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弥勒佛留下八字箴言,便飘然远去,再也没有回到此处。摆渡村的民众和僧众十分怀念他,便集资建庙供奉弥勒佛菩萨,于是有了本寺,也就有了我们身后这一尊弥勒佛像。这便是弥勒寺的由来。”圆礼道。
诸葛海山道:“原来如此,弥勒寺众高僧以此为道,修持佛法,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圆仁方丈道:“量大福大,开怀包容。这八字箴言,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又有几人能参透?”
诸葛海山道:“若能参透,怕不会是黎民百姓,也做不成帝王将相了。”
仲有道道:“永乐皇帝朱棣拿下了江山,已成为了胜者,却仍不放过建文余党……那建文帝有二子,次子朱文圭只不过怀中婴孩,却至今被囚禁于凤阳广安宫,号为‘建庶人’。至今多少建文降臣称赞朱棣不杀建庶人之举乃是‘开怀包容’,想想那弥勒佛菩萨的八字箴言,此刻对比开来,岂不觉得可笑?”
诸葛海山道:“是了,囚禁了次子朱文圭,朱棣又下令锦衣卫搜查缉拿建文太子朱文奎,若果真如我们调查的那样,幸而弥勒寺五大高僧收留了靖难遗孤——建文太子朱文奎,那便是真正的‘量大福大’了……”
“阿弥陀佛……既然贵派寻建文太子已经找到了弥勒寺,那便表示本寺与建文太子的缘分将尽……”圆仁方丈叹息道。
诸葛海山、仲有道、闫继儒三人相互对视,与赵奔北、魏广均齐齐看向五大高僧。
圆仁方丈道:“实不相瞒,建文太子确实就在本寺中。”
众人一阵惊呼。
张之行心道:“建文太子居然在此?!原来这弥勒寺、逐雁堂、龙蛇门以及闫家铺都属于建文余党……只是我乃朝廷中人,那诸葛门主又是为何允我在此?”
“这是本门自创立以来收到的最好的消息!”只听诸葛海山道,“五大高僧寻得建文太子乃是当今武林第一好事,圆仁方丈为何莫名叹息,又为何说与建文太子缘分将尽?”
圆义道:“说来话长……两年前,当今永乐皇帝攻入南京城,建文党人四下逃出,江湖豪侠——司马追风从皇宫内将建文太子救出,因与圆仁方丈关系匪浅,便将建文太子送到弥勒寺来。”
赵奔北道:“两年前我从南京城内军中逃难至弥勒寺,碰巧遇到‘剑痴’司马追风,与他比试斗剑败下阵来,从此愿赌服输,不再使剑。”
圆义道:“赵大侠与司马大侠相见之时,正是建文太子被送到弥勒寺之日。方丈师兄有令,建文太子之事属于本寺最高机密,除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知晓之外,决不可将此事公之于众,所以与赵大侠即使有私交,我们也没有告知于你。”
赵奔北道:“时逢乱世不知何人可信,大师做法十分妥当,可以理解……赵某比剑失败,将兵器弃剑择斧后,在云南车里司一带与建文军中同僚杨之简和魏广均相识,我们三人本是诸葛门主部下,得知诸葛门主身在昆明,便前来投靠,成为‘龙蛇门三大护法’——跟随诸葛门主以找寻建文太子为己任。”
“弥勒寺乃佛家圣地,我们不愿参与江湖纷争,更不愿掺合到大明政局当中,但那建文太子朱文奎送来本寺时已有六岁,靖难遗孤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若被朝廷抓回京城必定凶多吉少……”圆义道,“方丈师兄慈悲为怀,秘密收留了建文太子,待司马追风离开后便为建文太子易服剃度,教他佛学典籍,只愿他远离纷争,安然度过一生。”
“我知道了,几位大师觉得,若建文太子之事消息流露,不但弥勒寺再无宁日,而且江湖也会再起纷争。”诸葛海山看向圆仁方丈,道,“圆仁方丈认为建文太子在其他人手中,怕会成为一枚棋子,所以两年来对包括龙蛇门的所有武林同道都保守这个秘密。”
圆仁方丈开口道:“人生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事随缘,何须强求。弥勒寺只愿保一人平安,得天下太平……”
“圆仁方丈遁迹空门、束身自修、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可我们民间俗人却不能达到如此境界。”仲有道昂首说道,“洪武皇帝朱元璋将蒙古鞑子赶出中原,老百姓才有太平日子过。我们逐雁堂的前身原为扬州民间武馆,教些拳脚功夫,但靖难之役整整四年乱世,谁还学拳?四年前仲某邂逅刘伯温次子仲璟先生,受其启发解散武馆,成立这‘逐雁堂’,‘燕’取谐音‘雁’,正是‘驱逐燕王’的意思。”
诸葛海山道:“仲堂主解散自家营生,为国家大义凭一人之力创建逐雁堂,确是武林同道之楷模。”
仲有道道:“诸葛门主言重了。我们受洪武皇帝恩惠,自当尊洪武皇帝之太孙建文为帝,如今既然寻得建文帝朱允炆的太子下落,势必尽全力保卫太子周全,万不会让他成为党争‘棋子’。”
仲有道旁边的闫继儒早已按耐不住,早在一个月前于山东青州,闫继儒就找过白驼山传邦者沈凤舞求见司马追风,如今在此处听闻“剑痴”旧事,不禁开口问道:“敢问五大高僧,那剑痴司马追风为何要将建文太子送到弥勒寺来?”
