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哦,关于战备仓的来由和用途,其实也很简单。伴随着大量廉价的南洋物资入境,以及南方四省粮产的逐步提升,大隋国内的粮价自然不止是全面抑制住了这般简单。轮到现在,即便有粮食保护价机制的存在,大隋的粮价还是在持续走低。
如此一来,实则也对大隋的农产业,特别是农民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在逐步降低南洋农产品进口规模的同时。其实,还下了另一道旨意。
这就是要有备无患,直接将各地的粮仓清理盘查后悉数填满,以保证就算是灾荒年,也不会出现大的物价波动。这个东西,其实也是很务实,也很具有前瞻性的考虑。
可到了后来,我就不免想到了一个问题。虽然降低南洋农产品进口规模,可以保护自耕农,实则对海路的开拓是不利的。再者说,民用之太平仓、转运仓这种东西,非国家有大的灾难时,是不会轻易启用的。
比如,大军出征这种类型,所需的粮草同样需要紧急从民间征集。这样搞,费时费力,成本无限增高不说。在短时间内,其实也会对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造成很大的干扰。
有鉴于此,我就决定建设军队专用的战备仓,并以首都军镇为试点。其具体规模,就是可以保障大隋各地驻军一年的正常所需。换而言之,即便朝廷不向民间购买一颗粮草,依照大隋战备仓的储备,也可以养活大隋的军伍一年。
说到这里,想来各位也就明白,为何大隋的战争准备时间可以如此大幅度的缩减了。究其关键,其实就在于当下的首都军镇已经有了战备仓这个东西,也可以省略从民间征集粮草的环节。
当然,这个东西方便是方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但问题却很麻烦。说白了,这自然就是大隋现今的军费开支占比太高,也没有其他的闲钱。包括建设战备仓的成本,也实在有些太高了些。
所以,迫于无奈,腰包也实在太鼓,更是有些骚包的我,便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那好,诸位都觉得成本太高,对吧?没有关系,我反正有钱,就由我来对社会做点贡献,以内资委的名义建设这些战备仓好了。
不过,我也不是没有条件。毕竟这些粮草属于战备资源,每年肯定也要进行全面的除旧换新,这便涉及到粮草大规模的损耗和贬值之问题。想来各位,也总不可能让我一直都亏本经营吧?
既是如此,不妨按照战备仓的储粮总规模,每年给予这些粮草总价值百分之十的经济补偿,并列为军费开支。这个规划,便是大隋战备仓建设和营运的最终解决方案。
可你还真就别说,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包括我现在也只建成了首都军镇所需之战备仓,可真是赚老鼻子钱了。
至于赚钱的来头吗,说来也简单。首先,战备仓的粮食储备收购,都是在秋收后粮食最贬值的时候。同时,还是大规模采购,这个成本其实是很低的。
而放粮的时间段呢,基本上都在春夏两季,也就是赶到秋粮入库之前。而此时的粮食价格,恰恰便是售价比较高昂之时。此外,我还是通过大隋商贸总公司全国铺设的销售渠道去贩卖。
这样一来,我就可以直接面向终端市场。那句广告词,是怎么说来着?嗯,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卖家多赚钱,买家少花钱。与此同时,我还可以据此有效的调节市场。
打个比方说,因为去年四川粮食大规模减产,今年春夏的粮食就肯定会很紧张了。我就安排人将销售的重点,放到四川行省境内,利润自然也是极其丰厚。即便是些陈谷子烂米,其实也照样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就算退一万步讲,等我把大隋所有驻军的战备仓都建好后,伴随着粮食储备规模的提高,这样的操作模式下,其实也不会有多少亏本的可能。
没别的,实在卖不掉的粮食,我还可以开发出很多的衍生品嘛。例如,什么精装大米啊,什么压缩饼干,或是小吃之流,对吧?有一说一,这个里面的利润空间,其实就更大了。
再者说,即便这些收益也只能将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甚至是部分建设成本抹平。可说到底,朝廷每年还要给我一定的经济补偿嘛。
而这些补偿,就是完全的纯利润了。诸位可别小看这个百分之十的比例,届时大隋百万大军一年的粮草所需,这个总额可不是个小数目。只要基数足够大,利润就算单薄些,其获利一样也会十分可观。哦,百分之十的利润,这换到什么行业,似乎都够不上单薄二字了。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自然而然就会思考一个现实问题了。为何防备天灾年的太平仓和转运仓之流,经营和管理模式上其实也和战备仓大同小异,轮到最后却总是搞的户部及相关职司衙门焦头烂额呢?还年年都要去贴补里面巨大的亏空。
