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016【经文】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尊者(1)摩诃迦叶(2)、尊者舍利弗(3)、尊者大目犍连(4)。
〖科判〗甲一序分>乙一证信序>丙二别释众成就>丁一声闻众>戊四列名
〖注解〗
(1)尊者:(术语)梵语阿梨耶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净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
「尊者」的意思,就是与小本阿弥陀经中「长老」的意思一样,就是德腊俱足,他的道德长、戒腊老,所以叫「长老」。这个地方,尊者的意思,他德腊俱足,才为人所尊,也是他的道德长、戒腊高,才称为「尊者」,要是合上文,不但是大比丘,而且是大乘圣人,所以称尊者。
(2)第十四位:尊者摩诃迦叶,翻为大饮光。在弥陀经里出现过,为禅宗初祖。在过去劫,有一贫妇,在路边拾到金钱,拿来请人装饰佛像,金师欢喜相助,感得身有金光。又于过去世,因为供养辟支佛饭食,所以感得世世大富贵。从佛出家后,常行头陀事,称为头陀行第一。
尊者摩诃迦叶”,此云大龟氏,在佛的弟    子中头陀第一。他出生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庭,自古以来这个家族都是修道的贵族,他祖先修道可以感得灵龟负图而出,因以为姓。摩诃迦叶身如金色,称为金色头陀。又云饮光,即他人的光在他身边都黯淡失色,这是由于他宿世为佛装金所报得的身相**。摩诃迦叶遇到佛陀,便舍去他高贵的地位、财富、贵族的种姓而出家,并选择头陀苦行作为自己修行的主业。
头陀者,此云抖擞,又云淘汰。有十二行,即:一、衲衣(又云粪扫衣);二、三衣(不蓄余衣);三、乞食;四、不作余食;五、一坐食(不更作小食);六、节量食;七、阿兰若住(旷野寂静处);八、冢间坐;九、树下坐;十、露天坐;十一、随坐(有草地);十二、常坐不卧。以此十二种苦行扫除尘劳挂累,澄净身心。
到摩诃迦叶年老的时候,佛怜悯他的衰老,劝他住祇园精舍。祗园精舍建设得如皇宫,摩诃迦叶依然如故,对佛禀白:我习惯于住在露天野外,住在祇园精舍舒适的房子,看不到一块枯骨,闻不到一点尸体的臭味,对我是不适宜的。佛听了甚为赞叹:有头陀行,我法久住。未来僧团的衰败大多来自僧众安逸与腐化的生活,离开这种精进勇猛的头陀行,僧团的力量就会减弱。
摩诃迦叶尊者亦是禅宗的初祖,传佛心印,是佛法的传承者。有个公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佛是把衣钵传给迦叶的,世尊涅槃之后,迦叶完成了结集三藏的使命之后就于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下生,把世尊的袈裟交给弥勒佛便涅槃,完成佛对他的最后一桩使命。
摩诃迦叶参与无量寿法会,也能令宗门教下的行人对净土生起尊仰之心。
尊者迦叶,头陀行第一。头陀者梵语,此云抖擞或云淘汰,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十二行者:(一)住阿兰若(寂静处);(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四)日中一食;(五)节量食;(六过中(午时)不饮浆;(七)著粪扫衣;(八)但三衣;(九)冢间坐;(十)树下宿(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卧。以斯苦行,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迦叶年老,不舍头陀。佛悯其衰,劝命休息。迦叶头陀如故。佛乃深赞云:“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故云头陀第一。
尤应深省者,大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钵罗花献佛,舍身为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此即世传之拈花公案。世尊传心于迦叶,为禅宗初祖,迦叶再传于阿难,为二祖。今上首中,标举大迦叶,正表禅净不二之深意。
(3)第十五位:尊者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设利弗呾罗。意译鹙鹭子、秋露子、鸲鹆子、鸲鹆子。梵汉并译,则称舍利子、舍梨子。旧译‘身子’,或系误以 s/a^ri(舍利鸟)作 s/ari^ra(身体)。梵语putra(弗),意谓子息。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出生时以眼似舍利鸟,乃命名为舍利;故舍利弗之名,即谓‘舍利之子’。又名优波底沙(梵Upatis!ya ,巴Upati^s!ya ),或作优波提舍、优波帝须等。意译大光,即从父而得之名称。
“舍利弗”,佛的诸弟子中,智慧第一。梵语舍利,此云鹙鹭;梵语的“弗”翻译成“子”,叫鹙鹭子。
《大智度论》里说:“摩陀罗王有一女,其眼酷似舍利鸟(一种水禽)之眼,故名为舍利,下嫁帝沙,生有一子,取名为舍利弗。”
