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崇祯十二年八月十五,大朝会召开。法国使者旁听了大朝会。法国国王的请求,是希望大明可以帮助法国人在英国建立一个大型兵工厂,同时终止和西班牙继续进行军事技术合作。
事实上,一个兵工厂可以带来的利润,根本不可能让大明朝堂重视。即使当初帮助西班牙,也有收回澳门主权的因素在里面。
孙元化首先在朝堂上说明了法国人的条件。此时大明在整个欧洲的专利权收入,估计可以达到两千万两白银左右。即使西班牙军队占领了巴黎,但那些工厂的专利费用,西班牙人不敢赖账。
因此大部分朝臣,以距离遥远为由,拒绝和法国进行军事合作。法国使者听到这些言论,顿时大失所望。
崇祯见此,已经明白了这些朝臣的想法,这些人已经看不上一个兵工厂可能带来的专利费用。
崇祯给法国使者提出一个建议,可以派人前往欧洲,负责调停战争,实现和平。崇祯以不了解战争来由,以及战场局势为由,不能给法国人具体的保证。
接下来就是欧洲谈判人员的选择。由于孙元化年龄很大,崇祯建议派年轻一点的人员去欧洲。但年轻一点的人员,职位低了很多。只有各部郎中的年龄相对年轻,另外就是翰林院有一些官员,年龄较轻。
遥远的航程,使很多官员对前往欧洲望而生畏。再加上需要调停战争,还需要一定的职位。按照大明的品级,各部郎中只有五品,在外事谈判中级别太低。
朝堂高官年龄大,低级官员品级不够。即使如此,崇祯决定派出三十人的代表团。并表示将原来的品级提高一级,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愿意去欧洲。
各个官员,都有各种理由,最大的理由,就是对欧洲不熟悉。看的法国使者情绪更加低落,对大明已经失去了信心。
崇祯只好让都察院,翰林院各出12名官员,再从兵部,户部,礼部中选2名主事,组成谈判团。另外派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随同。所有人员的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下。即使如此,仍然缺少一名负责谈判的高级官员。
看到群臣不愿意前去欧洲,崇祯同样无奈。中级官员可以用升官去吸引,甚至强行命令。而高级官员不能用这种方法。
大明此时二品或三品官员,年龄多在50岁以上。崇祯无奈,只好问吏部尚书,南直隶附近有没有年龄适合的人选。
吏部尚书刘若宰,崇祯元年的状元。如果不是崇祯建议从北京六部调尚书弥补南京的职位空缺,此时应该在北京六部。经过多年的调整,此时北京六部彻底变成南京六部的后备部门,而不是养老部门。
刘若宰说到:“回吾皇,如今有一个合适人选,原北京工部尚书卢象升,在家丁忧,期限将满,可以提前起复。”
朝堂众人,此时一致附议。
崇祯问道:“如果起复卢爱卿,将授予何职为宜?”
此前卢象升品级提升,是因为有主官空缺超过三天,佐贰官署理的制度。否则从侍郎到尚书,难度很大。
卢象升从崇祯十年五月开始丁忧,如今已经两年有余。前往欧洲需要合适的官职,才能得到欧洲人的认同。朝堂上经过一阵争论,同意卢象升以兵部尚书的职位,前往欧洲调解战争纠纷。
此次前往欧洲,还需要有军队随行。最终朝堂决定,和兵部前往欧洲接收船只的船队同时出发,时间定在9月23日。另外再增加大船五艘,水师两千人和步兵一千人。
如今每年,从伦敦带回来的船只数量,已经超过两百艘,只是船价略有下降。因此前往欧洲的兵部船队规模 ,已经达到每次65艘以上。
将具体的行程告诉法国使者之后,大明都察院,翰林院还需要筛选具体人选。
即使曾经在欧洲游历一段时间,孙元化对欧洲战争的缘由仍不明白。事实上,没有人明白这场战争为何越来越大,而且很难平息。
八月十七日,南直隶宜兴,卢象升接到起复的圣旨。此时卢象升的丁忧期即将届满(守孝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卢象升很快收拾好行装,随同传旨的人员前往南京。
9名内阁大学士,对于如何调解战争,仍有争论。必须在船队出发之前,确定大明的调解策略。八月十九日 卢象升来到南京后 内阁仍旧没有具体的策略。
8月20日,崇祯召集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及卢象升,商讨具体的调停策略。
