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或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于烈将自己的侄女送到宫中之后被封为了皇后。这个时候高肇也想继续用这种方式与北魏皇室亲上加亲,便也将自己的侄女送入后宫,这便是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任皇后,高英。说起这位高皇后,不但拥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北魏时期的权臣,官职司徒、大将军高肇是她的叔叔,她的姑姑是文昭皇后高照容,他们高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是高家第二位进入后宫当皇后的女性,为了永葆高家一门的荣华富贵,她是必须要进宫的。
高英刚刚入宫也只是被封为夫人,直到公元508年的时候高敏才做了皇后,因为在此之前于皇后突然暴毙,连所生的皇子元昌也是在三岁的时候早夭,其实宫中所有人都知道是高英与叔叔高肇下的毒手。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高肇是高皇后的叔叔,同时也是元恪的舅舅,因为他的五世祖高顾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居到高句丽,所以高家严格来讲其实就是高丽人,而皇后高英与她的姑姑高照容,就是一位来自外国籍的皇后。
高英进宫以后非常受表哥元恪的恩宠,在初为贵嫔的时候曾经为元恪生下一子,但是早夭。
宣武帝元恪的两位皇后都曾为自己生下一个儿子,但是不幸的是这两个儿子都是命运悲惨,于皇后的儿子元昌在长到三岁时夭折,有人猜测这是一场极大的阴谋,历史上说是高英当上皇后之后与叔叔高肇暗中将元昌毒杀,而此后高皇后的儿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夭折,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高英自作自受,其实则不然,孩子是被自己的母亲亲手杀死,因为前面我们提过元恪曾经废除一项制度叫作“子贵母死”,高英就是因为对这项制度极其的畏惧才残忍的将自己的孩子弄死。
有种说法是说这高皇后是处于对“子贵母死”制度的恐惧,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害了自己骨肉。如果说宣武帝元恪护着于氏的话,那么于皇后就不一定要死。
可悲的是宣武帝对于皇后得死根本就是无可无不可,所以说于皇后与高英的斗争,不仅仅是关乎两个女人之间的命运,还关系到这两大家族的政治前途。
此时高英成功的坐上了皇后之位,另一边的叔叔高肇与诸皇室宗亲的关系已经是水火不容。
前文我们提到的京兆王元愉,想必大伙还记得吧,于皇后想让自己的妹妹做元愉的王妃,却发生了爱妾李氏的故事,那么现在元愉怎么样呢。
这京兆王元愉如今已经是贪婪放纵,不守王法,于是宣武帝在宫中将元愉拘捕,命人将其杖大五十棒,并调出京城担任冀州刺史。
这元愉自以为年长,而权势地位却都比不上他的两个弟弟,因此心生怨恨,加上自己与爱妾李氏屡次遭到侮辱,外戚高肇又多次向宣武帝进谗言要陷害他们兄弟三人,这些事情让元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在冀州起兵谋反,杀死长史羊灵引和司马李遵,假称是得到了清河王元怿的密报,说是高肇要谋划杀害宣武帝,并且在信都的南郊筑坛祭天,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建平,立李氏为皇后。
宣武帝知道后非常震惊,立即命令尚书李平为镇北将军前去讨伐元愉。
李平与元愉屡屡作战,终于攻克了信都。元愉知道大势已去,便立即带着李氏和四个儿子在数十名骑兵的护送下突围而逃。李平命人将元愉擒获之后送往信都,此时朝中的大臣都主张要将京兆王元愉处死,但是宣武帝不同意,只想用家法来训责他。元愉每当住在驿站的时候,一定要握住李平的手,竭力地表达爱意,自己虽然在捆绑之中,饮食起居也和平时一样,一点也没有羞愧恐惧的神色。
后来到达了野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元愉对别人说:“虽然皇上仁慈,不忍心杀我,可我又又什么面目再见皇上。”于是气绝身死。
与元愉命运相同的还有一人,就是彭城王元勰。
元勰作为一个辞去了一切职务和特权的王爷按理说只要安分守己,不再有不臣之心就会得以善终,但是命运却不这么眷顾他,自己本来就是功高震主,这便犯了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惨剧,你本事再大,即使退居山野,不问世事,皇帝也不会放过你,况且现在还有一个善于挑拨是非,陷害忠良的高肇。
就在彭城王妃产子的当日元勰被急召进宫中赴宴,当时一同被召进宫的还有高阳王元雍,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外戚高肇。众人饮宴一直到黄昏,都没有事情发生,一直到大家都有了酒意,便纷纷起身到了別室休息。此时高肇突然在宣武帝面前正是元勰与元愉的谋反之事,宣武帝终于下了决心,下令杀了这位叔父,当时便命让卫军统领元珍率领众卫士端着一杯毒酒,逼着元勰喝下去。元勰知道自己已经是大难临头,仍是大义凛然,朗声说道:“我有何罪,请让我见过皇上,虽死无恨!”元珍冷冷地笑道:“恐怕你永远也见不着皇上了!”元勰仍要为自己辩解,厉声道:“皇上圣明,不会无缘无故的杀我,必定是有人谗言诬陷,我要与他当面对质!”
