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或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但见那人一身蓑衣、头戴斗笠、身形修长、浓眉圆眼,身后背了一柄板斧。魏广均回头看了一眼,哼道:“烂疯子来啦。”
圆义大师德业兼修,乃是弥勒寺四大班首之首座,地位仅次于方丈圆仁大师,他的责任是表率丛林,辅佐方丈,人天眼目,启迪后昆,在方丈不便见之时代替方丈见客。
见有人来,圆义与其他三位高僧一并道:“青枫溪客赵奔北,大侠别来无恙。”
赵奔北拱手作揖,“各位大师好,上次一别想来已有两年了。”
圆义道:“赵大侠身后的兵器,如今果真换了。”
赵奔北道:“两年前我与‘剑痴’司马追风比试,约定谁输便不再使剑,当日圆仁方丈和四大班首便是见证人,既然我输了,自当信守承诺。”
魏广均走到赵奔北身边,“哎呀,你这烂疯子,关键时候你又来坏我好事。上个月你给这几个和尚写信就没有通知我,还好今天老二告诉我信中内容。”
赵奔北道:“事关重大,我早已派人禀告掌门。今日诸葛门主会亲自赶来与各位大师商榷。我与弥勒寺各位高僧颇有渊源,明人不做暗事,自然要提前告知各位大师来意。老三,你这样贸然前来挑衅,不怕伤了龙蛇门与弥勒寺之间的和气么?”
魏广均瞪圆了眼,“烂疯子,你这样说话不怕伤了你与我之间的和气么?”
赵奔北没有继续理会魏广均,对圆义道:“这次前来,赵某是为了公事。我们龙蛇门为西南第一大帮派,本门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找到这个人。眼下我们收到确切消息,此人就在弥勒寺。赵某不敢向几位大师要人,唯有请出诸葛掌门前来与各位大师共同商议一个对策。”
圆义道:“不知诸葛门主现在何处?”赵奔北道:“门主与我共同前来,途中门主遇见了几位朋友,便要我先行一步。”
魏广均道:“哎呀,咱们门主还请了帮手么?”
一方字辈拨开殿外的众人奔入,道:“禀告四大班首,龙蛇门门主诸葛海山、逐雁堂堂主仲有道,闫家铺少庄主闫继儒求见。”
圆义与其他三位大师对看一眼,道:“有请。”
魏广均道:“咱们龙蛇门一向与逐雁堂不怎么来往,那仲老头怎么来了?”
“门主自有他的安排,你还是先管好自己的脸吧,都肿起来了。”赵奔北说完看向张之行,皱眉道:“四位大师,怎么永乐朝廷中的人也在这。”
圆信道:“这位张之行大人是朝廷阅美者,今日来此避雨,碰巧遇上。”
赵奔北道:“朝廷中人还是回避的好。”
张之行道:“我今日因为避雨前来此处,拜访的是寺内高僧,这位赵奔北护法看来是见不得朝廷中人,要下逐客令了。”
赵奔北道:“我们龙蛇门从不与朝廷中人打交道,还请这位张大人见谅。”
张之行双手持剑抱胸,道:“弥勒寺主人当属圆仁方丈和四大班首,我与张公子来到弥勒寺当属寺中客人,而你‘青枫溪客’赵奔北也应属客人,张之行虽然年轻,却也没见过客人替主人下达逐客令的。”
魏广均冲上前来,“哎呀,烂疯子不说我倒忘了,你小子是朝廷中人,那还不赶紧离开这!”
张之行冷笑道:“四大班首倘若有一人开口让我离开,张之行决不反驳,即刻便走。但若二位护法大人坚持越俎代庖,我倒是要留下来瞧个热闹。”
魏广均道:“嘿嘿,你小子可知道,有些热闹是瞧不得的,免得惹祸上身。”
张之行看着魏广均道:“魏状元自恃武功天下无敌,劳烦阁下亲自请我出去如何?”
魏广均抡起拳头道:“好小子果真不知死,看我怎么收拾你!”
