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引航员之直挂云帆 天涯 引航员之直挂云帆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啊,大海,你全是水!”
许云帆第一次看见大海时,大声呼喊,让旁边的女同学林雪怡哈哈大笑。
19岁,许云帆第一次出远门。
相比之下,董成杰运气是很好的,遇到了他。而他上大学之前,对“引航员”这个职业,一无所知。
他是“70后”,在他那个时候,农家孩子,考中专才是最好的出路。小中专非常火热,初中毕业后上中专,两年后分配工作。他上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当时,最热门的中专是邮政学校,毕业后进邮政,在村民眼里,已经是顶好顶好的了;还有电力学校,毕业后进电力系统,这个分数更高。
他头悬梁锥刺股的力气都用上了,也没考上中专,分数倒是够高中的线。本来可以复读一年再考的,但他却想上高中读大学。
对于现在看来相当有前瞻性的决定——父母当然反对啦。
这就是现实的一面:人很难跳脱出眼界的局限。这也是人要多走出去看看的重要原因,眼界是决策的延伸。
也是因为这个经历,自从有了许沧海,许云帆每年不管怎么忙,都要带她出来逛逛。许云帆刚满一岁时,就已经被爸爸带着开始旅行了,虽然去过哪儿看过啥她完全不记得,这不要紧,许云帆以后还要带她打卡。
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许云帆还是坚持要去上高中。父母不给钱,当然,父母也没啥钱。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农村还在缴着非常大的农业税呢,每年地里的收成交了农业税后,剩下的粮食也就够吃,家里平时的花销,像扯个布啊买双鞋啊,全靠拿鸡蛋来换。读中专不花什么钱,学费啥的国家都包了,每个月还发生活费,虽然花的不多,也就刚刚够基本的生活用,但在农家子弟看来,这已经相当于天堂的待遇了。工作后,在学校读的这两年还算工龄,参加工作发的就是两年的工龄工资。
读高中呢?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学费贵;生活费还要家里出。两者相交,父母当然要反对,要他复读。许云帆也没说啥,要复读就复读,暑假两个月,他就没着过家,跟一种动物结了仇:蝉。
晚上,他能走三四十里地,钻进树林里摸爬上树的幼蝉。一晚上能摸一大桶,几十斤,六七百个之多。第二天一大早,他骑上家里的二八自行车,叮铃桄榔地骑到县城,卖给饭店,然后气喘吁吁地骑回来,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还是在树林里转悠,找蝉蜕,攒一蛇皮袋后,卖给收蝉蜕的中药贩子……
一个暑假,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村子里方圆十里,只要是他脚能走到的地方,很难见到幼蝉和蝉蜕了。卖了两百多块钱,他带着钱说去学校复读,转而骑车到了高中,办理报到手续,交学费,换粮票。等父母知道情况后,他已经在学校上了两个月的课了。这时候,木已成舟,学校不退费,退学就太可惜了,父母只好让他继续读,他第二年如法炮制,继续对蝉实施抓捕政策……
就这样,他读了高中。本来他准备报考武汉的大学,武大,华中师大,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他都研究了个遍。临报考时看到报考目录上的“大连海运学院”,看到了很多跟航海有关的专业。联想起老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说跟航海有关的工作都很赚钱,这句话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所以,他糊里糊涂地就报了这个。
单纯就是觉得干这个能多赚钱,所以就报了这个,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报效祖国之类的宏大意图,就是一个农村少年目睹祖祖辈辈过的都是穷日子,不想再穷下去了,道听途说干海上航运能赚钱,所以就义无反顾地报了这个。其实后来他才知道,其实干相关海上的工作,根本用不着去大连,武汉理工大学(他报考的时候,报考目录上还叫武汉工业大学,1993年的时候改名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有很多相关的专业,比如船舶制造等等,很多大国重器,比如核潜艇之类的高精尖武器,就是在武汉的研究所研发的,武汉在航海方面实力相当雄厚的。
但那时候他哪儿知道这个啊。他的分数上了一本线,上武汉理工完全没问题,甚至上武大也没问题。那年武大的分数线出来后,他的分数比录取线高了15分。
武大可比大连海运学院有名多了。很多人都说他太可惜了,但许云帆很高兴。
武汉有长江,但是没有海!
他要看海!
