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即使这样,单次运输总量也不到四十万石,全年仍有大量粮食难以运输。其实目前在整个东亚和南洋,船只很紧缺。以前韩王根本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如果能运来五十万移民,就可以暂时每年消耗二百万左右的粮食。再加上减少粮食种植,大约可以化解粮食过剩。以前岛屿上的移民数量,一直是每年高比例递增。当前期移民比例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突然出现的粮食大量积余,一下子超出了人的固有认识。
最后韩王决定,必须提前安排好粮食种植计划,以免这种大量过剩再次出现。同时前往大明之后,尽快和远洋船队协商,运输移民和粮食。
又让众多管事计算合理的粮食种植比例,以便于下一次种植时尽快改变粮食种植比例。
韩王是第一个遇到大规模粮食很难外运的藩王。其他藩王因为人口总数及早期人口比例等因素,目前积存的粮食完全有能力运到大明。
目前一年的移民数量已经达到六百万左右,与此对应的回程粮食运输能力可以达到约四千万石(三千万吨)。只是韩王府的情况毕竟特殊,运输能力的不足,让韩王意识到船只不足和单一种植粮食的弊端。
如果其他藩王勋贵不尽早改变粮食种植比例,同样会面临粮食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一半左右的粮食属于各藩王勋贵个人所有。普通佃户即使有粮食,积余也不是很多。
目前大明的新建船只数量仍然紧缺,原本还可以从平户藩购买船只,如今倭国的船只价格大幅度提高。由于龙骨拼接技术的专利费用高达一艘一千两白银,仍有很多船厂在生产一千料的船只。
十二月十九日,两条铁路公司给崇祯传来消息。公司董事会同意铁路运输价格降到一千里百分之十。比原来的京津铁路运输价格降低一半,但表明这是大宗运输价格。零散运输仍然是和京津铁路目前的运输价格相同。
经过多日的试验,降低行车速度之后,运载量可以提高到原来的八倍(两个蒸汽机车)。而大量的粮食专用木箱也在加紧制造。只是缩减行车间隔需要时间(蒸汽机车数量严重不足)。短时间内行车间隔反而会增加。
此次大规模的粮食运输,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可以不断改善,而郑州以西等远离铁路的地方,要大量运输粮食很困难。所以最便捷的方法仍然是以人口流动为主。所以崇祯向各地锦衣卫发出命令,密切关注各地的降水情况,同时告知已经开通的铁路站点有大批粮食出售。
数年的抽水机大推广,让平原地区的土地,多半已经拥有抽水机。而黄土高原和一些干旱地区的山区,人口经过多年移民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崇祯明白,这场持续干旱将席卷大明数年,干旱重灾区也会逐步南移。因此未来数年大明仍然要面临巨大的考验。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加大移民海外的力度。
大明此时逐渐临近年关,各地充斥着一种喜气。连续三年的田赋下降,让自耕农等土地拥有者的粮食和白银积余有了一些。远比原本历史上好了太多。每年黄淮流域的粮食缺口在夏收(五月)之前。而北直隶等一年一熟的区域,粮食缺口在五月到八月之间。因此崇祯有足够的时间安排粮食运输。
时间很快,对大明,英国是一种喜庆,而对欧洲大陆和倭国等很多地方而言,是战争的残酷和杀戮。
得到更多新式枪炮之后,法国军队已经将前线扩展到了莱茵河,此时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的联军,只能依靠莱茵河来防守。
而建虏对倭国本岛的袭扰,是经常性的。每次都会造成倭国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崇祯十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崇祯提议,内阁大学士的最长任期为九年。得到朝堂一致附议。这样韩爌,钱龙锡,李标将面临致仕。这几个人是崇祯元年到二年开始担任内阁大学士的。朝堂的新一轮人事变动,将在春节之后开始。
