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欧游小记 天涯 或 欧游小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为什么之前有那么多宏大的教堂,我却一个都没去呢?因为我在期盼着今天的重头戏啊!
没什么好说的了,开路吧!
早上出发后,我们一路奔着科隆而去。
科隆,德国第四大城市,但是我们前去并非是因为这个,而是为了它地标性的建筑,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对没错,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完工,刚刚完工就迎来了自己的七百周年庆典。
怎么样,传奇不传奇?惊喜不惊喜?
其实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打算来这里,还是一天晚上,负责做攻略的老爸陪着我们母女去吃冒菜,老妈提出来的。
后来一看,感觉这里非常值得一去,并且也正好顺路,那就安排进来吧!
就这样非常草率【不是】的决定了参观这里。
赶了一上午的路,于接近中午时顺利抵达科隆市。
等等,科隆,真的是德国第四大城市?这个规模是认真的吗?
虽然说来之前就了解过,科隆市**为了突出大教堂至高无上的地位,禁止建造比大教堂高的建筑,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往地下建,据说地下都能建四五层,但真的是……其貌不扬。
算了不重要,反正我们本来也不是奔着现代化建筑来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大教堂,这样正好方便我们找了。
把车停好后,我们开始向科隆大教堂走去。
没过多长时间,就站在了大教堂前面。
教堂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它是由两座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自1864年科隆发行彩票筹集资金至1880年落成,它不断被加高加宽,而且建筑物全由磨光石块砌成,共16万吨石头如同石笋般建筑而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尖塔。教堂外型除两座高塔外,还有无数座小尖塔烘托。双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
整座教堂一片灰黑,只有少部分地方洁白如象牙,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反差异常强烈。
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大教堂建成仅160多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用莱茵河的水给双塔"洗澡"。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毕竟比原来清新了许多。后来市议会知道了,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座用磨光大理石砌成的大教堂,其内外雕刻物皆似鬼斧神工之作;教堂那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鲜艳缤纷的彩色玻璃,精致的拱廊式屋顶以及凌空升腾的双塔皆气势傲然。
整座教堂呈现出浓浓的德国传统文化氛围,一座又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塑带着自己深长的意味,华丽甜美的哥特风在发黑的墙面的衬托下显得优雅而高贵;每一根支柱,每一处尖顶,都经过周密而细致的计算,契合的完美无缺。
我们踏进了教堂内,霎时间便震撼于其华美壮丽。
科隆大教堂的设计特点在于无数高大而直达屋顶的,粗壮的石柱,每一根石柱上都镶嵌着精致细腻的雕像,直上直下,干脆利落;每一处门窗,每一处拱门,每一处吊顶,无不精雕细琢,花纹繁杂而不显凌乱,令人赞叹不已;教堂内部极高,仰望穹顶,一连串的尖拱窗驮着陡峭的屋顶,整座教堂显得清奇冷峻,充满力量。
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流光溢彩的彩绘玻璃,据说只使用了四种颜色,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刻画的人物情景栩栩如生,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使教堂更加**神圣。
在教堂的祭坛处,摆放着名为三圣王金棺的中世纪黄金匣,由黄金和宝石组成,金光闪闪,富贵无比。
教堂里有些昏暗,但在一些角落里,点点火光跃动着,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那些铁架子上,摆满了正在燃烧着的白色蜡烛。
旁边放着铁皮箱和未点燃的蜡烛,投点钱进去,金额随意,便可点燃一支属于自己的蜡烛,而钱则会捐给贫困的人们。
一盏盏微光出现在黑暗中,或是被轻轻的安放在架子上,或是被主人拿在手中,加入人群,淌向远方。
像是一个个灵魂,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最令我感到惊奇的在于,未知的年代,人们到底是怎么建造起这样一座宏伟壮观的世界奇观的?
