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原子打印机 天涯 或 原子打印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战略方针定下来了,下面就是派谁去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多尔衮用尽了心机,他力排众议,把自己的两个同母兄弟,也是他阵营里最核心的铁杆,阿济格跟多铎派了出去,让他们各掌一路,多尔衮这么做,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其一,给自己的两个左膀右臂增加军功跟威望,第二,通过战争掌控更多的军队,增加对将领们的实际控制力。豪格阵营不是看不透多尔衮那点小九九,但是豪格在政治上正处于低谷期,既没有反抗的力量,也没有那个心思,所以,多尔衮的计划被顺利通过了。
阿济格带领三万满清精兵,外加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尚可喜所部的几万汉八旗,共计十万大军,沿长城向西进攻山西,直捣李自成的关中老巢。另一路由多铎带领,跟随他出征的有孔有德、耿仲明所部的汉八旗,也是十万人马,这一路向南,进攻南明的弘光朝。
这两路人马,其实都暗藏玄机,首先看阿济格这路,就很反常,从历史来看,但凡从中原方向进攻陕西,基本都要取道洛阳,再转向西进攻函谷关或者潼关,但是走条路线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山西要在自己手上,因为从洛阳到潼关是一个狭长型的天然通道,南面是黄河,北面是以太行山脉为界的山西上党高原,如果山西在敌人手上,那么对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居高临下,顺风顺水地对自己的侧翼展开突袭,或者是将自己的归路截断,那样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上党号称天下之脊,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在这里吃了亏,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在鼎盛时期曾派名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带兵从关中进攻河南的郑国,路过这条通道的时候,遭到了来自山西晋国的侧击,结果全军覆没,三名主帅全都成了俘虏。所以争天下必先争上党就成了历史经验。秦统一六国,第一场赌国运的血战就是进攻上党,为此与韩赵联军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赵军全军覆没,被坑杀40万,主将赵括也死了,秦军自己伤亡也超过半数,整个战役共计死者超过60万之巨,这种惨烈的死伤不仅使天下震动,也是空前绝后的,秦国之所以要不惜血本拿下这里,就是因为非此不能安全地进取中原。往近了说,解放战争的序幕,也是由上党战役拉开序幕的,纵观历史,得上党者的天下,所以,阿济格在山西没有拿下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是把长城当做一条军事高速公里,沿着它直扑大同、太原,再继续沿长城向西,最后从榆林转向南,杀奔西安,要说这是一着很高明的设计,简直有纳粹发动闪击战绕过马奇诺防线的神韵,三百年后,胡宗南攻陷延安也走的是这条路,算是异曲同工之妙。走这条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塞外之地不能有敌对势力,眼下漠南蒙古已经从属于满清,所以阿济格这么走一点问题都没有。
反观多铎这一路,看似简单一些,但实际上承担的任务更为复杂,因为他进攻的方向实际是夹在大顺与南明之间,他既要保证拿下南明的产粮区,又要时时注意阿济格的动态,因为阿济格是一路奇兵,随时都有遇险的可能,自己要时时留意这个方向,一旦情况有变,要做到随时能够对阿济格进行接应。多铎出京时,他也被授予了高度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判定进攻方向。
十月,两路大军先后离开了北京,战争一开始,他们打得都十分顺利,多铎连克保定衡水,把盘踞在这里的大顺军打得落花流水,基本占领了北直隶地区,随后一路向南。而阿济格占领了大同太原,半个山西都已经拿下了,就在此时,意外出现了,大顺军开始了自西向东的进攻,数万人马沿黄河一路向东,杀到了开封附近,搞得清军措手不及,其实这次进攻还真不是李自成针对阿济格进攻而做出的有计划的反击,而是在阿济格出发之前就定好的一次大规模进攻计划,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加强在潼关方向上的防御纵深,以增加清军进攻的难度,为自己固守关中争取更好的态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清军在北面打大顺,而大顺在南边打清军的尴尬局面,说白了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自往对方胸口捣了一拳。