赵奔北上前一步拦住魏广均,“老三且慢!门主来了。”
殿外雨势减弱,这时走进三个人,当前两人头戴万字巾,其中一人面部黝黑,眼型细长,嘴唇微厚,肩膀粗的有两三人宽,手持一把粗重的六节铜鞭;另一人面型瘦削,眉黑疏长,一双鹰眼,臂上挂了一把鎏金护手直钩;身后一人眼睛深陷,颧骨突出,一身青布衫子,腰间配了一柄宝剑,正是闫家铺少庄主闫继儒。
“他怎么会在这里!”张之行和陈天平一眼便见到那当前那手执铜鞭的汉子,正是几日前大明与老挝交界处拦路之人。
赵奔北和魏广均散开分站左右两侧,众人寒暄几句,见过彼此。
那铜鞭汉子道:“上个月敝门探得消息,赵奔北护法已将信件交予弥勒寺五大神僧。今日诸葛某人特意前来与各位高僧商议对策。”
“这人竟然是龙蛇门门主——诸葛海山!”张之行登时吃了一惊,心想:“莫非是龙蛇门将阅美者前往老挝的消息传给安南?他们又为何来到弥勒寺?”
圆义道:“龙蛇门、逐雁堂、闫家铺三方豪侠同来弥勒寺,我们四大班首备感荣幸。”
诸葛海山正欲说话,但见圆义身边有两人瞧起来眼熟,定睛一看,正是张之行和陈天平,高声道:“几日不见,张大人、陈公子别来无恙。”
众人诧异间,诸葛海山已经走上前去。
张之行道:“几日前幸得阁下承让放行,才有幸来到此地,不料此处竟然再次相遇,更没想到你居然就是龙蛇门的门主诸葛海山。”
魏广均凑上来道:“你这小子居然见过我们门主,怪不得方才如此嚣张……说!是不是慕名前来,想做我们门下护法的。”
诸葛海山道:“魏护法退下,我与此二位的交情匪浅……还请张大人、陈公子切勿离开,诸葛某人处理完门内要事再与你们续谈。”
赵奔北道:“门主,朝廷中人在此,怕是多有不便。”
诸葛海山看着张之行和陈天平,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无妨,是不是朝廷中人,还未可知呢……仲堂主,这便是我今日与你见面时说起的阅美者——张之行。”
“原来你就是在老挝于安南百余兵勇手中救出安南王子的张之行,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逐雁堂仲有道堂主一双鹰眼望向张之行,“诸葛门主说你有一柄宝剑,可是你手上那把?”
“正是。”说完,张之行看向仲有道后面。
一双深陷的眼睛正盯着他。
张之行的瞳孔骤然收缩。
眼神聚在那人腰间的宝剑上——通体红色,剑气犹如一团烈焰,向他眼中袭来。
张之行心道:“久闻仰天山闫家铺专门打造神兵利器,想必此人就是二庄主闫继儒,他手里的那把剑必定不是池中之物。”
圆义道:“原来诸葛门主与张大人早已有缘相识,万法皆生,皆系缘份。方字辈弟子退下。”言毕,方清与门口诸位方字辈和尚行礼退出天王殿。
待殿门关上,诸葛海山道:“正如圆义大师所言,今日天王殿内相聚,也算是缘分注定,咱们的事情摊开来谈便是。我身边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逐雁堂仲堂主,两年以来,我龙蛇门与逐雁堂并无交集,但上个月清明,本门会员护法——‘玉面修罗’杨之简已探得前朝‘靖难遗孤’——‘建文太子’确在弥勒寺,便相约仲堂主前来与五大高僧商讨对策。”
仲有道点头道:“我与诸葛门主同属建文旧臣,两年前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篡位得手后,建文帝贴身侍卫欧阳鸿传言:建文帝并没有崩于宫中大火,而是从南京宫内逃掉。我便潜伏于扬州,在江南和江北设两个分会堂,寻找建文帝下落。诸葛门主却认为建文帝人已殡天,带领龙蛇门众兄弟寻找的是建文太子‘朱文奎’的下落。
两年来我们逐雁堂对于寻找建文帝下落之事并无所获,上月诸葛门主遣人送来消息,说是已找到靖难遗孤的栖身之所,仲某作为建文旧臣,无论如何不能坐视不理。”
圆义道:“万事因缘而生爱,缘在爱才在,缘尽爱不在。两位掌门心怀旧主恩情,慈悲为怀。”
“我们仰天山闫家铺远在青州,可心系靖难遗孤,我本是来云南给仲堂主送随身兵器的,但此事重大,道义当前,不可不顾。”仲有道身后的闫继儒说道:“圆义大师你们出家人不打诳语,今日我等既已来到弥勒寺,定是因诸葛门主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建文太子在与不在,四大班首尽快给个答复,何必顾左右而言他。”