整个建造工程前后跨越六个多世纪,它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若非19世纪的复古风席卷欧洲,那么这栋哥特式的经典之作恐怕永无完工之日。经过了七个世纪,它先后的建筑者都持有同样的信仰,而且绝对忠诚于原定计划。大教堂工程规模浩大,至今仍保存着成千上万张设计图。其建筑期长达632年,?堪称世界之最。
尽管条件艰苦,工期紧张,但设计师们并没有丝毫马虎、在不具备现代几何学和力学知识的前提下,对于每一个细节部分,设计师们都反复研究,边试验边建造。甚至在没有统一的尺寸标准的情况下,那些不知名的伟大的建筑师们索性亲自去搭建模型和制造实物,为的是一次成功。
在工程进展到了后期阶段,由于经费紧张再加上地区主教之间争权夺利,许多参与施工的人几乎就是靠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去完成本职工作的——他们笃信上帝,希望能造一座人间天堂请求上帝的赐福。
——换句话说,就是信仰的力量。
他们在为自己的信念战斗,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他们是最值得记住的人。
离开科隆大教堂,我们决定去教堂前的那条步行街逛一逛。
结果我们三个女子一头扎进香水店里,不出来了。
老爸和爷爷就在外面默默的抽烟等我们。
最后果然还是买了香水,4711。
德国科隆作为香水之都,4711更是和法国香水叫板的王牌。
名字叫做“奇迹”,味道淡雅清新,是我喜欢的风格。
最后的最后,我们回到了莱茵河畔。
这是在德国的最后一站了。告别莱茵河,我们也就告别了德国,正式进入比利时境内。
宽广的河面水波浩渺,清澈见底;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大桥上有火车穿行,一片生机勃勃。
最后再看一眼,转过身,向地下车库走去。
是时候说再见了。
再见,德国。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重逢。
驱车上路,赶往两百多公里外的布鲁塞尔。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了位于静谧街道上的住宿点。
顺利拿到钥匙后,大家带着忐忑不安地心情进入了房间。
本来老爸就告诉过我,他订这个房子后才发现是“地下室”,就连房东都劝他要不要考虑一下退订,因为房间比较旧;老爸老妈商量过后觉得要不就这样吧,这才没换地方。
但其实说它是地下室都有点冤枉人家了,布鲁塞尔的房子都喜欢建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露出小半截窗户,就被称呼为“地下室”,其实房间很棒,虽然看上去旧了一点,但到处都干净整洁,看起来就很舒服的样子。
总的来说,我很满意。
不过由于房子是公寓类型的,街区上没有停车的地方,所以老爸老妈把车开到提前订好的停车场停起来,反正明天也用不着,等后天需要的时候再去取就行了。
本来还说要大家一起去超市来着,结果等他们回来时察觉时间来不及了,于是打电话联系后决定我们说需要买的东西,他们去就可以了。
回来以后老爸表示,别说回来找我们一起去了,就是他们俩赶到时也是像上次在慕尼黑第一天晚上一样,勉勉强强进去了,其实里面都开始赶人了。
不过总算是把需要的东西都抢到了,不至于断粮。
我就纳了闷了,你们都没有人晚上逛超市的吗!那么早就关门,还赚个啥钱啊!做生意还请认真点好不好!!!
第二天早上,当我看见那些一直到中午十二点都不开门的店面时,我陷入了沉思。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老爸老妈出门的这段时间,我又细细的帮姥姥写了一份行程单,保准她回去和照片一对就知道去了哪,想啥时候回忆就啥时候回忆。
姥姥看起来也很开心,小心翼翼地收好。
晚上,我开始和退税做起了斗争。
没想到,这次买的东西竟然还能够退税,这事以前可没干过啊,得好好研究研究才行。
怎么填退税申请表,怎么办理,分为哪几种,都是问题,都得一个一个想办法解决。
加油!我可以的!
那边的老爸晃了晃已经空了的文件袋,笑道:“这是最后一份住宿订单了呢,看,空了。”
那个袋子,我记得来时装的满满当当,是我们全部二十天的住宿订单,这么快就空了?
是啊,出来也好长时间了,快要结束了。
总觉得好不可思议啊。
记于2019年8月10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百度搜索 欧游小记 天涯 或 欧游小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