元珍大怒,命令军士用刀环朝着元勰身上猛击了三下,元勰高声叫道:“皇天明鉴,我如此忠于朝廷,何罪之有!”元珍又让军士用刀环来回击打着元勰。元勰悲怆之下,将这杯毒酒喝下。就这样,一杯毒酒葬送了元勰三十五岁的生命。
就在这一天,元勰与妻子李媛华的第三个儿子出世,进攻前元勰便料到进宫之后便是凶多吉少,自己也想过抗拒,但是又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虽然舍不得妻儿,却被使者强迫着离开了王府,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是与妻子最后的诀别。
彭城王妃得知丈夫含冤而死,心里悲恸不已,一边哭泣一边大骂高肇:“你错杀忠良,将来老天有眼,你定将不得好死!”当时连市井之人闻听此噩耗都是痛哭流涕,痛恨高肇竟然冤杀如此贤王!
元勰死后消息传出,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市井坊间,人们都是议论纷纷,大众的舆论也是大肆渲染,都说是元勰死的冤屈,但是不管元勰是不是高肇诬陷了他,这其中都是有原因的,元勰曾经反对过宣武帝立高氏为皇后,这种行为不管是对宫内还是高家,都是非常的不利,高肇当然要除掉他。
高肇将皇族宗亲的势力给重重地压制下去,同时也陷入了皇室宗亲对他的记恨,高肇却不以为然,利用权势有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有个难题迅速的摆在了面前。
宫中的高皇后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
高英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后,但是孩子夭折了,宣武帝的又一个儿子死了,元氏皇族总不能不留后人,所以元恪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招纳新的妃子,希望能够再生下一个儿子好继承大统,将来做北魏的皇帝。
她在被立为皇后之前曾经生下一名皇子,只是早夭,此后又生了个建德公主。
前文我们说过可能是高皇后出于对“子贵母死”这一野蛮残忍的制度的惧怕,担心自己会为皇帝生下儿子之后而被赐死,但是若不这样,让她人生子,那这权势岂不落入旁人之手。
在这时候有人在责备她,说是因为她的妒忌而导致了皇上的子嗣稀薄。可就在这极其复杂的形势之中,突然又冒出了一个女人。
这是一个在这个时代非常著名的女性人物,她彻底改变了北魏王朝。
她就是宣武灵皇后,胡氏,史书上说她叫胡仙真,又称作胡充华或胡承华,当然这只是后人根据史书所总结,至于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从考证。
宣武灵皇后是她在后来被封为皇后时的称呼,在这里我们还是称呼她为胡充华。
胡充华是司徒胡国珍的长女,她自幼便天资聪颖,多才多艺,因为她的姑姑是个尼姑,所以她在幼年的时候便被父母托付给这位姑姑,因此也知道一些粗略的佛经大义。
当时宣武帝尚未有嗣,不免有些心焦。
也是在这种坚毅果敢的意志下元恪听信了当时一个著名的术士赵胡的话,娶了大臣司徒胡国珍的女儿为妃。这位胡美人容貌俊俏,秀外慧中。相传胡承华刚刚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了卧房之内红光围绕,也不知道是什么征兆,正好在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术士,善于卜卦相面,胡国珍便将此事来询问赵胡,赵胡说道:“依司徒大人所言这是个吉兆,令爱有着大贵的相貌,将来会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
于是宣武帝便将胡承华召入掖庭,册封为充华。正是她的妩媚、温柔、勇气赢得了宣武帝的心。
上的美女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让人神魂颠倒,可以称得上是国色天香但是时间一长就会觉得非常普通,另一类就是相貌平平,无甚出众之处,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着独特诱人的魅力,越看越有味道,而这个胡充华就可以称得上是倾国倾城。
宣武帝元恪前后娶过三位绝色美女,第一位皇后于氏,对元恪体贴入微,关怀有加,加上为人宽容,在后宫中深受其他的嫔妃的喜欢。
宣武帝虽然喜欢于氏,但是他更加信任自己的亲舅舅高肇,因此对自己的表妹高英便是极为宠爱,正是因为高英长得十分惊艳,让宣武帝对她爱的无法自拔,高氏凭借这一点便可完胜于皇后,只是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夭折,不免让她更加记恨于皇后。
这位刚被皇帝册封的胡美人,刚入宫的时候在宣武帝面前装的是楚楚可怜,深得皇帝的喜欢。高皇后起初见到她纤丽动人,将皇帝迷得团团转,心里自然是忌恨,偏偏胡充华又巧言令色,致使宣武帝日夜与她颠鸾倒凤,没过多久便怀孕了,这件事情迅速的传遍了后宫,有的妃嫔便说起那蛮横的制度,胡充华却慨然道:“国家旧的制度,要求子立为储君,母便赐死,这原本就是一项苛刻的制度,但是臣妾却不怕一死,宁可为皇家育一子嗣,也不能让自己贪生,岂能让皇家后继无人,从而对不起老祖宗。”当时宫里的妃嫔都是连连祈祷,只愿生下公主却不愿诞下太子,有人劝她喝下堕胎药,胡充华不从,当时在夜间焚香祈祷,发下誓言:“如果自己产下一男儿,排行居长便会继承皇位,那时候就算依照‘子贵母死’的制度,儿子当上皇帝自己被处死,那也是心甘情愿。”
百度搜索 隋定乾坤 天涯 或 隋定乾坤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