圆礼道:“弥勒寺远离中原,位置偏僻,即便朝廷查到建文太子下落,也可将其送往老挝或者安南,再加上司马大侠与圆仁方丈乃是固友旧交,是故送到本寺。”
闫继儒手不释剑,继续追问:“剑痴司马追风冒着生命危险救了那建文太子,为何不亲自抚养?难道仅仅因为五大高僧乃是出家人?”
圆礼不再答话。
圆仁方丈道:“司马大侠之所以没有亲自抚养建文太子,是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
“什么事?”
圆仁方丈不再答话。
“到底什么事比抚养建文太子还重要?方丈,我们愿闻其详!”闫继儒声音显然急了许多。
圆仁方丈终于说出一句话来,在场所有人连同四大班首在内登时吃了一惊,“护送建文帝南逃。”
“什么?!”仲有道站了起来,“方丈此言当真?”
圆仁方丈点了点头。
张之行仿佛听见心里“突突”的心跳声,从龙蛇门到逐雁堂,从五大高僧到司马追风,从“皇太子在此”到“建文帝南逃”,每件事情都足以颠覆当今永乐朝廷的政治走向和与之相关所有人的命运!
最关键的是,他本不应该听到这些。
可为什么,诸葛海山坚持要他留下来呢?
张之行向左侧望去,却见赵奔北和魏广均正盯着他和陈天平。
他知道,听完这些话,今日想要走出弥勒殿绝不是那么容易。
“建文帝还活着!”仲有道喜道:“方丈可否告知我等,皇上现在何处?”
圆仁方丈摇了摇头,“未经司马大侠首肯,老纳是不会告诉各位的。”
“好罢,仲某绝不强求。得知此消息,万分感谢圆仁方丈,仲有道会与逐雁堂众兄弟亲自去找司马追风问个清楚。”
诸葛海山起身道:“仲堂主可是要寻找那建文帝?”
仲有道道:“正是,皇上仍然在世,那表示复位有望了!”
“仲堂主,鄙人有一事相劝。”
“诸葛门主不妨直言。”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事时,身边不过八百人,缺兵少粮。而建文帝手里留有洪武皇帝朱元璋军马百万有余,粮草不计其数。结果却是仅仅不过四年时间,自己皇位拱手让人,致使生灵涂炭,江山易主。请教仲堂主,此事是谁之过?”
“诸葛门主此言差矣,靖难之役中致使生灵涂炭的是燕王朱棣,致使江山易主的是叛徒李景隆,此二人才是罪魁祸首。要论过错,只不过皇上生性柔弱,轻信奸人,才会落得城破家亡……”
“建文帝性格迂腐软弱,削藩主次不分,对敌妇人之仁,平叛用人不当。妄想一本《论语》治天下,岂不可笑。君主失位,怎可罪责其臣,仲堂主万不可为庸主如此开脱。”
“依诸葛门主之见,建文帝如此过错,倒是燕王理应夺得天下了。”
“鄙人不曾这样想过。燕王篡位,人神共愤!只不过那建文帝从洪武皇帝手中接过这千斤重任,即便手里有万里江山、百万雄兵都打不过那燕王,如今一无兵马二无谋略,又凭何复位?”
