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大军终于渡过了黄河。在孟州修整一日后,再次悉数开拔,径直奔赴德州。这一番行军,仅用了九天,比渡过黄河的时间,还足足少了一日。
当然,孟州到德州,也足足有五百公里。平均下来,每天要行军接近六十公里。有一说一,这个强度别说在大隋行军史上,就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行军史中,也少有人能够办到。
要说第七军的骑兵还好,可确实苦了这些靠脚丫子,一步步走过来的第二军步卒和部分民夫了。
之所以要如此高强度的急行军,有远程拉练以磨合军伍,甚至是提高战场作战能力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杨瀚所部第十军驻防的沧州丢了。这也是渡河后没多久,我就收到的消息。
五万兵马,更有坚城在手,却被范阳和平卢十万兵马攻下,我不知道是杨瀚太无能,淄青军过于孱弱呢?还是范阳和平卢这些北地健儿,当真世间罕有,勇猛无敌。
沧州一丢,齐鲁大地的门户顿开,我怎能不急?此番北伐,我还是御驾亲征,其战略意图就是减少战火蔓延,以控制在幽燕一地。等战事结束,再依靠举国之力,进行数州之地战后恢复,也很容易。若是齐鲁之地大规模遭殃,这就不是想短时间恢复,就能恢复过来的。毕竟,此时的齐鲁大地,其富庶可比幽燕之地强了太多。
说白了,我之担忧,就在于这些地方乱军的行事手段。其所作所为,有些时候比吐蕃和回纥人还要不堪,不止行军过境同游牧民族一般不会自备粮草外,更要多做杀戮之举。
或许,在这些乱臣贼子看来,杀人就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最直接方式,那怕被杀死的都是无辜平民。安史之乱后,大隋诸地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其根源就在于此。
不过还好,想必李怀仙也听闻我的中军大部已赶到,也不敢过于放肆。除了加固沧州之城防,也仅派遣小部兵力去各地收集粮草,暂时对地方的骚扰倒也不大。至于他的做法,轮到我现在看来,倒有些学当时长安之战时我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固守待援。
可我就实在不明白了,我当时想固守待援,也的确有援军可以期待。而李怀仙十万范阳和平卢大军皆在于此,还有什么可以依仗?
想不明白,我只好不再去想。除了让三军将士在德州城外好生修整外,我还让人去把杨瀚及一帮第十军主要将领给押了上来。
对,就是押上来。失土之责,这个罪名可是不小的。毕竟,我当初可是再三吩咐,只需坚守一个月即可,以待朝廷中军大部赶来。
而这帮人呢?不过守城数日,沧州城便易了主。若不是我来的及时,恐怕眼下的德州城,也早就保不住了。
待杨瀚一帮人带进我的中军行辕,我便拍案而起,指着众人的鼻子骂道,“吾先前是如何吩咐的?莫失沧州,沧州不容有失。说了一百遍,尔等竟然还是丢了。当真以为,大战当前,吾不敢问罪于尔等吗?”
众人跪在地上,只是叩首不止,除了说些什么饶命,圣人宽恕之类的废话,别无其他,我自然也懒得理睬。可怎么处置呢?临阵斩将,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确乃兵家之大忌。
再者说,杨瀚等人皆衣衫褴褛,面带饥色。虽然本事乏陈可缺,兵伍更是不堪,但我的一些规矩和要求,还是悉数听了进去,这便有了一些心软。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第十军丢了沧州,还仓皇而逃,想必军中之辎重粮草尽失。而从沧州到德州,足有一百五十公里,这数万人可没有我中军部队日行六十公里的本事,如此至少需要三五天。
而这三五天里,即便有同乡的情谊所在,还能不大规模侵犯地方以至于扰民,就实在难得了。
所以,就因为这些怜悯心,我便叹道,“罢了,罢了。尔等虽然兵败,但太宗皇帝之教谕,‘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些道理,尔等也还算明白,罪不至死。吾此番就不再深究,着人押缚长安,交由军情院统一处置,从轻发落便是。”
刚挥手示意随从将这些人带下去,我就听人禀报,说帐外有人求见,长安来客,还有要事相商。
长安来客,自然就是中央情报局之线人有密报禀告。当然,这些密保已经不是从长安周转而来。事急从权,为把握战事的一切信息和动态,我已经要求中央情报局负责东北片区的情报人员,将涉及东北区域的所有情报,直接送到我的面前。
而负责东北片区情报工作的,也是一名宦人,叫做白从起。其实,他也是原来洪甫替我掌管的那一批宫中线人之干将。
于是,我自然吩咐允其觐见。不多时,白从起就来到帐内,还拖着公鸭嗓子急匆匆的说道,“圣人,大事不好。”
轮到这时,我也不由一愣。没曾想,竟然是白从起自己赶了过来。倒也不是别的,我虽然要求中央情报局东北分局,要立即安排专人从总部济州赶来随驾,以便于我直接掌握东北地区一应情报。可考虑白从起年事已高,却也没有明确必须是他。
白从起再有邀功之心,济州到德州的路途可是不近,加之行程也肯定不会太平。想来,应该够这老头喝一壶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老头一进门就喊大事不好。我也实在想不出,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什么变故?
于是,待白从起气息平稳些后,我才缓缓问道,“何事慌慌张张,能有何等大事?”
