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南明火枪队 天涯 或 南明火枪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明朝末年也就是这一年崇祯继位了,这一年陕西西安,河南安阳等地出现旱灾,在朱由检继位时,明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后金皇太极,努尔哈赤侵虐不断,明朝政治的腐败混乱,买官卖官,土地兼并等,社会动荡,国家财政困难,连支持北方军队打仗的钱粮都拿不出来,按现代的说法来说,打仗打的就是钱啊,只要国家有钱,怎么打就行,像美国耗苏联一样,美国耗的起,打得赢。而明朝的后期,说有多腐败就有多腐败,哪来的钱支持战争啊,但后金却是步步紧逼,多次的兵临城下,想的是一举摧毁明朝的统治,边关守将袁崇焕只得是奋力死守啊。村社里开始祭祀龙王爷,壮汉们抬着龙王爷的神像,敲锣打鼓,祈求发慈悲下雨拯救生灵,依然无效。到了七八月,还是无雨。本是秋收时节,本年却颗粒无收。财主富户还有余粮可以度日,穷人无有积蓄,纷纷进山采食蓬草,将蓬草种子收集起来可以煮或者蒸来充饥。其他的就是往日喂猪马的糠皮酒糟、野菜野果之类,此时顾不得又苦又涩,也拿来食用。
十月之后,进入冬季,山间此时百草不生,蓬草、野菜都已吃尽,没奈何开始剥取树皮,树皮中以榆树树皮吃起来较为柔和,却也不敢都吃榆树皮,还得掺杂其他树皮,以免没了榆树皮做引子,无法消化。到了最后,树皮也都吃光,还没熬到有粮接济。有人发现山中又一种石块叫青叶石能吃,吃起来一股腥味,好在只需一小块就觉得吃饱。老百姓听说后,蜂拥而至,纷纷吃青叶石充饥,不到三天,就因无法消化,肚子憋胀,疼痛而死。
好不容易熬到崇祯二年,陕北幸存的老百姓都以为逃了一条命出来,今年老天爷必定会下雨。谁知,又是一年无雨,四季大旱,真的没活路了。五谷杂粮、牲畜骡马、草根树皮,人以外一切能食之物皆已食尽,为了生存只剩下吃人了。春秋时,齐桓公有一天吃饱喝足之后,很是受用,和他的厨子易牙闲谈,说他贵为齐国国君,什么珍馐美味都已吃过,唯独没吃过人肉,不知是什么味道,言下颇是好奇。易牙听了,默不作声。
过了几日,桓公喝到一鼎肉汤,鲜美无比,前所未有,连声赞叹,夸奖易牙的厨艺高超。易牙听了国君的夸奖,却哭了出来,说前日听得国君想吃人肉,他回家之后,将四岁亲子忍心杀死精心烹制成此一小鼎肉汤,献与桓公品尝。桓公顿时惊得石化,险些吐了出来。隋末反王朱粲,所部军队以人为食,尤其是妇女儿童。公然宣称“天下美味之物莫过于人肉,只要世上有人,部队就不会挨饿,而且吃了人肉之后,勇力大增,无往不胜”。吃到酣处,连军中的宾客也全家煮来吃了。武德二年,朱粲混不下去投降唐高祖李渊。李渊封其为楚王,派散骑常侍段确去军中宣慰。朱粲知道这位段常侍来头不小,盛宴招待。
段确喝得大醉,醉眼朦胧、似笑非笑对朱粲说“素闻汝喜食人肉,不知何味?”朱粲见段确面带讥讽,心中不快,回了一句“人肉好吃不假,但醉鬼之肉如同食酒糟长成之猪肉,酒臭扑鼻, 难吃的紧”段确听出来是骂他,勃然大怒,“狂贼归朝,乃一奴耳!复得噬人乎?”朱粲一声狞笑,“今日先食尔,明日归朝不迟”。一声令下,武士们一拥而上,将中央特派员散骑常侍段确一行数十人全部拿下,扔进锅里,现煮现吃。第二天,全军投奔洛阳的王世充。
历史记载唐末军阀混战,蔡州军阀秦宗权军中缺粮,下令部队大肆捕杀沿途百姓,将尸体用盐腌制装在大车上充作军粮,可以储存多日不坏,认为是千古创举,军中再不缺粮。翻开中国史书,因饥荒而人相食,血迹斑斑,史不绝书。 崇祯元年起,陕北连续大旱三年,饿殍遍野,人相食。大饥之下,惨绝人寰,求生的欲望逼出了种种难以想象的悲剧和邪恶。为了减轻粮食压力,一些父母选择把儿女扔掉。在安塞县城西,有一处粪坑,每天清晨,都有父母把婴儿扔进其中溺毙,这是节流的办法。
除了节流,就是开源,无粮可吃,只有吃人。首先想到的吃死人,死人吃光后就吃活人。活人之中外人是首选,一些凶恶之徒手执凶器,伏在路上,一见有落单之行人或妇孺,便将其杀害吃掉。天天吃人肉,日久全身燥热,二目通红,声音也会变得嘶哑,听起来竟然像豺狼之声。有些食人者在长期吃人肉后也面目赤肿而死。有勇力的凶恶之徒杀外人吃肉,无胆无勇之人只能选择自己家人下手
有一个很悲惨的成语“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讲的是春秋时楚庄王围困宋国都城商丘长达半年,城中粮绝,老百姓不忍心吃自己的儿女,于是互相交换而食的凄惨故事。崇祯初年的陕北,千村薜荔、万户萧疏。老实良善的老百姓不能出去杀人为食,在求生的生物本能驱动下,人类生物属性中最底层、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摧毁了一切人伦道德。在饥饿的压迫下,他们的行为冲破了一切道德束缚,包括虎毒不食子的古训。
这是何等一副惨况啊,父母含着泪把爱若掌珠的小儿女送给邻家,抱回同样是掌珠的邻家儿女,把他们扔进滚烫的锅中,听着撕心裂肺的一声声哀嚎,片刻后忙不迭的吞食果腹。有的父母或者出于不忍让外人折磨自己的孩子的原因,干脆自己吃自己的儿女。由于死人太多,在安塞城外,官府挖了几座大坑专门用来掩埋尸体。每坑可以填埋数百人,坑坑皆满,仍有大批死尸无处掩埋,散布田野,死者枕籍,臭气熏天
