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共和国的旗帜上 天涯 共和国的旗帜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我们所认识的鲁迅,往往是不完整的,甚至完全是另外一种面目。尤其从三十年前到十年前的二十年间,中国刮起了一阵解构鲁迅的风。尽管最近十年这种情况有所扭转,但这种文化风气中所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接触到的固有的有关鲁迅的偏见,依然非常顽固。以百度的“鲁迅”词条为例,罗列的有关对鲁迅的正面评论都是教科书式的,而这些教科书式的评价往往是他们批评鲁迅的资料。而有关鲁迅的反面评价,则煞有介事,举得详尽多了。
我也曾经认真思考过很多人对鲁迅的解构问题。最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解构鲁迅的人,更多是将鲁迅作为符号来进行解构。如此一来,他们关注鲁迅的点,也就流于符号化,为了证据而找证据,甚至任何证据不要,单凭鲁迅这个符号本身,就将鲁迅打入另册。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某些年代受过委屈,连带着他们也恨上了样板戏和鲁迅这样的在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但他们有意忽略了那时候鲁迅去世已经几十年了。
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在今天的网络资料中是模糊的。因为这些网络资料只是把鲁迅当做了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的生物标本,而不是把他当做人的意义上的精神标本。这种西方式的生命分析方式,必然忽略人的本质属性,而津津乐道于某个人的花边材料,甚至只是从语法“错误”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而对于这个问题,鲁迅早在他生前就对此早有预见,他将自己的一本杂文集命名为《花边文学》,就是敏锐地发现,在当时已经有了从这个方面攻击他的苗头。
研究一个人,最重要是研究他的精气神。这才是我们面对一个人的态度。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研究这个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达到这种精气神状态的,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号准一个人的脉。
首先我们来看鲁迅所处的环境。英美的经济和文化侵略,日本的军事侵略,国内“兵匪官绅”的沆瀣一气,这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环境,一个不得不斗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即是战士,没有第三种人。除非这“第三种人”不是人类,而只是一种植物标本,连动物标本都不是。所谓“第三种人”,只是环境的寄生虫,是在豺狼虎豹身后探头探脑的食腐者。鲁迅最初并不想与他们斗争,因为革命者不会无缘无故与人战斗。但当他们与外部豺狼和兵匪官绅沆瀣一气的时候,他们已经跟第二种人一起,成为了革命者的敌人。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解构鲁迅最厉害的那二十年中,很多人恰恰也是打着“第三种人”的旗号,从各个方向向鲁迅的身上泼脏水。在他们眼里,鲁迅的敌人一个个都学究天人,唯独鲁迅成了一个不安定的人。
古今之理一也,为什么他们要反对鲁迅呢?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越是反对鲁迅,我们越是要认真准确地认识鲁迅呢?这个结论当然有些草率,我们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
真实的鲁迅,我们还是要从他的精气神来号脉。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发现,鲁迅是一个坚定的赤诚的战士,这就够了。如果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还没有鲁迅那样的骨气,何来我们今天的新中国呢?日本鬼子把蒋某人赶到了四川,而共产党却把美国人拒止在朝鲜,这本身已有高下之别。这是当时中国从革命领袖到文人到普通革命者通力合作努力奋斗的结果。那么我们回望当时的文人,谁最为出色?当然是鲁迅。
鲁迅给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的“脊梁精神”。他在《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吗》一文中,列举了中国从古以来铁骨铮铮的硬汉,把他们称为中国的“脊梁”。在鲁迅看来,要解决中国当时的问题,靠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不行的,而只能“拼命硬干”。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含糊,要解放中国人的灵魂。为尊者讳或者为任何人讳那一套都是不行的,因为时局已经不允许中国人打任何的马虎眼。所以任何的马虎眼在鲁迅那里都一眼看穿,并被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有些人批评鲁迅的语法,说鲁迅的语法前后矛盾,由此让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麻烦多多。且不说这首先是“标准答案”的问题,跟鲁迅本人无关,而所谓的“前后矛盾”本身,也是不实之言。这是将自身理解力的懒惰怪罪到作者的头上了。
其实鲁迅的作品,语言运用是非常高超的,如果不是“标准答案”将学生搞糊涂了,任何学生理解起来都非常容易。因为他的语言形象而具体,即使他的语言在当时的环境下文白夹杂,任何没有文言文功底的人也能看懂。因为我们今天使用的语言,只是在语法构成上跟鲁迅的语言有微弱的差异,我们今天丰富的语言梗,往往都能追溯到鲁迅那里。
跟鲁迅的思想唱反调,因为阶级立场或者其他立场的不同,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怀疑鲁迅的语言大师地位,这就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因为那些污蔑共和国的文棍们,最喜欢使用的文体,恰恰就是继承自鲁迅那里。尽管他们的模仿非常蹩脚,但这充分反证了鲁迅在语言学上的地位。
在鲁迅看来,首先必须开民智,解放灵魂,让民众从几千年的子曰诗云、文治武功、忠孝节义中解放出来,直面最血淋淋的现实问题,我们才能打好自己的灵魂底子。而在此基础上,要做“真的猛士”,要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勇于担当,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做一个大写的人,国家才有救,人民才有救。
鲁迅批评最多的,就是民众的麻木不仁。油瓶子倒了谁也不扶,再多的油也终究没有油吃。而今天的很多人,正在试图让民众重新麻木不仁,这就是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

百度搜索 共和国的旗帜上 天涯 共和国的旗帜上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共和国的旗帜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张浩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浩古并收藏共和国的旗帜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