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春秋遗录 天涯 或 春秋遗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初阳桥,为前秦太宗时期所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后代朝廷也有不断修缮,桥长百二十丈,建于淮水两岸,方圆数十里无他桥可过,此桥为德真命脉,是谓兵家必争之地。大军分批过桥,脚步凌乱,此乃荀矩所言,至于其缘由,尔等看官猜啊!
大王抚剑立马桥上,眼目远眺,感慨万千。
“文宪,桥已过,代表着寡人不走回头路哦!”
“是极,大王,着新衣毋行旧路,先贤所言耳!”
大王默言不语,
勒马驻行,
闭目侧听。
忽的,左手锵剑而出,右手弹而歌曰:
吾兴即发,有清平乐·大桥一词,且听吾道来,
天开两半,一道飞银汉。首尾不曾相顾见,沧水怒归石岸。
东西环仗从连,飞骑直入长天。伫立前头凭问,古今人物谁还?
……
众人皆垂首不语。
“走吧,寡人兴起,未告知各位。”
“大王神作,令吾等震耳发聩,其中气势,非胸襟广博之士不能作也,老朽虽愚,却能细品其中滋味,忘乎所以,请大王赎罪!”
大王抬手挥免,“老大人谬赞,寡人惭愧,今日本该大喜之日,不该如丧考妣。”
“哈哈哈,是极是极,今儿个大喜之日,合该欢笑言语,诸位是否?”荀矩见此,抽声向着众士绅乡老笑视道。
“文宪公所言极是!”
“当是荀令书所言!”
“妙极,彩——”
……
初阳桥在德真府南处,是以众人本该从南门而入,却栾裕,齐德威二帅大军驻扎东门军营,等候大王检视。
东门
栾齐二将共十三万大军驻扎于此,漫原竟被帐幔,方圆十里不见一份树野。
二将早已恭候军营辕前,二帅身披细纹鱼鳞黑罩甲,身着漫红锦花袍,头戴束发鎏金冠,腰系锡铜烫金环腰带,背罩红色披风,左首之人,身高八尺,体型壮硕,方面阔口,一脸威严之相,此乃猛威军大将军齐德威,右手之人身形短小精悍,圆脸细眼,和蔼可亲,乃扬武军大将军栾裕。
大王銮驾稍住,金宾仪仗随后,旌旗招展,罗伞延盖,兵戈涔锋,君王威仪宣凡滔天。
二将面色紧绷,策马前向而驱。
前头有进身器御侍卫大喝,“来人止步!测名方前——”
二帅早有准备,严声回道,“末将齐德威(栾裕),奉吾王诏,于九月初兵发横川道,上承天命,下顺人心,征讨前赵暴虐无道之师,时至今日,方才定下最后一城德真府,末将有愧,承吾王恩德威仪,德真府已下,特交还吾王所赐金鈚令箭,虎符印信。”
大王点头称赞,“二位将军劳苦功高,实乃我大周之柱石,传寡人令,今晚设宴犒赏三军,录事参军,诸功曹且记下诸军功绩,待三日之后朝议封赏!”
栾齐二帅,行军参军,录事参军,诸功曹稽首拜谢,“末将谢大王厚恩,吾王千秋鼎盛,仁寿无疆!万岁,万岁……”
“吾王万岁……”
“大周万胜……”
大王微眉一展,请扶众将平身。
少顷,拂袖转身,跨马蹬行而行。
身旁众人见此,急忙会意。
奉车侍从大呼道,“众将听令,演军至始,宣总阅都督使觐见——”
栾裕见此,翻身上马,马蹄急促短行,片刻便至王驾之前。
深呼吸,再深呼吸……
这一刻,栾裕脑海中浮现出几页画面。
荒芜田野,龟裂土地,嚎啕大哭的孩子,命悬一丝的老人,蜷缩在墙角的老妪,躺在地上血流一地的男子,如狼似虎的官吏,以及官吏手里那一小袋的稻种……
时过迁境,当年悲凉凄惨的孩子如今已是横扫天下的大将军。
泪——
从嘶红的眼眶中夺逃而出,顺着脸颊重重的摔在地上,裂成八瓣,随后又浸入干裂的泥土中。
两个流泪的人渐渐跨越时空重合在一起了,他就是他,他已不是那个他,而他还是当年的那个他……
……
“启禀大王,末将栾裕率领大周铁军…于此…末将代生还安康者…血洒疆场者…鳏寡孤独者向大王叩拜!”
说着,栾裕翻身下马,单膝跪拜于点将台下。
大王见此,沉默不严,带着沉重脚步上前搀扶,“卿受累了,免礼!”
说完,右手抽剑高高举起,“大军尽起,阅校!”
“末将尊令,大军阅校——”
云楼之上,令旗挥动,十方大鼓尽按,十三万大军风起云涌。
“风——”
只见场上云台之上,传令力士齐声大呼,十几人的声音高亢洪亮,如晕浪般穿破云霄。
“风,风,风……”
大军变幻阵势,脚步随音动,一步一音。
十三万大军齐唤阵,天地间苍茫闻声垂。
“定——”
“咚咚,恰,咚……”
后有人引永遇乐·观军作词赞曰:
纵向千流,横延百里,杀气腾宕。斧钺如林,投鞭断海,刹动凌霄响。为国羽翼,如林势盛,强却四夷兢望。故回头,旌旗染血,猎风长卷浮仰。
遥斜彼岸,沉拙东海,激起穿空巨浪。秦赵疏芜,宫墙萧残,弓马天骄葬。舍凋鹰恶,引窥狼顾,州土遍失焦壤。此今时,腾龙渐醒,尔国可挡?
