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激起浪花 天涯 激起浪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天宝十五年
一.天宝时光
洛阳,杜甫都没想到自己可以能和诗仙交谈,这真是自己的幸运啊。虽然李太白被当今圣上赐金放还,让豪放的诗人彻底失落了几天,但这不影响他的乐观,何况李白更高兴他认识了新朋友杜子美,昨天的烦恼很快忘光了。
他对这位杜姓男子非常欣赏,特别是他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让李白对这位和他一样豪放的同行产生了好感,他们立马约定,下次游玩的时候就在梁地见面,到时候见面不醉不归。
杜甫是个爱旅游的人,自从在洛阳考进士落榜后,失意的他游遍大唐河山就成了一种习惯。在和李白一同游玩时,还遇到另一位同行——高适。
就这样,一个从碎叶城来的青莲居士,一个在边塞生活许久的大丈夫和一个未有名气的人,在一条小船里谈笑甚欢,三人各自展示自己才华,为周围的大好河山作诗、放歌、醉酒。高适在边塞的一首《别董大》让他名声大噪,而李白在贺知章的推荐下,为当今皇上与杨贵妃写了一个又一个名篇,特别是“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些诗句,在民间都大受夸奖,杜甫的诗歌在当时没有多大反响,毕竟唐朝的诗歌如此显赫,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始,每个文人都能在诗歌中笔墨一番,在大家看来杜甫的诗太普通了,并不够吸引人。认识杜甫是因为他的家族,从汉朝武帝的杜周开始,能传承到现在的盛世本是一种荣誉。
可惜三人不在一条路上,高适要在长安寻找机会发展自己,便向二人道别,并承诺二人有危险时,一定会尽力相救,而李杜二人也在欢声笑语中送别高适,祝福他的前途一帆风顺。
天宝四年,李白和杜甫在山东再次见面,这次他们不仅饮酒赋诗,还共同谈论仙道,这本是李白的爱好,在李白的感染下杜甫也迷上了仙道学说,还和李白跑到山里寻找所谓的仙人。二人在这次相遇中互赠诗篇,杜甫为李白写的诗还是如此伤感:“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而李白为杜甫却还是他豪放的风格:“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二人在山东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此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天宝六年,杜甫为了自己的理想跑到长安参加考试,若成功将继承家族的荣誉,让中衰的家庭重新振兴。然而这次考试本是一场闹剧,在李林甫的干扰下,杜甫又落榜了。科举明明是这些才子走向官场的大路,却总是如此艰难,辛苦冲向人生梦想的一瞬间,却告诉自己落榜了,这种失落感是很伤人的,既然科举的路无法行通,只能投靠权贵的手下了,要为他们歌功颂德,只要让他们注意到自己,自己就能大显身手。但希望这些权贵们能看到自己也很难,在阿谀奉承之人中只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杜甫由于自己的家风没能低下头来,这些权贵们自然不会注意平凡的杜甫。
在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终于在四年后得到了一个无用的官职——河西尉。杜甫不愿做这样的小官,写诗道:“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既然如此,朝廷又给他换了工作,让他看守大门。
为了生计只能这样了,明明有更大的抱负,但为了下一顿饭只能勉强接受,杜甫在大门外只能无聊的站岗,所得的报酬并不能维持一家人开支。更悲哀的是,当他终于有了空闲时间去探望妻儿时,得知小儿子在家里饿死了。他在长安的十年从未感觉到盛世的福利,他和妻子安葬好小儿子后,他开始怀疑这世间的一切,一来理想没实现,二来妻子受苦,自己的儿子还饿死在家中,在工作中还看到了富贵人家的奢侈,穷苦人家的落魄,再加上自己的遭遇,如果这就是盛世的话,真是一个谎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看到了盛唐的背面,悲伤的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杜甫所流传下来的诗歌中,第一首长篇作品。
二.朋友的悲剧
李白在南方无所事事,每天以酒消愁,他也和杜甫一样想投向权贵的门下,却和杜甫一样为他们歌功颂德就是不受人重用,为什么在宫庭里那么受欢迎,现在不行了呢?
