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九州定鼎 天涯 或 九州定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文渊近几个月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就连处理起政务来都毫无耐心。之所以会这样,既不是因为俸禄不够花,也不是由于终身大事尚无着落,实在是目前的形势太过于纷乱,让文渊这个堂堂七品县令、朝廷命官,不得不为国事忧愁。文渊今年已过而立之年,现在正担任大梁王朝庐州府青阳县县令,这个年纪便成为堂堂一县之首,说起来在整个大梁王朝里也算是凤毛麟角了。其实,文渊的仕途很是坎坷。文渊自己心里如同明镜一般,这个青阳县县令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否则无论如何这顶乌纱是落不到他的头上的。
说起文渊的仕途,他从十八岁开始,到二十八岁为止,考了整整十年科举。然而,除了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与宝贵的年华外,一无所获。文渊深受打击,几乎一蹶不振。文渊本来就出身乡野,家无长物,靠着父母的辛勤劳动,这才勉强糊口。可这十年的失败科举,也让文渊家徒四壁,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文渊也深知家中窘境,无奈只好放弃了求仕之心,在村里做了一个乡野教师,聊以贴补家用。
殊不知,天道酬勤,转机终于出现了。前年先帝驾崩,新帝登基,为了巩固地位,招揽人才,展现新朝气象,新帝增设了恩科,这才又给了文渊一次机会。于是,文渊破釜沉舟,昼夜苦读,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第二十九名,得以进入翰林院做编修。可是,命运又和文渊开起了玩笑。翰林院编修这个职务听起来似乎很光鲜亮丽,官秩也是正七品,实则翰林院盘根错节,极重资历,文渊这样一个刚入门的小伙子,又没有靠山,很快便沦为一个打杂的,每日的工作就是就替翰林院的那些老学究们端茶倒水,改改错字。加之文渊又没有钱去沟通上司,因此在翰林院耗了整整两年,依旧原地踏步,毫无建树。
直到今年年初,郑王在洛阳发动叛乱,叛军横扫江淮,攻克了庐州府,杀死了州府自知府以下所有官吏。庐州府下所属的蜀山、庐阳、瑶海、庐东、青阳五个县,除了青阳因为深处山区,地势险要尚未被攻克以外,其余四县也全部落入叛军之手。原青阳县县令见此情景,居然带着搜刮的金银财宝一走了之。于是,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空缺的青阳县县令一职就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接手。因为大家都知道,青阳本就贫瘠,再加上紧临叛军,随时有可能开战,所以去青阳做县令,一点好处都没有。仗打输了,命就没了,仗打赢了,也没有油水可捞。因此当新帝在朝堂上问询青阳县县令人选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出来举荐。
文渊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纠结了几日,想来想去,觉得这对自己而言,是个机会,所谓富贵险中求嘛。毕竟自己留在翰林院,毫无出头之日,走出去,或许还有作为。特别是自己一旦稳定住青阳的局面,大好前途唾手可得。于是,文渊下定了决心,要接下这个烂摊子。可是,朝廷有规定,京城内的官员只有四品以上才能晋见皇帝,文渊位卑职小,见不到皇帝,无法求官。怎么办?文渊略一思索,虽然宫里进不去,但是吏部大堂还是能去的。于是文渊直接跑到吏部毛遂自荐,吏部侍郎严从谨正为青阳县令人选头痛不止,吏部推举的几个人不是称病就是年岁太大,好不容易找个一个各方面都还合适的候补知县,结果人家居然手眼通天,找到了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当朝国舅来说情,最终这个候选人也只能不了了之。当严大人听说一个翰林来求官,大喜过望,经过面试考核,感觉此人饱读诗书又很有胆略,加之没什么背景,就算是死了,也不会得罪朝中大佬和世家大族,简直就是为青阳县量身定制的,因此很快便向皇帝提出了名单,皇帝也觉得在此危难之时还有人挺身而出,十分感动,居然破天荒的派人赏了一套锦袍给文渊。于是文渊就带着皇帝御赐的锦袍,在众人或不解,或惋惜,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中,走马上任了。
