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明的军事威慑力,在南洋十分大。从二月初三开始,一个个船队,从大明来到淡马锡和亚齐,柔佛。
此前大明已经派人通知了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巴达维亚的荷兰人,马六甲的葡萄牙人。随着大明不断向柔佛,亚齐,淡马锡,槟榔峪移民,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就是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此时还没有独立,早前撤出澳门,已经让葡萄牙人心痛。此时马六甲的葡萄牙军队,只有四千人左右。实力虽然比巴达维亚的荷兰人稍弱,比马尼拉的西班牙人还要多上一些。但是根本无法和大明的力量相比。
如今除去槟榔峪的大明人员只有三千,其他如淡马锡,亚齐,巴生港,仅步兵就各有五千人,还各有二千人左右的水师。好在大明不仅承认欧洲势力的实际控制,还允许到淡马锡自由贸易。
葡萄牙人考虑到可以买到更多的大明物资,以及大明的军事实力,就熄灭了开辟更多军事贸易据点的念头。
收到消息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更是派出大量船只,前来淡马锡。以前数次和大明户部交接商品,都会约定好时间与地点,在印度洋附近交易。兵部的船只是从欧洲返程回来,没有伦敦需要的中国物资。淡马锡自由港的建立,让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到了采购大明物资的渠道。
1639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规模已经非常大。多年前购买了大明的数个专利技术,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成欧洲的庞然大物。1638年的总利润,估计已经达到3000万英镑以上。折合成白银,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这个利润和农业钱庄的利润接近。而购买专利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农业钱庄的规模难以相比。这就是垄断带来的优势。
大明物资的高利润,在欧洲已经保持了数百年之久。因此英国人前来淡马锡采购物资。淡马锡的物资价格,和巴达维亚的价格基本相同。而巴达维亚的中国物资,一个是数量较少,连荷兰人的船只都装不满,另外一个,就是其他海商,不能将物资运到巴达维亚。
丝绸陶瓷的价格,是松江的二倍。布匹价格是松江的1.8倍。而这些商品正是欧洲最需要的大明物资。淡马锡的特殊地位,让郑芝龙不好封锁,数月下来,淡马锡已经成为南洋的物资交易中心。
从淡马锡采购物资,运到欧洲,仍然会有三倍左右的利润。这也是原本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现在大明的军事强势,让参与欧亚远洋贸易的船只数量和势力大幅度增加。
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已经远远低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因此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只能接受淡马锡自由港的存在。这两个国家的船只,也会选择到淡马锡采购物资。
原本荒凉的淡马锡,就这样快速成为南洋的物资交易中心。而这些物资运到欧洲,最快的大约是1639年4月(公历)。到时欧洲来自大明的物资会增加一倍左右。
在贸易利润的刺激下,南洋岛屿上的局势开始稳定。欧洲势力和当地土著的争端大幅度减少。以前的和平是海洋,现在和平已经延伸到南洋岛屿。大型战争开始消失。许多土著部落原本想内附大明,但不愿意失去太多土地,就暂时没有和大明谈判内附事宜。
远洋船队的船只很多,很多船只在南洋和大明之间运输移民和物资。庞大的数量让郑芝龙也接受了淡马锡的存在。而远洋船队的船只从来不向郑芝龙缴纳通行保护费。一开始数量很少,郑芝龙不在意。后来随着船只增加,郑芝龙只好默认这件事。毕竟明远公司的设立,让郑芝龙也大赚了一笔。而其他的宗室勋贵,船队规模较小,还必须给郑芝龙缴纳通行保护费。郑芝龙的保护费按照船只每年收取,如今南洋的通行船只大幅度增加,去年仅通行保护费郑芝龙就收了五百万左右。加上倭国贸易利润和欧洲贸易利润,郑芝龙的收入首次超过了一千万两白银。
