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我从宋朝来蹴鞠 天涯 我从宋朝来蹴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一章 大宋往事——战火烽烟雍熙北伐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灭北汉之后,杨业被北汉后主劝降投奔大宋。宋太宗欲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地,于六月顺道从镇州(今河北正定)北上击辽,结果未能如愿,大败而归。
当时的宋辽两国边界线,东段在今河北境内,西段在今山西境内。今山西境内是沿今恒山、雁门山、云中山、芦芽山一线为界,其北部即为辽国统治。辽国常常派兵南下袭扰,今太原及其以北的忻州、代县等地,首当其冲。为阻御辽军,宋太宗又授杨业知代州(治今代县)。杨业在辽军可能出入的要道修建边寨,到年底,建成阳武寨(今原平市西南)、崞寨(今原平市崞阳镇)、西陉寨(今原平市西北)、茹越寨(今繁峙南)、胡谷寨(今代县东北)、大石寨(今应县南)等6寨,加强了防御阵地。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辽国皇帝景宗耶律贤,亲率骑兵10万余人进犯雁门。当时杨业下辖军队,仅有代州一州的厢军和数千禁军。面对10倍以上的敌人,杨业沉着冷静,充分依托有利地形,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雁门山峡谷险峻狭窄,两侧为悬崖峭壁,在长达几十里的山谷中,10余万骑兵驰进困难。据此,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率兵阻断峡谷南口,自己亲率数百精骑,自西陉(雁门关峡谷西侧,傍西陉山)绕出雁门关北口,向在峡谷中行进的辽军后军发起突袭。
只见宋军当先一人青衣白马,生的是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皮肤呈古铜之色,左手手持官家赵匡义所赠之震天弓(此弓据传为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所用之弓,没有两石之力是拉不开此弓的,后民间得之献于大宋皇帝,宋皇又赠与于国有镇辽之功的杨业),右手从背后箭筐之中抽出5只箭来,此子乃是杨业第七子杨延彬是也,素有七郎八虎之称的杨家七郎,枪棍刀剑样样精通。此时辽军根本没有料到宋军会在这里出现,顿时惊乱,杨七郎此次发箭,却是5箭齐出,箭无虚发,而后朝后一笑,大喊道,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八弟,看我的连珠箭如何。几兄弟相视一笑,这老七刚满14岁还是个孩子玩心很重。辽兵见状大惊,若论大辽箭法第一者非耶律休哥莫属,但也只是传闻中的5连珠,5连珠真实的射术今天是第一回见到。但却是对面的敌军先锋小将。杨家八子今日随父一起上阵,其余七子虽不能5连珠,但箭法也是出神入化,再加上后续骑兵陆续的进行抛射,辽兵后军倒下一大片。此时辽军主将耶律斜轸发觉后军一阵骚动,拔转马头准备看个究竟,却见一青衣白马小将,接连3次发箭,次次5连珠,耶律斜轸心中大惊,瞳孔一缩,不好,只见一杆楊字大旗从后军所在之处飘来,而此时辽军首尾不能相顾,耶律斜轸终于明白之前心中不祥的预感到底是什么了,杨业善守是因为兵力不足,不得已为之,若军队数量足够,他也善于主动进攻出奇制胜的。在这狭窄的山谷之中骑兵无法有效机动,现今在这谷中被围,只有突围出去,才不致全军覆没。然大批战马受惊,混乱中只能是自相践踏,失败乃是一定的了,此时只能损失减到最小。耶律斜轸不愧为当世名将,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此时大喝一声,萧达凛何在?
