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大清帝国渐沉沦 天涯 或 大清帝国渐沉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中国和日本是邻居,邻居好比是牙和舌头,本应互相帮助,但有时也会打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就因为日本入侵朝鲜打了架,从大清帝国晚期光绪年间开始,这对邻居又开始不停地的打架,打架的原因是日本强大了。
日本强大是因为美国的刺激。
美国是英国移民在北美洲建立的国家,在大清帝国乾隆皇上四十一年的时候才建国,属于新兴国家。
在中国还是明朝中叶,明朝第九位皇上在位的时候,欧洲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一个接一个向海外拓展,拓展的方法是抢劫和武力强迫贸易,由此积累大量原始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成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因为是新兴国家,等到有力量向海外拓展的时候,世界上油水丰富的地方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看来望去,发现日本还没有被怎么染指,虽然面积小了点,资源少了点,毕竟有胜于无,更何况,日本正好位于美国和大清帝国的航道上,这一点,对美国很重要。
日本在中国的东边的海洋里,是一个南北窄长的岛国,面积只有中国一个云南省差不多大小。
在很久很久以前,日本由几百个部落散布全岛,在日本,部落叫藩。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在岛中间部位的大和平原,也就是今天的京都,大阪,奈良这一片区域,有一个藩渐成气候,有藩升级为国家。
成了国家的日本,积极的向中国学习。中国当时处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大辉煌的隋唐盛世。日本在大唐李世民贞观年间进行改革,历史上称为大化革新,上到文化,政治,建筑,下到穿衣,喝茶,下棋,全方位的学**唐,日本由奴隶社会升级为封建社会,国家最高统治者也由大王改称天皇。
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摆脱不了一个魔咒,那就是时间久了,中央大权旁落,地方势力崛起,日本也一样。后来,天皇家族的另外两个分支,渐渐形成两大武士集团,一方首领叫源赖朝,一方首领叫平清盛,两家打了一场源平之战,源氏胜出。天皇一万个不愿意的册封源氏为征夷大将军,有权设置幕府,招揽幕僚。
征夷,是征讨日本北方的没有臣服的虾夷族人;幕府,是将军行军打仗的军帐,后来就成了征夷大将军行政中心。
在中国是南宋末年的时候,成了征夷大将军的源氏,对虾夷族人并不在意,对天皇却很是上心,首先把天皇给征了,把天皇高高的供了起来,真正的做了天上的皇,地上的国家政务全部由源氏代理,日本进入幕府时代。源氏幕府的治所在镰仓,也叫镰仓幕府。
镰仓幕府以武力上位,一旦武力衰弱,便会被取代。
取代镰仓幕府的是室町幕府,室町幕府衰弱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是金戈铁马,征战杀伐的时代,也是造就英雄的时代,非绝世英才不能出头,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先后出头。
织田信长天纵英才,举世罕有,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大有统一日本的势头。可惜,在他把日本统一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重要部将明智光秀造反,反戈一击。因为事出突然,没有防备,当时驻扎在寺庙里面,无险可守,身边只有百多名亲兵,织田信长在四十九岁壮年之际在熊熊大火中丧生。
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部下,打败织田信长的儿子们和其他部将,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基业,并且发扬光大。他横扫六合,基本统一了日本。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放弃学习中国,立志征服朝鲜,当时是明朝的中国,还有印度,建立一个超大帝国,首都设在中国的北京。悲剧,实力承担不起野心,在朝鲜半岛战事不利,国内怨声四起,于是,丰臣秀吉郁郁寡欢,气愤难平,这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既致病又致命,没多久,就病重而亡。
德川家康是织田信长儿时的玩伴,成年后的盟友兼随从,后来又成为丰臣秀吉的部下,丰臣秀吉死后,铲除其他竞争对手成就霸主地位,建立德川幕府,治所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所以又称江户幕府。
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基督教。
基督教成立大约是在中国的东汉和西汉交替的那段时间,一个叫耶稣的人根据古犹太教变化而来,宣扬只要虔诚信教,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和眷顾。这对于没有任何人保佑和眷顾的下层民众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露,市场无穷广大。
古罗马**看基督教渐成气候,渐成规模,决意剿灭。结果,非但没有剿灭,反而越来越多,势不可挡。既然消灭不了,那就迎合,古罗马举国加入基督教。
