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020【经文】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尊者(1)异乘(2),尊者仁性(3),尊者嘉乐(4)。
〖科判〗甲一序分>乙一证信序>丙二别释众成就>丁一声闻众>戊四列名
〖注解〗
(1)尊者:(术语)梵语阿梨耶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净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尊者」的意思,就是与小本阿弥陀经中「长老」的意思一样,就是德腊俱足,他的道德长、戒腊老,所以叫「长老」。这个地方,尊者的意思,他德腊俱足,才为人所尊,也是他的道德长、戒腊高,才称为「尊者」,要是合上文,不但是大比丘,而且是大乘圣人,所以称尊者。
(2)第二十六位:尊者异乘。异乘,就是异于二乘,异者不同,他回小向大,行大乘行。
“尊者异乘”,即优波离,在佛的弟子当中持戒第一。   (一)梵名Upali  ,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为宫廷之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离亦随同出家。实为佛陀广开门户,四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
优波离精于戒律,修持严谨,誉为‘持律第一’;后于第一次经典结集时,诵出律部。有关其前生功德、出家因缘,载于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又中阿含卷五十二优婆离经,记述优婆离就律向佛陀请问;而同经卷三十二之优婆离居士,与师乃同名异人。
在密教,为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诸声闻之一,居于释迦左方上列第七位。其形像,全身呈肉色,现比丘形,趺坐于荷叶上。
未出家前,优波离尊者是个剃头匠,既细心又认真,专门为释迦族的王子们理发。有一年,佛陀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手艺极佳的优波离自然是为佛陀理发的人选。对优波离来说,这可是个大考验,想到要面对众所尊敬的大觉悟者,再想到自己身为“首陀罗”的身份(印度四个种姓中最下贱,相当于奴隶的阶级),优波离就不禁紧张起来。
为佛陀剃发的那天,优波离的母亲陪着他一块儿去。佛陀的慈悲让优波离松了一口气,不再感到那么紧张。当优波离正小心翼翼地为佛陀剃发的时候,站在身后的母亲便请问佛陀:                          
“优波离的手艺怎么样呢?”“他的手艺很好,只是身子太弯了。”佛陀回答。优波离一听见佛陀指正,一心专注,改正姿势,当下就入了初禅。
过了一会,母亲又问:“现在如何呢?”佛陀说:“现在身体又太仰了。”优波离一听,再调整姿势,便入了二禅。
“现在怎么样呢?”母亲接着又问。“吸气稍微粗重了些。”佛陀回答。优波离立刻专注于呼吸上,又入了三禅。
母亲再次请问佛陀,这次佛陀说:“吐气稍微粗重了些。”当下,优波离连呼吸的念头也放下,当下就入了四禅。
由于优波离一心专注谨慎,在听闻佛陀教导的当下,便证到四禅。
出家后的优波离,对于僧团的戒律都能持守得非常清净,丝毫也不违犯,所以在佛陀弟子中被誉为“持戒第一”,尊为上首,许多比丘们在戒律上有疑问,也常会请教优波离尊者。
有一次,一位比丘生病了,必须以酒作为药物,但比丘宁愿病死也不愿意破戒饮酒。尊者知道了这件事,便去请示佛陀。佛陀说:“若为治病之药需酒,则可开缘。”于是尊者便带酒给生病的比丘,并为他说法,病比丘不仅身体恢复了,在听闻尊者说法的时候,当下也证得了四果阿罗汉。佛陀知道了这件事,赞叹优波离尊者是“真持律者”,不仅能持戒,也能懂得戒律的开遮持犯。
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集合五百罗汉结集佛所说的教法,而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被大众公推上座,诵出律藏部份,尊者对于佛陀制戒的因缘及当时的人、事、时、地都详细的诵出,共诵了八十次才将律藏结集完毕,也就是后来的《八十诵律》,被后人尊为律宗的初祖。
在僧团里,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但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都是常常犯戒的,他们的恶行、恶名声,常常让佛陀烦心,佛陀总是劝大家以优波离持戒比丘为模范。优波离有这么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己内心的谦卑以及对佛的恭敬,优波离来参加这个法会,说明净土法门的当机者,一定要谦虚恭敬,所以《无量寿经》下卷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在此地显示净土法门异于三乘,为一乘之了义,无上之圆顿。如大经云“国如泥洹,而无等双。”观经亦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亦有言彼土菩萨从平等法身现种种身,故名异乘。
(3)第二十七位:尊者仁性。仁性,即证得仁慈德性。
“尊者仁性”,即尸利罗,此云施财。生性仁慈,乐善好施,救诸贫乏,济诸下劣,故名仁性。佛的诸弟子中,布施第一。
仁性是指自性本是佛,《三字经》上也讲“人之初,性本善。”众生本性是佛,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除一切虚妄之相,当下天真佛性全体起用,也就是修德显性德。
(4)第二十八位:尊者嘉乐。「嘉」就是很好,有嘉善的法乐。
“尊者嘉乐”,即牧牛难陀。本为牧牛者,故称牧牛难陀。频婆娑罗王曾请佛陀及僧众三月安居,时牧牛者住于附近,日日送乳酪,如是三月而不懈怠;王甚嘉许,遂令之拜见佛陀。牧者以佛陀虽为一切智人,然出自王宫,岂知牧牛之事,故于参诣佛时,以牧牛之事请问。佛即以十一事为彼说牧牛之法,牧者始起恭敬心,并出家为佛弟子。
出家前曾为在结夏安居中的佛陀服务,后随同伴以牧牛十一事问佛,了知佛实是一切智人,即随佛出家,很快证到圣果。以其经常牧牛,横笛高歌,音声微妙,人乐听闻。证果后,余习仍在,常以妙声,赞颂佛德。诸弟子中,妙声第一。
道传大师言“心念常寂灭,生灭法灭已,寂灭以为乐。”世人以五欲为乐,实则五欲为苦。世间人不知道,反而以苦为乐,而圣人则以寂灭为乐以涅槃为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如《佛说无量寿经》云“虽一世勤苦,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这才是真正的嘉乐。也有将乐字理解为音乐的,谓闻安乐声,令人欣乐。显示弥陀佛号是最动听的乐声。
【直译】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本人学译,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念佛求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念佛求生并收藏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