其实这些人虽然是东林党背景,但对党争的认识和东南地域的东林党人有一定分歧。因此数年来党争的局势并不残酷。而崇祯对于内阁大学士的相对保护(大多数人弹劾才能让大学士免职。),以及地方巡抚,总督进入六部,让党争控制在一定程度。
多年来的税赋降低,也让官场腐败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崇祯七年之后,官场腐败明显下降。
正月十六的大朝会,一众朝臣讨论韩爌,钱龙锡,李标三人的具体致仕时间。最后崇祯建议从正月十六日开始。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次科举之年要尽早将朝堂高层的人事变动完成。这样,剩余的六位内阁大学士排名提升,韩继思升为新的内阁首辅。而新的朝堂空缺将从正月十七开始进行庭推。
此时大明每年达到致仕年龄的官员数量很多,但职位调整已经有数年经验,因此官员年龄比崇祯继位之时,大幅度下降。(大批的官员是县级,致仕年龄是五十五岁。)
对于今年的会试录取人数,仍然保持在四百名。如果不出现意外,今年的会试主考官将是新的礼部尚书。而三品的致仕年龄是六十五岁,比内阁大学士的致仕年龄略低。
这样大明从县级的五十五岁,到内阁大学士,形成一个致仕年龄的阶梯。也就是说三品官员如果不能在六十五岁之前进入二品,将直接致仕。
从最早实行这套致仕年龄开始,今年已经满三年。所以朝堂的人事变动更加熟练,像当初那样很多官职出现空缺的现象,已经不会再出现。
正月十六日,在庭推中,周延儒,温体仁,胡应台三人成为内阁大学士。正月十七,在庭推中,刘若宰,洪承畴,吴宗达三人成为新的六部尚书。
正月十八日,内阁大学士群议之后,以闵洪学为吏部尚书,袁崇焕为户部尚书,魏云中为兵部尚书,高宏图为礼部尚书,耿如杞为刑部尚书,李长庚为工部尚书 。刘若宰到北京担任礼部尚书,洪承畴到北京担任兵部尚书,吴宗达到北京担任吏部尚书,调整后北京六部尚书还有钱象坤担任户部尚书,范景文担任刑部尚书,卢象升担任工部尚书。(去年卢象升因为原户部尚书致仕成为署理户部尚书)
大明的六部尚书,一般情况下,会轮流换岗,很少出现一个人长期担任一部尚书。而崇祯一再要求,北京六部不能成为养老的地方。所以现在北京六部的平均年龄比南京六部低,实质上成了南京六部的后补职位。以后新的六部尚书,很难之间在南京直接上任,通常要在北京六部过渡。
而刘若宰进入六部,标志着崇祯元年的进士逐渐进入到朝堂高层。为了避免官职空缺时间长,新的内阁大学士每一次递补之后,会形成相关的人事变动。
此时大明的官员品级在正职和佐贰官之间差别很大。因此崇祯曾经有改变官员体系的念头,但因为涉及问题很多打消了念头。
而随后三品及以下的职位调整工作更多。好在吏部已经形成惯例,尚书人选的变更不会影响到职位调整。近年来,这些职位调整到三月初基本完成,而今年需要考虑新科进士的职位预留。
今年是第三次录取四百名进士,这样和历史相比,就相当于三年增加了一科进士。因此应试的举人热情十分高涨。
在朝堂更替之时,金松铁路,津浦铁路,京汉铁路,京津铁路,徐郑铁路这个巨大的铁路网络,开始大幅度增加了铁路运输能力。武昌和松江物资交易中心的粮食,开始大规模运输到北京,郑州,徐州等地。为了应对后期的大规模粮食运输,崇祯已经让人前往郑州,开封,徐州等地建立大型粮食库房。
正月二十二日,西班牙第二次派出的代表团来到南京。从欧洲出发的时候,西班牙军队已经多次败给法国军队,所以此次前来大明,准备询问大明是否有克制法国军队的新式枪炮。此时第一批来的西班牙代表团以及返回了欧洲大陆。两者在海洋之上没有碰到。
正月二十三日,礼部尚书高宏图和礼部左侍郎孙元化将西班牙人的来意告知崇祯。崇祯明白,混乱的欧洲和相对平衡的欧洲势力对大明更加有利。生产和英国同等技术水平的新式枪炮,对大明根本没有技术问题。
只是因为近年的和平状态,让崇祯没有在火枪生产上进行研发。有了无烟**,大明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原本历史上19世纪后期的军火生产能力。要知道这整整领先三个世纪还要多。
崇祯没有急于答复西班牙人,而是先让孙元化询问有关英国枪炮的更多情报,如枪炮性能和生产能力。
百度搜索 粮食漩涡 天涯 或 粮食漩涡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