萧达凛回道:“末将在。”
只听耶律斜轸吩咐到:“萧达凛领3000皮室军断后,传令兵领命,放狼烟与耶律高十知晓,叫他务必整顿军马,在此谷外接应我军,其他将领听令,各率部众有序撤离,有违此军令者军法处置。。。。。。。
杨七郎第一个从冲入敌军后阵,挂好震天弓,拔出芦叶枪,此枪长约一丈三,枪尖所到之处见血封喉,如有狼入羊群,无有一合之力者。七郎杀得兴起,抬头看到辽军中军大旗,此时离辽军中军大旗直线距离不到500步,这个距离辽军主帅脸庞轮廓都看得清清楚楚。耶律斜轸也看到了七郎,七郎枪尖一指,指向了耶律斜轸,对准方向就向这边杀来。耶律斜轸只觉后背一寒,这小将眼神似乎在告诉自己,会马上来取自己性命,人生第一次主动躲开了与人对视的的目光。然后冲萧达凛大喊道,挡住宋军先锋,而后有序撤离,不得自乱阵脚,便跟随亲兵向安全的方向撤离。七郎在父亲营帐里见过辽军统帅的画像,因此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向那人所在方向杀去。眼见此人要跑,七郎长枪一抖,使出一招横少千军,将附近辽兵扫开。催动战马提速,奈何人太多速度也提不快。此时距离耶律斜轸还有300多步,这个距离也是人力弓箭的杀伤力极限了,七郎心中大急,取下震天弓,对准耶律斜轸一箭射出,说时迟,那时快,萧达凛早就注意到了七郎的动作,见到这青衣白马小将取弓,他也取下2石硬弓,叮的一声,七郎射出的箭尽被萧达凛一箭拦下。见耶律斜轸跑出更远距离,七郎心下更急。背后箭筐里摸出5根箭,5箭齐发,这边萧达凛也不愧为大辽真正的第一神箭手,也摸出5根箭,一一将七郎射出的箭拦下。七郎侧头看到了一旁放箭拦截的萧达凛,心头火起,摸出6根箭,准备来个6箭齐发,这绝技只是练了没有多久,还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萧达凛见状摸出7根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七郎射来,七郎调转箭头也朝萧达凛这边射来,两人几乎同时放箭。然而萧达凛却多出一根箭来,七郎感觉迎面一股风吹来,牵着马绳一个鹞子翻身,堪堪躲过这一箭,但还是在左脸处抹了一道伤口来,鲜血顺脸下流。七郎这才意识到遇到真正的高手了,射箭之人,真心可恶。可惜,让对方主帅逃走了。七郎提起芦叶枪就冲着萧达凛和他的皮室军冲去,这一箭之仇一定要让放箭之人付出代价。
通过萧达凛有条不紊的调整,和大辽3000断后皮室军的引导,混乱的辽军有了一定的秩序。但是,随着宋军包围圈越来越紧密,以及杨业率领的精骑的冲杀,辽军也只能撤走大部分精锐军队,其他部族军队基本上管不了了,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七郎也不知道杀了多少辽军,但眼前的辽军皮室军战力比之前的部族军队强了很多。萧达凛心中也是一惊,想不到大宋年轻将领里面还有射术和马上功夫如此了得的人物,自己是在箭术上淫侵30多年才有这样的成就,6连珠也是最近才渐入化境,而6连珠是在自己30岁左右才练成,这少年年龄最多不过14、15岁,若留下此人为大宋效力,假以时日必为大辽一大祸害。想到此处,萧达凛心生一计,若不能擒获回去为大辽效力,以自己的能力,绝对可以把这少年人性命留下。
萧达凛故意假装箭术不敌,引逗七郎深入其所在中军。七郎粗出茅庐不知有诈,一心想干掉这个阻挡自己射杀辽军主帅的人。杨业率军冲杀,抬眼一看七郎单枪匹马冲入敌中军大阵,心道不好。8个儿子中六郎延昭(史书记载,杨延昭实为杨大郎,古时辽人崇拜北斗七星,辽人相信其中第六星为辽人克星,由于杨延昭经常击败辽军,被辽人认为是辽军的克星,由此才误传杨延昭为杨六郎,本书为表示对写《杨家将》这位古代作者的尊重和敬仰,就按照历史小说顺序写,而不是按照严谨的历史记录里的排序写了),深得自己军事上的遗传,于是叫延昭领军继续冲杀敌军后阵,自己则领四郎、五郎两个武力值最高的儿子领一部分精骑去敌阵中军寻七郎。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七郎终于追上萧达凛,只见对面这辽将生得孔武有力,留有辽人特有的头型,八字胡,羊角须,鼻孔朝天,双眼炯炯有神,那身特制的盔甲穿在身上感觉很不协调,手持一9尺长狼牙大棒。萧达凛也惊讶,这宋军小将生得是唇红齿白,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弯弓射箭之人。萧达凛也不退避,叫左右闪开,自己亲自来称称这少年郎的斤两。