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南明火枪队 天涯 南明火枪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鉴于日军的鸟铳威力强大,为此,很多明军在战前准备了高七尺、阔一丈二尺的大绵被,以遮挡弹丸。然而,根据宋应昌做的试验,日军鸟铳在八十步之外,能击破二层湿毯被子,在五十步之外能击破三至四层湿毯被子,可见绵被遮挡弹丸的效果有限,故此,宋应昌建议入朝将士临阵作战时,要在敌营四百步之外施放大将军炮,等到日军鸟铳射完弹丸之后,再向前进军。(这里的鸟铳铳管长达三尺,用三钱铅弹、三钱**)
也就是说用配硝一钱二分的**、铅铁弹子二钱、长约三尺的鸟铳能在三十步内破甲,五十步能杀死不披甲目标,百步则没有杀伤力了。而三眼枪每筒长一尺三寸,使用**二钱及一钱五分的铅弹,威力与鸟铳应该相差不大,应该也能在二三十步内杀伤披甲目标!在三十步之外,三眼枪的三发子弹就算打不穿骑兵的重铠,也能在五十步之内重伤不披甲的战马。(有些资料提到三眼枪打靶距离为八十步。铳管仅长一尺的’熟铁’三眼枪:平发则力仅及五十步。)
明军在近身战中使用的是一种拥有着惊人威力的被称作子母枪的火枪。对于子母炮,参加碧蹄馆战役的武士们是如此描述的:“共有三个枪口。三个枪筒相连。可自由选择发射一次或三次。”骑马的武士手拿长柄火枪。柄长六尺有余,带有长约一尺的枪身,,其上插有刀刃,故枪身分为两部分,一旦靠近武士就会开枪。(即快枪)他们的衣服外层是红色的毛毡,里层用铁链连着一块被切割成大约三寸四平方米大的钢片,有着像道服一样长长的下摆。盔甲是用磨白的钢制成,护臂也是钢制,刀枪不入
步下用三眼铳能够在25码(22.785米)的距离上进行精确的射击,也能够击穿骑士的锁子甲,虽然锁子甲能够有效防御刀的攻击。三眼铳能够有效的让骑士失去作战能力而更容易被杀死。它不能打穿骑士的板甲,但依然在中程武器中占据优势。
最好的武器--三眼铳没有取得最多的击杀数,但如果没有三眼铳的辅助,刀无法取得如此多的击杀数。
(马上)步兵的三眼枪每铳只著铅子一个,在八十步内平放发射;明朝骑兵的三眼枪由于马上发射命中率低,为了提高命中率,有时用的是散弹“每铳著铅子二、三个”,在三四十步内发射,但马上步兵一般都会下马结阵放三眼枪,如果来不及下马,就各按队伍条为长营轮番更打且战且行,有进无退。三眼枪若单独使用时是连发的;与鸟枪配合时,有时为了弥***火力弱的缺点,是齐发三弹的,有时为了加大近距离的杀伤效果,每铳管用二三个铅子。三眼枪可根据战场情况选择是否将三条引线并在一起,连发还是齐发。(很多人虽知道三眼枪可连发、齐发三弹,但却没想过三眼枪在什麽情况下连发、齐发三弹。)
每队造十五人为三眼铳手,四人为大炮手。火炮故虏人所忌,然今习闻而巧避,每见放了,却才装药,虏便突来冲屣,故必十五人为三叠,便递入药,可以接放。又多用纸爆,先后混之。此引申前人之法,亦多方误敌之意也。(在明初,有些敌人在临战时伏在地上听声,等明军的铳响过之后,便跃起突阵。因此,明军开枪前后,会在附近连放三五个爆竹,真真假假,使敌人无所适从。)
第六。校刀棍
正所以比敌马讨一寸便益之物也,俱用大棍。教师之法,一打一戳,余皆花法也。只专刺马腹、人喉、马眼、人面。听中军竖红高招,刀棍手俱集中军听候,亦照前备二项木棍。听擂鼓,骑马飞驰,向短根戳一下,即戳马眼、马腹也。次将长棍截一下,即戳贼喉、面也。先将锋炭染黑,或以灰刷白,中者为止。务要戳入重,拔出速,不然不得戳第二下也。
