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好吧,我承认这个土豆大使的称谓,有些不伦不类,品秩也不太高,不过五品而已。这和农业司之司长,乃至于大隋各州之州长相当,差了行省主政官员两大级。可是,凌豪这个五品,却有密奏之权,想来就是一省之省长,也不敢不卖凌豪的面子。还有,就因为夷州孤悬海外,往来并不便利,我亲身走了一趟后,才更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为了利于中央的管理,乃至于为了长治久安,短期内就必须安排大量的驻军了。
纳入杭州军镇,或者广州军镇统一管理,这在我看来,都有些不太合适。毕竟,不管是杭州还是广州,距离夷州都很远,中间还搁着台湾海峡呢。夷州真要有个变故,在这些地方进行调度,军令再传回夷州,估计黄花菜也都凉了。
于是,我直接以渡海作战的第十六军三个师为基础,在夷州收编部分善战之百姓后进行扩编,并成立了新编第二十三军,再设立台湾军镇,军镇驻地就设在台中县。这其实也是台湾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大隋百姓的面前。
此外,我还在福州建立了隶属于海军司令部的渤海舰队,以配合台湾军镇对台湾周边海岛的有效控制,编制同样暂定为一万人。
这些手段使下去,加之第一批新型城市和村庄开始拔地而起后,很多原本持敌对心态的百姓,也就渐渐稳定了下来。说到底,不管是汉人百姓,还是蛮夷百姓,只要有口饭吃,也能看到未来的希望,谁会闷头去干鸡蛋碰石头的事情。
而且,主动登门要求搬迁,乃至于主动烧毁自家房屋,愿意接受夷州和下属县衙官员统一调度和安排的部落,也是越来越多。见此状况,我这才决定离开夷州。
只是,刚移驾广州后的我,就马上做了一个更加轰动的决定。没别的,这就是调集广州军镇、益州军镇、矩州军镇二十万大军,还有大量的地方预备部队,由我统一节制,直接兵分十路,配合经我亲自短暂培训的大量低阶官员,对大隋的四川省、贵州省、广西省,乃至于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山贼土匪,进行大面积的清剿。
清剿土匪,这自然只是一个名头,和夷州一样大搞高山移民,彻底解决困扰大隋日久的南方蛮夷各部落,这才是关键。
要说,在南方四省的处理方式上,同夷州的治理方案相比,其实又有了许多不同。一方面,是我吸取了夷州治理的许多经验。另一方面,却是大隋南方四省跟夷州相比,也有一个很大的本质区别。
没别的,这自然就是夷州这个地方,现如今还没有政权存在,只是大大小小的山岭部落罢了,甚至连个正式的旗号也没有。可大隋南方四省的很多部落中,不止有自己的政权和城邦,还多是大隋朝廷官方承认过的。
所以,朝廷若要擅动刀兵,就必须先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号,清剿土匪,乃至于讨伐不臣,这只是留在纸面上的东西。实际上宣传出去的,则是消除阶级剥削,共建美好新农村。
也就因为反对势力的性质和本钱不同。在这场剿灭战中,我直接投入了大量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以及加入了大量的政工人才参与,就一个目的,策划和鼓动各大大小小的南方部落内部造反。
说白了,若不这样搞,我哪里有把握一口气吃出个胖子。也没别的,此时的台湾岛上,也不过几十万土著罢了。彼此之间的战争很少不说,还不成规模,地盘也不算大,王师剿灭起来就很容易。
可大隋南方四省这些部落,至少几百万人口存在,各自为政那也只是暂时的。等到王师大军集结起来,只要以他们任何一方为目标,未必不会联合起来反抗我。届时,我也未必不会陷入当年秦始皇一征百越时的困境。
而且,除了大规模挑动各个部落内部造反外,我还严格要求各路大军不能逞一时之功。这也就是说,必须保证十路大军彼此照应,同时进行推进,慢慢缩小包围圈。在拿下一个地方后,我就先治理好一个地方,如此去循序渐进,更准备用长达五年,乃至于十年的时间,来彻底解决掉这些问题。
当然,这么安排,也有其他的原因存在。一方面,夷州的土著既然容易剿灭,那就不存在大规模的破坏生产,包括百姓的财产也多能保留下来。可涉及挑动部落内乱,乃至于王师和这些部落还可能存在的大规模战争,肯定会导致许多地方遭受到根本性的破坏。如此一来,若同时弄出一大批灾民出来,试问朝廷何以安置?
