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定都 天涯 或 定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瞿能此时正指挥着冲入城中的军队与朱高炽的队伍僵持着,双方隔着街垒对射,他在等待援军到来。瞿良材垂头丧气地骑马回来:“父亲,大帅要我们撤出彰义门,务必要九门同时突破。”瞿能惊讶不已,心里凉了半截:“岂有此理,大帅是怕咱们瞿家父子夺了他的头功啊。”瞿良材问道:“那我们怎么办?”瞿能看着牺牲的南军,流泪道:“撤!”朱高炽看到南军撤退,也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总算是有惊无险,保住了北平,带来军民开始重新加固城门。他招呼徐妃,徐妙锦,道衍和顾成在城楼门房内研究对策。
朱高炽向在座各位通报情况:“南军兵力充沛,实力强大,彰义门就险些被彻底攻破,看来城防还不牢靠,如果明日再进攻彰义门,恐怕就要失手。”徐妃道:“是啊,眼下我们兵力在不断消减,老百姓也付出了许多,如果没有良策,北平就岌岌可危了。”道衍眉头深锁:“容贫僧想想。”徐妙锦突然灵机一动:“我有一个办法。”朱高炽与徐妃齐声问道:“什么办法?”徐妙锦卖了个关子,只交代给每个人一些任务。道衍听了个大概,面露喜色。
北平的天气已经十分寒冷。满大街男女老幼都出动了,有的担水有的提水,来到城墙。朱高燧问道:“担这么多水干什么?”朱高炽答:“这是妙锦姨的妙法,去看看就知道了。”朱高炽三兄弟登上城墙一看,道衍和尚正亲自指挥人们向外面城墙上泼水,天气寒冷,气温骤降,水随泼随冻,城墙霎时成了冰墙,白亮亮的。朱高燧这才明白了冰墙的妙用。道衍看看天色,乐呵道:“这是天助,天若不冷,不结冰,郡主有计也无法实施。”
清晨,李景隆命令,全力攻城。南军又发起了新一轮攻势,来势更猛。守城的士兵、百姓依然用箭矢和砖石回击。但还是有些云梯竖了起来,被推倒了,连人带梯翻到城下,有几部云梯上爬上了南军士兵。但他们上城时却遇到了难题,双手攀不住冰墙,冰墙太滑。燕军只消用长杆轻轻一拨,他们手脚一滑,便顺着冰墙坠下去了,摔得他们啊啊直叫。城上,燕军和百姓见到官军在城上打滑,都忍不住大笑。瞿能父子看着这些情况,不由得感叹。李景隆更是后悔不已,脸上表情一阵青一阵白,如果昨晚不是出于嫉妒,那么发兵支援瞿能,攻击彰义门,现在大军应该已经在北平了。
平安报告:“大帅,据探马报告,燕王亲率大军,从大宁返回,带了朵颜、福余、泰宁三个卫,直奔北平。”李景隆叹道:“朱棣啊,你这原来是奔着朵颜三卫去的,本帅上了你的当了。”军情紧急,平安敦促道:“请大帅定夺。”李景隆下令:“高参军,既然皇上命你劝降与他,你随陈晖将军一同前往郑村坝,面见燕庶人。”高巍答道:“是。”李景隆又吩咐陈辉:“你率所部一万轻骑兵攻打通州,在通州到北平之间的郑村坝连结九营,随时准备迎击燕贼。如果高巍劝降不成,本帅与你汇合,务必将燕贼绞杀于郑村坝。”陈晖答道:“得令。”
京师内正在进行科举考试。朱允炆亲自进行完殿试,亟待宣布状元结果。方孝孺道:“皇上,经过试官议定,江西吉安人王敬止文采出众,应赐第一名状元。”朱允炆道:“爱卿勿急,殿试朕以藩国为题,诸位举子应对有据有理,尤其是有一举子的‘亲藩陆梁,人心摇动,’深合朕心,好像也是江西吉安人。”方孝孺听得耳熟,试探性的问道:“可是胡广?”朱允炆道:“是,朕钦点胡广为庚辰科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修撰。王敬止为第二名榜眼。”方孝孺道:“是,谨遵圣谕。”
朱权与王妃、世子等一同随朱棣前往北平,而大宁的全部军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都被朱棣收编,朱棣实力大增。此时朱棣的营帐里,只有他与朱权在。
朱棣道:“十七弟深明大义,与为兄奉天靖难,实为恢复皇考祖制,必定青史留名。”朱权道:“四哥言重了,弟只愿早日除奸佞,清朝纲,我等也好归藩,保疆安民。”朱棣得到了朱权的支持,与他约定道:“好,为兄与弟相约,待平定朝纲,与十七弟共掌大明。”朱权心中既惶恐又窃喜:“弟唯四哥马首是瞻。”“好。”
这个时候,张玉走了进来:“殿下,跟踪我军的陈晖已经被朵颜三卫打败,退居到了郑村坝,现在李景隆也已经全军驻扎在郑村坝。”朱棣欣喜道:“好,先挫败李景隆的锐气。”马三保进来禀告:“殿下,李景隆的参军高巍到大营前,要面见殿下。”朱棣记得此人:“高巍?此人还算正直,请他进来。”马三保答应了出去,朱权不想干预燕王的军务,就退了出去。
高巍匆匆忙忙的进来,先是行礼,面见燕王。朱棣等他行过礼,客气道:“高参军请起,本王已被皇侄贬为燕庶人,还敢劳参军行大礼?!”高巍道:“殿下是太祖皇帝血脉,皇家尊长,这是改变不了的。”朱棣微微点头:“高参军来本王帐下何事?”高巍问罪道:“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皆曰内有圣明,外有籓翰,成、康之治,再见于今矣。然大王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朱棣答:“好一张利嘴,本王按《祖训》,清君侧,肃朝纲。”
高巍从道义上讲起:“大王藉口诛左班文臣,实则吴王濞故智,其心路人所共知。眼下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殿下何必自绝于此?!”朱棣道:“本王皇侄接连削藩,去除太祖皇帝国策,实乃有违祖制。兴兵乃是为恢复皇考祖制。”
高巍见道义上说不过朱棣,又分析当下局势:“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胜败明于指掌。况且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愿大**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必蒙宽宥,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朱棣听他这么说,不由得生气。高巍是要劝自己投降,但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投降能有什么好结果?高巍接着说:“虽大王有肃清朝廷之心,天下不无篡夺嫡统之议,请大王三思。巍自认是孝子,自当也要为忠臣。死忠死孝,巍的心愿。如蒙大王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朱棣听他如此表白,放下心头怒火:“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令人敬佩。然本王是那种滥杀无辜之人吗?你的话本王已知晓,你自回去吧!”