崇祯提出以下的条件,一是海上自由航行,各国要确保商船的安全和商用港口的安全。二是尊重欧洲各国的意见,大明只是负责谈判信息的传递。是否停战和如何停战,由欧洲人决定。三是如果有必要,在欧洲建立长期的机构 ,以保证专利费用的收取(此前在欧洲就有军队)。
毕竟此时每年的预期专利费用,已经超过两千万两白银以上。即使是运回等价的物资(崇祯要求户部和兵部运回物资,尽量减少欧洲金银的流入),也需要大量的船只。
明确了大明的基本策略,卢象升就可以有足够的决策权,以决定欧洲谈判是否继续进行。
由于欧洲距离遥远,因此崇祯和卢象升,法国使者达成一致,卢象升在欧洲的停留时间,在一年左右。如果不能在一年之内结束谈判,大明将退出战争调解。
为此次大明的调停,法国同意大明在法国的港口建立商馆,开展远洋贸易。
每年9月以前,北方各地水师的船只会汇集到南京,此时已经有二十余艘船只来到南京。南京水师还要增加五艘船只前往欧洲。
经过扩充,如今大明的水师人数,已经达到二十万人以上。福建郑芝龙的水师独大局面,已经有所改变。而随后会在宁波会合浙江水师,福建会合郑芝龙水师,广州会合广东水师,近七十艘大船一起出发。
多年接收英国船只,让各地水师的船只排水量大幅度增加。
八月二十四日,南直隶的省试结束,省试结果张榜公布。因为限制了考生的年龄,三十二岁以上的考生,已经失去了下次省试资格。这些落榜的秀才,有一部分选择了前往定海藩国和镇海藩国,到学堂担任老师。
每年一百两白银的俸禄,以及低税赋政策,对很多秀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南京和松江报名的秀才人数明显增加。
四十岁以上的举人,对每年五百两白银的俸禄,有人动心,也有人选择了在大明做低级官员。如今大明的县学规模增加,县学同样需要大量的教谕,只是俸禄低了很多。
定海藩国和镇海藩国,不象其他藩国那样,严重缺少士大夫群体。就这样,义务教育逐渐在两个藩国推行。
卢象升经常和法国使者谈论欧洲的战争,慢慢对这场战争有了一定了解。有时也会和孙元化讨论欧洲的事情。
八月二十四日,又有一个远洋贸易船队回到淡马锡。此时,淡马锡大型物资交易中心,船用蒸汽轮机的库存数量仍有三百台。由于船只速度的提高(可以补给煤炭的港口增加),现在往返欧洲的时间已经缩短。这支船队是公历公元1639年4月15日离开里斯本,大约用了五个月时间回到淡马锡。从南京的出发时间是崇祯十一年六月十八日。
十四到十五个月(远洋船队如果要回到松江,仍需要半个月左右。)往返欧洲,已经比以前的时间缩短了三个月到四个月时间。而在整个大航海时代,船只的排水量和速度一直在提高。如果有更多的煤炭补给港口,船只的平均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远洋贸易船队的出发时间,一般选择在传统的贸易季节之前或之后。有部分航程需要逆风前进,因此有这样的速度已经不错了。
另一支早期回来的船队,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欧洲,估计以后往返欧洲的时间会随着航海经验的增加,进一步缩短时间。
经过半年左右的移民,定海藩国的巴生港附近,已经有大量的泊位完成修建。以后船只可以在巴生港,吉大港等港口补给煤炭。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在航线上建立了多个煤炭补给港口。
淡马锡造船厂的六个船坞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有四个船坞主要负责船只的修理和船用蒸汽轮机的安装。只有两个船坞建造船只,船型是五千料大船,预计工期已经可以缩短到七个月。
今年的移民计划是定海藩国人口达到五十万左右。如今包括淡马锡在内,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32万人。镇海藩国的人口较少,只有24万人左右。在所有的藩国中,定海藩国的人数,已经排到了第三名。所有藩国的平均人口,大约只有6万人左右。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