基督教成了国教,地位和实力无可动摇,推广更是不遗余力。
基督教的推广人员是传教士,太多太多的传教士在上帝的指示下极富责任心,使命感和行动力,不把基督教传遍地球上的每个角落不罢休,如此,日本当然也不列外的也要传教。
传教士到达日本的时间也不晚,织田信长就曾接受过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对传教士持开放态度;丰臣秀吉的时候,对基督教的扩张已经有所警惕;到了德川家康,情况完全变了。
在广大传教士不懈努力,忘我工作之下,日本的基督教徒猛增,竟然达到大几十万人之众,甚至,幕府的高级官员也有人信奉,德川幕府很是震怒。
日本信奉神道和佛教,基督教被视为异端邪教;日本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等级森严,权在上层,基督教宣传人权,平等,完全是坏我人民,乱我国家,必须严惩。
一百多位基督教徒被烧死,两次下令锁国,对外贸易口岸仅留长崎一处,对外贸易国家仅留中国,朝鲜,荷兰三国,国人未经特许不准出国,不准建造大船。
自我封闭的结果是自绝于世界,自绝于其他地方的先进的东西,在自恋中沉沦,沉沦的久了,必将不堪一击。
延续了二百多年,也沉沦了二百多年的德川幕府,在美国人到来的时候真的是不堪一击。
大清帝国咸丰三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两艘蒸汽动力战舰,两艘武装帆船,三百名士兵,六十三门大炮,逼进江户湾横须贺海面。
美国要求日本开国,否则,美国开火。
美国没有开火,因为德川幕府答应开国,于第二年,和美国签订条约,日本开放下田,箱馆两处港口,美国可以在那里给过往船只休息加煤,补充粮食蔬菜,可以派驻领事,享有最惠国待遇和协定关税权。
德川幕府答应美国的要求,不是因为横须贺海岸仅有二十门可有效抵抗美国的大炮,而是有自知之明。
德川幕府虽然锁国,但和大清帝国,朝鲜,荷兰还保持着交往关系,知道自己曾经的老师,仰慕的对象,打了一场鸦片战争,被英国打的满地找牙,也清楚日本绝对不是欧美各国的对手,如果反抗,情况只会更糟,放弃抵抗,并非不是明智的选择。
美国之后,英国,法国,俄国,荷兰也相继和日本签了差不多内容的条约,从此,日本门户洞开。
外患和内忧是一对双生兄弟。
马修佩里率领的四艘船,为防止锈腐,漆涂柏油,通体黑色,日本人称为黑船。和外界隔绝的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船,突然见到,好像是见到突然跃出海面的千年怪兽,撕开了他们封闭的心灵,也吞噬了他们现在的生活。
日本开国之后,外国商品涌入,冲击国内市场,很多商人破产,工人失业。当时,日本的金价比国际市场低,各国用白银套购日本的黄金,日本黄金
量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下层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贫困往往会引起造反,即使没有造反,造反的种子也已经萌芽。
上层人士见时局如此,有些人想改革图强,有些人想夺权上位,有些人想干脆推翻德川幕府,另建**。
从底层到上层都想改变现状,都在蠢蠢欲动,时间久了,必将会有大动。
黑船到来后十五年,终于有了大动。
刚继位一年的十六岁的明治天皇下令解除第十五任德川幕府当家人德川庆喜的将军职位,要求德川庆喜交出政权,退守藩邸。
天皇自从第一个幕府时代起就被架空,差不多已经有六百七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德川幕府时代,天皇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下棋泡澡,根本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权力,过得还不如地方上的小藩国的藩主。现在敢对德川幕府下手,是因为有几个地方上的强藩的支持。
不管是天皇掌权的时代,还是幕府统治的时代,日本都不是完全彻底统一的国家。天皇或者幕府算是中央,在全国分布着几百个藩,中央强大时,那些藩臣服中央,中央没落时,那些藩就不听号令了。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全国有二百七十多个藩,西南地区的长州藩和萨摩藩本来地处偏远荒地,开国之后情况大变,因为沿海有港口,和外国人的接触较多,起初,也仇视外国人,后来,和外国人多有摩擦,打了仗,发现人家的强大,反过头来向人家学习,既学技术,也学军事。学习沉淀之后,长州,萨摩思想渐渐开放,力量也渐渐强大,强烈的要求国家改革。
明治天皇就是在长州,萨摩,土佐,肥前西南四藩的支持下,才敢要求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德川庆喜也是在明治天皇登基的那一年才坐上将军宝座,屁股还没捂热,怎么会甘心乖乖交出政权,免不了兵戎相见。
奠定大局的是鸟羽-伏见之战,幕府军一万五千人左右,长州萨摩军五千左右。长州萨摩军人数虽少,但他们的治兵方针讲求的是少而精,所用步枪都是新式先进步枪,大炮数量是幕府军的六倍之多,结果以少胜多,德川庆喜兵败退位。
只有旧**彻底退出,新**才能顺畅无碍的做想做的事。
新**即明治**,以明治天皇为尊,以长州,萨摩两藩原来人马为官员主力,立马实行全方位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全国二百七十多个藩全部废除,设置三府七十二县,权利收归中央**,不服从中央**的力量坚决消灭。
改革初期,仍有幕府遗留力量汇聚北海道负隅顽抗,中央**海陆并进,扫清遗留,将其中大员召至中央,量才使用。
推到德川幕府的大功臣,原萨摩藩的大佬西乡隆盛,因政见和中央**不和,辞官回乡发展地方势力。改革十年后,中央**派大军征讨,西乡隆盛兵败自杀。
此后,皇权为尊,中央至上,**高效,发展迅速。
二,军事方面。
