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文明的文明 天涯 或 文明的文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104:争相效仿对干贞国境内地区的仿真山脉所产生的好处全世界所有人都有目共睹,对于环境的改造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好,这样的好处谁不想获得,于是全世界大部分有能力的国家也开始了自己国家里的环境改造工程。
对于一个处于信息时代的地球文明来说,大的可视化工程是一点都隐藏不了的,更何况那么大的工程,贞国的执政部门也根本就没有打算去隐藏,毕竟这是贞国执政机构的一个展现实力的工程。
这是一个投资规模巨大的工程,一般的小国弱国还真是玩不起这样的工程建设,这种工程建设只有最先进的一些世界级或者地区级的国家才有这样的基本实力,当然,还有一些地区国家的联合建设也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除了贞国地区之外,同联组织旗下的控制区是最先把这种工程应用到实际环境之中,其建设的时间和速度可以与贞国境内地区相持平,并且还被他们玩出了新的花样。
在干旱的新奥亚国内陆地区,由机器人组成的施工队伍配合着无人驾驶车辆把一个个预制好的新型多功能充气囊组件完美的组合了起来,其误差不超过毫米级,三条巨大的仿真山脉从奥亚国的内陆深处一直延伸到海边,但是这仍然没有结束,仿真山脉在海上继续延伸,最长的距离甚至延伸超过了3000千米。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根据以往气候气象的条件来决定的,通过超级计算机的建模和模拟,把遥远海上相对潮湿的空气经过仿真山脉的阻拦形成新的运行路线,并把潮湿的空气引向干旱的奥亚国内陆。
同联组织在部分科技上是绝对领先地球上其他任何国家的,所制造的仿真山脉根本不像贞国境内地区所制造的那种色彩单一的结构,而是可以变换颜色的新材料,并且功能也更强大。
一开始全世界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同联组织是为了追求美感,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甚至因此还生出一丝嘲笑的评论。
而在新奥亚国的内陆地区,三条仿真山脉在这里相互扭曲着连接了起来,而在这连接点的附近,总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的各种可变幻色彩的充气式组件布满了整个区域形成一个平缓的超级大山。
如果从面积上和工程建设的时间上来算,这是整个地球上唯一一个同步进行的世界最大建筑体,而且这个建筑体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完成的,在建设速度和质量上,远远的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其最后的影响效果也是冠绝全球的。
相比于贞国境内地区用仿真山脉所阻隔的气候变化,同联组织控制下的奥亚国区域完全是一个可以说是一个可以自主调节气候变化的新产品形态,相互结合后影响着整个奥亚国区域的气候变化。
三条巨大的仿真山脉所汇聚起来的湿润空气在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区域,彻底的改变了奥亚国这个大陆中心区域的热带沙漠气候,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降雨的集中区,一年中的每时每刻几乎都在产生着降雨。
这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小坡度的海拔高度达一万米的超级大山成平缓圆锥形的立在中心,从山上山下的任何方向看,都是一望无际的各种充气式组件的平面,整个仿真大山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色彩斑斓的,强烈的热带阳光照耀在这里,它的热量被安装在表面的太阳能吸光膜吸收转化为电能,剩下的一部分也被反射到了天空,还有部分阳光被山体的一部分色彩斑斓的表面给转化成热量,并且用这些热量的产生影响整个小区域的气候变化,从而影响更大的区域。
在大部分时间里,一个高效的冷空气高压区从山顶向山下流动,从海洋阻拦过来的潮湿空气遇到低温的空气就被有计划的抬升了高度形成了降雨云层的气候形态,甚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形成了降雨,让一些河湖出现在了这个仿造巨山的脚下,成为了一串串沙漠戈壁里的明珠。
通过仿造山体上的色彩变化,控制了仿真山体表面上的气温变化,不但改变了寒冷的向下冷风的流动方向和风的强度,还可以让冷空气吹的更远,从而形成更多的降水量。
以这一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为中心区域,年降水量从近万毫米向周围扩散,近百万平方公里以此为中心,中心周围超过历史平均水平的降水量的区域大大的增加了,整个受影响的范围超过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之大,就连奥亚国的最低点艾湖为中心的低地也重新被水面所覆盖,甚至预测在以后时间的降雨积累下,会重新向南连接仑斯湖,甚至进一步南下到达塞湾,重新从一个内流区域变成一个可以连接海洋的外流水系。
当然,这些以前的盐渍湖在还没有被变化成外流水系之前也是先被同联组织给利用起来了,让它们都被集中于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泊里等着自然风干,毕竟这些盐碱可是一些很不错的各方面资源的原材料。