舍利弗在母胎时,已能令母辩论胜过其舅(摩诃拘絺罗)。八岁时,遍读一切外道经书,登座辩论,所向披靡。出家做比丘后,七日之内,遍达佛法,十五天证阿罗汉果,是佛的教团中推动弘法最有力量的一位法将。说他的智慧第一,并不意味着其他德能不行,只是姑显一德。
据经论记载:舍利弗正在宴坐时,佛令大目犍连唤舍利弗,舍利弗说:“汝前去,吾后至。”大目犍连就想用神通将舍利弗带走。舍利弗即解衣带,放在地上,对目犍连说:“汝能举此衣带,方可牵我去。”大目犍连竭尽神力,衣带却纹丝不动。舍利弗又以衣带系在阎浮提树上,目犍连令树摇动,而衣带不动。大目犍连无奈便回到佛所一看,舍利弗已在佛旁。这时,大目犍连感叹,舍利弗尊者智慧之力远胜神通。
舍利弗知道佛涅槃的时间,便向佛请求自己先佛入灭,就像大山将崩,山前面的大岩石先要崩倒一样。舍利弗回到家乡入涅槃,他母亲由于儿子回家涅槃的因缘,也深信三宝,证得初果。
舍利弗与会,表明唯智慧深远者,才能对念佛往生法门,谛信不疑。
“尊者舍利弗”。梵语舍利,译为鹙鹭。梵语弗,译为子,故曰鹙子。因母得名。其母身形端正,眼净如鹙鹭,乃名鹙子,谓是鹙鹭之子。又名珠子,亦表其母眼净如珠。又名身子,表母身端正。舍利弗在佛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在母胎时,能令母得妙辩,胜于乃舅俱絺(chi一声)罗(后亦证阿罗汉)。八岁登座,十六出国,议论无双。七日之内,遍达佛法。本经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惟大智者,始能深信不疑。故列上首,仅次憍陈如。
(4)第十六位:尊者大目犍连: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目犍连(梵Maha^maudgalya^yana )、 大目犍连、大目乾连、大目连、目连、目揵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那、没特伽罗、毛伽利耶夜那。别名拘律陀(梵Kolita )、拘律、俱哩多、拘离迦、拘理迦、俱离多。意译天抱。被誉为神通第一。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与舍利弗交情甚笃,同为删阇耶(梵San~jaya )外道之弟子,各领徒众二百五十人。尝与舍利弗互约,先得悟解脱者必以相告,遂共竞精进修行。后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说示,而悟诸法无我之理,并告目犍连,目犍连遂率弟子一同拜谒佛陀,蒙其教化,时经一月,证得阿罗汉果。目犍连尊者的根本道场位于湖北大冶目连寺。
尊者大目犍连”,此云采菽氏,神通第一。诸如降伏毒龙,止住外道移山,烧忉利天王的得生堂,用钵盛五百释迦族人托之梵天等,诸种神通妙用,大小乘经典多有记载。尽管他的神通很大,最后的结局却被裸形外道所害,这就说明神通敌不过业力。
有一天,目犍连正在山林里边打坐,这些裸形外道看到只有他一个人,便兴害意。这些外道平时对佛教很仇恨,尤其是阿阇世王皈依信佛之后,就对其他的外道宗教有一种排斥,这使得这些外道就更加憎恨佛教,但是又不敢去动佛陀,所以正好他们找到了大目犍连,看到大目犍连在那儿打坐,很多外道就从山上滚下大石头,砸了下来,大目犍连的身体都被砸烂了。在这种突发灾祸面前,大目犍连的宿世业力现前。当然,此后佛也说了目犍连为什么有这种遭遇,但尽管如此,目犍连还能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进入涅槃。
在这里我们就要明白,学佛的人,千万不要把追求神通当成是目标。有神通又能怎么样?最后还是被业力牵着走啊!今天大目犍连也来参加无量寿法会,证明只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了阿弥陀佛所赐予我们的无量功德,得到了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就再也没有恐惧了。
“尊者大目犍连”即《阿弥陀经》中摩诃目犍连。摩诃即是大义。目犍连是姓,译为(一)赞诵;(二)采菽;(三)莱菔(古时指萝卜)根等。其族出家人多,故于尊者姓氏冠以大字。曰大采菽(大目犍连)以拣别之。其名为拘律陀,父为相国,从拘律陀树神祈求得子,因以名之,于佛弟子,神通第一。《智度论》曰:“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又“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尊者神通甚广。例如举一城释种,上升梵天;外道移山,制之不动,及降服毒龙等等。难以具述。
【直译】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本人学译,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念佛求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念佛求生并收藏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