神来。
天下大乱,内忧外患,不议朝政?
众人心里马上开始嘀咕,一场兵变把赵构吓出毛病了?
就在大臣们满脑子胡思乱想,期盼着赵构出问题,他们好打自己的小算盘时,张三接下来的话,让他们的遐想瞬间落空。
“今天我们议一议太后娘娘,论一论太后娘娘对大宋朝廷的功勋。众卿家以为如何?”
这个自作主张的想法,张三事前并没有跟孟太后沟通过,是以不光众臣惊讶,就连孟太后也觉得意外。
孟太后不等大臣们开口,马上谢绝道:“老身一个妇道人家对朝廷哪有功勋,不过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皇上应以天下为重,不可为老身费心。”
“众卿也是一样,时局艰难,该君臣同心,共渡难关。”
“皇上所言,正是臣想要奏请之事。”尚书右仆射朱胜非出列奏事。
“皇家之事,臣本不该多言,可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当年二圣北狩,地裂天崩,是娘娘不计前嫌,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重建朝廷,凝聚人心,大宋才保住江山。论公,娘娘无愧于天下,论私,娘娘有功于宗室。”
“娘娘本是哲宗在元祐年间册封的皇后,臣提议为娘娘正名,恢复娘娘哲宗皇后身份,尊为皇太后!”
张三对朱胜非的印象并不好,他身为执政大臣,在苗刘兵变之时,却不能以身卫国,显然是失职。
不过既然能在孟太后的问题上想到一起,那么对他的处理倒是可以再斟酌一二。
“朱相所言,众卿可有异议?”
张三扫视群臣,目光温和,不带一丝戾气与怨气。
“臣等附议。”
很明显,对皇家之事,众臣不愿掺和,既然宰相带头,附议就是了。
臣僚无异议,谁知孟太后自己却并不愿意。
“皇上,老身年轻时当过皇后,但已被先皇废黜,几十年来潜心修道,清心寡欲,早已不慕虚名,不求富贵,惟愿安度余生。什么正名不正名的,老身早已不在意了。”
“娘娘有功于社稷,有功于宗室,如果不褒奖,以告天下,百姓会怨恨我,更会说朝廷薄情寡恩,徒令有志为朝廷效力的人齿寒心冷。”
赵构回身看着帘子后面的孟太后,真心实意,溢于言表。
“皇上所言甚是,娘娘万万不可推辞。”
“娘娘所为堪称母仪天下,古来少见,当得正名。”
“微臣奏请尊娘娘为元祐皇太后。”
众臣见皇上似乎心意已决,于是纷纷表态支持,唯恐落于人后。
普通娘娘与皇太后身份悬殊,如果说孟太后之前垂帘听政尚且名不正言不顺,一旦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便名正言顺,无人可指摘了。
要想掌握朝政权力,对历经四朝的孟太后来说,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朝臣们的表态看似是赞同皇帝,其实更多的是向孟太后表忠心。
张三对此也有些顾虑,但此时他顾不了太多,孟太后对赵构,也可以说是对他的恩情,今天必须还上。
“娘娘,既然众卿都赞同,娘娘就不要推辞了。”张三再次回头面向孟太后。
孟太后能看清张三脸上的神情,隔着帘子,张三却看不清孟太后。
片刻之后,孟太后松口。
“老身可以答应。”
“不过不能办庆典,一切规制、用度照旧,不能改变。朝廷到处都要用钱,不要花在老身这里,希望皇上答应。”
“好,我答应。”张三点头顺从。
“即日起,尊太后娘娘为元祐皇太后!”
“朱相,就由爱卿亲自负责草拟诏书,昭告天下。”
“臣领命。”
“我要为娘娘庆贺,今天就到这里,有事明日再议,散了吧。”
孟太后恢复皇太后身份是大事,庆贺是理所当然的,文武百官都精明着,谁也不愿触霉头,张三要走,自然无人阻止。
张三几步来到孟太后帘子前,恭恭敬敬等候在那里。
太后无言,起身朝后殿走去,张三随后跟上。
大殿之上,群臣茫然。
“回吧,皇上说了今日不议事。”
“朱相,你看这?”