在这种情况下,多铎就不能再继续南征了,因为敌人已经出现在了自己空虚的侧后方,如果任由其发展,自己生命线跟归路可能被截断不说,辛辛苦苦打下的直隶连同北京城都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而且看来这大顺军的军事实力比自己预估的还是要强不少,阿济格一个人未必搞得定。多铎当机立断,先放弃进攻南明,改道向西消灭出击的大顺军,进而扑向潼关。此时阿济格在山西进攻得很顺利,自己进攻潼关的侧面威胁也已解除,可以后顾无忧地向前推进了。
十一月,阿济格的主力军出现在陕北榆林,负责防守关中的刘宗敏急忙带主力北上,刚走到一半,多铎的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杀奔潼关而来,李自成这才意识到,满清对自己的夹击之势已成,关中的刘宗敏孤掌难鸣,他马上带兵自商洛赶到潼关,协助刘宗敏防守关中,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铎来到潼关城下,他仰望着高大的潼关,并没有发动进攻,这潼关号称百二雄关,自己一路奔袭,重装备都没有跟上,贸然进攻,不一定打的下来不说,伤亡也必然很大,退一万步讲,就算拿下潼关,自己把实力都消耗在这儿,进攻南明的计划也就基本泡汤了,所以他决定等,等红夷大炮跟上来,这就给了李自成一个喘息之机,不过,也只是一丝喘息而已,一个月以后,多铎的红夷大炮终于到了。当这些巨炮成排摆在潼关城下的时候,李自成就知道潼关守不住了,不但潼关守不住了,就连西安也完了,因为一旦没有坚城可以依托,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里,自己的农民军绝对不是满清铁骑的对手。他不想留下等死,就带领主力撤回了西安,只留下七千人守关,1645年正月十二日,多铎以红夷大炮轰破潼关,守将马世尧在大势已去万般无奈的情形下,率众投降,李自成得到消息后,没有做停留,连夜放弃西安,经蓝田关、武关道退向荆襄。
拿下西安的多铎这个时候面临多个选项,其一就是跟阿济格合兵一处,沿商洛武关道追击李自成部,先彻底消灭他再说,但武关道天险密布,易守难攻,打起来很费时日;其二就是回兵洛阳,再向南攻占南阳,配合阿济格从背后夹击李自成部,使他两面受敌,加速其灭亡速度;当然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把消灭李自成的任务完全交给阿济格,自己继续扑向扬州南京方向,专心进攻南明。再三审视后,多铎选择了第三条路,他觉得李自成的覆灭之时时间问题了,有阿济格在足够了,没有必要在他身上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1645年的春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对于刘刈来说,来到这个世界第一个重要节日,他并没有给自己放假的心思,不过碍于情分,他大年初一还是回到武昌跟左梦龄团聚了一下,弟兄两个加上瑾儿一家人吃了顿团员,刘刈特地打印了两个玻璃杯送给兄妹二人。左梦龄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瑾儿显得很高兴,她从始至终都握着杯子,吃饭的时候也没撒手。整个晚饭三个人吃的都很高兴,他们都各自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于左梦龄来说,未来就是天下的霸主,对于刘刈来说,未来就是改变这个世界,而对于瑾儿来说,未来就是眼前的刘刈。过节就是让人开心的时候,刘刈并没有刻意不理瑾儿,也给他讲了不少好玩的事儿,这让瑾儿尤其感到开心,她不断给刘刈劝酒,喝得刘刈最后都不知道是怎么睡着的了。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头疼的都要裂开了,不过刘刈还是咬牙爬起来回汉阳去了。
对于整个新兴的汉阳工业区,刘刈只给众人放了三天假而已,实在是太忙了,只能委屈一下大家了,不过他给每个人发了一两银子的过节费,当然管理层会更高一些,就当是给大家的一个补偿。拿了钱的工匠们丝毫没有怨言,反倒喜上眉梢,活了半辈子,大家谁也没有最近几个月手头这么宽裕而且衣食无忧。眼看最冷的日子已经要过去了,温暖即将到来,在过去的近半年时间里,在众人没日没夜的努力下,汉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大厂区以及职能部门已经初步成型。随着一个个工厂开始正式生产,工匠们除了每月一两银子的底薪以外,还能根据贡献程度拿到一定的奖励,平均薪水已经涨到了接近翻翻的水平,这种待遇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报名,每天汉阳工业区的门口都排着长长的大队,等待考核录用,武昌城方面也不断运来筛选过的匠人,目前工匠的数量已经有最开始的三万人扩展到了六万左右,旧有的汉阳城城墙被拆除,居民区及商业区得到了快速的扩展,一个原本只有不到二十万人下等府城,已经扩展了五成左右,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中,刘刈计划在1645年年底之前,把现有住宅数量扩展到可以容纳十万户四十万人的级别,他的自信来自充足的就业岗位以及砖石、水泥跟钢筋的大量产出。现在的住宅虽然还是用砖砌为主,但是结合料已经改用水泥,这样可以更结实,湖广不属于地震带,所以对于面积不大的民宅,砖混结构已经足够了,而厂房跟基本都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建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低廉的成本造出大型单体建筑,而且还能保证结构结实可靠。