郑芝龙对大明的工业利润十分眼红,因此开办炼钢厂,已经开始准备。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铁矿。在台湾岛,目前已经找到的矿产有硫磺和煤炭。另外找到了一个铜矿。最终郑芝龙决定在鸡笼港(今台湾基隆)修建一个炼钢厂,铁矿石可以从其他地方买到。为此郑芝龙和巴达维亚的荷兰达成协议,一旦荷兰人在爪哇岛发现铁矿,就从巴达维亚长期购买铁矿石。
崇祯十二年二月二十,从巴达维亚的消息传到福建安平,荷兰人已经找到铁矿。给郑芝龙的报价是巴达维亚交货价,每吨铁矿石三两白银,比煤炭价格略高。
郑芝龙将荷兰人留了下来,考虑这个价格能否接受。
此时大明的炼钢厂,都是自己开采铁矿石。郑芝龙询问工匠之后,知道大明的钢材成品价格大约是每吨80两白银到150两白银不等。而这些成品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而熟铁的价格近年已经大幅度下降,只有每吨40两白银左右。即使这样,炼钢厂仍然会有一定的利润。只是利润大幅度降低,从联合钢厂的报告可以看出,联合钢厂的利润率至少在40%。
听到这样的分析,郑芝龙决定先修建一座中型炼钢炉。也就是年产六千吨钢材的炼钢炉。
郑芝龙也听说这种新专利技术掌握在皇家研究院手中,就派郑芝豹前去南京,看能否拿到这种新的炼钢技术。这种技术暂时只有联合钢厂和农业机械厂拥有。既然去了南京,就多问问船用蒸汽和蒸汽轮机的技术是否转让,顺便看看有没有其他新技术。
二月二十五日,郑芝豹离开福建安平,乘船前往南京。
从正月十九开始,南京城的皇家研究院就被大批人员询问是否转让船用蒸汽轮机技术。因为船用蒸汽轮机的利润率太高了。一台售价9000两白银(最早的价格是一万),毛利润最起码有5000两白银。而生产能力只要达到四百台,每年的净利润估计可以达到一百二十万两以上。顺风船厂两千台的生产能力,创造了顺风奇迹。毕竟造船业的利润大家很清楚。
但在皇家研究院的人员,说了船用蒸汽轮机的制造难度之后,多数人开始询问蒸汽轮机的技术转让问题。毕竟船用蒸汽轮机在当时确实需要水平很高的工匠。
即使这样,仍然有数家表示,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工匠,希望可以生产船用蒸汽轮机。其中有魏国公府和英国公府,以及孙元化府。最终宋应星将这个消息传给崇祯。
崇祯考虑到船只数量等众多因素,决定放开船用蒸汽轮机的技术转让,但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工厂要建在南京或徐州,最少要有三十名技术高的工匠。二是最好有自己的造船厂。毕竟两台蒸汽轮机,就可以使三千料的船只速度增加80%左右。
大明目前的船运能力已经饱和,国内的一千料船只太多,逐步会被三千料船只淘汰。增加船用蒸汽轮机的产能,会加速船只的过剩。因此需要控制船用蒸汽轮机的产能扩张速度。
以顺风船厂为例,仅自己生产的船只,每年就需要六十台左右的船用蒸汽轮机。产能也是一步步扩张起来的。国内目前的船只数量很难估算,但三千料以上的船只数量不是太多,因为以前大明很少生产这种大船。
从崇祯七年三千料大船下水,四年多时间,顺风船厂累计生产大约130艘三千料大船,再加上数年来从伦敦运回大明的四百多艘船只,再加上郑芝龙生产的三千料大船约200艘,三千料的大船约为七百多艘。而一千料到二千料的船只,总数有可能已经超过6千艘。如果船用蒸汽轮机的产能超过三千台每年,很快就会产能过剩。毕竟现在每年的一千料到二千料船只的生产能力只有一千艘左右。而远洋船队以后还会买来大量的欧洲造船用蒸汽轮机。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每艘船的蒸汽轮机数量。所以崇祯决定去掉孙元化府的船用蒸汽轮机转让资格。而魏国公府和英国公府,有自己的造船厂,所以允许转让船用蒸汽轮机。
二月初六,宋应星开始和两个公府的代表谈判船用蒸汽轮机的技术转让问题。根据顺风船厂的经验,三十名技术高的工匠,每年可以生产六十台到一百台的船用蒸汽轮机。而顺风船厂目前制造船用蒸汽轮机的高技术工匠,已经超过五百名。
宋应星给出的船用蒸汽轮机技术转让价格是每台五百两白银。
二月初八,皇家研究院和魏国公府,英国公府达成技术转让协议。魏国公府在南京建厂,英国公府在徐州建厂。两家的设计生产能力是三百台左右。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

粮食漩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天涯在线书库只为原作者五行七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行七色并收藏粮食漩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