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或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021【经文】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尊者(1)善来(2)、尊者罗云(3)、尊者阿难(4)。
〖科判〗甲一序分>乙一证信序>丙二别释众成就>丁一声闻众>戊四列名
〖注解〗
(1)尊者:(术语)梵语阿梨耶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净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尊者」的意思,就是与小本阿弥陀经中「长老」的意思一样,就是德腊俱足,他的道德长、戒腊老,所以叫「长老」。这个地方,尊者的意思,他德腊俱足,才为人所尊,也是他的道德长、戒腊高,才称为「尊者」,要是合上文,不但是大比丘,而且是大乘圣人,所以称尊者。
(2)第二十九位:尊者善来。「善来」,就是善根成熟,善来比丘,就是你来得好,叫善来。他善根成熟,见佛得度,开悟证果,他的善根成熟,就差见佛这么一步。释迦佛成了佛后他来出家,佛观察众生的根机,一看此人善根成熟,你来得好啊!比丘,善来比丘!一叫,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就一时证四果。
“尊者善来”,梵云蔡揭。梵语svagata,巴利语 sagata。音译作沙竭陀、莎揭哆、娑婆揭多。为印度比丘欢迎来客所用之客套语,即‘其来正好’之意。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客旧相遇条记载印度寺众之礼法,凡弟子门人等应先对来客说‘莎揭哆’;客即答‘窣莎揭哆’(梵susvagata ,译作极善来)。
佛陀对比丘称‘善来比丘’时,该比丘即得具足戒,此谓‘善来得’,为十种得戒缘之一,系限于释尊一人特授之作法。即由彼人之愿力与佛陀之威神力,佛向欲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着袈裟之相,得具足戒。‘善来比丘’一语始用于憍陈如等五比丘归依释尊时。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七载,佛世时依此法而得戒者,凡一千三百四十一人。四分律载有名字比丘、相似比丘、自称比丘、善来比丘、乞求比丘、着割截衣比丘、破结使比丘、受大戒百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比丘等八种比丘,此列第四,为具足戒作法制定前出家型态之一。增一阿含经卷十五(大二·六二一下):‘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着衣裳尽变作袈裟,头发自落,如似剃发,以经七日。’
这是指一老人从佛出家,佛言汝善来。那老人心生欢喜,须发自落,顿时现老比丘相。实际上在佛世时千二百五十人都是须发自落的,都可称善来比丘。在此显现净土法门是无上圆顿教,非是渐教。
又,善来本是一个通称,佛陀在世时,对宿有善根者说一句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得戒成比丘性。因这位比丘个人的特殊因缘,故专以善来命名。
(3)第三十位尊者:罗云,翻译为覆障。也就是佛子罗睺罗。R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于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为和上,而彼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回于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于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罗睺罗。又六年为母胎所障蔽,故名。罗睺罗为执月及障蔽之义。母有异说(见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项)。注维摩经三曰:“什曰:阿修罗食月时名罗睺罗,罗睺罗秦言覆障,谓障月明也。罗睺罗六年处母胎,所覆障故因以为名,明声闻法中密行第一。”同二十一曰:“何罗怙罗或言曷罗怙罗,云障月,旧言罗睺罗,亦作罗吼罗,或言罗云,皆讹也。言罗怙罗阿修罗以手障月时生,因以名也。又言:覆障六年在胎,为胎所覆也。又七年在母腹中,一由往业,一由现在。往业者,昔曾作国王,制断独觉不听入境,独觉在山七日不得乞食,因堕地狱,余报七年在母腹中。又由现在者,瞿夷是怀罗怙罗,后太子出家,六年苦行,方得成道。于六年中瞿夷忧恼,四大羸弱,不能得生。至太子成道,瞿夷欢喜,四大有力,方乃得生。与阿难同时而生,故首尾七年也。如来还国七日,即度出家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罗怙罗,此云执日。旧言罗睺罗,翻为障蔽,非也。”
罗云过去世为小孩子时,堵住鼠窟六日,今生投胎中六年方生,故名覆障。当时释迦族人怀疑耶输陀罗有轨,耶输陀罗为证明清白,投入火坑,结果火坑化红莲,方才证明清白。罗云是佛世时最早的沙弥,他的修行唯佛能知,故称“密行第一”。“尊者罗云”,就是罗喉罗,翻译过来叫覆障。“覆”就是覆盖,“障”是障碍,这个障碍体现在两个方面。