第七。校大棒
听中军立起蓝高招,各棒手俱集听候。每队备短枝一根,长一尺,长枝一根,长四尺。禀安讫。兵以六人为列,听擂鼓,飞跑向前,一齐打去。先打短一下,如打马脚同。又高打长棍一下,如打马头同。赏罚例与刀棍同。
三眼铳的使用
一直到万历末,三眼枪在明军中的使用并不普及,只是快枪、神机枪等单管铳的辅助火铳。万历二十三年,“三眼枪”配发辽东--《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三年三月庚子:“工部覆蓟辽总督孙矿、抚按李化龙、宋兴祖所请,戊字库旧贮盔甲、弓箭、撒袋及京库旧贮三眼枪快枪,合行量给,以济军兴,他边镇不得援以为例从之。”然而,即使如此,辽军在万历二十年之后几年,“三眼枪”的使用也不普及,包括李如松征朝鲜时,出征辽军的火器使用就非常少--《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庚寅:“锦衣卫镇抚周仁卿陈破虏在用火器:昔从提督李如松征倭,见辽兵归阵止携弓箭、短刀,未谙火器之用。请给敕谕浙江巡抚,容职往彼处挑选各营火器手精兵三千员名,各带鸟嘴铳、三眼枪等件,借府州县未解钱粮为安家盔甲等费。”辽东地区开始较大规模使用“三眼枪”当在万历末女真人崛起之后--《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六年六月癸亥:“兵、工二部议:以库贮盔甲并铜铁大小佛郎机、大将军、虎蹲炮、三眼枪、鸟铳、火箭等项,委官挑选演试,解赴辽左。”至天启朝,“三眼枪”的制造和使用规模才开始扩大--《明熹宗宝训》卷4天启四年八月戊申:“谕督师辅臣孙承宗:佛朗机二十副,内提炮八十个、三眼铁铳五百杆。”《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三月丁未:“圣谕:……简得军前灭虏应用神器等件钱粮:头号发熕三位,二号九位,九边神炮二百位,虎蹲神炮二百位,头号佛即机一百位,二号佛郎机一百位,铁涌珠炮一百杆,铁连珠炮一百杆,铁三眼铳一千杆,各随用什物全**二万斤。”《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二月乙巳大学士黄立极等题:“……二号佛郎机二十位,三眼铁铳五百杆,随用提炮什物全盔五百顶。”至崇祯朝,“三眼枪”的制造和使用规模越来越大--《崇祯长编》崇祯二年二月戊戌:“大同巡抚张宗衡疏言:时道臣宋统殷造红彝大炮一门,外臣陆续督造精好三眼抢一千余杆。”《崇祯长编》崇祯二年十月:“大同巡抚张宗衡疏言:臣请鸟铳五千杆,又臣新造三眼枪五千杆。”最后三眼枪替代了快枪、神机枪等单管铳,成为主战火器。
明末时,辽东各镇几乎都以三眼铳作为制式装备,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普遍装备着三眼铳。根据辽东镇于1630年的编制,正兵火器营的基本战术单位”队”,即是全装备三眼铳部队。
正兵枪手四百名分为四方,每方一百名,百总统之,共百总四人。每总分为四队,队二十五人,队长统之,共队长十六人。每方大炮十位,四方四十位,一炮二人,共炮手八十名。每方三眼枪八十杆,四方三眼枪三百二十杆,共枪手三百二十名。每枪十杆间大炮一位,共大炮八位,余二位设于营门。车营既苦无军,若前无障拒又不得施火器之用,每方且安拒马枪八十架,四方共三百二十架,行则带于枪手,马上驻则以铁锁环之,此方营也。其中子营以协营门,下人役二百名,内丁一百名,中军内丁五十名,共三百五十名,分十四队,羽翼主将即兵法所谓握机也。