当然盖这样的房子就需要有把预制板这样的大型材料提升高度的能力,搞吊车这种大块头的机械设备显然是不现实的,打印机打着费劲不说,组装使用的难度都太大了。刘刈给出的方案是在脚手架上强化出一个承重架,用手葫芦这种滑轮组来解决问题,如果用三个点同时拉起一块预制板的话,三个手葫芦共同作用下,提升十来吨还是不费劲的,十几个人就能完成,对于更大的重量,也可以通过增加固定点跟人力来实现,至于水平方向的移动,那就简单多了,手葫芦这东西,打印起来就很省事儿了,半天就能打上百个。当然这种施工方案就要求预制板的面积不能太大,这倒也简单,可以按照积木一样拼接就是了。刘刈还培训出了两百多个电焊工,打印出了一百多台电焊机以及配套的焊条,这个数量每个月都在增加,制造焊条的机器跟车间也已经在焦化厂开始投入使用了,以后就可以批量化制造了,当然,制造电焊机很不现实,好在这东西打印起来也不是很费时间,这一切都依靠电力。
对于现在的汉阳来说,电力根本不是问题,自己的机械制造局已经可以自行成产蒸汽轮机跟锅炉跟外围设备,核心部件还是由打印机制造,比如转子、叶轮、轴承还有密封圈等等,主要是加工难度跟精度都很高,没办法量产,加工厂的各种车床也都是打印机打出来的,虽然打印机对各元素的打印效率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使用量最大的金属部分,尤其是铁铜铅这些中、重金属元素来说,在电量充足的满负荷工作状态下,一昼夜的平均理想打印质量,可以达到10到20吨,当然,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数字,大多数时间,由于各种思考、设计、尝试、其实际打印量连一半也达不到,但是对于刘刈来说已经够用了,有了这个保证,他就可以打印各种生产工具跟机械,而且他还把常用的机床也打印了几台,有了这些机床,就可以生产中低难度的机械制品、生产工具还有复制机床自身,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高等级的技术人员,至少他们要能看懂图纸跟数字标识,而这一点,刘刈也已经不用操太多心了,他手下的外国知识分子已经有500多人了,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不过前些日子郑森捎信来说,他郑家势力范围内,能骗的人基本骗得差不多了,以后筛选会越来越难,找人的事儿速度会降下来。虽然人才是永远不够的,不过刘刈倒是不担心,首先眼下已经能支撑系统的运作了。
由于没有合适大小的闲置民宅,刘刈也不想强占,更重要的是,他想时时都处在工业区的中心位置,这样省得跑来跑去,效率高,所以他现在只是在工业区的中心搭了帐篷居住,帐篷后面连着一片二十步见方的帷幕,用来偷偷摸摸地打印那些划时代的东西,帷幕跟帐篷之间有一条通道,也就是说,除了自己,谁都不能走进去。帷幕的四周全天都有人站岗守卫,凡是擅自闯入的人,警告无效的话,都将就地格杀。眼下有大批自己训练的精兵在周围,安全绝不是问题,就是有点艰苦,这年头没有炉子,只能生炭火盆,结果靠近炭火的一面烤得很热,而另一面却很冷,炭火能坚持的时间比较短,一个时辰就要换一次,很麻烦不说,屋里总是重复由冷到暖的过程,一凉一热的很难受,他也尝试着在炭火盆里加上几块煤,因为煤的燃烧时间要长很多。结果呛得受不了,没有炉子、烟囱,用煤还是很危险的,所以只好作罢,有时候写字手都冻得发麻,睡觉也冷得直流鼻涕,不过刘刈并不以为苦,他知道,自己创造的未来就在眼前。
刘刈把自己创立的部门都统一称为“局”,比如电力局、冶金局、焦化局、铸造局、机加工局、机械制造局等等,这些都是生产型单位,另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型的,比如矿业局、路桥局、建筑施工局、运输局、教育局等等,未来还将设立的局还有不少,比如设计局、航运局还有商贸局等等,这些局的领导和核心人员一般都是洋人,这倒不是因为崇洋媚外,实在是没办法的选择。
现在的工业区目前最值得欣慰的就是冶金跟焦化这两块,也是他前期最重视的,目前已建成的有400立方米炼铁高炉一座,260立方米炼钢平炉一座,在有足够的焦炭跟矿石的支撑下,每炉每天可出钢水或铁水6到7炉,如果仅仅以炼铁数量计算,每年可产40多万吨,这个数字在后世看来,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厂,但是这已经是大明极盛时期的官产量的40倍都不止,如果用两班倒生产,数量还能再翻翻,不过现在还没有开始生产电灯,夜间生产最早也要夏天才能开始。而且更关键是,这毕竟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比起手工作坊式的制造,杂质少,质量高。依照刘刈的计划,铁水产量的一半用于平炉炼钢,也就是至少可以年产20万吨钢材,当然,刘刈也可以通过增加炉子来加大钢铁产量,但是他现在并没有这种想法,因为原料供应是目前最大的瓶颈。首先是矿产量,毕竟很多矿都是按照刘刈给出的矿脉图新开的,还没有进入量产,旧矿也在扩建,一时也不能见效,就算进入量产阶段,光靠人力,产能也不会很乐观,还有更大的难点就是运输,目前湖广车、马、牛、船都很匮乏,光靠人推肩扛可不行,目前运输部已经征调了两百多艘货船,六千多辆畜力车,30000多辆手推车,还有四万多民夫,看似已经不少了,可是面对散布在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一百多个矿点来说,实在是力有不逮。