罗喉罗本是一个阿修罗的名字,这里是借着阿修罗的手,常常遮蔽日月的光明,来指称罗云。第一是障碍佛不能出家。因为当时佛要出家,净饭王说你必须要有后代才能出家。所以佛就指着耶输陀罗的腹部,指腹为孕,一指肚子就有小孩了。第二个障碍,就是自己在母胎里边呆了六年。这是由于他宿世的恶因:他曾经在过去世塞老鼠洞,塞了六天;又有一世做国王的时候,请了一个大修行婆罗门来供养,把人家请到花园里边忘了,就去办公事,等他记起来的时候,那位婆罗门已经在公园里等了六天没吃饭,饿得奄奄一息了。由于这两个因缘,使他在母胎里边呆了六年,直到佛成道的时候,他才出生。
罗喉罗十五岁出家,佛最早度化的沙弥就是罗喉罗。他出家以后,佛请舍利弗做他的亲教师关照他。罗喉罗很顽皮,有国王大臣来找佛的时候,问他佛在不在,他知道佛在却说不在,佛不在的时候,他说在,就好像玩的一样。
有一天,佛洗完脚之后对罗喉罗说:“这个洗脚水能不能喝?”他说:“不能喝。”佛说:“把水泼掉以后,拿这个洗脚盆来盛饭,这个饭能不能吃?”他说:“不能吃。”佛就说:“一个修行人,如果常常说谎话,就跟这个洗脚盆一样,不是一个法器,大家都会轻贱的。”通过这次教育之后,罗喉罗便开始过一种比较严肃的生活。但是他表面上还是嘻嘻哈哈的,实际上它是密行第一,悄悄地在修行。罗喉罗在二十岁那年证得了阿罗汉果。
(4)最后一位:尊者名阿难。
阿难:梵名Ananda ,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故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阿难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
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钜。
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杂阿含经卷四十四、中阿含卷三十三侍者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弟子品、阿难同学经、佛本行集经卷十一、五分律卷三、卷二十九、大智度论卷三、大唐西域记卷六、卷七]
“尊者阿难”唐宋译作阿难陀,略称阿难。译曰庆喜、欢喜。又云无染。乃白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生于佛成道日。净饭王既闻太子成佛,又闻宫中诞子,更增欢喜。乃曰,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又尊者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见其相者,闻其声者,睹其威仪者,莫不欢喜,故以为名。又尊者随佛入天宫龙宫,心无乐著,故名无染。佛寿五十五岁时,阿难出家,侍佛二十五年,佛所宣说,悉能忆持,不忘一字。《涅槃》称阿难多闻士。又迦叶赞曰:“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故曰,多闻第一。
阿难,又言庆喜。是佛的堂弟,在佛的成道日出生,故名庆喜。阿难二十岁时,佛度他出家。但二十年前佛的讲经阿难都没有听到,所以祈请佛将二十年中所说的法,重为他宣说,阿难皆能记住。迦叶赞叹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故称阿难为“多闻第一”。
“尊者阿难”,翻译过来,意思是庆喜,又叫无染。阿难是佛的堂弟,是斛饭王的儿子。为什么叫庆喜呢?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净饭王整天忧虑,担心太子的生存状态,常常派人去打听。当听到自己的儿子修苦行,瘦得皮包骨头就非常痛心。直到佛成道的那天晚上,魔干扰了半天,对佛没有办法,于是魔王便想来害佛的父王。魔假装成天人,来对净饭王说:“你儿子死了”。本来净饭王每天担心这个事情,听到这个消息便非常痛苦。等到天亮的时候,道场神来报喜,说:“你的希达多太子得道成佛了。”他一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消息,就说:“你别骗我了”。道场神说:“不会骗你的,你看,整个道场都放光了。”净饭王一看,也非常高兴。正在高兴的时候,又听到王宫传来一个消息,斛饭王生了一个王子。这俩喜事儿凑在一起,举国上下都在欢庆。所以,净饭王就说:“这个孩子就叫庆喜吧。”这就是阿难。
阿难长大了,相貌非常美,他的皮肤、肌肉都是透明的,就像一面镜子。人看到他的身体,就像照镜子一样,能看到自己的形象。由于阿难的长相是这么的**,很多女人见到阿难,都会生起爱染的心。为了避免这个麻烦,佛特许他穿覆肩衣。一般比丘都是偏袒右肩,唯独阿难必须要把肩膀盖住,不让女人看到他的身体。
阿难跟出家女众是很有因缘的,女众能够出家,要归功于阿难。一开始佛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要求出家,佛不同意。大爱道比丘尼哭哭啼啼也不行,于是她就请阿难帮忙。阿难第一次去请求,佛没有同意;第二次请求佛也没同意;到了第三次,佛以八净法为条件,准许了女人出家。于是这些女众非常地感激阿难,直到现在有些比丘尼寺院里边,还要塑一个阿难的像,感谢阿难尊者。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阿难的记忆力是最强的。文殊菩萨曾经赞叹他说:“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佛陀四处弘化的法义,点点滴滴都进入阿难的心,所以被赞为“多闻第一”。
【直译】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本人学译,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或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