白从起边给我施礼,就边急道,“圣人,当真大事不妙,渤海人来犯。”哦,白从起口中的渤海人,其实就是大隋原本的属民,现在的邻居渤海国。
这渤海国,本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高宗皇帝当年联合新罗,灭掉了高句丽,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不得不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等徙居营州。而靺鞨族酋长乞乞仲象,就在这部分粟末人当中。如此一来,乞乞仲象一族便在营州生活了三十余载。
后来,营州都督赵文翙依仗手中的权势,对营州诸多少数民族之剥削和压迫越来越重,就激起了民愤。契丹首领李尽忠等,便杀害了营州都督赵文翙公开叛隋,而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部人,也加入了反隋的行列中。
这时,已经是武媚后周朝的事情了。武媚便派曹仁师统率大军前去镇压,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所部渡过辽水东逃。为了瓦解东北少数民族的反隋联盟,大隋朝便在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也对粟末靺鞨采用了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
但乞四比羽不相信朝廷有此诚意,拒不受命,结果被大隋追兵斩杀。接着,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作荣代父而立,率余部继续东逃。
武媚只好再派契丹大将杨楷固前去讨伐,并紧追不舍。隋军追大作荣至天门岭,也就是后世的辽宁省哈达岭处。善于用兵的大作荣,借助于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丽、靺鞨之众,大败隋军,杨楷固仅以身还。
而这时,突厥攻入妫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契丹与奚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东北的道路就被正式阻隔,大隋朝也一时无法讨伐。这时,大作荣便遣使与突厥结盟,又通好新罗,自号震国。都城初驻于旧国,也就是后世的吉林敦化。
直到玄宗皇帝册封大作荣为渤海郡王,这才有了渤海国的称号。大作荣死后,大武艺“斥大土宇”,其疆域北至后世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至后世吉林白城、大安,南至朝鲜之咸兴道附近。
安史之乱的时候,渤海国更是趁着大隋朝内乱,无暇顾及之际,又将营州、平州之地悉数占据。接着,大武艺便将国都迁至西京鸭绿府,也就是后世的吉林省临江市。全国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渤海国由此便有了“海东盛国”的美誉。
现如今,渤海国在世的国王,叫做大钦茂,乃大作荣之孙,大武艺之子,而渤海国据说人口已达三百万之多。即便与吐蕃或回纥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渤海人?”一听白从起说到渤海人来犯,我顿时也惊住了,下意识就问道,“吾此番北伐,关渤海人什么事情?莫非这帮寮夷,也想反隋不成。”
接着,不用白从起解释,我就明白了过来。李怀仙这厮,肯定在起事以前,就已经和渤海人暗通款曲,说不准暗中早已经投靠了过去。毕竟,在李怀仙看来,与其落到大隋朝廷的手里,还不如降了渤海国,日子过的滋润。此番抢占沧州以待援军,原来等的就是渤海人。
至于大钦茂如何打算,其实就更简单了。将幽燕之地揽入怀中,作为渤海国入侵大隋领土的屏障和壁垒,怎么谋划自然都合算。
想清楚这些关系,我只好再问白从起,言道,“这渤海人来了多少?先锋军已抵达何处?”
“具体之兵马总数,尚无法得知。不过,其先锋兵马估摸着至少五万人,已至平州。”
“嘶,”听到这里,我更是暗吸一口凉气,先锋之兵马就有五万人,其本部兵马又怎么可能会少。若说先前的我,还有打败李怀仙的必胜信心,此番多了渤海国这些变数,鹿死谁手可就真不一定了。
若是我输了,其结果真的不敢想象。各地不臣之辈,说不准就要揭竿而起了,朝中守旧之势力也会抬头,大隋将被这一战,直接打回解放前。而那时的我,即便成不了王莽第二,也多半比先辈炀帝的结果,好不到那里去。
但此刻慌乱,又有什么用,依旧解不了这个困局。唯一的解决方法,其实不是从长安或洛阳调兵,毕竟已经鞭长莫及,而是要尽快处理到李怀仙一部。只有将李怀仙部彻底打散或是打崩,我才能腾出手来对付渤海人。
于是,我立即吩咐道,“传令下去,犒赏三军。明日开拔,后日午时之前,必须赶到沧州城下。此外,传旨薛平,莫州就不用管了,必须马上分兵,赶在渤海人之前夺取檀州、蓟州。国事当前,无论付出何等代价,勿使渤海人不得南下半步。若有逾者,一律军法从事。”
檀州,大概就是后世的北京市密云区,而蓟州,就是天津市的蓟州区。至于莫州,便是后世河北的鄚州镇,实则幽州之南大门。本来,薛平率部夺下易州后,兵峰直指莫州,就已经有了完全断绝李怀仙后路的机会和可能。
但忽生变故,不管会不会是放虎归山,我都必须让薛平完全放弃莫州,甚至是幽州,直接扑到幽州背后二镇重地去驻扎,以达到分割战场之目的,给我提供打散打崩李怀仙一部的时机。
当然,这个时机也不谈上多好。毕竟,我虽然战略上藐视李怀仙,可现在必须用十万大军,去硬碰对方同样的十万大军。而且,还要尽快消灭,这个难度系数可就直线上升了。
最关键的还是,幽州背后的二镇重地,我能看得见,渤海人也同样看得见。论距离来说,莫州之薛平和平州之渤海先锋军,路程也差不多,能否率先抢下来,还是靠各自的本事和速度了。
百度搜索 荒唐一帝 天涯 或 荒唐一帝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