“大家都先回去,有事明日再来。”
朱胜非留下一句话,率先出了大殿。
众人或摇头,或苦笑,或不屑,三三两两离开宫殿,各奔西东。
张三随太后回到后宫,来到太后所在的宫殿。
说是宫殿,其实就是杭州府衙。
当初太后带着六宫从扬州一路南迁,匆匆来到杭州,无处安歇,只能征用府衙作为临时住所。
半个月后赵构带着百官也来了,府衙就变成了皇宫。
张三环视太后所住宫殿,脸上神色逐渐不悦,看向侍候一旁的内侍的目光都有些发冷。
太后敏锐的觉察到张三的不满,马上微微笑道:“我觉得这里很好,干净,清净。”
说完,轻轻一挥手,左右侍者迅速退走。
“娘娘宫殿如此寒酸,用度如此节俭,让九儿深感不安。都怪九儿没能平定天下,待日后天下太平,九儿一定给娘娘建一座大大的宫殿!”张三愧疚不安。
“皇上不可再以九儿自称。你是大宋至高无上的皇帝,没人能让你自降身份,我不行,韦娘娘也不行。”
“说句不该说的话,即使你父皇回来,皇上也无需以九儿自称。”
原本神情淡然的孟太后,瞬间变的一脸肃然。
听到太后这些话,张三很是惊讶,一时掩盖不住,直接流露出来。
太后看在眼里,随后的话,语气更加严肃。
“皇上已经是大宋的皇上,是天下之主。只要勤政为民,赢得臣民之心,即使你父皇和你哥哥赵恒一起回来,又能如何?”
“这天下是你的,谁也夺不走。”
“他们在北方,金国不会放他们回来。纵然金国使坏放他们回来,一个被金人俘获、丢掉城池国土的前皇帝,又怎么可能获得臣子和百姓拥戴?”
“皇上,只要你挺直脊梁,从今往后励精图治,恢复大宋江山,皇位就无人可以撼动!”
孟太后说罢,用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看着张三,殷切的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可张三心有所虑,怔怔半晌,终究没有言语。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失落,轻叹一声道:“我记得你小时候可不是这样。”
“那时候韦娘娘虽然不受宠,皇上也还年幼体弱,可在宫里却是谁也不怵的。”
张三仍然沉默不语,垂眉低眼,避开太后目光。
“皇上,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年仅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而我在元祐X年入宫,在高太后操持下,被立为皇后。”
“然而,路有头,寿有尽。我入宫第三年,年过八十的高太后驾崩。从那天起,忽然之间,朝政大变,后宫也大变。”
“很快我皇后身份被废,朝中大臣数百人被贬,历时数年,牵连近万人,为靖康之乱埋下祸根。”
“皇上可知道为何会发生这等巨大变故?”
张三摇头,目光迎了上去。
孟太后该是要吐露些心里话了吧,但愿是自己最想听到的。
“怨气,是积累了八年的怨气。”
“高太后一心只想帮孙儿掌控朝局,掌握天下,却丝毫没有顾忌到身为皇帝的孙儿的感受。高太后越是忽视,哲宗越是怨恨。”
“当高太后忽然不在了,所有的怨恨都化为逆反,哲宗迅速推翻了高太后所做的一切,不加分辨的将所有旧党贬谪流放,重新启用新党,连我这个皇后都被废了。”
“做不做皇后,我不在意。可这些年,我见了太多因一时意气和个人喜好,不加分辨用人的恶果,十分痛心。”
“高太后一片好心,为大宋呕心沥血,最终却造成了三十六年前那场影响深远的朝政混乱,余波至今仍未平复。”
说到这里,孟太后停了下来,看着张三的眼睛,目光似乎要穿透他的内心。
稍作停顿后,孟太后郑重的对张三说道:“跟你讲了这么多,其实只想告诉你一句话,我不做高太后。”
百度搜索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 或 退位归来横扫天下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