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春秋遗录 天涯 或 春秋遗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斜阳草树。枯黄野蒲。
官道之上,浓烟滚滚, 一队黑甲骑士行过,马蹄混乱踏过凌烂的官道。
一匹壮硕的黑马匆匆逆行,马背上乘坐一位骑士,头顶红缨,背缚明黄锦箱。
“启禀大王,前方十五里之处便是德真府,统镇大人已经在休整官道城门,恭候大王入城!”
“赏,退下吧”
中军为首之人抬手赐退斥候,早已喜怒不形于色的他,嘴角无意间抽动了一下,紧接着看向身后骑乘青骢驹的文士。
“文宪,这最后一城已下,天下可安否?”
文士策马而出,轻扇抚笑道,“大王,前赵虽定,可天下未定,人心未定,我百万大军,亿万黎庶未曾思定啊!”
大王愁眉舒展,活动了一下疲惫的眉心,沉声叹道,“然也,山河破碎,水火肆虐,从前赵幽帝平和二年算起,咱们已经打了整整二十二年了,如果以前秦宪宗路煌二十年算起,整个天下已经乱百多年了,一百多年啊,死了多少人,记不清了吧!”
“大王所言极是,天下沧桑,生灵涂炭,大伙儿,也该歇歇了!”大王话毕,右手侧后一位将领出言叹道。
“李继祖,李珏山,你啊,还是依旧……你想歇歇了,可寡人偏不准,你还得再帮寡人盯个十年。”
“这……大王,臣已年高,这领兵只恐精力不支,然则臣虽老朽,却有一颗赤诚之心,这身老骨头,全凭大王安置,愿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
大王笑着摇了摇头,左手一挥,朗声喝道,“进城——”
周围一将领见此,连忙喝道,“众将听令,速速进城!”
与此同时,黑色长流缓缓移动,鞭马交斥,旗帜呼扬,虽有甲叶撕划,步踏蹄落之响,却无人言马鸣之声。
右侧文士见此,连忙低头陷入沉思,兀的眼角一瞄,探了探大王神色,顿时陷入惶恐。
大王脸色如常,依旧喜怒不形于色,文士却细细窥视,只见大王右手紧握马缰,手指深攥,青筋暴起,眉头微皱。
文士暗自思道,“坏事,此番又将血雨腥风矣。”
……
大军行进如常,先头大军早已安顿完善,简易军营已于城外东大营搭建完毕,临近德真府十里处,先头营统镇率众早已恭候于此。
大军稍至,统镇连忙并几骑拍马上前,于中军大纛百步开外滚鞍落马,急步上前。
行至大王之前,连忙拜见,“末将先头营统镇柴牍(副统镇洪抚,随军主簿叶通,兵事参军张直祐,掌书记事薄晋)拜见大王。”
“快快免礼,诸位早些至城,先知其事,伯案将军,你是统镇,可先将此间之事与寡人细说。”
统镇连忙按礼称道,“末将领命,启禀大王,我军先行至此,已将德真城与齐大将军的猛威军交割完毕,安民告示张贴城内各处,城内百姓俱已清查,城中细作已清剿完善,末将已遵照大王指示,在城外东大营安营扎寨,只候大军休整,栾大将军率领扬武军,齐大将军率领猛威军已在城门集结,随时迎接大王检视,各处城门官道基本修缮,德真府诸士绅乡老箪食壶浆,于折柳亭恭迎大王乘架。”
大王听后,抚掌喜道,“哈哈哈……如此甚好,此番厘城清道,卿劳苦功高,先头营排头有功,寡人记下了,待后有赏。”
先头营众人慌忙拜谢,“末将多谢大王赞赏?”
先头营统镇闻此,抱拳施礼。
“大王,末将愿在前头带路,请大王进城!”
“好,那就依柴统镇所言,进城!”说完扭头,轻微朝后方一侍从颔首。
侍从会意,顿声大呼,“大王有令,即刻进城。”
大军始动,腾声如雷,兵锋如电,众将山呼万岁。
大王见此,喜不自胜,轻笑道,“自古以来,扫清六合易,分镇八荒难,咱们可不能学那桓阳王曲进忠啊,刚得江山不到数月,就拱手送人。”
文士颔首抚须唱道,“大王所言极是,不过此中最为紧要却还是大王金体,大王可是一天一夜未曾合眼啦。”
“文宪,你啊……哈哈哈,寡人记得你可是前秦德宗二十四年进士吧。”
“大王缪赞,臣确实是前秦德宗二十四年进士。”
“文宪你看,咱们这伙子人,可似进京赶考之士?”