说到这里,有一个最核心的目的,我就不得不挑明了。还是没别的,就是我为何下个江南,又开始到处惹是生非之原由。这个里面,有我闲不住的因素,也有想扩土千里,乃至于扩大中央政权的影响力不假。可更多的内容,还是为了大隋快速增加人口,以及扩大产粮区的规模和产能罢了。
嗯,这个理由,似乎有点绕,对吧?那好,各位别着急,请听我慢慢解释。各位可有感觉,自从我下旨修建神州至汉城州的高速公路以后,我修路的兴趣似乎一下子就没有了。
他娘的,这自然不是我没有兴趣。开个玩笑说,只要建设资金充足,我也想一次性修满大隋朝该修的高速公路。比如,先把大隋的各地省会城市,乃至于重镇直接和长安联系起来。如此一来,中央指令下达地方,又将是何其便利?
可事实上呢,却是我不敢再过多修路了。吐蕃和回纥人入侵长安后,长安的米价一路飞涨,达到了五十文一石。而那时的江南米价,也不过十几文罢了。可是,随着大军北伐,一直在民间征集大量的军粮,这个长安的米价倒是浮动不大,可江南的米价却是持续增高,现今已经超过了四十文一石。
这个里面,有货币贬值的因素存在,也有粮食保护价的抑制作用存在,还可能有部分没长记性的商贾,在暗中投机倒把。可说到底,还是整个大隋朝的粮食价格都在飞涨。
说的更加通俗些,原来长安五十文一石,和江南十几文一石粮食的价差,那是因为运输不畅所造成的。现如今,这个制约因素是基本上不存在了。毕竟,长洛高速通车了,洛鄂高速也已经建成通车了。
换而言之,这就是整个大隋朝的粮食价格,已经达到了当时吐蕃和回纥人入侵长安之时的水平。这他娘的又代表了什么呢?依我看来,这就代表大隋的粮食产出和消耗已经持平,乃至于直接成为了负数。
这也就是说,当下大隋所产出的粮食,已经不够百姓生活所需了。若是粮食不够吃,这会代表什么,可能代表大隋应该亡国了。例数历朝农民起义的根源,那其实就是因为农民吃不饱饭,也吃不起饭了。
若是没有北伐的连番大胜,乃至于白色风暴蛊惑人心,我都忍不住要猜测,大隋朝境内是不是也该烽烟四起,战乱不休了。
再换个角度来说。我记得小时候,有一篇文章如此阐述,这就是中国之农民只能养活三个人,而老美可以养活七十多个。可说到底,后世一个普通农民能养活三个人,轮到大隋朝的身上,就连这个条件也是不具备的。没别的,生产力低下只是一方面,没有高产量农作物,就是另一个方面了。
所以,按照我的估算,此时的大隋百姓除了养活自己,恐怕最多能养活一个人。可大隋现今有四千万百姓不假。哦,加上东北、新罗等省,五千万也有了。可实实在在种地的百姓,究竟有多少?
我不妨来分析一二。首先,地主阶级是不用种地的,士人阶级也不用,统治阶级同样不用,这还有超过百万完全脱产的士兵,以及规模更加庞大的预备部队。嗯,说到这里,估计各位已经理解,为何大隋立国后一直采用府兵制了。其实,就是为了增大农民的基数。
轮到现在呢,我鼓励商业,商贾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内库开办这么多企业,又产生了大量的雇佣工人。还有,我雇佣的修路民工,这同样也是一个海量。
所以,试问一声,我还敢继续雇佣民工修桥铺路吗?还敢大规模搞基础建设吗?这自然都是不能了。相反,我还要降低修路的规模,以及控制雇佣民工的总人数。
成立农业司,乃至于还有些不合时宜的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其实都是这方面的考虑。但是,这些办法,也只是立足于长远,要想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将这些蛮夷部落的民众,绝大部分人直接变成大隋耕种土地的农民,乃至于将他们手中的余粮,也收归为朝廷所用,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夷州,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南方四省同样也是基于这样的布局。
哦,至于我为何不在黑龙省搞这套办法,除了现在的东北部落不习生产,而南方部落恰恰相反以外。最主要还在于,我更加明白,大隋此时真正的产粮区,到底在何处?
湖广熟、天下足,举世皆知嘛。说白了,一个能两季熟、乃至于一年三熟的地方,同样的种子,同样的种植方法,又怎么可能比不过一个只能一年一熟的地区呢?即便那些地方,土地再是平坦,再是肥沃,若没有大规模机械种植的出现,这都是空谈。
百度搜索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 或 那个荒唐天子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