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定都 天涯 或 定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郑村坝之战就此开始,李景隆的军士日夜戒严,天气寒冷,许多人冻坏了手脚,斗志早已松懈。而朱棣派出最强的朵颜三卫由马三保率领,直冲南军大营。朱棣站在高坡上亲自指挥。双方几十万人奋死拼命厮杀,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双方不分胜负,李景隆有点着急。朱棣看到李景隆中军有了松动,传令下去:“传令张玉,从其两翼发动猛烈攻击。”传令兵以旗帜为号,示意张玉率军攻击李景隆。这些蒙古骑兵果然名不虚传,以万军不当之势连续攻破南军七营,打得南军四散奔逃。战争从午时一直打到酉时,李景隆渐渐的抵挡不住,败下阵来,还有不少人在阵前投降了,南军惨败。李景隆连夜南逃,退至德州。辎重没来得及带走,许多马匹也留下了。
朱棣望着李景隆撤退,传令收兵。马三保问道:“殿下,是不是乘胜追击李景隆。”朱棣道:“不必了,传令,立刻赶赴北平!”
一声低沉的号角,响彻北平九座城门。倚靠在城楼上的徐妙锦立刻睁开双眼,猛然站起,向城楼下张望。朱棣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北平城下。众人欢呼:“燕王回来了!燕王回来了!”朱高炽三兄弟和徐妃也都上了城楼,“燕”字旌旗迎迎烈风,燕军将士气势如虹的班师回来。
北平城门打开,老百姓涌了上来,迎接燕王和他的大军。徐妃率领徐妙锦,道衍,顾成,朱高炽,朱高燧和朱高燧也来到门前迎接。朱棣远远下马,疾步来到徐妃门前,握着她的手。徐妃道:“臣妾率北平城军民迎接燕王殿下。”朱棣扶起徐妃:“爱妃平身吧!守卫北平城辛苦你们了。”
朱棣也不忘看了看徐妙锦,她也消瘦了许多。在一边的朱高炽三兄弟也都在这次大战中,成长锻炼。朱棣拍拍朱高炽的肩膀:“炽儿,难为你了,坚守二十三天,这一战,你做的不错,为父很高兴。”朱高炽听父王赞誉,很是激动:“父王过誉了,炽儿守土有责。”朱棣点点头,与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深情拥抱。
城墙内外百姓们高喊“燕王,燕王”的声音,经久不息。
李景隆的战败,让朱允炆和黄子澄,齐泰恼怒不已。齐泰:“皇上,李景隆军从北平撤退南下,驻于德州。打算集合多处军马于明年春天再行大举进攻。”朱允炆感叹一声:“只能如此了。”黄子澄趁机道:“眼下李景隆士气低迷,皇上还是要加以抚恤。”朱允炆无奈点头:“给李景隆加太子太师衔,并赐给玺书金币、珍醖、貂裘束,赐以黄钺弓矢,许以得专征伐 。希望他能奋发自励,竭忠报效。”
王钺悄悄走过来:“皇上,燕庶人送来了上疏。”朱允炆道:“哦,朕看看。”朱允炆接了过来,打开阅读。齐泰跟黄子澄观察朱允炆的神情,判断朱棣到底说了什么。
朱允炆将上疏搁在一边:“真是岂有此理,为自己起兵找理由,言奸臣弄权,朝廷无道,变乱祖制,这不是在指朕是昏君吗?”黄子澄道:“皇上,眼下燕庶人设立五军,擅自升赏,眼下在北平犒劳三军,这是公然的蔑视朝廷。北平的景清表面追随燕王,暗地里已经与我等联络,将做内应,一旦时机成熟,里应外合,击破燕贼。”
朱允炆道:“嗯,只不过眼下燕庶人上疏要求罢免你们的官职,这样才能缓和气氛,朕几日来,思前想后,决定你们暂且先免去官职,使燕军失去攻击的目标,借以缓解燕军攻势,你们还留在宫里参与军机。”齐泰和黄子澄听到这里,也无可奈何。
朱允炆下诏:“让茹常还任兵部尚书。”齐泰黄子澄道:“是。”
新年到了,北平城内,燕府上下,洋溢着胜利喜庆的气氛。朱棣对道衍说:“大师,本王拟好了升官名单,你看看。”道衍接了过来默读:“燕山右护卫指挥使谭渊,指挥佥事陈贤,致仕指挥佥事高实、申用,富峪卫指挥佥事景福,会州卫指挥使谢芳、陈旭,指挥佥事端亮,营州左护卫指挥同知钱武,济阳卫指挥佥事祁义,燕山中护卫指挥同知陈珪,燕山前卫指挥同知李清,燕山左卫指挥使徐祥。”
朱棣问道:“大师以为如何?”道衍答:“善于为政者,不以奖赏施于个人所亲,不用惩罚加于个人所怨。殿下已经做到了不徇私情,不亏公议,有功无功,不令倒置。”朱棣道:“大师过奖了,只要公允即可。”
道衍问朱棣:“殿下,俘虏如何安置?”朱棣道:“愿留的留,不愿留的随时遣散。本王听说被俘军士中有几个是从皇陵守卒中抽调来的?”