冶金局目前只生产五种标准产品,分别是生铁、熟铁、低碳钢、中碳钢跟特种钢,所谓的特种钢其实是含有锰、铬、镍的锰钢合金,也就是后世的弹簧钢,这三种矿产相对铜铁要少很多,尤其是铬,中原地区十分匮乏,但幸运的是武昌府刚好有,虽然储量不高,但是对于原始工业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当然这种东西是绝不能卖给其他人的。锰钢也刚刚开始小量生产,主要限制原因也是矿石产量不足,煤、铁、铜、锡、铅的获得已经不易了,但是锰、铬、镍就更不是急的来的了,直到1645年年初,才有了小批量矿石的供应,要想量产锰钢,至少还要等半年。
刘刈另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扩大机械制造局的生产能力,他最近正准备再打印几十台机床设备,准备扩大蒸汽轮机的产量,他给蒸汽轮机设定了三个型号,分别是一百千瓦、四百千瓦跟一兆瓦,最后一种暂时只用于火力发电机组使用,体积稍大,需求量也小,四百千瓦蒸汽轮机可以用于发电机组,也可以用于未来规划的轮船,不过暂时没什么需求,一百千瓦才是问题的关键,它是矿业局的核心法宝,如果每个矿场都能安上一台这种小型轮机,那么采矿效率就会有数量级的提高,尤其是对那些特种矿产,那简直就是一场美梦!当然蒸汽轮机的生产还能有效增加运力,虽然制造蒸汽机车还需要一些时间,主要是铺路架桥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看,但是制造蒸汽船,却靠谱得多,刘刈估计,不出一年,水运的能力就会有数量级地提升,这将会使沿江的矿产更快速,更廉价地运抵汉阳港。
蒸汽机也罢,各种机床设备也罢,除了有钢铁电力煤炭以外,还有一样东西也很重要,那就是润滑剂,对于高速运转的轴承或者传动机构来说,没有润滑油,那寿命就会短得可怜,刘刈最开始打印的发电机是用了猪油做了替代品,虽说不太好使,但也聊胜于无,那东西温度一高就容易氧化,发出阵阵肉香,所以总要续上些新的,但是对于批量化大规模尤其是高功率的设备,动物脂肪就显得很不够用了,刘刈眼下没有什么其他选择,蓖麻油几乎是唯一可用的,蓖麻油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粘度也不错,是矿物油出现以前,最好的润滑油。刘刈在机械制造局单独开了一个小作坊,提炼蓖麻油并尝试着做聚合加工,提炼出四聚甚至是八聚油脂,对蓖麻油来说,聚合度越高,粘度也就越高,这样的润滑油可以适应更加复杂苛刻的机械。
机加工局的活比较杂,东西看着都比较简单,但是也都很重要,比如说铁钉、螺丝钉、螺丝刀、这些都是工业制造乃至建筑等方方面面最基本的东西,它们看着不起眼,但是工业化的成果都在这些小东西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弹药局也昨天进入试产了,只展开了一条产线,不过刘刈要求他们生产的东西,却令人似懂非懂,尤其对那些没接触过火枪的工匠,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不过有明确的岗位要求,只需要照着规矩来就行了,他们只知道,得好做得多就有赏,做的少就挣的少,做的不合规矩还会挨罚。这些人先是按一定的比例制造**,这个过程是在有一定水含量的条件下,把原材料粉碎并搅拌均匀,粉碎跟搅拌都是用机器完成,在搅拌过程中还要混入一定比例的药水,这种药水很粘稠,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完事之后,这一大坨跟面团一样的东西就被放进一个被称为烘干破碎机的东西,这东西工作起来震动很大,然后在出口就会出现一堆跟粗砂砾一样大小的**团,这些**团被工匠收集起来进入包装线,一大群工人会把这些**用特殊的称量勺挖出来,通过小漏斗,灌进一个油纸包里,再封上口就行了,在包装线的尾端,另一群人会把这些油纸包一百枚为单位装在一个纸箱里,纸箱的另一边装着100颗研磨得锃光瓦亮的铅弹。弹丸的直径是13.5mm。刘刈中午才去看了下,生产的虽然不太快,但是还算顺利,虽说不快,但是也看跟谁比,这条线一共只有三十个工人,在刘刈的指导下,第二小时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1000枚,熟能生巧,刘刈有信心,很快,这条线可以达到20000枚以上的单日产量。火铳生产线目前还没有开始启动,原因是因为机床数量不够,目前还要在等待至少10天。
百度搜索 原子打印机 天涯 或 原子打印机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