管理层中有蛀虫,这是无法避免的。可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下,我不认为这是主因。说白了,经过五六年的白色风暴洗礼,大隋的社会风气,实则还是极度端正。奉献精神,更是深入人心了,那些自私自利中饱私囊之辈,毕竟也只是个例。
那么,到底是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呢?想来想去,我也只能归结于体制。或者说,是计划经济没有结合好市场经济,导致出现了后来天朝百货大楼那一幕。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更是为了减少每年国库的负担,我就直接把涉及民生的太平仓和转运仓之流,悉数划归给了内库,还成立了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
这也就是说,立足于民生的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只要在确保百姓灾荒年口粮供应基本红线的前提下,就可以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自主经营,并采用企业效益为主要考核目标。
轮到现在,我其实也有足够的信心喊上一句,我他娘的只是想建设个战备仓。这可好,战备仓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就又多了个名号,直接成为天下第一粮商了。
当然,也就因为战备仓的原因,我便想到了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轮到现在,我忽然就觉得,自己好似陷入了一个思维制式中。
没别的,我总是下意识把文武分离,包括把军用粮草和民生保障粮食储备一分为二看待。嗯,要说这个东西嘛,虽然是个好习惯,可实在不利于资源统筹安排和协调。
说白了,兰州军镇的战备仓虽然还没有建立起来,可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在兰州,甚至是凉州附近粮食可是储备不少。现在都快入秋了,也正赶上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放粮的时段。
既然如此,直接让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雇佣百姓,为王师各路大军提供粮草这有何困难呢?大不了,最后再跟国库统一结算。难不成,国库还敢赖我的帐不成。
只要粮草的问题解决了,大军出征的时限性还存在问题吗?嗯,就算还有很多问题,可不去尝试,又怎生知晓成与不成?大不了,就当成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拉练演习好了。
若是成功了,这他娘的,大隋不是一步就迈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个军队建设的终极目标了吗?
想通这个道理,我的神色顿时好转不少,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就径直对吕子明吩咐道,“现今是凌晨三点,距离破晓还有不到三个小时。立即传吾的旨意给军情院,调动十万兵马于岐州城下集结。届时,吾会在岐州城楼上等候。以八点为限,逾期不达者一律严惩。同时,每名将士自行携带三日之干粮。同时,由军情院联系内资委和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在大军行进途中直接设立粮食供应点。至于如何设立,包括雇佣多少百姓运粮,吾一律不过问。吾只有一个要求,若是将士们饿了肚皮,彼等自行负责。”
这番话说出来,便是不识军伍的吕子明,其实也是瞠目结舌的。当然,他吃惊的东西,同样也不是粮食供给这个问题。
说白了,诚如我方才所言,有了大隋粮食储备总公司的海量储备,内资委各种资源的有效协调,这个东西就不难实现,不过是花钱多少的问题罢了。
也没别的,一万民工不够,就雇佣十万,这总可以吧?陇右百姓总不止十万的基数。各地粮仓数量不足,大隋运输总公司总有现成的运力吧?包括大隋长安汽车总公司也有富裕的运输车辆,对吧?只要统一调度起来,其实就可以了。
那么,吕子明瞠目结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要在五个小时内,军情院如何把十万大军动员和召集起来。甚至,还要长途奔袭至岐州,以接受我的检阅罢了。
有一说一,这样的方式除了史无前例,无例可循外。更关键的地方,还是只要一个中间环节出现闪失,肯定就无法实现了。届时,别说五个小时,恐怕五天也难。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闪失,甚至是为了记录和监督整个由上而下的执行过程,在这次的紧急集结任务中,我还特意派出了一支团队参与进去。至于其名称嘛,自然就叫特别督导团了。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