“复位大业虽难,但只要寻得皇上所在,便是有希望。”
“仲堂主请听我一言,我与本门赵奔北、杨之简、魏广均三位护法都是建文帝旧臣,本来理应效忠于他,但靖难之役四年来,几十万兵马一败再败,我们四人于乱军中苟全性命,对于建文帝的治军治国能力已是心灰意冷。此番约你前来云南乃是为这靖难遗孤,建文太子如今八岁,正在弥勒寺中……”
“诸葛门主的意思是,让我们逐雁堂放弃寻找建文帝,跟龙蛇门一起扶持建文太子上位?”
闫继儒、赵奔北、魏广均、张之行和陈天平齐齐看向诸葛海山,五大高僧和八位执事也没有出声,此时弥勒殿内一阵冷冷的安静,只听得殿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诸葛海山看向仲有道,“仲堂主若能明得其中要义,与我龙蛇门共举‘建文太子’旗帜振臂一呼,大事何愁不成!所有拥护太子起事者自能成为大明新朝的肱骨之臣。”
“若太子继位,那建文帝本尊当如何处理?不觉得此举有些本末倒置么。”
张之行心想:“原来龙蛇门是想拥护建文太子上位,而逐雁堂却意欲寻建文帝复位。此二派虽同属‘建文余党’,但彼此竖立的反朝廷的名号却不一样……”
诸葛海山道:“想当年唐朝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安禄山破潼关,唐玄宗逃出长安。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被百姓截留,发生了马嵬兵变,李亨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作为玄宗太子的唐肃宗便继位开启了复国平叛之路。”
仲有道道:“你可是把唐玄宗和儿子唐肃宗类比建文帝和建文太子?”
“不错。那唐玄宗犹如此时建文帝,既已失国便无力回天,唐肃宗李亨犹如此时得建文太子,只要仲堂主愿与我携手,那你我二人便是当世的郭子仪与李光弼。驱逐了燕王、就遵循了你‘逐雁堂’的门规要义,扶持了新帝、又怎算做本末倒置。”
“诸葛门主,我应你之约来云南找寻的是建文帝的太子,今日今时皇上尚在人间。仲某创建逐雁堂,驱逐的是燕王,但保的是建文帝,而并非建文太子。若要我等弃皇上而保太子,恕我逐雁堂总堂及江南江北各分堂难以接受。”
言罢,仲有道转身离开座位,走向弥勒殿中央,“上有弥勒佛菩萨,下有五大神僧作证,我仲有道虽为乡野粗鄙之人,但只要建文帝在世一天,逐雁堂便誓死效忠建文帝一人。话不投机,仲某先行离开,今日叨扰到几位大师了。”
仲有道与诸葛海山,原本同为建文余党,若同心合力,集结江湖同道,未必不能成事。但尚未联合,如今嫌隙已生,这正是弥勒寺五大高僧所担心的。
赵奔北起身拦道:“仲堂主切莫生气,咱们先见一面建文太子你在走也不迟……”
仲有道冷哼一声,“仲某想见的是皇上,那皇太子还是留给你龙蛇门的肱骨之臣们去见吧。”
赵奔北旁边的魏广均“腾”的起身,咆哮道:“你这仲老头,只不过一开武馆的教头,我们诸葛门主好心邀你共谋大事,你却敬酒不吃吃罚酒。哎呀,可恨、可恶!”
仲有道道:“仲某虽出声草民,但遇事从未退缩,阁下虽出身戎马,却是败军之将。道不同不相与谋,告辞!”说完,转身向外走去。
“好你个开武馆的,放完屁就走,让老子闻味么?!”魏广均大喝一声,伸手向仲有道背后抓去。
眼看魏广均就要抓到仲有道外衣,仲有道猛的回身,右手多了一柄金色护手直钩,“呼”的向魏广均袭来。
只听“撕拉”一声,魏广均胸前衣服撕下几道长条,那魏广均先是一愣,继而恼羞成怒,哇呀叫着扑向仲有道。
赵奔北喊道:“老三你手无兵器,不是仲堂主的对手,赶紧回来!”说罢,从身后解下板斧,一个箭步冲上前去。
(山谷易满,人欲难平。五大神僧意欲隐藏靖难遗孤而不得,仲有道意欲寻得建文皇帝而不得,诸葛海山意欲联合逐雁堂而不得。
人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故曰:“众生皆恼,有求皆苦”。)

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华阅传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礼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礼让并收藏华阅传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