崇祯二年七月的的陕北,天气干旱的令人窒息,虽然已是入秋,但天上的太阳仿佛不知疲倦,每日悬挂当头,毒辣辣的嗮得人遍体生疼。站在原上眺望,山间梁峁,到处是成群结队,衣衫褴褛的饥民,扶老携幼,举步蹒跚,也不知道来自哪里,要去向何方。行走之间,就有人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而同伴们好像没有看见,若无其事的继续前行。道路之上,到处是死尸,热气蒸腾起来,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突然间,一阵尖锐的呼哨响过,山间奔来几十匹快马,马蹄到处,尘土飞扬,如同一团黄云。马上之人背弓带刀,神情彪悍,正是官府口中的流寇,他们刚刚打劫了本地的几家财主,马上都是沉甸甸的大包小包。
北半球进入小冰河期,北方大旱,百姓手中没有粮食。
明末时期,中国社会已经陷入相当尖锐的矛盾之中。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苦不堪言”啊!
1、天灾不断;
自万历以来,明朝就开始饱受天灾的打击。
1600年,浙江嘉兴、嘉善,冬运河冰冻。
1601年,畿辅八府及山东、山西、辽宁、河南荒、旱、霜。
1602年,中原暴雨成灾,南方多冬雪。湖南浏阳,春大雪,民僵死。
1604年,北京、保定、辽东、山东、陕西、凤阳报水旱灾。
1606年,全国大水,江苏淮安等县,正月雨雪甚。海南琼山,冬大寒,百物凋落,六畜冻死。
1607年,又是全国大水。陕西西安、凤翔等地,五月申戌大雹。福建邵武,冬十二月,大雪,大树丛竹尽折。
1608年秋,自江淮以北如陕西、河南等地,旱魃为虐,赤地千里。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 各地大水泛滥为灾。
1612年,是年山东、河南蝗灾,南方大水。河南淮阳正月寒冰,大折树木。江苏淮阴,元旦大雪,深数尺,牲畜冻死不计。
1615年,是年三月至七月,不雨,民情嗷嗷,多逃亡者。盖自京畿、河北以至山东三千里。
1616年,是年春畿内、山东、河南、淮、徐,大饥。七月陕西旱,江西、广东发大水;河南、淮南、扬、常、镇蝗灾
1618年-1621年,全国天气持续由水转寒。河北清苑、容城等地,春三月,风雪异常,行人有冻死者。各地普降大雪,南北河冰,车马可渡。 1621年,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普降大雪月余。汉水冰冻,冰坚可渡。
1622年,气温回暖,安徽舒城大雪,自冬历春深逾丈,穷民冻死者甚众。
1624年,河北卢龙、迁安、玉田,秋八月望,大风雨,冻死人民甚众。
1628年,上海松江连续三年见雪。陕西冬木冰,户县、周至,三伏无雨,冬大雪,牛羊多死。
1630年-1632年,大寒,多地大雨雹。湖北广济,大雪雷;雪雹冻死人畜无算。
1634年,江西、河南、云南大旱。安徽野鼠数百万自北渡江而南。广东雪灾,粤北正月大雪数日;从化、韶关两地雪深一二尺。
1635年,北旱南水,飞蝗遍野,多地大饥。
1638年-1639年,夏两京大蝗。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海南等地大旱、大蝗。
1640年五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大蝗、大饥;浙江、三吴大饥,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
1641年-1642年,全国大旱、大蝗、大饥、大乱,人相食,饿殍遍野。
1643年,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
看到了吗,几乎年年受灾啊!
在古代,小农经济是相当脆弱的,接连的天灾,对明朝的打击无疑是致命。
2、人祸更甚;
然而,百姓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无情的天灾,更有可恨的人祸。自万历怠政以来,明朝的国家机器迅速腐败。及至天启,又爆发东林党和阉党的党争。
东林党人都是些伪善者,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建议朝廷广开言路,实则是士绅阶级的代言人。他们阻止明朝廷向江南富商收税,罔顾广大受灾百姓。还肆意兼并土地,使得破产农民再无立足之地。
而阉党虽然提倡收税,但他们更多是贪得无厌的污吏、酷吏。他们不仅受富商的税,更将魔掌伸向广大老百姓。而且朝廷收一两,到他们那里就会变成三两、四两。使得本就饱受天灾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抗清战争消耗了大明巨额的军费,而且辽响缺口还不断增大,使得本就拮据的明朝财政变得入不敷出。让明朝开始不断向本就破产的老百姓加税。明朝末年,多次加派,使得各地到了无税可征的绝境,陷入恶性循环。使得各地百姓蜂拥而起,李自成、张献忠等闯军遍地都是。
百度搜索 南明火枪队 天涯 或 南明火枪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