然一交手萧达凛就感觉对面力道十足,若再过得几年,说不定自己还真会落入下风,而现在却是嫩了些。况且这马战一力降十会,对面少年郎跟自己硬碰硬绝对过不了30招。而七郎这边普一接手就感觉对面力大无穷,这才对了20几招,虎口就已经隐隐做疼。得想个办法脱身才是。七郎大喝一声,弹开萧达凛的狼牙棒。纵身一跃,从马背上跃起。枪尖空中轻点几下,萧达凛举起狼牙棒格挡,却挡了个空,七郎这招实乃梨花枪中的一招虚招名唤引蛇出洞,枪杆趁力道未老,往后一缩,而后再一变向,枪尖直取萧达凛小腹,萧达凛心中一惊,狼牙棒顺势往下想阻挡枪尖。然而七郎枪尖顺势再往下,让狼牙棒借不上力,枪尖扎到萧达凛战马脖子上,战马长嘶一声,萧达凛狼牙棒同时也砸中了马脖子,战马哪里又受得了大辽第一猛将这千斤之力?萧达凛这一狼牙棒下去,心道不好,战马玩完了,此时萧达凛反应极快,一个闪身,就从马背上跃下来,狼牙棒杵在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坐骑倒在地奄奄一息。此时萧达凛知道自己还是小看了大宋这员小将临敌应变的能力。萧达凛用生硬的汉话说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只是你这招太阴险,不是大丈夫所为,胜之不武。本将军不杀无名之辈,报上姓名,留你全尸”。
七郎笑一笑说道:“本将乃杨业杨将军账前无名小卒,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你都不懂吗?对面大胡子听好,赶紧给你宋国爷爷报上姓名,否则死无全尸”。
萧达凛笑着说道:“黄口小儿,本将军不与你做口舌之争,左右听令,放网”。
七郎此时心中一惊,才发现自己眼中只有这个辽国大将,忽略了身边都是辽人。只见天上飞出一张大网,将自己和战马都罩住了。
萧达凛此时大笑,“黄口小儿,本将军说你是个嫩头青吧,居然敢一个人跑来我中军捣乱,你以为你是赵子龙转世吗,也想杀个几进几出吗?看在之前你耍诈胜我一场的份上,只要你愿意归顺我大辽,本将军必然保你荣华富贵,要什么有什么,如何?”
七郎愤愤说道:“大胡子你才耍诈,用阴招,这是大丈夫所为吗,有种咱们再来比过,要我投降你们辽人,你不如杀了我。”
萧达凛笑着说道:“黄口小儿,不识抬举,左右听令,放。。。”。
此时外围传来破空之声,一阵箭雨直接射倒了几个正准备放箭的辽军弓箭手。随后一个声音传来休伤吾儿,又是一阵箭雨辽军弓箭手又躺下一堆。萧达凛心中大惊,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大辽的老对手杨业来了。看来这小子是杨业的儿子,果然虎父无犬子,得逃命要紧了,绝对不能让这老匹夫缠住,再迟疑估计就走不掉了。萧达凛翻身骑上另外一匹战马。经这一吓,也管不了杨七郎的死活,更加忘记了大辽未来的对手还被自己罩着了。安排好手底下皮室军断后,溜之大吉方为上策。
七郎趁其人慌乱,扯开网子,一摸箭壶,只剩下一根箭了,眼看这辽人要跑出射程,取下震天弓对准萧达凛撤退方向就是一箭,萧达凛后背一凉,凭着多年战场经验从马背上躲到了马肚子下面,自己躲过了这一箭,但这一箭射中了前来接应自己的另一支皮室军耶律休哥的儿子耶律高十……………
耶律休哥看着白布盖着的儿子,拉开白布,只见箭头透胸而过,耶律休哥闭上了眼睛,双手握拳,手上青筋乍现,血管几欲爆裂,那心中炙热的愤怒,复仇之火在燃烧!此时耶律斜轸走了过来,逊宁老弟(逊宁是耶律休哥的字)是老哥对不住你,没有照顾好十儿。耶律休哥缓缓说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十儿战死沙场,是他应有的归属,韩隐老哥(耶律斜轸字韩隐)休要自责。”
而后自己亲自动手拔出箭羽,只见箭头上刻有字:杨延彬之箭,专射辽狗!耶律休哥仰天长啸:“杨延彬,杨业之子,不杀此人誓不为人。”……………
杨业看到七郎,全身是血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的说道:“七郎,以后不可再鲁莽,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个人勇武在大战中没又太多的用处,为将者需要审视全局,需要将兵力用在最该用的地方,回去面壁思过,默写《孙子兵法》10遍,若不是我发现得早,明日你可能就看不到太阳升起了,若有闪失叫为父如何回去跟你娘交代。以后切记,不要让你的父母兄弟担心你。”
