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 或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前文提到过叶赫有个女人叫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东哥,时称叶赫老女。一个女人起名叫东哥也是够可以的,不知她父母是咋想的。可人家是贵族(叶赫贝勒的妹妹),咱普通人私底下说三道四也不是很好。相传她哥哥曾把她许配给了努尔哈赤,后来不知怎地违背了合约,把东哥又许配给了蒙古的一个王公。最终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出嫁了。听到东哥出嫁的消息后,努尔哈赤仰天长叹:“这个女子很是不一般哪,是不祥之女,海西三部就是因为她才相继覆亡,现如今叶赫又背弃合约,加上明朝的帮助,将此女配与蒙古,大概是上天要让叶赫灭亡吧!自古红颜薄命,此女命不久矣!”果然,努尔哈赤不愧是算命高手,东哥最终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香消玉殒,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肯定有人会问我,为啥此处横插一杠子,非得说一下这个东哥呢?因为在东哥出嫁和死亡这两年,发生了努尔哈赤一生中的又几件大事。
首先,在东哥出嫁那一年两个对努尔哈赤很重要的人相继弃世。司马迁老先生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的轻于鸿毛。”在我看来,死的这两位都不是小角色,都堪比泰山。
咱先谈谈这第一位。有人说,如果他早死十年,努尔哈赤可能早就对明朝用兵了;也有人说,如果他早死十年,也会成为民族英雄,可能比卫青霍去病差点儿,倒还是可以与岳武穆、戚继光媲美的;也有人说,如果他早死十年,辽东也不会陷入无底深渊,鹿死谁手也未可知。各方观点不一,可是如果你要是学过辩证法,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个人对明朝可以说是既有功劳也有罪过。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猜到我所描述的是谁了吧!对,就是两度出任辽东镇总兵官的李成梁李大司令。由于他晚死了十年,所以很可惜,他不能与戚继光、岳武穆并驾齐驱了;相反,他还得到了众多非议。
李老司令这一辈子,可真算是活的太值了。从一无所有到富得流油,白手起家,位极人臣(太傅,正一品),镇守辽东三十年,虽然在晚年两次遭弹劾,但都不致命,寿终正寝,也算是很传奇的人物了。虽然得以善终但他也是有遗憾的,死后世人对他颇有争议,可这些遗憾于他来说又什么用都没有。
这些争议主要来自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他的人,认为他是大明东北边防第一猛将,戍守边关三十载,居功甚伟,不能将明朝积贫积弱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让他承担;另一种是讨厌他的人,认为他是大明第一号汉奸,养虎为患,自己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而后一走了之,让自己造成的苦果给国人承担,实乃罪大恶极。但是,孰是孰非呢?一直以来没有定论,我也不好妄加揣测,因为貌似双方都没有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是个人,就一定有优点和缺点。孔老夫子自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你想啊,如果他没有缺点,他何必每天反省自己呢?我们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不承认他是圣人吧!
如果纵观一六〇〇年前的辽东,李成梁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确实保卫了大明东北边防,而后的十年才发生了弃六堡、军队涣散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因为这就抹杀了他的功劳。诚然,他后十年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生恨,不能不让人厌恶。而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李成梁绝对是个贵人,一直有意无意在帮助他,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其实努尔哈赤羽翼早就已经丰满,和明朝开战也是或早或晚的事,只是碍于李成梁未死,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毕竟老李同志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在辽东三十年要资历有资历,要啥有啥,就是后来被罢官回家的时候,努尔哈赤都没有对明朝用兵,就是怕明朝万一启用李成梁,那这仗的胜负可就难料了。
好在现在李成梁死了,所有的担心就显得多余了。不知听到李司令死了的消息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内心作何感想,该高兴还是悲痛呢?这个人既是杀父仇人,又是暗助自己称霸的贵人。从此,挡在努尔哈赤实现目标路上的拦路虎没有了,努尔哈赤的前途更加光明了。
李成梁死了,他既有功,也有过,然而这有什么呢?他只是给我们留了个难题罢了,自己安心睡自己的觉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总是留给后人去评说的。
李成梁死后几个月,也就是东哥出嫁后的第二年,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新年新气象。其实也说不上新,大明朝依然艰难地过着自己的末日生涯;万历老儿依旧在刷新他的不朝纪录。而要说这新气象还是有的,那就是努尔哈赤了。因为在这一年里,他开启了自己新的篇章,注定永载史册。
上文提到,努尔哈赤还是略微通晓一点儿《周易》的,给叶赫老女东哥算的就挺准。于是闲来无事,他给自己卜了一挂。这一算可就不得了了,一个不小心算出当年是真命天子年,而此真命天子降于东北,脚踏七星。咦!这不就是我自己吗?于是努尔哈赤赶紧吩咐部下置办行头,准备登基建国。
后来努尔哈赤自己承认,当初的这些卜卦都是扯淡,只是为了渲染天命所归的假象罢了。因为按照以往惯例,但凡有大人物出生或大事件发生,都会有征兆的。也是努尔哈赤看三国看的太入迷了,领悟了其中精髓。因为在三国中,诸葛亮有时无事的时候往天上一看。呀!北方紫薇星暗淡无光,这是要有大将归天哪!然后第二天,真有一员猛将死了。所以三国里的人都不希望诸葛亮往天上瞅,保不齐啥时候就被诸葛亮给我瞅没了。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权当笑话听听罢了。
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一年(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身穿黄袍(颇有当年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的感觉),在赫图阿拉举行了登基大典,登上了他奋斗了半生的宝座,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天命汗”。又觉得赫图阿拉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于是将其改为兴京,有个“京”字,才有国都的意思,就像西京长安,东京汴梁,南京金陵,北京北平一样。这个京字由来已久,从周朝的时候就有了。当时的都城叫镐京,也有个京字。可以说,首都与这个京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前文说起过,女真人是原金国完颜阿骨打的后代,因此,努尔哈赤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是年为天命元年。你道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在李成梁死后的几个月才登基称汗呢?因为努尔哈赤还是很看重感情的,生前给你面子不造反,身后的面子工程也得做一做的吧!