大军骤然歇声,鼓声随即响起。
大王拍马上前,目视军阵,横手握拳放置于胸口,朗声大喝:“大周万胜!”
“万岁,万岁!”
受阅将士激动回应道。
“大周万胜!”
“万岁,万岁!”
……
前锋营是猛威军的刀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斥候敌情,散布地形,使大军得以未战先谋,功劳甚大。
横塞营,清一色重骑兵组成的钢铁洪流,大周兵部主办,军器司承办的大型重甲,以百煅练铁制成,坚固的札甲并接成的人型堡垒。
选八尺巨汉,膘壮战马,内穿锁子甲,中披麻织甲,外罩百煅札甲,人马俱铠,以铁索相接,配千机弩,可射三矢,射距五十步,入阵之时,临敌阵四十步斜发,三轮连射之后,前排重骑执丈八长槊,破开大盾、鹿角、挑枝、拒马等防阵之后,由后排将两口登锋刀横于马鞍之上,突入敌阵,将敌军步卒席卷一空,马蹄所踏之处,血流漂杵,刀锋所划之间,尸横遍野。
横塞重骑,取横贯天下,逐延塞外之意。
大王乘骑经至横塞重骑面前,扫目长视。
横塞将士见此,将马槊横于胸前。
“哗啦!”
“横塞所至,杀死灭生——”
大王点头右手握拳横于胸口,继续策马前行。
是时,大军杀气腾腾,刀枪斧钺点点如星,德真府东营校场上,一股秋黄草肃杀气弥漫开来。
……
溟阳精兵,因为大多数军士都招自溟水之畔,从小就翻江倒浪,翻山越岭的渔猎子弟身形灵活,他们是从小活跃在枚山溟水之间的猎人,这些少小弓不离身,在山野之间来去如风如履平地的健儿,使得溟阳之地尽是精兵。
先天性的体格优势,让他们当仁不让的承担了大军的斥候,千里来去行如风,天下只在信囊中,这是对他们最高的赞扬。
猛威军斥候营统镇闻沽见大王临此,连忙回应道,“猛威斥候营拜见大王!”
大王见此,抬手居礼,“众君受累!”
陈三元是斥候营的一名旗正,与大王是一个姓,只是大王出身于山堰道潭州陈氏,而他只是个泼皮破落户。
由于早在前秦年间随大王起兵,后一直转战天下,与前秦猛将左凉英打过,与起义军忠献王尚遂打过,与前赵的大将鞠立甫打过,因为一直比较惜命,打了几十年的仗,没一次拿过敌人的黔末(头颅),现在还是斥候营的旗正,论才能陈三元平庸,论交际到现在还未曾识得斥候营所有主官。
只是这夯货有过人的资历,闹了半天统镇看在随大王起兵的份上给了个旗正。
大王行马至此,刚好到达陈三元面前,温和又威严的眼神扫过每一位官兵,而被检阅的每一位将士都拼命的昂首挺胸,将自己最威武雄壮的一面呈现给大王。
突然,大王眼光一亮,嘴角咧笑,策马行至相中之人面前。
“你可是陈三元?”
“回大王……末下正是!”
突然被大王关注的陈三元异常激动,本来不善言语的他被大王问话后,更加语无伦次,但是又因为自身是斥候营一员,害怕落下面皮,只得借用大声嘶吼来掩盖心中的激动语气。
“哈哈哈,好啊,你可是在寡人起兵的时候就在的老人了,现在官居何职?”
“回大王……”
正准备回话的陈三元,突然看见大王身后的闻统镇朝他眨眼。
陈三元也不知怎的,突然灵醒,“回大王,末将刚被提为斥候营散兵校尉。”
不管大军在何处征战,汹汹铁师的背后总有一些辅兵、征夫负责后勤辎重,一营之军多达五千余人,辅兵征夫约莫需两千上下,斥候营因为其特殊性,未配有辅兵,负责后勤辎重勤杂之事的是散兵。
按照大周军制,除辅兵外,征夫,散兵皆不入军籍,是以散兵校尉辖散兵、征夫之流,属于该营统镇所管临时军职,战后即收回印信。
因此散兵校尉任免全赖该营统镇,任命文书,将籍也有该营录事参军掌管。
“哦?哈哈哈哈,散兵校尉了,不错不错!”大王眼睛眯笑,颔首称赞。
说完,大王转身就走,等众人从思虑中醒来,身影已在战马之上。
闻沽统镇待大王走后,悄悄问录事参军,“这位老兄是何方人物,怎的大王会如此相待?”
“将军见谅,末将也是方才查知,此人名叫陈三元,与大王同是老乡,从大王起兵之时,专门投大王而去……”
闻沽细思之后,点了点头,暗自思虑。
待录事参军走后,悄然行至行军功曹之侧,俯首轻语,“斥候营甲部丙领庚旗旗正陈三元,斩敌首四十八级,率该旗烧毁敌军粮仓四处,斩首校尉两人,生擒主簿一人,行军参军一人,知否?”
功曹额头冷汗连连,喉结干咽一下,颤声称道,“是……是,那这具体……”
闻沽钢牙轻咬,低声说道,“让给他,去从本营其他人手里给我弄过来,等大王训阅结束后,让斥候营所有校尉、领总来我帐里,贻商军机!”
“是!”
……
百度搜索 春秋遗录 天涯 或 春秋遗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