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 或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前文说到,努尔哈赤已经由温顺猫变成了凶猛虎。李司令愣是看不到呢?内中原因值得推敲一番。有人说,李司令与努尔哈赤有染。在我看来,说他俩有染确实说得通;但我更倾向于努尔哈赤太善于韬光养晦了,简单来说就是太能装了;还有李司令过于骄傲。咱们先从头说起,当年李成梁率领的明军误杀了他的五个至亲(爷爷,爸爸,堂姐,堂姐夫(兼舅舅))。努尔哈赤仅仅是责问了几句,就不了了之了。而且还得到了甜头--委任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事后并未找明军算账,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尼堪外兰。这样就给了李成梁司令一个信号,这小子可以利用,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本性就是一只温顺的猫。
努尔哈赤那面开始了复仇之路,李司令愈发的感觉明朝官场的潜规则。大明皇帝就是猎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为戚继光总兵的下场就是鲜活的例子,戚继光在任上,把大明的边防打造的固若金汤,实现了边境无战事。以至于蒙古的俺答汗弃蓟门而不打,专去找李成梁的麻烦。这样也就给了李成梁机会,让他一次次的得到功劳。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戚继光总兵在万历小儿的眼里就是可有可无的了,在张居正事件中,一撸到底,成了平民,抑郁而终。而李成梁就不同了,他戍守的那个地方依然很动荡,所以他依然得帮着大明王朝站岗放哨。
这件事之后,李成梁想了很久,内心也挣扎了很久。皇帝这个人吧,那可是说翻脸就翻脸呐。我纵有千万般抱负又能怎么样呢?到时候还不是皇帝小儿的一句话,变得一无所有,甚至有可能丧命也未可知。于是,这个满怀抱负的李司令决定,在皇帝对自己翻脸之前,铺好自己的后路,最次也得保住自己的小命啊!
最终,这位曾经发誓要戍守大明王朝东北大门的司令,陪着这个日渐衰落的帝国堕落了。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司令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表演,并且表演得很精彩。他就是要用战功来像万历表明自己在辽东还是有价值的。还别说,表演还是有效果的。他不仅得到了赏赐,还获得了皇帝的赞誉。同时,这一次表演,也激发了努尔哈赤的复仇斗志。另一方面,把我们的李成梁司令推向了堕落的深渊,从此李成梁司令堕落的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这之后,李成梁司令又表演了很多次,每次表演都很到位,获得了无上成功。让明朝统治者充分认识了它的价值,可以说他对外作战并不是想让边境安定,只是为了自己的武功,获得朝廷的赏赐和认可(并不是说他以前也这么想,只是现在他的想法变了)。李成梁司令也堕落的不成样子了。
李司令刚做官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官位(辽东镇总兵,太子少保,宁远伯)、金钱、荣誉,可以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然而在这些身外之物的诱惑下,他长期笃信的价值观崩塌了,虽然他打得过敌人的马刀,长矛,但在这些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李司令投降了。最终在享受中沉沦,并灭亡了。
李成梁。一个谜一样的男人,拥有极大武功,在他任辽东总兵的30年中,确保了辽东安定。然而,这些武功,并不能掩盖他的穷奢极欲。
传闻,李成梁很骄纵,也很奢侈。他搜刮辽东军民的民脂民膏尽归己有,用这些钱财来贿赂朝中重臣,为自己铺路。有记载称,他家里很大,方圆十多里。有固定的舞者3000余人(堪比总政文工团的编制),很是壮观。
对于当时的李成梁来说,他不这么做也不行。因为当年张居正首辅和戚继光总兵的命运给李成梁造成的影响不小。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生命,他只好广撒网上下打点,只当是买路钱了。事实证明,李司令的钱总算没有白花,期间两次落马,他都华丽的站起来了。可是他在辽东的疯狂搜刮,却深深的伤了明朝的筋骨,寒了边境人民的心,也动摇了明朝在辽东的统治(边民多责上,译为边境的人们都斥责皇上)。
他的这些做法引起了明朝言官的注意。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被言官弹劾,同年十一月,明神宗万历听从御史张鹤鸣的建议,罢免了李成梁辽东总兵的职务,仅仅保留了宁远伯的爵位(当时,朝中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前几次弹劾他都能免予治罪。等到他的靠山申时行。王锡爵等人相继去职后,他就被罢免了),这一年,李成梁66岁,努尔哈赤33岁。
虽然李成梁在辽东期间横征暴敛,但他的威信和能力还是有的,确实能保得边境安定。他一被罢免,可就坏菜了。仅仅1591年到1601年十年时间,辽东就换了八位主帅。这八位主帅更是变本加厉,不但搜刮还不办事,辽东的边防渐渐的废弛了,这就为努尔哈赤的进一步崛起创造了客观条件。
努尔哈赤正是在李成梁离任这些年,不断发展壮大,逐步的统一了女真。表面上依然向明朝称臣,给明朝纳贡,表现的像一只温顺猫。
要说李成梁这个人还算运气好,也说明他的钱并没有白花。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辽东总兵马林被弹劾罢官。大学士沈一贯力谏李成梁虽老犹能统兵。于是李成梁再镇辽东,此时他已76岁高龄(可真应了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会儿的辽东,刺头们大都都已离世。继任的儿孙辈们自然不敢找明朝闹事。因此,辽东很少有边情。李成梁又在辽东守了八年,并且升官至太傅。这八年中,努尔哈赤仍旧表现出臣服的姿态,麻痹李成梁和明朝(明朝居然还给他封了龙虎将军(散阶)的称号)。努尔哈赤这么做,其实是在积蓄力量,伺机一击必杀。李成梁对这只温顺猫也是很放心,其时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放弃宽甸六堡(1606年)。
宽甸六堡,别名六奠,万历元年,明朝边将李成梁筑宽甸六堡(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指的是六座奠堡,分别是宽甸堡(今宽甸县城)、长奠堡(今厂甸)、永奠堡(今永甸)、大奠堡(今坦甸)、新奠堡(今宽甸西郊)、苏奠堡(今宽甸县城南44公里)。一座奠堡管一段辽东长城,迫近女真根据地,扼守了女真拓展的出口。若失去此地,女真军队会在辽东之地纵横,无法阻拦。李司令就是这么任性,不但把战略要地拱手让人,还向朝廷邀功“招抚边民十万余”,简直是丧心病狂。
结果可想而知,努尔哈赤自然不会对送到手的肥肉置之不理,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六堡。他看到了明朝的繁荣富有和虚弱,同时他也看到了欲望。决心不再满足于东北这旮旯了,誓要与明朝决一雌雄。
有人说,李成梁放弃六堡是与努尔哈赤早就达成的合作,在我看来不然。李成梁复任后,看到了女真的强大,觉得凭辽东一镇之力无法与之抗衡,又不想自己的一世英名在暮年蒙羞。因此,顺手送了个人情,以此来保得边境几年的安定。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弃地的举动招来了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迫于压力,李成梁再次被罢了官。
话说战功与罪过并存的李成梁司令最终结局如何?努尔哈赤的目标是否终于达成?且看下回分解。
百度搜索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 或 明末清初百十载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