尽管是理科生,但历史和地理成绩同样好的许云帆知道,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是大陆型国家,祖祖辈辈重视土地。但现在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不利用好海洋,那就丢失了大大的机会。所以,他为自己能跟海洋联系而兴奋,更何况,身在内陆地区,到海边城市生活,那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
到大连上学,老实巴交的父亲送他到学校,一路上父亲的腿都是抖的。真真切切的乡下人进城,大连比武汉还要洋气,武汉都已经是大城市了,但在那时候,大连的段位比武汉要高,高楼大厦很多,人穿着洋气,漂亮。跟典型的楚人相貌不同,大连这边的人都是高高大大,女孩皮肤雪白,身材高高的,一米六一米七的女生随处可见,这许云帆顿生自卑之心——作为南方男生,他个头不高,也就刚刚够一米七。说实话,这个头对男生来讲,偏低了。
个头又矮,体重还只有110斤,这还是穿了衣服称的,若按体检时的重量,也就一百斤出头,跟女生差不多了。那时的许云帆身材跟纸片一样,瘦得全是骨头,还不会说普通话,一口的湖北土话,还穷,穿的T恤衫上印着化肥厂的巨大logo,背后某某牌复合肥的字样更是大大的,这是家里买化肥送的,一家人舍不得穿,给了他穿,以为很洋气了,殊不知一穿更土鳖了。
报道时,父子俩就明显地感知到了自己身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散发的穷味。不过好在那时的人都比较单纯,而且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非常高,因此来报道的新生中其实有很多跟许云帆大差不差,只是许云帆自己觉得局促和尴尬,他脸皮太薄,这个性格伴随了他一生。
这时,林美怡天使一般的降临。她是大二学生,迎新成员,她带领许云帆走完了报道流程,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咯嘣干脆,抑扬顿挫的,跟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似的。后来才知道林美怡是学校电台的播音员,学校广播里那个甜美的声音就是发自她。她是大连本地女孩,肌肤如雪,一米六七的身高亭亭玉立,瀑布似的黑发如漆一般,让许云帆一下子就知道了“女神”的定义。
送父亲走后,许云帆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海。
学校就靠着海,看海不难。
许云帆把行李往宿舍床上一丢,顾不得收拾,便跑去看大海。
林美怡担心他找不到路,毕竟学校太大了,给他画了地图,画完地图后,林美怡干脆说,我带你去吧。不过,我迎新的工作还没完成,你先帮我做苦力。
许云帆求之不得。
他跟在林美怡屁股后面,帮新生扛个行李啥的,瘦弱的身材扛起沉重的行李,居然能一声不吭,让林美怡很是惊讶。
林美怡交接给另外的学生会干部后,便带许云帆来到海边。
海边很热闹。很多学生在海里游泳。
看到大海的一刹那,许云帆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无边的辽阔!带着腥味的海风,吹在脸上,特别的舒服。
他喜欢大海!
喜欢这种辽阔无边的感觉。这是跟内陆完全不一样的景致。
“大海怎么样?”
“大海啊全是水,好多水!”许云帆叫道,在没有穿泳裤的时候,跑到海里,让浪花冲着自己。
那天晚上,林美怡没有让他在学校食堂吃饭,而是带他去了学校旁边的小饭馆,吃海鲜。
海鲜的烹饪,简单至极。
要么清蒸,要么白灼。
没有什么复杂的烹饪,但咸鲜的口味,让人一吃顿如饕餮附体。
其实很多人吃海鲜,一开始是吃不惯的。
许云帆第一天就觉得海鲜好吃。
这是冥冥之中他和大海的缘分么?
其实也不是。这是林美怡的功劳,她并没有点很生猛的海鲜,而是选择了容易被内地人接受的鱼虾之类的,像海蛎子和海蟹之类的,她没有让许云帆一开始就接触。所以,许云帆的肠胃能经受得住海鲜的冲击。
在大连四年,许云帆跟着林美怡,尝遍了大连的地道美味。丛接触到深入,从适应到主动去尝试再到深深地迷恋,一个人和一座城,逐渐捆绑,逐渐被吸纳。
林美怡毕业后,在大连海关工作。
许云帆为了留在大连,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谁也没想到,他会离开大连,来到国际大港天海港,成为天海港的一名引航员。
说是国际大港,其实许云帆刚到天海港的时候,天海港刚刚开发建设,跟大连港相比,它就是个弟弟。相应的天海市跟大连相比,更是弟弟中的弟弟。跟鳞次栉比洋气热闹的大连相比,天海市就像是个海洋边的土炮。它本来是一个不大的港口,只是谁也没想到,后来它会发展得那么快,居然成为国内前十的大港。

百度搜索 引航员之直挂云帆 天涯 引航员之直挂云帆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引航员之直挂云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刘祖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祖光并收藏引航员之直挂云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