正说着,天王殿后门进得八位僧人,正是弥勒寺“八大执事”【是指弥勒寺五大堂口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包括: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为首一人道:“四大班首,诸位宾客,圆仁方丈有请各位前往后殿一叙。”
众人从天王殿后门向前,过钟鼓二楼、客房、药师殿,穿过庭院,“弥勒殿”赫然呈现在眼前。
上得一百零八级台阶,八位执事打开殿门后便从后门绕行,四大班首、诸葛海山、仲有道、闫继儒、赵奔北、魏广均与张之行和陈天平从正门步入弥勒殿大堂。
却见堂高三丈,正中一尊铜铸弥勒大佛,高两丈余,趺坐莲台。
众人自下向上望去,佛顶及梁,面目丰满,双目奕奕有神,笑望前方,作大欢喜状。当即心生敬畏,无一人喧哗。
张之行作为张辅义弟,自十三岁开始随张辅生亲,即义父荣国公张玉征战沙场,也算见过不少世面。却是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金身弥勒佛像,佛肚上可放四人桌子,更是惊异非常。
巨大弥勒佛像左右两侧,挂着一副竖版对联:
佛德洪深,大肚能容太天下事。
人情危险,慈心永护子世间人。
佛像之下,一老僧身披袈裟,慈眉善目、眉长须白,正是弥勒寺住持——圆仁方丈。
“诸位远道而来,老衲未曾远迎,失礼失礼。”圆仁方丈双手合十,却见他双手从关节到掌心长满茧子,手掌更是粗厚中反现黑色,道“请就坐。”
众人各自行礼,几位执事从后门进来拿了蒲团,四大班首来到圆仁方丈两侧,面南而坐;诸葛海山、仲有道、闫继儒东面就坐;张之行、陈天平坐在西侧;赵奔北和魏广均坐在了南面。
圆仁方丈道:“首座圆义、西堂圆礼、后堂圆智、堂主圆信四位师弟,不妨为诸位阐述一下我们弥勒寺的由来。”
四大班首点头称是,后堂圆智道:“诸位听我慢慢道来,《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有云……”
“哎呀……停下!赶紧停下!”魏广均捂着着耳朵,几乎抓耳挠腮,“这圆智老和尚动不动就念经书,要是他来阐述,还不如把我毒聋了!你们能不能换一个人啊,哎呀哎呀……”
堂主圆信性格较为温和,虽魏广均无礼,却也为生气,道:“那就老衲来说吧。”
诸葛海山道;“有劳五大高僧。”
“相传南北朝年间,如来佛祖梦见中国南方有一座山峰极像端坐着的弥勒佛,便派弥勒佛菩萨本尊前来巡查,寻找这块吉祥灵地予以传经布道,弥勒菩萨依梦所示,开始云游南方。”堂主圆信看向众人,道“有一日,弥勒佛来到云南部落领地,遂感十分疲惫,便在一座大山的对面路旁树下小憩,困盹中隐约见到一位很像自己的佛微笑着走来……”
魏广均插言道:“哎呀,我知道了。是不是那弥勒佛照着自己的样子给这摆渡村的人铸了一尊大佛像,就是现下殿里的这尊。”
“魏施主切莫打断,请听我来讲吧。”圆礼性格较为严肃,虽然高居班首之位,但处处以身作则,乃弥勒寺四大班首之西堂,负有教化僧众、宣讲开示的责任。见魏广均又开始插言,便代圆信讲下去:“弥勒菩萨惊醒后展眼一看,只见对面的大山俨然似自己悠悠而坐,他便在此地驻定下来,四处传经,弘扬佛法。数年后,弥勒佛才又去云游四海。临走前,留八字箴言教化众生道‘量大福大,开怀包容’……”
仲有道自言自语道:“量大福大,开怀包容……”
“正是。”西堂圆礼继续说道:“因量大而有福气,先开怀而后包容。世间万事万物,若要寻得福报,需从忠诚和孝道开始做起,此二点做得好,胸襟和志量就好。胸襟和志量若为上等,安能不得福报?”
“是了,胜者若不包容败者则不配为胜者,强者不包容弱者怎能为强者。”诸葛海山面露微笑,道“大师讲话内含教诲、玄机处处,那‘靖难遗孤’或许就在弥勒寺了。”
百度搜索 华阅传习 天涯 或 华阅传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