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经文】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或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017【经文】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尊者(1)劫宾那(2)、尊者大住(3)、尊者大净志(4)。
〖科判〗甲一序分>乙一证信序>丙二别释众成就>丁一声闻众>戊四列名
〖注解〗
(1)尊者:(术语)梵语阿梨耶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净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
「尊者」的意思,就是与小本阿弥陀经中「长老」的意思一样,就是德腊俱足,他的道德长、戒腊老,所以叫「长老」。这个地方,尊者的意思,他德腊俱足,才为人所尊,也是他的道德长、戒腊高,才称为「尊者」,要是合上文,不但是大比丘,而且是大乘圣人,所以称尊者。
(2)第十七位尊者:劫宾那:梵名Mahakalpi=na ,巴利名Mahakapphin!a 。又作摩诃劫宾宁、摩诃劫比拏、摩诃罽宾那、摩诃迦匹那、摩诃金毗罗。或称大劫宾那,或单称劫宾那。意译作黄色、房宿、大分别时。佛陀弟子之一。精通天文历数,能知星宿,为众僧中第一。据贤愚经卷七大劫宾宁品载,师为金地国劫宾宁王之子,禀性聪明,大力勇健,于其父王崩后嗣位,兵众殷盛,威风远振,欲制压中印度,乃遣使至舍卫国向波斯匿王求贡,时佛陀在祇洹精舍,自化为转轮圣王,以神通变现而使劫宾那信服;劫宾那遂远离尘垢,出家修持,常勇猛精进,端住三昧中。后得法眼净,并证得阿罗汉果。另据光宅法华义疏卷一、法华玄赞卷一等载,劫宾那又名房宿,系因如来预知其成道之因缘,乃化现为老比丘,宿其僧房,为之说法,劫宾那即于此夜得道。又据法华文句卷一上载,因其父母祝祷房星而得子,故名之为房宿。
“摩诃劫宾那(nuó)”,此云房宿。房宿是二十八宿中第四星宿,父母祈祷此星而生子,故云房宿。又,他初出家时,有一天准备拜谒佛,中途遇大雨,便寄食陶师屋舍。不久有一个比丘来与他共住,为他讲经说法,令他当即证到阿罗汉果。那位比丘即佛所化现。说明佛二六时中都在关顾众生,只要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马上不失时机地予以度化。摩诃劫宾那无须仪器,便通晓天象,故云知星宿第一。
(3)第十八位尊者:大住。回小向大,听大乘法行到三贤位,行到十住位,叫入住。不退转,到登地的菩萨叫大住,他亲证法身,叫「大住」。
“尊者大住”,即摩诃迦旃延,此云文饰。 梵名Mahakat=yayana ,巴利名Mahakaccayana, Mahakaccana 。又作摩诃迦多衍那、摩诃迦底耶夜那、摩诃迦毡延。或称大迦旃延、迦旃延。意译大剪剔种男。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西印度阿槃提国(梵Avanti )人,其族姓及出家归依佛陀之因缘有数说,据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七那罗陀出家品载,师乃狝猴食聚落大迦旃延婆罗门之第二子,名那罗陀(梵Nalaka ,又作那罗迦、那罗摩纳)。初入国都优禅耶尼城附近之频陀山中,从外舅阿私陀仙人学习吠陀之教。后阿私陀仙见释尊出生时之相好**,预言将来必能成佛,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尊为师。彼出家归佛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佛陀灭度后,师尚存,仍从事教化,屡与外道论战,于佛陀弟子中,称‘论议第一’。俱舍论光记卷一谓,六足论之之阿毗达磨施设论为师所造。
在密教中,安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释迦牟尼佛之左方上列第六位,形像为竖右手掌,屈无名指、小指,左手执袈裟之一角置于胸前,坐于荷叶座上。
在佛的弟子当中论议第一,善分别义理,敷演教道。如外道问:我见人死不还,故知无他世。(意谓:人死后受苦,应当回还人世,为何甘心受苦而不回还?故知无有他世。)尊者答言:譬如世间罪人,被关在牢狱,能回得来吗?外道又问:若生天,何故不归?故知无他世。尊者答言:堕在茅厕,得以跳出,还肯入厕否?如是种种妙说经义。又,他回答公允。如一外道问:刹帝利和刹帝利之间、婆罗门和婆罗门之间为何斗诤不休?尊者回答:是由于贪欲的烦恼。这个外道进一步问:你们比丘与比丘之间为何也有那么多斗诤?尊者回答:这是由于我见的执着。可见尊者平心论理,发挥中道。
大住是指住于佛所住,一心安住于佛法上,与佛住同一法性。今天我们安住于净土法门,也是大住。学佛最怕三心二意,今天净土,明天禅宗,后天华严,大后天密宗,漫无目的,结果一无所成。另外也怕一爆三寒,学佛一定要持之以恒,要伏自己的毛病习气,不可夹杂贪嗔痴,要常思已过。儒家都讲“一日三省”,更何况我们学佛的人。一心安住于佛法,不被外境五欲六尘所污染,这才是真正的大住。
(4)第十九位尊者:大净志。「志」即志愿,发大愿,度一切众生。「净」是清净,发大愿度一切众生,而不着相,叫「大净志」。
“尊者大净志”,梵名叫赖吒和罗,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 梵名Ras!t!rapala ,巴利名Rat!t!hapala 。又作赖吒和罗、罗吒波罗、赖吒拔檀。意译为护国。又称大净志。中印度西北方居楼国(梵Kuru )俞芦吒村(梵Thullako=t!t!hita )富豪之子。佛陀至其国教化时,跟随佛陀出家,得悟后归国。父母谋以美女诱其还俗,该女反受教诫。其后,又度化拘牢婆王(梵Ko=ravya )。后马鸣(梵As/vaghos!a )于华氏城(梵Pat!aliputra )将尊者一代之事迹编成戏曲‘赖吒和罗’,亲自公开演出,颇得民众好评,而令五百位王子及众多市民舍俗出家,该戏曲因此遭王禁演。
他见到佛陀僧团的**威仪,便执意出家,父母不同意,大净志就绝食,绝食到第五天,他父母许可他出家。他出家以后住阿兰若,闲居第一,故称为大净志。
大净志是指不求人天福报,专修戒定慧,志在出三界。所谓“不求人天福,梵行修定慧,志乐出三界,故名大净志。”出三界才是学佛人真正的大志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就是出三界的径中径又径。
【直译】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本人学译,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或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