七郎看看四哥和五哥,想想自己今日的冲动,也是心中一阵阵波澜,感到后怕。回答到:“孩儿谨遵父命,再不敢鲁莽了。”
此役,杨业“出奇制胜”,取得“以少胜众”的巨大胜利,给辽军以沉重打击。之后,杨业又在要地增修楼板寨(今原平市西南)、土墱寨(今原平市北)、石趺寨(今原平市西)等,边防更为巩固。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辽国又分兵东、西、中3路入侵大宋,其东、西两路分别在今河北、陕西境内,中路仍在雁门。入侵雁门的辽军又被杨业率所部打败,杨业屡败辽军,智勇双全,被辽人誉为“杨无敌”。杨业八个儿子也在这些战役的历练中成长起来,大郎、二郎、三郎总规中矩,四郎鬼点子多,五郎武艺超群性格仁慈,六郎延昭军事才能最突出性格沉稳大局观强,七郎最勇武马背功夫了得,枪法独步天下,打仗最具灵性,八郎步战武艺最高。
公元986年(北宋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采纳大臣意见,乘辽国圣宗帝年仅12岁即位不久,太后萧氏专国政之机,出兵北伐,以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地,宋军分为东、中、西3路,先后出动,向北进击。其中西路命潘美为云(今大同市)、应(今应县)、朔(今朔州市)、代等州都部署,杨业为副,王侁为都监,刘文裕为护军,兵力数万人。于二月出雁门关,宋军连续攻克寰、朔、应、云诸州后,各派兵防守,杨业率部还屯代州(今代县),潘美率部东进,准备与中路宋军会师。东路由于宋军被辽军大败,死伤数万人。宋太宗急诏潘美和杨业迁云、应、朔、寰4州居民及吐浑部族南下,分置河东(今太原)、京西(今河南郑州)等地。潘美、杨业正组织居民南迁未已。辽军占领寰州,兵锋正盛。杨业据此情况,认为不可与辽军死战硬拼,但潘美、王侁等却主张大张旗鼓与辽兵对抗,攻打寰州,掩护四州居民内迁,反对杨业的意见,并斥责杨业怯懦畏敌,诬其阴怀异志。在被威逼诬责之下,杨业不得不率兵北上攻打寰州。杨业深知此行必败无疑,仍想尽量减少损失,求侥幸于万一,出战之前特别约定潘美、王侁等在陈家谷口(今宁武阳方口陈家沟)两侧布置步兵强驽,待杨业转战到此地时,以两侧步兵夹击辽军,加以援救接应。杨业孤军从代州出雁门,北攻寰州。在途中与耶律斜轸所领辽兵相遇。耶律斜轸发誓要为几年前被杨家七郎射杀的耶律休哥的儿子报仇,因此辽军发了疯一样四面围追堵截杨家军,杨业率领杨家军奋力杀敌,其八子延玉战死,淄州刺史王贵和岳州刺史贺怀浦亦战死。杨业突出重围,退至狼牙村(今朔州市南)又被辽军追至。
七郎捆着八郎的尸体在自己背上,与众兄弟列于杨业身后,此时仅有不到500杨家将亲兵跟随。杨业看向兄弟七个,心中不免悲愤。或许这次注定自己走不了了。八郎已经战死,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已经成亲,五郎、六郎也已经定情亲,就七郎八郎亲事还未有着落,现在八郎已经战死。所以得想办法让几个儿子出去,他们都还年轻,不能折在这里。
杨业收起忧伤的面孔,转身面对7个儿子及其他将领军士,说道:“儿郎们,咱们现在已经快到三军约定汇合的地点,虽然我等誓死杀敌,奈何援军未至,此次出战任务已经完成,我等对得起大宋江山社稷,对得起官家了。现在听我号令,大郎带领其余将领及可战勇士突围出去,余下重伤者及无法行走者与本帅行至陈家谷固守待援。尔等突围出去后去雁门关搬救兵,然后再护送八郎尸体回家。大郎、二郎、三郎、四郎随救兵再回来援救我等,五郎、六郎、七郎直接护送八郎尸体回家报平安,回家后告诉你们的娘,不要担心为父,为父在这里等待你们的援兵。听命行事,不得延误,有违军令者,军法处置。”可七兄弟都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时刻,留下几乎是死局,而后同时下跪,异口同声的说道:“请父帅收回成命,孩儿等人恕难从命,愿与父帅共存亡。”外围的兵士及其他将领也七嘴八舌的说道,请将军收回成命,我等愿与将军共存亡。
杨业此时虎目含泪,心道潘美、王侁误我战机,我杨家一门不可都折在这一场。于是拔出佩剑,对准自己脖子,缓缓说道:“你们这是想逼死本将军吗?大郎立刻马上带领还可以动的人朝雁门关方向突围,若有片刻耽误本将军立马死在尔等面前,多活一个人,就是为我杨家军多留下一个种子,就是为我大宋百姓多留下一个敢战之士,壮士需有断腕之决心,作为将领必须要有大局观,不要感情用事。尔等还在磨蹭什么,等在这全军覆没吗?七郎等无奈,知道父亲这是在用激将法逼兄弟们离开,但是自己又怎么可以丢下骨肉至亲独自离去呢?杨业看到几兄弟无动于衷,心一横一用力用剑割开了脖子一道伤口,鲜血顺着脖子往下流。