看到好处的同联组织又快速的修建了另一条仿真山脉,这一条仿真山脉沿着分水山脉而行,并且把水汽资源聚留在了分水山脉的两边,补充山脉两边的水资源的不足之处,让这里的各行各业都拥有了充足的水资源。
奥亚国这个大陆地区因为有几个这样的仿造山脉所组成的气候循环体系,更多的沙漠戈壁也开始被一步步的改造成了可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美好环境,也让奥亚国区域变成了同联组织控制区里,甚至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成为了仅次于贞国和坚国之外的第三大粮食生产基地,并且还会因为以后的环境改造让更多的奥亚国土地成为农业生产地,甚至在未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国的程度,不过,如果算上同联组织旗下其他控制区里的农业产量,在产量和质量上,同联组织旗下的控制区联合起来已经是全球第一位了。
同联组织控制区和贞国地区的执政机构都是控制权力非常集中的区域,对于计划中的建设事情都是非常高效的,这一点比其他任何国家和国家间的联合组织办事效果都要高,所以这样的事情肯定是跑在最前面的。
第三个计划这样仿造山脉的是坚国和力合国一起建造的,由于北洲地区整个中部几乎就是一片平坦之地,来自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和来自加比海的暖湿气流经常在整个中部地区交汇,气候和天气也变的忽冷忽热的,关键是还经常出现暴风雪,龙卷风的天气,往往造成巨大的不便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后,两国的执政部门终于在一个冬季里的一次大灾难后,得到了所在国家的大部分党派的同意,正式开始了仿真山脉工程的选址和建设。
选址方案选了三条,当然,他们还是习惯性的以纬度分界线来进行建设规划,三条线分别为:
1:最北方的北极圈纬度线方案。
2:北纬55度方案。
3:北纬49度方案。
其实最北方的这一个方案是最先被淘汰的,毕竟把仿造山脉建立在这里有没有效果还不清楚,但是其中的一点是绝对肯定的,那就是工程的各种费用是最高的,效果是最差的。
第一条方案虽然建设的长度是最短的,但是所有的施工条件都是在冰天雪地中进行的,无论是施工还是维护成本都是最高的,就算是最后建设了出来,对环境改变的效果也是效果最差的。
第二条北纬55度方案,全线大部分都是要在力合国境内茂密的原始丛林和沼泽草原中穿行,施工难度同样很大,由于纬度仍然较高,对于环境上所能起到的效果仍然有很大的争议,不论是从施工上还是从其他的各方面的效果来讲,都是不如最后一条线路。
最南端的北纬49度分界线,其中大部分都是坚国和力合国的国土分界线,在这条线路的周围,两国都有较为完善的公路体系,建设起来相对更容易,当然建设完成之后对坚国的环境变化更加好一些,当然要是从经济上来说,对力合国的好处也是非常可观的,虽然没有前两条更加可观。
仿真山脉两边所形成的大气压力是可以产生非常大的电力资源的,在这一点上,贞国境内的地区已经有充分的数据资料证明可以显现出来,把这一条仿真山脉建立在两国的北纬49度国境线上是让两个国家都可以得到电力收益的,当然这一条线路两端都向北方进行了弯曲,为的是更好的兜住南下的冷高压气压,也可以以此为条件产生更大的底层大气压力,从而更有利于风力发电。
但是,两国的规划是好的,建设和最后收益分配的时候却成了问题,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北洲地区并不是第三个进行大规模建设仿真山脉的区域。
第三个建成仿真山脉的区域是真神教联盟,虽然他们提出的相对较晚,但是他们对于这件工程的执行力却是要超过北洲地区的两个国家。
真神教联盟所控制的区域绝大多数都处于沙漠和戈壁地区,他们比之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更需要充足的水资源来解决他们在农牧业上的短板,所以他们对于建设仿真山脉改变干旱的气候格局是最期盼的。
他们也规划了两条主干线,一条在高原洲,盘延在大沙漠南部的边缘戈壁草原上,另一条倾斜于北半球的西风带里。
由于在气候上这里两处地方都是大陆性气候,空气本来就很干燥,所能凝聚的水气资源与海洋上吹来的风相比,根本就没有多少可比性,所形成的降水量也相对来说更少。
但是不管怎么说,巨大的仿造山脉仍然凝聚了比之以往更多的水汽资源,这些新增加的降水量也滋润着仿真山脉沿线的沙漠和戈壁,增加了很多的绿洲,他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绿洲所扩散出来的水汽又会重新被凝聚,然后会一点点的形成更多且更大的绿洲,因为贞国境内地区有这方面的气候数据支撑着这样的理论。
真神教联盟为了得到更多的水资源,联合部分南部高原洲的国家以大罗河与西部各水系的自然分水岭之间建设了一条仿真山脉,同样在东部分水岭也建设了一条这样的仿真山脉。
两条可以控制高度的仿真山脉在相应雨季的时候放低高度引入自然的水气资源,在旱季的时候升起高度闭合自然的大气环流来锁住水资源,甚至也学着同联组织建立一个近万平方公里的仿真大山来调节小气候,不过他们的这一个假山并不能和同联组织的一样,因为技术水平的差距,只能黑色和白色之间转换,再则就是黑白颜色的深浅程度的不同变化了。
他们没有这样的科技实力制造出与同联组织科技水平相同的表面物质,也没有同联组织一样的网络传感和科技支持力,所能建设的只能如此。
但是依靠仅有的这些仍然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气候循环系统,虽然在降水量方面与同联组织的相差了接近一半以上,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一个新的小气候循环系统正式确定了下来,这个小气候循环系统背后的理论基础十分的简单,就是围起来的一片区域里,加上一个面积足够大,高度足够高的圆锥形大山,可以依靠对太阳光热的吸收效果而对周围的气温产生影响,进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形成一种小范围内的冷暖空气的空气对流,从而产生降水,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降水凝聚点,简单点来说,就是人造的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