在改革的第三个年头,中央**派出以岩仓具视为团长的一百多人的大型欧美考察团。一为修订德川幕府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二为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技术。修约要求无人搭理,学习则如饥似渴。考察学习欧美一圈,最仰慕的是英国和德国。考察团回国后,政治方面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军事方面,海军以英国为师,陆军先以法国为师,后转学德国。
国家实行兵役制,凡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均有入伍当兵的义务,建立新式军队,命名------皇军。
皇军训练,技艺和精神同行,技艺学习英美德,精神贯彻日本盛行已久,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
皇军征讨西乡隆盛的战争称为西南战争。西南战争既检验了十年建军的成效,也让皇军在实战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经济方面。
钱是个太重要,太重要的东西,没有钱什么事都做不了,寸步难行。改革初期的日本没有力量像以前的西班牙那样去抢金矿银矿,像英国一样当海盗,贩卖黑人奴隶,只能在自己国内想办法。
明治**允许民间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买卖,刺激商业的流通发展。如果商业有了发展,则税收可观。
明治**主导殖产兴业计划,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中央**集中全国的税收修铁路,造军舰,建兵工厂及其他工矿企业,尽可能快的加速日本近代化进程。
四,社会生活方面。
幕府时代,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幕府是全国最大的藩,算是中央**,最高首脑是将军,地方上的藩的藩主称为大名,将军和大名依靠武士维持统治地位。将军,大名,武士是上等阶层,称为士族,下层依次是农,工,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明治**上台,全国仍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皇族,华族,士族,平民。虽然仍有等级之分,但等级之间可以互相自由交往,下层平民终于有了做人的感觉。
日常生活中,剪掉长发留短发,脱下和服穿西服,全面西方化。
五,教育方面。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礼貌,有教养,有思想。让人成为人,则要归功于教育,所以,教育是社会的根本。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就重视教育,全国男子识字率能够达到半数,女子识字率也有百分之十五。
当初,长州,萨摩等藩推到幕府的口号是“尊王攘夷”。等到明治**成立后,则是求知识与世界,非但不攘夷,还要向人家学习,聘请了不少欧美国家的学者到日本任教,同时,派遣大批的留学生到欧美各国深造,学成归来后再替代外国教师。
大力培养教师是为了大力培养学生,大力培养学生是为了大力培养国家的未来。明治**在全国建立完善的和欧美各国接轨的近代化的小学,中学,大学体系,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是必须执行的义务。
明治**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让日本从封建国家跨入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的重心是贸易,贸易需要资源和资金,偏偏这两样日本都缺。日本地方小,资源少,明治**只能压榨百姓,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的地步,如果说明治**时期的人民生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还不如德川幕府时期,也不算夸张。
百姓是国家的基础,不能把百姓逼上死路或者逼上造反的路,怎么办?那就只有一条对外扩张的路。
维新一开始,明治天皇就宣讲,日本要大振皇基,安抚亿兆,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
如果说明治天皇的宣讲有些喊口号的成分,有点虚的话,那内阁总理大臣,日本近代陆军之父山县有朋的“主权线”和“利益线”理论,则实际且具体。
主权线既日本本土,不容侵犯;利益线则是和主权线紧密相关的地区。为国家安全计,仅仅防卫主权线已经不能维护国家独立和权益,必须保护利益线,才能立于有利地位。
山县有朋的利益线,很明显的周边的大清帝国,朝鲜,琉球。大清帝国太大,一时之间啃不下来,暂时不可招惹。琉球很小,随时都可以一口吞下,无需太多操心。朝鲜不大不小,不像大清帝国那么大,所以,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也不像琉球那么小,背后还有大清帝国保护,如果对朝鲜动手,势必要和大清帝国决裂,所以,不能心急,要慢慢来,一口一口的啃。
想当年,西乡隆盛愤而辞职回乡,一个主要原因是太心急,要立马发兵征服朝鲜,遭到上下官员一致的反对。
其实,大家反对的不是征服朝鲜,而是立马出兵,征服朝鲜是整个明治**的共识,只是,当时,新**刚成立,力量有限,需要假以时日,等待力量充足,再做计划。
所以,日本一边造船造炮,默默地发展力量,一边瞪大眼睛,紧盯朝鲜。
百度搜索 大清帝国渐沉沦 天涯 或 大清帝国渐沉沦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