“妙极,大王,这进京的路,可不好走噫。”
“哈哈,确实难行,不过寡人可不做曲进忠,虽说一天一夜未眠,然寡人可是兴致盎然,此番进城,是寡人第二次至德真府,上次是求学,此番也是求学,前番求圣贤之学,此路求治国之学。”
文士见此,立刻驻马,落鞍大王身前,稽首躬身拜道,“臣海兴人荀矩,荀文宪恭贺大王,臣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虽肝脑涂地,死而无憾。”
众人见此,纷纷拜道,“臣(末将),愿粉身碎骨,为大王效力,为社稷效力。”
大王见此,嘴角抿笑,连忙扶起众人,“卿等请起,诸位都是我大周之功臣,寡人能得众位相助,是莫大荣幸,愿此生,吾等携手同心,共创我大周盛世,”
“臣(末将)不敢当,愿为大王分忧,愿为国家效命!”
……
淮水,德真府护城环流之水,从昆仑之上源出,经四山两道传流至此,千百年来,德顺府,乃至这横川道,俱仰这淮水养育之恩。
淮水宽约三百余丈,河水左右浑清并济,盖因左山右原,河床沿山脚环伺,上游之泥沙大多沉溺于右原之畔,致使右侧流水较少,河面广域,水中稍静,乃至于此。
初阳桥
一架横影飞峙于淮水之上,其名源于每逢晨曦初现,太阳必先照于此桥,因此得名初阳。
桥头之上
折柳亭
折柳者,只因柳同留,挽留故人,将别难舍也,岂不闻前人有诗赞曰:临行送客闻折柳,天涯再思故人情,德真府人情深义重,士绅乡老共资于此修筑送别长亭,名唤折柳。
人影幢幢,德顺府士绅乡老,乃至横川道名流望族,俱聚此处,人声隐隐约约,却不敢大声喧哗。
胆小者只敢低头侧窥,桥头两侧甲士林立,手握长矛寒锋吞吐,枪戟之士缨尾支头,还有零零肉沫和血迹。
“大王驾到,众人接迎——”
奉车侍从见此,朗声喝道。
众人见此,纷纷稽首拜道,“臣等见过大王,恭请大王入城,吾王千秋鼎盛,仁寿无疆!”
大王见此,翻身下马,动姿灵烁矫健,右手按扶太湘宝剑,左手轻撩锦袍卷底,龙行虎步,威风凛凛。
领头之人就是横川名流,北方世家之首,徐家,徐祖寿。
“众卿请起,诸位俱是我大周名流,何故如此!”大王嘴上说着,脚步跟进,片刻间已至队伍面前,双手伸出,扶起排头最前发须皆白老叟,“徐老大人可是我大周之功臣,寡人能至此可是托了老大人之福啊,老大人世代书香门第,桃李满天下,子弟遍世间,可谓是恩泽于天下士子,福绵于大周百姓,老大人,寡人代表大周在此谢过。”
徐祖寿被扶的双手轻微颤抖,连忙从大王手中拿出,躬身鞠道,“大王谬赞,老朽惭愧当不得如此,老朽有一事,还需向大王告罪,请大王责罚……”
大王赶忙扶起徐老大人,神色和颜道。
“老大人万万莫消如此,有何事老大人请直说,寡人不怪,但说无妨。”
“大王且容老朽禀明,老朽家风陈锈,再加上年事已高,竟未查有品性恶良不肖子孙,辱坏门风,莘莘桃李,遗忘圣人高言,从虎为伥,杂臜鼠窃之辈恶意为官,阿谀蠹虫之徒朝夕秉政,致使国家,百姓饱受鱼肉涂炭之苦,老朽……老朽愧对天地,愧对大王,愧对祖宗,愧对圣人啊,如此这般老朽愿舍弃此身,为天下苍生赎罪!”
说完,徐老大人扔弃寿杖,步履蹒跚,借欲纵身于淮河之内。
旁边晚辈子弟,父老乡亲见状,连忙劝住司徒老大人,余人见此,急忙俯身跪在大王身前,痛哭垂涕哀求道,“大王,求大王慈悲,劝劝老大人吧,求大王慈悲,求大王慈悲……”
大王嘴角抽动,眼角含恨,随即深呼吸一口气,直往老大人身首,和颜悦声劝道,“老大人切勿动此念,晚辈学生过失与老大人何干,至于过失鄙者,当付有司论其罪过,老大人安心,咱们就先进城,此事当三日后朝议。”
徐祖寿见此,接过子弟侍者捧送寿杖,低眉顺耳奏道,“老朽万罪,谢过大王,德真府士绅乡老恭迎大王入城!”
身后士绅乡老,依声告道,“恭请大王入城……”
文士荀矩见此,请抬羽扇,将领李继祖见此,右手拔剑,振声高呼,“大王万岁,大周万胜——”
“大王万岁!”
“大周万胜!”
……
大军呼声如雷,声浪犹山崩海啸般袭来,连绵不绝,后浪盖前浪,雄师百万莫过于此,千军万马,黑云压骤,气冲霄汉,仿佛天地间被破开一个隆口。
士绅乡老战战兢兢,左右扶持,脚步轻浮乱徙,胆小如鼠之人甚众,额头密汗不断,挛袖拭者接连不穷,以致于人群之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弛肩继踵痛叫者比比皆是。
……
大王见此,嘴角抿笑,随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似未曾有过一般。
百度搜索 春秋遗录 天涯 或 春秋遗录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