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明末更史记 天涯 或 明末更史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呼、呼’李溪坐在厨房临近窗口的桌边上,边写着什么边呼口气搓搓手。十冬腊月的风就算是在西南也是一般刺骨,就算是这样,他也不愿意把窗儿关了。身后红泥小炉上茶壶正呼呼冒着热气,只让人觉得身前身后各是一方天地。身前桌儿上一张宣纸铺平了用镇尺紧紧压了,头里却是稍大的字体写了‘中华周报’。原来自李溪中了解元又过了两三月了,心中猜测冯栓的计划却是没来。冯栓那类阴狠之人,得不到的东西和接下的梁子是不会轻易就过去的,相反时间越长,有可能计划的更周密、更毒辣。李溪深知这些,心中却是没有放松下来。
于是他接受了李明两个月前的邀请,写一本新书,可这次他决定换种法子。他要做一份报纸,他自然不敢冠名大明XX报,那样很有可能会夭折,和李明商讨许久,报纸的的发行先期以驿站的信差为主,南来北往的客商批发售卖为辅。因信差虽遍布全国可速度偏慢,李溪和李明又议定每七天作一次报纸。每版报纸基本内容都是七天以来汇总的各地生活奇闻异事,以及最后是每次七章李溪写的故事连载。导致每张报纸都是一米多长,最后只得折了四五个折叠。倒是也很方便。
这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事业,自当是下足了功夫,往来的客商也可出售消息,最起码也得一杯免费热茶喝。再有李明这个专业刺探信息的锦衣卫副千户做靠山,信息之多之繁杂也是让李溪震惊不已。最难的却是如何挑选内容,涉及皇室的自然是不能碰的、赞扬吐蕃、大辽、的内容也直接PASS了。余下的,一栏为时政要闻,专写大明官员上任或是罢免。一栏则是民生,专写各地民事。还有一栏却是专写大明周边各国的。另一栏则是没经证实却众口相传的民间消息。最后一栏就是李溪的故事连载了。
头次听李溪跟他打算,李明直打退堂鼓,他在锦衣卫这么些年,搜刮的油水也不少。平时大手大脚惯了,家中日常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他家里算下来也不过几千两银钱。虽说上次跟李溪合伙出书赚的银钱不下千两之巨,尝到了甜头。可一想今次若一同与他做这‘报纸’,只怕印刷排版所耗的银钱只算是零头了,想到这更是眉头大皱。
李溪见他犹豫,心里却是道;‘这家伙是个毫无远见之人,胆儿小又贪财,却是极好对付收买的人。’当下却是道;‘李大哥本就是锦衣卫千户,身居要职,投钱与我同创民报却是不好,万一有人知道了怕还乱嚼舌根呢。小弟的意思是;小弟造这报纸大哥不须出一分银钱,若‘周报’获利则不论多少、李大哥与我五五平分。不过嘛大哥作为锦衣卫千户、天子近军,不论朝中还是民间的消息都是尽在掌握的,平时周报的消息大哥也理该提供。以后办的好了说不定不管朝中民间都有眼红之人,这也得靠李大哥解决的啊。’
李明心中岂会不知道李溪等于是收买与他,可大明谁官不贪?不贪如何对得起这身官皮呢?看李溪不要自己投资一分钱还直接说了五五分成,这心中不仅暗自得意;‘这年轻小子却不似其他书生那般迂腐,倒是像在官场摸爬滚打过了油条子。’
李溪见他摸着下巴脸满满自得之色,心中暗道;‘我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收买你,你反倒会以为我幼稚直接,心中也不会起了防备之心。你又怎么会理解我想要什么?心下想到不如就再使力些罢!’
