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077【经文】洗濯垢污,显明清白。《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洗濯(1)垢污(2),显明(3)清白(4)。
〖科判〗甲一序分>乙一证信序>丙二别释众成就>丁二菩萨众>戊二广叹>己二殊胜权德>庚二别显>辛八转法相>壬二说法>癸二身口摄益>子二口业破邪>丑四、洗垢显白    
〖注解〗
(1)洗濯[xǐ zhuó]:洗涤;除去罪过、积习、耻辱、仇恨。
(2)垢污:肮脏;污浊。(譬喻)以身之垢譬心性之妄惑也。这里“垢污”指客尘。「客」不是自己,是从外边来的。「尘」也叫尘境,是心外的境界,你不能贪图它,一贪图你就被染污了,所以明白客尘不是我家的主人,很容易把它打破,很容易把它洗清白。我的法身理体本来是清清白白的,但是在众生份上,显现不出来,因为被尘劳烦恼垢污了。
〖解释〗客尘:梵语aka**at-kles/a。又作客尘烦恼。即烦恼之义,此系相对于‘自性清净’一词而立者。所谓烦恼,本非心性固有之物,乃因迷理而起,故称为客;又以烦恼能污染吾人之心性,犹如尘埃之染污万物,故称为尘。以佛法真理而言,人性本即清净无染,一无尘垢,然因外境现象纷沓,导致对境生迷而心生烦恼。注维摩经卷五(大三八·三七八中):‘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
又以‘尘’之一词,本为色体之极微细者,故以之喻客尘烦恼如尘埃般微小却无所不在,遍布三千大千世界,修道者需祛除此客尘方能成圣果。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大一六·四○七上):‘烦恼随惑,皆是客尘;法性是主,无来无去。’此一说法,于小乘部派时代,即为分别论者所主张,其后大乘佛教承袭此一思想,尤以如来藏系等大乘诸经论特重之,而强调众生之心本为自性清净之如来藏,后受外境之流转所染,遂衍生客尘烦恼。例如首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九下):‘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中略)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即谓一切动摇不住之物皆为客尘,而非实身实境,然凡愚之人则必以动者为实有之身,以动者为实有之境,遂于终始之间,念念随其生灭,一味颠倒行事,遗失真性。既失其真,反认客尘为自身,遂于轮回之中自取流转。
此外,佛性论卷四列举一切客尘烦恼凡有九种,即:随眠贪欲烦恼、随眠嗔、随眠痴、贪嗔痴等极重上心惑、无明住地、见谛所灭、修习所灭、不净地、净地惑。
(3)显明:表明;清楚地显示出来。谓无秽恶垢染。
(4)清白:即清白之法、清白业。指佛所显示之教法。又为无漏善法之总称。皆取其远离烦恼垢染之意,而称为清白。法华经序品列为七善之一。(术语)佛所显之法。又总名无漏之善法,皆离烦恼之垢染,故云清白。这里的“清白”指本性。转**的目的就是引导众生远离颠倒的妄想执著而显明本性,这就是“显明清白”。
〖解释〗《合赞》曰:“见爱烦恼,譬如垢污,空慧能除,亦如洗濯。除邪显正,故曰显明。以护法城,故曰清白;超诸毁谤,故曰清白。”文中之“法城”,指智断之果。如《合赞》曰:“智断之果,谓之法城。”《嘉祥疏》曰:“遣除迷垢,故云洗濯”,“无相之解,是无漏明,故云清白。”又《甄解》曰:“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是澍(音树,义为及时的雨)雨德。雨有能洗物垢污,能显清白体之德。如来**洗濯尘劳垢污,开显本有净体也。”以上《嘉祥》《甄解》两疏中,清白之解,优于《合赞》。综上诸解,故知“清白”者,智断之果也,无漏之明也,本有净体也。若融通禅门,则“洗濯垢污”,即“迥脱根尘”。“显明清白”是“灵光独濯”。会归净宗,则“都摄六根”是“洗濯垢污”。“净念相继”,“自得心开”,是“显明清白”。盖“一声佛号一声心”,念佛即是始觉合本也。
【直译】洗涤像污浊一般的客尘烦恼,清楚地显现出本有的清白妙体。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本人学译,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念佛求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念佛求生并收藏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