“是。”
朱棣不禁为之感伤:“皇侄不思祖宗陵寝为重,守卒以调而来,天下士马固多,岂少此数人。给他们衣粮,让他们仍然归守皇陵。”道衍答道:“请殿下放心。”
朱棣继续吩咐:“天下将士,从皇考南征北伐,宣力效劳,以定天下。迩者奸臣驱其战斗,败死于锋镝之下,不可胜计,深可哀悯。令本王第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祭阵亡将士,抚恤其家属。收拾将士的骸骨,给予安葬,以免暴露山野,派官致祭。”“是。”
朱棣道:“大师,本王拟好了一份檄文,你看看。”道衍接过来打开。朱棣朗诵道:“谕普天之下藩屏诸王、大小衙门官吏军民人等,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等官谗佞君上,恣行不道,苦害军民。余必与之不共戴天,不报得此仇,纵死亦不已。天下都司,并各处卫所指挥官吏,当思我父皇恩养厚德,同心戮力,整尔士卒,砺尔戈矛,星驰前来,共行捕获左班文职奸臣,献俘于祖宗神明,令受非常之刑宪。上以正其君,下以安其民,使我父皇子孙基业以永万世。”
道衍点头称赞:“殿下以钦遵《皇明祖训》为令,实在太好了。”朱棣道:“那就通令全国,新年之后,出北平,挥师南下,清君侧!”“是。”
瞿能道:“大帅,虽然出师北平不利,然皇上还是信任我等。”李景隆擦了擦眼泪:“是啊,皇上仁慈,加官进爵,九江愧对皇上啊,本帅要整顿军马,明春再战。”平安道:“河北诸卫一带官军将领非败即降,大多加入了燕庶人的营垒,只有少数军官为朝廷力战而蹈死赴义。”瞿能道:“眼下朱棣已从燕府一隅,发展至三十万众,可谓所向披靡,朝廷为避其锋,已将齐泰、黄子澄罢免。”李景隆道:“齐、黄被免,本帅也要致书朱棣,希望可以息兵。”
朱棣将文书扔在一边:“无耻的李景隆,居然劝本王息兵,徐增寿密函告知本王朝廷对齐、黄明免暗用,为缓兵之计。李景隆私下集结力量,居然要本王息兵。”道衍报告:“谍报称李景隆在德州招兵买马,调集各处军马,以期明年大举。”朱棣道:“李景隆大举也要明年暖春之际,眼下本王要夺取大同,大同是代王朱桂的封地。诸王被削,同病相连。”道衍道:“夺取大同可解除后顾之忧,只是代王受守军都督陈质的控制,城池坚固。”朱棣下令:“命令张玉率部直取大同,如果李景隆支援,则从居庸关回师。”道衍理解了朱棣的意图:“殿下是要让李景隆疲于奔波,牵着他的鼻子走,好。”
朱能进来禀报:“殿下,蔚州的指挥王忠、李远和保定的知府雒佥都响应燕王号召,归顺北平。蒙古鞑靼部赵脱列于和司徒赵灰邻帖木儿率一众蒙古骑兵来降。”朱棣高兴道:“好,蒙古骑兵一来,燕军战力大增,择日出师南下。”
四月初五日,朱棣带领诸将祀祭军牙六纛之神,出师南下。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大地腾起冲天尘烟,道衍,景清,张信这次随军南下。朱能探清敌情,上前汇报:“殿下,李景隆从德州,郭英、吴杰等驻军从真定,逐渐向北推进。”丘福道:“经过数月的积聚,李景隆军势甚盛。”朱棣一一细数敌阵将领,让众将宽心:“李九江志大而无谋,自专而违众。郭英老迈退缩,平安刚愎自用,胡观骄纵不治,吴杰懦而无断。数子皆匹夫,其来无能为也。惟恃其众尔。然众岂可恃也?人众多乱,前后不相救,左右不相应,徒多无益。”丘福道:“殿下所言甚是,郑村坝之战,就是个例子。”朱棣道:“继续南下,直抵白沟河驻扎。”张玉得令,率部前行。
百度搜索 定都 天涯 或 定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