这样的一个小气候循环系统得到了全球很多缺水国家的关注,全世界有能力的国家纷纷建设这样小一些的工程,希望以此从空气中凝聚出更多的水资源。
当然,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支持对方建设的,也有反对的,毕竟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经过这样的一条条的仿真山脉的阻拦,最终所能到达的地区将会被限制在沿海国家里,内陆部分的其他国家肯定会反对这样的工程的,甚至很大一部分国家都不惜以威胁使用战争的方式守护自己应得的原本自然利益。
在这样的矛盾刚显露头角的时候就已经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了,毕竟一座座高大的仿真山脉很容易阻挡自然气候的原本形态,谁都不想因为其他国家对环境施加的影响造成自己国家的生态灾难。
战争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整个世界的民众也厌恶了战争,而矛盾都是需要解决的,不可能让这样的问题产生战争与对抗,要想解决问题,必要的谈判就必须进行,双方都有利益的诉求点,总会找到一些利益关系的平衡点的,再加上国际间的调节与施压,让问题都慢慢的平静了下去,大部分都能得到一些对自己不算糟糕的结果或者补偿。
毕竟只要有一个有些规模的仿真山体就能够取得一定规模的水资源,哪怕是在最干燥的沙漠地区,也能够依靠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建设出一片片的绿洲出来。
在海洋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水汽被截留在陆地上,所造成的影响就是陆地上越来越湿润,荒漠化的沙漠和戈壁正一点点的减少,陆地上也越来越物产丰富,带来的最直观结果就是粮食问题再也不是全球民众的生存危机了。
对于环境方面的改造,促成了人类社会在文明方面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只要不是人为的造成的灾难,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可以基本消除饥饿了,越来越多的可耕地资源所产生了生存资源也在日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充足到显得有些多余的粮食让其粮食价格短短几年时间就一泻千里,其保存和运输的价格绝大多数都超过了以往正常粮食的价值水平,而且新的粮食生产还在源源不断的产生,粮食廉价的连远途贸易都没有人愿意做了。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面对这样充足的食物需求多余之后,让生态回归自然的运动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在全世界各地展开,同时对于野生的自然环境也更加重视,一片又一片的自然公园被划分了出来,成为了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地,为了控制动植物的疯狂增加,甚至选择了部分区域的开放,成了普通大众猎取自然新奇的地方。
整个文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迎来了更高速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人类也从为了最基本生计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开始参与到新的文明时代中。
全世界的人口迎来了新的增长,不过就算是新增长的人,还是以前原本的人口,他们都在新的高福利体系下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虽然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但也仅仅只是如此,因为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最普通的那一部分人,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生存上的基本无忧,社会上的高精尖科技应用以及物质比较稀少的一些事物,对他们这些普通人来说都是不沾边的,因为对于新时代的文明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群存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对社会来说创造的价值几乎已经微乎其微了,他们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类表面上的道德和法律所要求的基本权利,简单一点就是所谓的人权,但是对于整个文明来说,他们存在的唯一一个有用之处就是提供他们基因的个体,并且用来繁衍下一代,让文明的生命得以自然延续,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百度搜索 文明的文明 天涯 或 文明的文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