高适还在官场上努力打拼,虽然也很艰难,但和李杜相比他很幸运了。
天宝十四年,一位叫安禄山的人打破了盛唐故事。唐朝繁华盛世一下子成为了末日,战乱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大家的苦日子一下子变得更加艰难。
天宝十五年,潼关失守,皇上西逃,同年太子在灵武登基。杜甫一家人本在陕西这边避难,听说皇上在蜀地立马北上前往,却在路上被叛军抓住,一家人就这样分散了,自己也被抓回长安,在路上还见到同样被抓回来的王维,王维被叛军严加看管,而自己因为官职卑微没有被囚禁。
杜甫虽然活了下来,但他在长安里看到曾经的繁华不再,百姓的悲惨让他越来越愤怒,为了剿灭叛军他给当地的军队出主意,还写了许多文章来痛斥叛军的恶行,《春望》等诗篇也是在这期间创作出来。而李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永王李璘起兵,李白看到机会写了一首《永王东巡歌》,终于被他们赏识,正好有一个职位少了一个人,而李白文笔那么好,就让他在此担任官职,李白千辛万苦终于当了文官。
然而好景不长,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因自己的选择被抓进大牢里。随时有被砍头的生命危险,李白这时候想起了高适,高适现在成为了淮南节度使,可谓大器晚成,高适曾经向他们承诺有危险来找自己,现在正是这关头,李白赶紧写信向高适求救。
由于政治的对立面,友谊这东西早不复存在了——为了自己的地位安全,高适将和李白来往的诗信全部烧掉,并隐瞒自己和李白的关系,他对所有人声称自己从未认识李白,在小舟饮酒的三人,青莲居士手持长剑歌唱,豪爽的边塞诗人大声喝彩,杜甫正创作诗歌来描写小舟的故事,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在牢中的李白心灰意冷,他最终也认清了高适。
杜甫知道后大哭一场,写了许多诗称李白是被形势所迫,不应让他在牢中受苦,但高适听不到远在长安的杜甫,也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杜甫对高适的背叛感到失望,而高适为了自己的原则,将走错路的李白划清界限也是无可奈何,也许他选择烧掉写给李白的诗时,他也痛苦万分吧。
二.诗人的结局
自古诗人不幸诗家幸,诗人的结局往往悲惨可怜,而他们的诗却在他们死后发扬光大,真是可笑啊,一生追求的东西生前得不到,死后却被后来人刻在坟墓上。
天宝十五年的两年后,即至德二年。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杜甫冒死逃离长安城,在两军对峙的眼皮下离开了长安,带着重聚的一家人跑到陕西投奔圣上。
他在这里被任命左拾遗,所以又有了杜拾遗的别称。但杜甫又犯了正直的毛病,在这里把平叛失败的丞相房琯救下来了,圣上对房琯的表现感到不满,非常讨厌他,而杜甫也因为这件事被认为和房琯是同党被降职了。
杜甫感到自己的无奈,此后几年一直在洛阳等地探亲,自从安史之乱后,他对亲人的怀念比平常更深。
前线**总打败仗,杜甫在回来的路上,见到战乱的百姓为了活下去如此艰难,朝廷为了抓壮丁不择手段,叛军令人作呕的行为,让他的诗越来越沉郁、压抑、悲伤。但诗人永远会观察细心的东西,他看见大家为了对抗叛军而投奔前线的壮举,看见不管何处,总会有希望的地方存在,所以他在这个时间写下了 “三吏三别”——描写当时社会的六部史诗。
李白已经死去了,他很幸运死在更痛苦的年代前。这世上有几种幸运,活在乱世前,一生都是希望,活在乱世后,前方也许有点机会——生活在乱世中的人是痛苦的,他们需要一生的时间寻找和平的出路,还有最痛苦是生活在盛世里突然被时代拉下地狱中,得到过的希望转眼成为绝望,而杜甫这一代人经历了所有。
李白死后,杜甫还在为李白写诗,他怀念当时的朋友,当时的故事,也为高适写诗,虽然关系不再如以前了。
杜甫怀念了以前,也许曾经盛世有很多问题,但和现在的生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杜甫对官场政治也感到绝望,处处受压迫不如离开这里,就这样就放弃了现有的官职,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唯一依靠的也只有妻子和儿女了,可怜妻子在杜甫为了生计东奔西走时,独自养八个孩子,最后小儿子还是没能撑住,在杜甫的《北征》里,就对妻子感到愧疚,在自己落魄回家的情况下,他的妻儿还逗他笑,给家里带来温暖,而自己作为丈夫无法回报他们。
但这不是办法,就这样来到四川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终于安家了——一座草堂。严武还给了杜甫官职,让杜甫做自己的参谋,而这个职位叫工部员外郎,这也是别称杜工部的由来。
他在这里也受到了高适的帮助,虽然高适与他们的关系越来越远,但对杜甫的关系还是有的,他给杜甫写了一首诗——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终于写出了令二人读来断肠的句子: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几年后,高适病逝,高常侍在自己的工作中死去,朝廷给他谥号为忠。
杜甫在成都是他创作诗歌的巅峰,也许诗人最困难最苦恼的日子,正是诗歌最能成为经典的时间。
《春夜喜雨》《蜀相》《登高》等等在这段时间创作出来,他还有一名篇,也许这名篇是他一生的缩影: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肯定没想到,后代人仍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感叹,至今未变。
而最后严武的去世,让他不得带着一家人继续寻找下一个安身处,去往江南一带求生,在江南他碰见了李龟年,李龟年再也不意气风发了,和杜甫一样,从前豪爽的诗歌,变得如此忧郁,在古代分别许久而能再次重逢,这实在太幸运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完后更加悲伤,开始一病不起。
很快,杜甫的命运到了终点。
四,成就不在生前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
安史之乱该结束了,而杜甫也在一个船上死去,他本想回到家乡,但没能回去。和历来传言说孤身一人死去不同,跟他一辈子的妻子将杜甫安葬好,带着孩子回到了家乡,他的妻子在杜甫很多诗里出现过多次,但没有人会在意这位千金小姐,她在杜甫背后支撑了什么。杜甫死后的一个月,这位可怜的妻子也随他去了九泉之下,杜甫能有这样的妻子是他的幸福,也许杜甫一生的温暖是在开元时的童年和天宝后的家庭,此外,世界永远在打击杜甫的精神和肉体,杜甫生前名气并没有后来那么高,他的诗是后来越来越多人欣赏,最终被尊为诗圣。他的一生有万首诗,但流传下来只有一千四百首,而脍炙人口的就将近三百首。
生前不得志,死后却流芳千古的人太多了,这似乎是全世界的通病,他们生前的痛苦无人关心,他们生前的成就被人嘲笑,他们生前的故事无人在意,死后,人们才发出感叹他们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去是对人类多么大的损失,大家开始同情、开始理解、开始赞美,可他们在地下听不见了。
“好雨识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足以证明他对世间是有感情的人,对苦难的人生仍然乐观的证明,大多数人都把杜甫当作会写诗的古人,伟大的诗圣——难道我们就是赞美这沉郁的诗歌,再赞美一下他忧国忧民的精神,给予他生前的补偿就完了吗?
他的一生故事,是唐朝的故事,自会有一代人的苦难,也会有一代人的共鸣,更会有一代人的教训。

百度搜索 激起浪花 天涯 激起浪花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激起浪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思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思昨并收藏激起浪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