其射打号令掌,一声号各枪手上马,二声号各挨队伍站立,三声号各照队伍前行。遇敌掌喇叭即止,点鼓下营,枪炮手各按队伍摆列,先列拒马枪,次大炮及三眼枪,摆列齐备。摔响钹一声鼓止,如遇贼冲,一阵击金一声,枪手点放三眼枪一孔,击金第二声点放第二孔,击金第三声点放第三孔。如遇贼三连冲不止则连声击金枪炮更番装打不绝。则退起营,掌号一声收拒马枪及枪炮入队,二声号上马,三声号条队前行。若追袭之际,卒遇逹贼不及下营,枪炮各按队伍条为长营轮番更打且战且行,有进无退焉。(’逹’是“达”的讹字。)
若与贼持久,欲使炮声不绝,则以四炮为朋,每方二朋,四方八朋,共炮三十二位。每朋马兵十六名,骡四头,八朋共马军一百二十八名,骡三十二头。一朋十六人之中选能干有眼力者一人看苗头,选有胆气者一人点放,选手疾者一人安火线,选便利者一人装**,一人装大小铅子,再选有力者专管捅炮二人,一炮共八人,余三人捉马骡看苗头及点放,二人在营前不动,装完候放之炮,在见放炮后之左安火线装**铅子,三人在装完候放炮之后,放过候装之炮,在装炮三人之后各专一事不许错乱,各按方位不许那动,轮流装替更番打放庶循环不绝。每朋布药袋一筒,木马二十筒,皮条串带装**之人司之,大小铅子袋一筒,木手捶一柄,铁通杖一根,皮条串带装铅子之人司之,火线袋一筒,铁锥二把,小刀一把,皮条串带安火线之人司之,火绳点放之人司之,支炮木马厚薄不等三四十筒,皮条串带看苗头之人司之,平居’稽’查庶临事无误。
一、练火器  古人制造各样火器俱足御虏,然营中所便奇巧莫过鸟机,不过以之歼渠魁之用而已。其催锋陷阵凶狠无过灭虏炮,简便无过三眼枪,第临阵张皇之际,岂暇细认照准星,只要演得苗头不低不高,临事点放得齐,后边装替得快,装不误打,打不误装,更番熟习如雨不绝,斯为得法。故演三眼枪之法,无论车步,编成队伍,队长鸣角一声,一眼齐响,后响及点放不着者,伍长记定事完责处,又鸣角一声,二眼齐响。三眼响尽,装这亦完,如此更番庶不误事。一队合之一总,一总合之一营,众心齐一毫无差参,斯为闲习。又择坚厚土墙,一堵石灰画一横道,高如人胸,宽止一尺,八十步外对打即可演习苗头,又可不费铅子。至于灭虏大炮更要忖定苗头,如炮口前高一寸,百步之外应高几尺,二百步之外应高几尺,量贼营远近,度地势高下,酌量的确,方不虚发,又须人器相习,庶无震恐。顾火器麋费既多,乍生点放不易,往往畏难惰懒,动以混乱烽火为辞,平居既不相习,临时手足无措,火门涩锈,**蒸’痗’,铅子既不合堂,苗头又无定准,或点而不着,或着而不响,或响而不准,如此却归罪火器无益营伍,火器能言亦当称屈。其演放火炮之法,须择远僻之处,或前临土城,或面对山冈,上刷石灰以便认识,月演二次足矣。火器火门**火绳铅子药线药袋药’鄨’等件各该千百总、队长、伍长时常查考协营,不时点验本道’稽’查之法,亦如骑兵焉。(’鸟机’很可能是鸟铳,’渠魁’是首领;头领。)

百度搜索 南明火枪队 天涯 南明火枪队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南明火枪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喜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王并收藏南明火枪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