七郎等人见状,生怕逼死父亲,只能无奈随着杨延昭带领剩余200多个勇士突围。七郎挥舞芦叶枪冲在第一个,枪影化作一道道嗜血的毒蛇,为大家打开一个缺口,然而冲出这道防线后,七兄弟商议,还是叫五郎、六郎、七郎护送八郎尸体回家,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四个留有子嗣的又折返狼牙村去救援父亲杨业。五郎、六郎、七郎无法,只能听命于几个哥哥安排继续带队突围。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返回狼牙村与杨业汇合后,残部向陈家谷进发,途中大郎又接到命令,须得假扮宋主,与辽人假装议和,实为大队人马争取时间。而后枪挑十八员辽将,最后精疲力竭,横死马下;二郎为护父帅,刀下丧身;三郎身负重伤,乱军之中被马蹄踏成肉泥;四郎貌比潘安,又武艺高强,早被萧太后女儿琼娥公主盯上,重伤后为其所擒获,后招四郎为驸马。五郎突围时与两个弟弟分散,伤心绝望,逃到五台山下时,遇一僧人,被僧人收留,后收到消息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杨家八子出只有二子回,随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六郎跟七郎带着八郎尸体突出重围飞驰雁门关求救。然而雁门关大门紧闭,根本靠不近城墙200步,宋军守将乃王侁心腹以怕伪装的辽国奸细刺探大宋军情为由,靠近者乱箭射杀之。六郎、七郎无法,只能绕走磨盘山,去往代州以前杨家军驻地。而后返回大宋汴京天波府。佘太君见到两个浑身是血的儿子,脑子里回想起一个算命先生说的话,八子去后,二子回,六子归后,七子隐,脑袋嗡的一下,晕倒在地。六郎此后苦读兵书,勤习阵法,勤练武功,而七郎待守孝七七四十九日后,留下芦叶枪,震天弓给六郎后,不知所踪。。。。。。。。
其实潘美、王侁等在杨业出发后,按约定陈兵于陈家谷口,等到这日近午,尚无杨业战况消息。派人登上托逻台远望,无所见,以为辽军已被杨业打败。王侁想争功受赏,即率其本部擅自脱离大队去抢夺破辽之功。潘美身为主帅,不加约束,随后也带主力撤走。王侁等率军沿交河西南行20余里,得知杨业兵败,惊恐之下,挥军逃走。
杨业到陈家谷口,乃与余众竭力奋战,身受数十创伤,士卒死伤殆尽,遂为辽军所俘。杨业受重伤被俘后,不屈绝食,三日后行至李陵碑处,趁辽军守卫不备,撞李陵碑而死。
宋廷闻知杨业被俘殉国的消息,举朝震动。宋太宗非常痛惜,在诏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对杨业作了很高评价:“执干戈而卫社棱,闻繁鼓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诫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飙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 宋太宗对杨业的评价是很公正的。为了表彰杨业,赠其为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宋太宗还封其子杨延朗、杨延昭、杨延彬等五人官,爵位世袭罔替。监军王侁、刘文裕变为庶民,发配3000里充军,但刚出汴京城,押送军士看不得害死杨业将军的人还苟活于世,于是故意走漏消息,被闻知而来的沿途百姓乱棒打死。主帅潘美降三级留用,但潘美毕竟为从龙之功臣,且战功卓越。后来又升了官,加同平章事,可以行使宰相之权。
宋军北伐以先胜后败而结束。此后,北宋王朝对辽战争完全陷于被动,再也无力收复燕云地区。

百度搜索 我从宋朝来蹴鞠 天涯 我从宋朝来蹴鞠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我从宋朝来蹴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云林笑笑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林笑笑生并收藏我从宋朝来蹴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