介绍完文渊的求仕之路,我们再说说现在纷乱的形势。文渊出生在大梁王朝,这个王朝地域辽阔,东到大海,西至贝加尔湖,南到南诏,北到蒙古高原,是一个十分强盛的大帝国。不过这个王朝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在三百年前建立的,当年大梁王朝的始祖们快马弯刀,突破长城滚滚南下,很快便将广大汉地占领,并由此建立了一个大帝国。这个国家实行非常严格的民族等级制,规定鲜卑族是高等民族,其他少数民族比如说匈奴族,蒙古族等,是中等民族,而众多的汉族则处于最下等的地位,并且规定鲜卑族打骂汉族,汉族不得还手,鲜卑族杀害汉族,只需象征性的缴纳一部分赔偿金便可免于处罚。所以,鲜卑族与汉族的尖锐矛盾从大梁王朝一建立便出现了。这里要多说一句,一般的鲜卑贵族往往不读书,不然像文渊这样的寒门子弟,靠自己苦学,即便是再努力一百年,也不会高中的。
三百年间,大梁经历了兴起、强盛后,慢慢开始走起了下坡路。特别是先帝在位时,迷恋女色,重用宦官,穷兵黩武,加之天灾不断,黄河年年泛滥,山东蝗灾,陕西旱灾,西南地震,层出不穷,朝廷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搞得国家民怨沸腾,国库空虚。好不容易老百姓把先帝熬死了,新帝即位,却发现新帝更不是个东西。新帝名叫巴合木,满脑子都是浆糊,之所以能登基,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嫡长子,又做了二十多年皇太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舅舅也就是当今太师伯颜,位高权重,手中还有四十万大军。可惜这小子登基以后不干好事,和他爹一样好色,发的第一道圣旨居然是广选美女入宫,举国哗然。这还不算什么,他居然还盯上了前朝的后妃,也就是他父亲的遗孀,不但强占了这些后妃,而且经常在这些前朝后妃的宫中夜夜笙歌,通宵达旦,毫无顾忌,不知礼仪廉耻,不顾母子人伦。桂王之所以会叛乱,也正是因为巴合木强占桂王生母贤太妃不成,居然丧心病狂下令让贤太妃为先帝殉葬,桂王不堪受辱,这才举兵反叛。殊不知,这一叛乱,把天下诸王反叛的心都勾起来了。
大梁王朝实行分封制,宗室诸王就藩各地,都手握兵权,都有一颗定鼎天下的心。于是,一看到桂王反了,诸王中在西安的秦王立刻配合桂王,从西出兵,打着清君侧的幌子直奔京城北京而来。在济南的鲁王距离京师最近,也赶紧出兵,誓要抢在秦王之前。在南京的吴王,占着最富裕的地盘,又有长江天险,干脆直接称孤道寡,自立为帝,另立朝廷了。成都的蜀王,广州的越王,昆明的沐王,虽然没有起兵作乱,但居然封锁关口,烧毁要道,杀死朝廷派来的官员,断绝与朝廷的联系,割据自保了。只有武昌的楚王,因为和巴合木是同母兄弟,所以对朝廷忠心耿耿,出兵同桂王激战,双方在信阳城下打的难解难分,改变了整个王朝命运的八王之乱由此开始了。
这还不算,巴合木为了平叛,也为了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不惜在多如牛毛的赋税徭役的基础上再增加所谓的平叛税,保家税等重税,又下令征发五十万民工为自己修建陵寝,百姓们苦不堪言,加之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老百姓们终于忍不住了,广西率先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席卷数个州县,当地官军一触即溃,起义声势日益壮大。接着安徽滁州,河南新乡,山东临沂等地也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各路豪杰粉墨登场,不断攻城略地,天下彻底大乱了。
原本鲜卑军队骁勇善战,三百年前以区区十几万兵力便能一统九州就可以感觉出来其强悍的战斗力。然而,入关以后,这些鲜卑子弟从马背上下来后,尚武之风渐远,享乐之心日益加重,平素只知吃喝玩乐,斗狗遛鸟,疏于训练,以至于战斗力日益底下,到如今甚至发展到骑马人堕马,射箭箭坠地的地步,可以说就是一帮酒囊饭袋,御敌无方,扰民有术,所以各地的起义军越剿越多,日益壮大。
国家内部不稳,外部也不安宁。秦王原本是镇守西北的主帅,结果率兵东征后,西北兵力空虚,党项族趁机杀出贺兰山,攻入西安。吐蕃也不甘寂寞,得知蜀王和沐王脱离朝廷后必定孤立无援,便调集兵力攻打四川和云南,眨眼间半个四川便丢的干净。至于东北的女真人,更是蠢蠢欲动,四处袭扰,要不是大梁王朝最精髓的部队关宁铁骑死守辽阳,恐怕东北也要丢了。
大梁王朝内忧外患,文渊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每每念此纷乱形势,怎能不忧心呢?然而,不等文渊感慨国事,一场近在咫尺的大灾祸眨眼间就到了他的跟前。。。
百度搜索 九州定鼎 天涯 或 九州定鼎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