高巍道:“大王,请恕在下还有一言。”朱棣挥挥手,大帐的侍卫已经将他拖出了帐外。帐外的张玉,马三保,朱能和金忠看高巍被送出了大营,也都进了大帐。朱棣:“既然和谈不成,就准备战斗,我燕军自会州整编以来,分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以张玉领中军,郑亨、何寿任副将;朱能领左军,朱荣、李睿任副将;李彬率右军,徐理、孟善任副将;徐忠率前军,陈文、吴达任副将;房宽率后军,和允中、毛整任副将。合力迎击李景隆。”众将道:“谨遵殿下号令。”
夜深人静,朱允炆还在批阅奏折,尚膳监的卜才端了几盘点心走了进来。卜才轻声禀道:“照娘娘吩咐,将新近做的木樨花饼奉来,敬请皇上品尝。”木樨花饼是皇宫内的一大特色糕点,每到秋天木樨花开时,宫里便会挑选五百名宫女,称为“拣花舍人”,专职采摘木樨花瓣。这些花瓣经细心清洗后,与面和到一起做成糕饼。此饼松软润滑,兼含木樨花的清香之气,朱允炆很是喜爱。
朱允炆“唔”了一声,拿起一块糕饼放入嘴里,顿觉一阵清香浸肺润胃,感觉十分舒服。朱允炆又吃了一块,啜了口茶:“饼子确实不错,眼下都过了木樨花开的季节,还能吃到这等上好东西,着实难得。”卜才见建文夸奖,忙笑答:“尚膳监都记得皇上爱吃这个,精心准备的。不过这饼也不多了,吃了完这些,再要吃木樨花饼可就只有待到明年了!”朱允炆道:“嗯,难得尔等费心,下去领赏吧!”卜才喜道:“谢皇上。”
这个时候,王钺走了进来:“齐尚书在左掖门递牌子请见!”朱允炆道:“这么晚了,一定兵部的急事,宣进来吧!”“是。”
卜才见兵部有消息,马上装出告退的样子:“奴才也告退了。”回头出门,差点与齐泰撞个满怀。齐泰顾不得那么多,急急忙忙的进来:“皇上,李景隆久攻不下北平,已经进驻郑村坝准备与燕军决一死战。”朱允炆道:“上疏拿来朕看。”
齐泰将上疏递给了朱允炆,朱允炆看毕,扔在了龙案上:“燕王夺了大宁兵马,现在实力大增。传旨李景隆,务必此战歼灭燕军。”齐泰道:“是。”
京师的朱允炆还在批复奏折。此时的郑村坝朱棣营帐内,将领们环绕在朱棣周围,观察着地图。朱能道:“殿下,眼下郑村坝李景隆九营相连,实力雄厚,恐怕破敌有一定难度。”张玉表示赞同:“是啊,这样的连环阵,陷入进去,必定损失惨重。”朱棣问道:“那你们有什么破敌良策。”
朱棣环顾四周,各位将军都沉思不语,马三保盯着地图,沉思良久,张嘴说道:“殿下,末将观察他的大营,南军的要害就在于李景隆的中军,只要李景隆移动位置,便可趁其立足未稳之机以奇兵左右夹击,定可获胜。”朱棣一时不好决定,看着地图,陷入沉思。众将都议论纷纷。
马三保见大家迟疑,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请缨道:“殿下,末将愿亲率军士冲击李景隆中军。”朱棣看到马三保请命,赞许道:“好,既然你有信心,本王命你明日率军直捣中军。”马三保领命:“是。”朱棣下令道:“张玉,你指挥本部从其两翼发动猛烈攻击,其余诸将务必配合张玉打垮景隆。”“是。”
百度搜索 定都 天涯 或 定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