那一日,努尔哈赤端坐的鎏金宝坐上,俯视群臣,感觉甚善。不禁回想起自己二十五岁十三副遗甲起兵,诛尼堪,灭海西,合蒙古,孤叶赫,女真部落基本已成囊中之物。想到以后可能会更好,不由的笑由脸生。可是这时间过得也太漫长了些吧,当年的黄口小儿,三十二年过去了,如今已到了知天命之年(57岁)。
三十二年?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而对于一个政权的建立,可谓是相当漫长了。我们可以用前朝的帝国开国史与努尔哈赤做个比较,看看孰更胜一筹。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二百零九年跟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号角,在沛县纠结地痞流氓成立起义队伍(他自己本身就是流氓),最终亡秦灭楚。用了大概八年时间,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帝国--汉朝。刘邦童鞋的发家史足足比努尔哈赤小同志少用了四分之三。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和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也是在他二十五岁时加入了起义的队伍,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前后用时16年。
一样都是白手起家,别人用的时间都比努尔哈赤少,努尔哈赤估计会郁闷一阵子吧。
其实,老奴同志大可不必郁闷,你想啊!以前各个朝代都是直接把大boss干掉就可以了,而努尔哈赤在东北这块土地上,有数以几十计的敌人对他虎视眈眈,稍不留神就会送命。不谨慎慢慢来根本是行不通的,只能低调匍匐前进。
现如今。努尔哈赤既然高调地走出了建国这一步,说明他已经足够强大。因为此时的东北亚,已经努尔哈赤一家独大了。一直被明朝轻视的女真,一跃超过了蒙古,成为了边疆的头号劲敌。原本好好的斗地主阵营(明朝,朝鲜,蒙古),一下子变身成了麻将场。这就使得以前的战略战力发生了调整,为了各自的利益,斗地主阵营开始合作,联合起来对付后金。
这样一来,明朝和后金的梁子算是结下了(毕竟小弟篡大哥的位不是很好),为以后连年征战买下了伏笔。
下面咱们再谈一谈那年死掉的另一个对努尔哈赤重要的人。那就是太祖长子--褚英。褚英,爱新觉罗氏,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元配佟佳氏。1580年出生,一五九八年因功被赐号洪巴图鲁;又在乌碣岩大战中大败布占泰,被封为广略贝勒。此后,褚英成为了女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理论接班人(那会儿建州女真并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这一政策)。
然而,可能是人的本性使然。一旦爬的高了,有权有势了,那么丑恶嘴脸可能就显露出来了。前文说过,人无完人。褚英也有这样的毛病,刚当上理论上的接班人。就开始摒弃了过去谦虚谨慎的作风了,对大臣和弟弟们永远摆着一副天下独尊的样子。这样很容易坏事的,这些人不定什么时候给你来一闷棍,你就永远也起不来了。
对褚英意见很大的主要有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这可都不是省油的主。开始的时候说的挺好,合伙整垮老大。可是真到了当出头鸟的时候,又没人吭声了。他们四个谁都清楚,我们四个出头,阿玛一定会有所怀疑,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事情的原委,我们谁出头谁遭殃。这里面也就皇太极的脑子灵光,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点子。
于是,他清了清喉咙,说:“这个那个,这个事儿吧!确实挺不好操作的。我嘛,有个不成熟的意见想跟这儿说一说,请各位哥哥给指点指点!”
那三位一听,异口同声说道:“还是老八脑子好使,别卖关子了,快说给我们听听。”
皇太极慢悠悠的说:“我想联合那几个大臣一起来做这个事,阿玛他老人家对那几个老臣还是挺信任的!”
代善等人一听:“哈!此计甚妙!”
于是,兄弟四人分头去找大臣们办这件事去了。话说这四兄弟找了哪些大臣呢?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五大臣: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礼、扈尔汉、费英东。
四兄弟、五大臣一拍击合,告了褚英一状。努尔哈赤的耳边天天充斥着褚英如何如何不好,意欲弑父篡位之类的话。这还了得?最终在一六一三年三月,努尔哈赤下令将褚英圈禁(就是一个高墙,把你扔在里面)。尔后在一六一五年八月,努尔哈赤签发了核准令,处死了褚英,时年36岁。
他死后四个月,他老爹努尔哈赤兴京称汗。然而此时的努尔哈赤有喜也有忧。想起了褚英,想起了战死沙场的众多亲人和朋友。他感到无比寂寞,孤独。然而这些并不能阻碍他向前的步伐。
在努尔哈赤登基后的两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作为献给自己60岁生日的礼物。那就是起兵反明。
要问努尔哈赤在反明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前几次战役战况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百度搜索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 或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