李溪脸上越发诚恳的道;‘李大哥,我在大理府也无甚靠山,以后不管从商或是幸得一官半职,都要仰仗李大哥照料了。万一今次得利了,那小弟当再多分两成,大哥也好用这些银钱使使力罢!’李明当真听得是每个毛孔都舒张开了,心想着李溪这是把他当作唯一靠山来敬仰了。李明本就世袭下来的锦衣卫,肚中自然是没什么墨水,虽说平时嘴中看不起书生文人,但若真的有个书生倍儿给他面儿时不禁飘了。
当下就说道;‘兄弟不可,我大你几岁厚颜称你为兄弟,你这般为哥哥考虑真叫哥哥我汗颜。’口中却是多了几分真诚。
‘这也是为小弟自己考虑的,若是靠山越牢,那小弟不管干什么岂不是越如鱼得水。’当下便不管李明再三推辞也确定了利润所得两人三七分成,当然是李溪三李明七。
商定之后,李溪却是把所存的千两银钱都拿了出来,直接买下了一家即将倒闭的印刷厂,请了一些村中闲人作伙计。叫了王栋来负责打理,专门按他写的原报排版印刷了。印刷好之后自然是送到驿站交与信差分送各地售卖,这售卖点也着实讲究,大部分都是锦衣卫熟识的各地商户,这样一来,摄于锦衣卫威严,基本只要报纸送到他商铺就不敢不上架售卖。而且这些商户发现了这报纸后面的来头似乎不小,帮忙卖报纸卖出去了有一定提成不说、原来固定给锦衣卫的平安钱也免了。因此,尝过甜头之后,这些商户不仅不抗拒,反而还积极宣传起来。这却是李溪始料未及的。
这一份报纸一两银子,对百姓之家来说实在是贵了些。但对于占大明人口百分之三十的中上阶级来说却是九牛一毛了。一份也就赚十来文钱,头版报纸却是亏损了五百两,直看得李明心疼不已。可七天后的另一版却是净赚三百两。往后数额越来越巨大,七天前那一版净赚两千两之多。李溪直呼低估了古时候消息封闭之严重,也低估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热爱程度。据说,江浙一带达官贵人家中下人最近新添了一进项,就是转卖旧报纸….
李明转身提起茶壶倒了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又往红泥小炉里扔了几块银炭才把茶壶又摆了上去,看着锦衣卫汇总而来的消息,捡了颗茴香豆在嘴里嚼了,烟蕴的茶水热气让眼角也沾了些水珠,双眼定定的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理府,茶楼密室中,李明手指往口中蘸了蘸口水数着刚换回来的银票,面额皆是一百两的银票在桌上满满的摆了一沓。怕是不下七八千两之巨。李明捏了捏数得发麻的手指,心中却是直想放声大笑。‘不过两月发行了四次报纸就得了七八千两,若是一年、两年又会怎样?’
他的心思也不禁活络起来想到;‘我这锦衣卫千户却来这边陲已然很久,将少兵寡,虽说是一个千户,却是连个京中的百户也及不上。都说骆指挥甚是贪财,若是有了银钱打点我还不蹭蹭往上升?莫说副千户,只怕副指挥使都能做得。这李溪还真是我的贵人,得到了不少好处不说,对我真是诸多着想,怕是家中兄弟都及不得他,却是更加难能可贵,日后必定得护他周全。’想罢又琢磨着如何孝敬指挥使骆养性去了…..
待李溪作完这一版报纸,身后红泥炉里的炭火也早已熄灭了。将近午时了,肚中也不觉有些饥饿,母亲罗氏一早出门去一塔寺上香去了,老头儿整日就喝酒睡觉,也指望不上他。就在厨房找了些腊肉就着腌萝卜干炒了,再煮了个青菜汤,待菜香四溢时,老头却是醒了推开门道;‘好香呀!李小子烹菜我却是饭也要多吃一碗的。’说罢也不理会李溪白眼,自顾舀饭就吃了起来。李溪刚要动筷,‘彭彭’两声传来,有人在门外高声叫道;‘有人吗?’李溪应了一声,开门一看是两个红衣黑鞋,头上戴个四角皮帽的年轻人,旁边牵着的马兀自喷着满鼻白气,像是赶路许久来的。
见李溪来开门,右边虎背熊腰的年轻人问道;‘这是李解元府邸么?’李溪点头答道;‘小生就是。不知两位有何要事?’‘我等是驿站信使,吏部给李解元下文书啦,恭喜恭喜!’说完掏出文书递给了李溪。李溪忙请他们进去歇息,两衙役却是摆摆手拒绝了,直说公务繁忙。见状李溪便从袖中掏了二两银子给两人分了,两人欣喜离去不提。
百度搜索 明末更史记 天涯 或 明末更史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